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傳統,擁抱未來——聽博物館講述超級IP的中國故事

2020-12-25 光明時政

  新華社長沙5月18日電 題:守望傳統,擁抱未來——聽博物館講述超級IP的中國故事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蔣芳、柳王敏

  承載著人類的歷史與記憶,博物館用一件件文化瑰寶,將流動的光陰定格。

  自南通博物苑肇始,中國博物館事業已走過百餘年。在珍貴文物紛紛被視為超級IP的今天,負責收藏、研究和展示它們的博物館,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更好講述這些超級IP過去的故事,讓更多人感知它們未來的精彩,是當下博物館普遍面對的課題。

  今天,博物館有多「熱」?

  「我不在博物館看展覽,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一個熱衷於在博物館「打卡」的網友這樣描述自己的休閒時光。

  毋庸置疑,「逛博物館」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時光而來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讓觀眾得以一窺祖先們的生活圖景、悲歡離合。這樣的「精神盛宴」,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眾需求。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18日在「博物館·文化中樞」論壇上表示,當前,「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博物館已經成為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館觀眾結構日益多元,未成年人、低收入群體、農民工、村鎮居民參觀博物館熱情日益高漲。

  他舉例說,今年春節長假,全國數千家博物館推出上萬場精彩活動。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統計,遊客在春節期間參觀博物館的比例高達40.5%。

  採取預約限流措施、假日門票早早售空、熱門展覽門前排起長龍……各大博物館近年來出現的種種現象,折射出國人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產品的旺盛需求。

  「『博物館熱』,既是中國博物館人期盼已久的夢想,也是全社會文明進步的共同成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

  今天,博物館如何「講故事」?

  據統計,目前我國平均26萬人擁有1座博物館,北京、甘肅、陝西等地已達到12萬-13萬人擁有1座博物館。除綜合、歷史、自然等類型博物館外,遺址類、專題類博物館快速發展,生態博物館等新興博物館建設方興未艾。

  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蘇埃·阿克索伊表示,近年來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引起國際博物館界的高度關注和普遍讚譽。

  發展速度令人驚嘆,中國博物館仍然面臨「成長的煩惱」。

  「一個好的博物館,應該在做好保護、研究等本職工作的基礎上,讓身處其中的觀眾在很舒服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潛移默化地樹立文化自信。」關強說。這對博物館「講故事」的能力無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南京大學曾經在江蘇對博物館開展了一次摸底調研,結果顯示博物館「講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觀眾對博物館不同方面的評價中,評分最低的三項是「互動體驗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講解體驗」。

  「至今還有很多博物館停留在展示奇珍異寶的階段。」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說,好的展覽,要用故事打動觀眾。展覽的要義,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講好展品之間的相互關係;展覽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罈罈罐罐,而是展示這個區域過去人們的生活。

  今天,我們怎麼「聽故事」?

  18日,湖南省博物館聯合全國22家文博單位舉辦的「根·魂——中華文明物語」特別展覽拉開帷幕。30件(套)精心遴選出的文物,勾勒出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

  該展覽策展人王樹金說:「在有限的場地內,如何全景式展現中華文明,我們充分考慮了時代、地域等因素,選擇了不同類型的文物,一個展覽就是一段完整的歷史呈現。有的觀眾會首先湧向『鎮館之寶』,而對普通文物只是匆匆一瞥。事實上,只有認真看完全部展品,才能真正不虛此行。」

  人們逐漸意識到,當博物館的「文化大餐」上了桌,如何「享用」也是有講究的。

  「在博物館,你可以讀懂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南京博物院文博志願者蕭徵宇期待,觀眾們在參觀之前調整心態,不要把博物館僅僅當成「到此一遊」的景點和「打卡」的目的地。

