1. 川航迫降奇蹟
今天上午,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從重慶飛往拉薩,途徑成都區域時,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
此時,迎面吹來的大風將控制臺吹的七零八落,很多設備都已經失靈,更不用提人被吹著的感受了。當時飛行高度約為9000米,駕駛艙處於高空低溫失壓的狀態,氣溫低至-50度,就是在這種常人都無法生存的環境下,兩位機長穿著短袖,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仍然保持清醒,保持安全飛行高度,並向機場發出7700緊急代碼,最後平安降落在成都機場。
從四川航空了解到,目前3U8633航班機長身體狀況一切正常,正在休息。副駕駛皮膚擦傷,下圖為副機長醫院就醫照片。一名乘務員腰部受傷,正接受治療。其餘27名就診旅客未見明顯異常。
這是一次迫降奇蹟,航空史上僅有英航5390號航班發生過這樣的事故,並改變了世界航空史。
2. 英航5390號航班擋玻璃脫落事件
那麼駕駛艙玻璃脫落這件事到底有多嚴重呢?目前全世界可以對比的唯有英國航空的5390號航班風擋玻璃脫落事件。
1990年6月10日,英國航空5390號班機在爬升至17,300英尺(5,300米)的高度時,正機長位置的風擋玻璃突然脫落。
此時,機長們都已鬆開了安全帶。機長立即被吸出飛機外,只剩下腳部纏在控制盤上。一名空乘立即上前抓住機長的雙腳。但機長在機艙外冰冷低溫、稀薄的空氣及時速每小時500公裡的衝擊下,已失去意識。
最後由副機長緊急著陸程序。後機長被立即送往醫院,竟奇蹟般地活下來了。
3. 專訪川航迫降機長劉傳健
記者:劉機長好,你現在身體好嗎?
劉:身體沒有感到明顯不適,接下來公司還會組織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
記者:我剛才採訪一些業內人士 ,他們說這次迫降非常難?
劉:非常難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難。難度體現在飛行途中的座艙蓋掉落、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的情況下,對駕駛員造成極大的身體傷害。擋風玻璃掉落後,首先面臨的就是失壓,突然的壓力變化會對耳膜造成很大傷害。溫度驟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監測顯示,當時飛機飛行高度為32000英尺,氣溫應該為零下40度左右),極度的寒冷會造成駕駛員身體凍傷。
在駕駛艙中,儀錶盤被掀開,噪音極大,你什麼都聽不見。大多數無線電失靈,只能依靠目視水平儀來進行操作。
記者:近萬米高空,氧氣也非常稀薄吧?
劉:跟客艙一樣,駕駛艙失壓後,會自動脫落氧氣面罩,缺氧問題不大。駕駛艙和客艙是密封隔絕的,因此失壓、降溫沒有對乘客造成影響。
記者:我注意到航班起飛時間是在6點25分,事發時間和位置是什麼時候?
劉:應該是7點過,我沒注意到準確的時間,離成都的距離大約在100公裡至150公裡左右。
記者:事發時有什麼徵兆麼?
劉:沒有任何徵兆,擋風玻璃突然爆裂,「轟」一聲發出巨大的聲響。我往旁邊看時,副駕(身體)已經飛出去一半,半邊身體在窗外懸掛。還好他系了安全帶。
駕駛艙物品全都飛起來了,許多設備出現故障,噪音非常大,無法聽到無線電。整個飛機震動非常大,無法看清儀表,操作困難。
記者:是怎樣的困難法?
劉:瞬間失壓和低溫讓人非常難受,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困難。你要知道,當時飛機的速度是八九百公裡(每小時),又在那麼高的高度。我給你打個比喻: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爾濱大街上,開車以200公裡的時速逛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麼?
記者:確實非常困難。我聽說發出了7700的指令?
劉:是我發的,在下降時候發的,發生了故障馬上就要發這個,相當於是表示「現在我需要幫助」,管制臺會看到它,知道大概的情況,發生了一個怎麼樣的問題,鍵盤輸入數字。
記者:在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錶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方向、航向,返航機場的位置等等?
