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com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5)
從小相信上帝的我,對於做禮拜有著特別的執著,在我的想法裡,基督徒就應當每周做禮拜。包括在單位組織周末活動的時候,我也很直接告訴所有人,周日要去做禮拜,因此不參加;即使以前在中國的政府機關工作,周日大家都要上班,我也直接向書記請假,理由很簡單:我是基督徒,要去做禮拜。他雖是有些迂腐的老人家,卻也理解我的信仰。
無論走到哪裡,我都首先找教會,確定可以做禮拜;並且會告訴身邊的人,周日我要做禮拜,因此所有的約會一概都要給我的神讓路。
然而,一直堅持在教會參加主日禮拜的我漸漸發現,並非所有的基督徒都熱衷於參加禮拜,或者說目的不純。
一、偶爾來透透氣
當今的人們大都處在壓力諸多的社會環境下,需要偶爾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或是半夜開車在夜深人靜之時兜風,無非都是想暫時地透透氣。
與之相似的,信仰有時也成為了部分人群選擇釋放壓力的途徑,煩悶之時到教會來聽聽讚美,待心情好些時便將教會拋在腦後。對這樣的人來說,教會只是精神偶爾旅遊兜風的地方,並非敬拜神、滿足自己對神話語渴慕的地方。
二、習慣性禮拜
更多的一種情況是習慣性禮拜。許多人每周基本不會缺席禮拜,在禮拜的短短幾個小時裡,看起來非常的虔誠;可是一旦踏出教會的門,迎接他的便是另一個世界。似乎信仰只是存在於教會那個建築物裡,之外的便是與信仰無關的世界。
絕緣體,無法導電。許多基督徒的禮拜與生活便是好似處於絕緣體的狀態,禮拜中的電無法導入生活。這樣的我們,做禮拜是做,可是禮拜對自己的人生總驚不起半點波瀾。
三、為了人際關係
一位朋友,他在加拿大,並不相信上帝,可是他家裡卻保留好幾本聖經,且偶爾也會去做禮拜。我問為什麼?他回答:因為在加拿大很多人相信基督,這些人覺得基督徒會比一般沒有信仰的人更善良可靠,因此基督徒們會組成團體,對不信的人難以給予信任,也不願意與非基督徒交往,因此如果不去教會,就會被孤立。於是,雖然自己不相信上帝,但為了好的人際關係,不得不去。
四、為了戀愛
在教會,總會遇見一些人,打著信仰的幌子,實則是尋找「狩獵目標」。有些男性,自身素質不高,不夠優秀,按照這個世界的標準在社會中立不住,又認為教會的女子們很單純沒要求,容易得手。於是潛入教會,鎖定目標,開始套近乎。這樣的人,他的眼神、話語都會出賣他的心,因他的眼中、話語中沒有上帝,只有男女婚嫁之事。
雖然有這樣的假的敬拜者(或許還不在少數),但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及時謙卑自己來到神的面前認罪悔改,仰望主,都會得到更好的收穫。上帝做事很奇妙,人雖有千千萬的欲望,但神也會利用這些欲望成就拯救靈魂的工作。
舉一個例子。九年前,我們給一位弟兄傳福音,他已經拒絕了很多次之前傳福音給他的基督徒;而這一次,他決定要到教會仔細觀察,揭發基督徒的騙局,要告訴更多的人,世界沒有神,沒有基督,基督徒都是傻子。他抱著這樣的心思進入教會,然而,經過幾個月的學習、交通等,他主動跪在神的面前認罪,承認耶穌為主,並且從此傳福音給他人。他後來說,我本來想反上帝,但最後上帝把我反了。
不管來到教會的人的目的怎樣,我們基督徒、教會的牧者,都當給予更多的關懷、引導與禱告,這對於拯救靈魂是極為重要的。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