  過去,觀眾常常問龔良:「你們的鎮館之寶是什麼?」他希望,在未來,觀眾更多地思考展覽在「講什麼故事」。

  為了讓觀眾們更好地「聽故事」,博物館也在積極進行各種嘗試。從《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電視節目,到「故宮社區」「數字敦煌」等網上展示項目,公眾足不出戶便可以享有高質量文化產品,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不同地區博物館事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同時,一場博物館界的改革呼之欲出。關強說,國家文物局已經起草相關文件,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文件的要點之一,便是拓展博物館藏品的利用途徑,完善服務供給。

  「我們將創新博物館傳播內容、形式和手段,力爭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關強說,鼓勵博物館充分傾聽觀眾需求,真正用好館藏資源,讓觀眾們「聽」到自己喜歡的「故事」。

[ 責編:陳暢 ]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它們成為了文化中樞是創意與知識相結合的平臺觀眾可以共同創造、分享和互動因此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 肯德基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 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
    2018年新年伊始,肯德基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獲得十七件國寶形象使用的官方授權,並且將它們的文化之魂融入在18個城市的肯德基超級國寶主題餐廳設計中,向年輕消費者普及國寶文化,提升經典文化傳承和民族自信。
  • 國際博物館日 快來武侯祠邂逅「傳統」與「未來」
    【文化傳承】武侯祠「雙語小小講解員」首次亮相「孩子們正在講三國典故,我們趕緊聽一會兒。」今日,武侯祠的「小小講解員」和「文化志願者」們齊上陣,用各自獨特的講解方式,為廣大觀眾提供公益講解服務,他們博古通今,引經據典,把三國歷史人物描述得活靈活現,將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 來湘潭市博物館 探一探「傳統的未來」
    編者按:在當下的資訊時代,市民對博物館的關注程度逐漸上升,「博物館熱」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圍繞今年的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深入探討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如何發揮作用,如何搭建與公眾的溝通、互動平臺,如何運用新技術推進傳統文化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 肯德基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系列活動 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圖)
    抱著這個願望與助力本地文化推廣的使命感,肯德基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獲得十七件國寶形象使用的官方授權,成為「國寶守護者」。將《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的形象以互動屏這種科技化的展示方式出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並將十七件國寶的智慧融入肯德基主題餐廳,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傳奇故事。
  • 紀錄片《守望長城》:一個講述「守望」的「守望故事」
    原標題:《守望長城》:一個講述「守望」的「守望故事」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探索發現》欄目推出的紀錄片《守望長城》於CCTV-10播出。與眾人所想的不同,《守望長城》並沒有選擇眾所周知的八達嶺長城,而是選取了有「中國長城博物館」美譽的寧夏長城。
  • 來南越王博物館講故事給你聽
    你知道曾經在這裡統治廣東的國王發生了什麼故事嗎?你知道至今現存的哪些習俗是兩千多年前廣東人發明的嗎?我在南越王墓博物館找到了這些答案~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簡介南越王博物館位於廣州的老城區,越秀公園邊上,緊挨著中國大酒店,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
  • 朝三暮四、牛郎織女,你會用地道英語講述中國傳統故事嗎?
    朝三暮四、牛郎織女、造化弄人、過年的由來……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成語、故事,要怎麼用英語來講述?優美的中國故事,也是溝通中國和世界的橋梁。《功夫熊貓》《花木蘭》這樣的中國故事,經過好萊塢的重新演繹,不僅受到歐美觀眾的青睞,也讓中國觀眾感到似曾相識又驚豔新奇——原來,中國故事也可以講得這麼世界。
  •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大型融媒體項 「家風故事匯」上線了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在全國婦聯的支持指導下,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聯合新蕾出版社策劃組織的大型家風家教公益融媒體項目「家風故事匯」,近日將在新華網、學習強國APP、中央廣播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中國婦女網、女性之聲、網易、喜馬拉雅有聲平臺等強力推出。