劉:是的,完全是全人工操作,目視靠自己來判斷,民航很多是自動設備,其他自動設備都不能提供幫助。這條航線我飛了100次,應該說各方面都比較熟悉。
記者:返航過程中,有沒有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
劉:當時只想能不能把飛機安全操作下去,無法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為避免整個機組進一步受到傷害,要先減速迫降,而在緊急高度下降,噪音極大,自動設備不能提供幫助。完全憑手動和目視,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迫降。
我當時的身體應該是發出了非常大的抖動。
記者:從飛行數據上可以看出,事故發生後,緊急下降分了兩個階段:一是從32000英尺左右緊急下降高度,二次是從24000英尺高度下降到著陸。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劉:因為當時(飛機)的速度非常大,噪音也很大,必須要進行減速。直接下降的話,會造成飛和機上人員的傷害。
記者:從發生事故到降落花了多少時間?
劉:大概20多分鐘。
記者:今天早上的天氣情況怎樣?對這次緊急迫降是否有影響?
劉:天氣幫了很大的忙。今天早上幾乎無雲,能見度非常好,如果是伴隨降雨或者天氣狀況不好的話,後果無法預料。
記者:網上有傳言著陸後飛機爆了胎?
劉:沒有的事。因為飛機超重,並且反推設備不能工作,因此比正常滑行距離要長,輪船摩擦更久,導致溫度過高,然後輪胎自動癟氣——這是一個保護,不是爆胎。
4. 解密機長劉傳健
為何在5月14日的突發事件中,劉傳健能夠如此沉著地處置迫降?
14日下午,四川在線記者專訪劉傳健在空軍第二飛行學院期間戰友趙先生得知,重慶人劉傳健曾歷經三道關卡、全優畢業成為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飛行教員。
上世紀90年代初,劉傳健成為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一名學員。趙先生回憶道,從1995年開始,他經常和劉傳健一起打籃球。雖然劉傳健不算太高,但一直打前鋒的位置,趙先生評價其靈活多變反應敏捷。籃球場上,他有驚人的彈跳力,協調性也非常好,每次上籃時,兩三個人都防不住他:「他愛鍛鍊,打前鋒位置需要膽子大,敢衝敢闖。再加上飛行員訓練,心理素質也比較好。我覺得,這跟他今天能夠迫降成功有直接關係。」
趙先生說,劉傳健在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給人印象除了個人飛行技術非常好以外,還有責任心強、愛學習、對人有禮貌。重慶人的外向開朗在劉傳健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經過幾年的努力,1995年,劉傳健成為空軍第二飛行學院一名飛行教員。從學員到飛行教員,要經過哪些程序呢?趙先生介紹到,成為飛行教員的第一道關卡首先就是要成為一名飛行學員,其次是對身體素質、政治素養要求、文化等方面的要求缺一不可。趙先生進一步補充說,進入了飛行學院,也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留下來。「學員有70%的淘汰率,有時候進來二、三十個人,最後可能只有一、兩個人能留下來。」成功留下來的學員,也需要每一個科目都拿到5分的滿分,才能成為一名飛行教員,「這是百裡挑一甚至千裡桃一的,他就是一名全優學員!」
為何在5月14日的突發事件中,劉傳健能夠如此沉著地處置迫降?趙先生說,在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飛行學習訓練中,每一個學員都要進行特情處置訓練,其中玻璃爆裂後如何處置是必訓科目。作為教員,劉傳健在執教多年的過程中,帶很多學員進行過這樣的訓練,為他今日處置民航飛機突發事件打下了基礎。
初教-6,是空軍第二飛行學院進行飛行訓練時,常用的一款螺旋槳初級教練機,長期服役於中國空軍及地方航校,是中國空軍初級教練機主力機型。劉傳健執教期間,常用這款飛機進行特情處置訓練,飛行過程中,機艙頂的玻璃會突然向後滑落:「這就是假裝玻璃爆裂。」每一個學員的訓練周期為一年,在這一年中,這樣的演練至少有一兩次。執教多年,劉傳健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訓練。
但是,趙先生很嚴肅地說,5月14日劉傳健處理前擋風玻璃爆裂的情況,與訓練時完全不同。因為初教機的飛行速度一般為200公裡/小時,進行特情處置訓練時,時速會降至100公裡/小時左右;「這跟高速路上100多公裡,你打開窗戶也沒事是一樣的。」
當劉傳健在空中駕駛客機遇到突發情況時,除了速度至少有600-700公裡/小時之外,強大的氣壓和超低的溫度(零下40-50攝氏度左右),趙先生認為能成功迫降是一個奇蹟:「那個時候連眼睛都是睜不開的。我們搞過飛行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意志,就是告訴自己,我今天,就是要把這個飛機飛下來!」
來源:微博博主「相生慄子」、四川在線、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