  • 肯德基攜手湖北省博物館講述楚人的故事
    方館長表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向青少年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是博物館和企業的使命和責任,基於共同的文化責任感,我們與肯德基攜手,講好中國故事,讓文物活起來。來武漢旅遊的田女士說:「上午我還特地帶著孩子去博物館,了解了楚文化,下午逛漢街又碰巧看到肯德基『楚文化』餐廳揭幕,第一次聽編鐘的聲音,感到很新奇,餐廳布置的非常考究,尤其是那個『虎座鳥架鼓』,臥虎和鳳鳥相得益彰,俏麗優雅,讓孩子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國際博物館日: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橋梁
    (來源:中新網)     2019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三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這一主題聚焦博物館作為社區、社群、社會活躍參與者的角色定位,倡導博物館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一起聽~志願小講解員講述博物館裡的正定故事
    ,稚嫩的聲音、自信的表情、從容的儀態、伶俐的表達,將一個個歷史文物故事鮮活的講述出來,他們就是「志願小講解員」。他們精神飽滿,思路清晰,語速適中,伴隨著他們清脆自信的嗓音迴蕩在博物館上下,紛至沓來的遊客被他們吸引,好奇歡快的腳步也陸續駐足在他們身邊。
  • 著名京劇演員于魁智、李勝素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塞罕壩護林員的故事
    11月27日晚,承德籍青年詞作家章立新創作的交響京劇優秀共產黨員系列《交響京津冀之故事三篇——林海守望、入戶訪貧、雨夜搶險》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以交響京劇形式獻禮建黨百年、致敬偉大時代。《林海守望》講述賽罕壩第二代普通務林人望火樓上護林員遠離人煙克服寂寞和各種困難,堅守防火崗位守護百萬畝林海的故事,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理念。
  • 稅務幹部帶您走進中國發票博物館 講述民法典與發票的故事
    12月3日下午14點,在河北經貿大學中國發票博物館,國家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國家稅務總局石家莊市稅務局、國家稅務總局石家莊市新華區稅務局攜手河北經貿大學中國發票博物館舉辦了「民法典的故事——透過發票看傳統契稅制度演變」直播活動。
  • 聽他們講述幸福西寧的故事…
    聽他們講述幸福西寧的故事… 2020-12-12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南京大...
    2020年12月13日,適值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與全國多家抗戰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本次活動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承辦。
  • 講述32段悽美愛情故事 《多想在平庸的世界擁抱你》出版
    近日,由媒體人奚博文與青年作家林瀟共同採寫的新書《多想在平庸的世界擁抱你》正式與廣大讀者見面。該書通過講述32段發生在南京的悽美愛情故事,深刻展現了「失戀」背後,主人公們關於幸福的努力和愛的感受,旨在向受眾傳遞告別遺憾、擁抱未來的生命思考。  主創團隊表示,人是城市的細胞,記錄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就是記錄這座城市的溫度與態度。
  • 北京文博丨聽志願者講述中軸線的故事①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由北京市文物局主辦,北京博物館學會、北京博物館志願服務總隊承辦,北京市文物局宣傳教育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團委協辦的「中軸線上看北京——志願者講述視頻徵集活動」,以「認識中軸線,感悟北京城」為主題,邀請北京地區博物館志願者作為講述人,自製網絡微視頻,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媒介進行宣傳推廣
  • 中國地質博物館:講述地質的故事—新聞—科學網
    因為這個距離西單商業圈不遠的龐然大物,不是商場,而是一座博物館。至於那塊佔地面積不小的廣場,則是以博物館為中心的科普廣場。 這座灰色建築就是被譽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其歷史可追溯到1916年原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創建的地質礦產陳列室,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9·11國家紀念館 博物館講述人性的故事
    911紀念館門前9·11國家紀念館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方形瀑布池,一個主體建在地下的博物館,以及環繞它們的成群樹木。9·11國家紀念館的博物館由地上和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部分是進入紀念館的的主要入口,它的鋼架結構和鑲嵌在其中的反射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世界貿易中心大樓的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