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與中國:跨越時空遙相呼應的兩大文化

2020-12-15 騰訊網

文/(法)阿里·瑪扎海裡 譯/耿昇

我發現,如果在世界上確實有一個社會可以與波斯相比較的話,那麼這個社會就只能是中國。我當然也沒有忘記使中國人有別于波斯人的許多差異。這是一個具有獨自特點、特殊的心理和特殊景色的國家。在波斯與其他具有遠近不同親緣關係的文化之間,唯有中國文化才會使我聯想到今天在伊斯蘭文化掩飾下的伊朗文化的實質。

多年以來,西方的「外國人」都從把伊朗喬裝成伊斯蘭文化的做法中找到他們那新民族主義的利益,這是荒謬絕倫的。正如中國遠不是一個佛教國家一樣,伊朗也遠不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因為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地區(即那一片非常乾旱或荒涼的遼闊地區,它在數千年來把波斯與希臘-羅馬社會分隔開了)所特有的一種神秘哲學現象。

那種認為波斯全部或部分是伊斯蘭國家的看法,都只不過是一種社會學的錯誤,一種科學的錯誤。難道歐洲或美洲由於在歷史上的偶然事件而信仰基督教,便可以被歸溯於以色列嗎?在這些令人看到誕生了希臘哲學家和羅馬天才人物的古代社會中,是否會有基督徒和以色列人呢?在中國,難道僅僅是由於佛教教派於某一時代,在那裡進行了徵服而就有婆羅門教徒或印度教徒嗎?

如果從遠方去看的波斯,可以與阿拉伯的色彩相混淆,無論在阿拉伯還是在波斯這兩個民族中,沒有一個會對此發生錯覺。那些西方和東方的帝國主義者分子們,正在進行或部分進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一部分人喬裝成「伊斯蘭教徒」,另一部分則喬裝成「阿拉伯人」,他們在這一問題上沒有自欺欺人,帝國主義者們的較量,就如同兩個醉鬼用酒瓶子和椅子鬥毆一樣,他們稱這些可憐鬼為「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徒」,世俗人對此毫不理解。

波斯人從來不曾是宗教狂,狂熱盲信並非是伊朗人的特徵,完全如同它也不是中國人的特徵一樣。波斯人完全如同中國人,其天性就是懷疑宗教信條。這是一個寬厚的民族,正如它那留下深深歷史烙印的藝術和文學所證明的那樣,始終堅信神祇既不存在於清真寺,也不存在於猶太教禮拜堂、佛堂和佛塔之中,始終暗示祈禱、朝聖和聖戰,都不會得到任何實際的東西。

英國人把原教旨主義運用於印度,以便把該國分裂成伊斯蘭教團和印度教徒兩大部分。他們為了這樣作而在夜間偷偷地把一頭牛的屍體拋入一座印度教寺院,或者把一隻豬的屍體投入一座清真寺中,點燃內戰的烈火。英國人在離開印度之前把它分裂成兩半,他們的「工事」尚未拆除。原教旨主義在一個多世紀以來就先在美洲、後在歐洲由復國主義的領袖們灌輸,保護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種族中間打入一個楔子,由此產生了一種難以解決的局勢。他們以傳染的方法將其中世紀的「原教旨主義」一詞,向波斯和阿富汗輸出,再別說向非洲輸出的事了。

任何社會學家都對其科學有著清醒的認識,清楚地看到了這是一種流行病,一種傳染越來越近的霍亂症。這種原教旨主義如同瘟疫一樣,不應將它與「伊斯蘭教」或「穆斯林」相混淆。它如同一場細菌戰,由武器商和渾水摸魚者們發起。新殖民主義者認為戰爭狀態、人為製造的悲劇、連綿不斷的戰爭將維持原教旨主義、軍火教育和掠奪帝國的殘餘勢力,阻止人民在2000年到來前後的覺醒和進步。

但我們將注意向他們證明,這些人在其陰險的打算中荒謬到了何種程度,這種打算就如他們在19世紀組織鴉片貿易,以削弱和統治東方民族一樣。

為了向中國朋友們提供些有益資料,我再來論述自己的主題:在波斯和中國兩種文化之間具有選擇性的相似性。我們掌握有成千上萬的證據和資料能說明這兩者之間存在有相似性。北京的同事們可能會對我的講法感到驚愕,因為他們可能由於閱讀來自英美的著作,而在思想中將波斯與「伊斯蘭世界」相混淆了。這是一種非常不正確的觀點。波斯與所謂的「伊斯蘭世界」之間的差異,就如同中國與「佛教世界」的差異一樣。

中國人首先是一種古老文化的代表,波斯人的情況完全如此。

作者阿里·馬扎海裡(1914—1991年),伊朗裔法國籍當代著名伊朗史學家,早年畢業於德黑蘭師範學院,巴黎大學社會學博士,著有《絲綢之路:中國—波斯文化交流史》;譯者耿昇(1945—2018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名譽會長。

相關焦點

  • 新片熱映|波斯:尋覓跨越兩千年的傳奇帝國
    從迷宮式的集市到波斯古代君主的都城波斯波利斯,再到聖火燃燒逾千年的火神廟——我們邀你一同踏上這段難能可貴的探索之旅,了解擁有兩千年歷史的絢爛藝術文化,及其鑄就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
  • 《秦漢-羅馬文明展》:兩大文明跨時空「對話」
    展覽規模空前  《秦漢—羅馬文明展》由中國國家文物局和義大利文化遺產與藝術活動部共同舉辦,是呈獻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文化盛宴,也將是2010年義大利中國文化年的開幕慶典項目,是中意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這次展覽規模空前。中意雙方精選了秦漢王朝與羅馬帝國時期的489件(組)展品參展。
  • 始於春夜的跨越時空之旅
    始於春夜的跨越時空之旅 2020-12-25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隋唐波斯文化的傳播,看中國傳統文化強大的包容性
    常有人說,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其強大的包容性,那麼這種包容性究竟是怎麼體現的呢?隋唐時期波斯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滲入,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隋唐時期,隨著天下大勢由分走向合,大一統王朝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凝聚力,使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開元盛世到來,此時也正是中亞的波斯文化全盛時期,借著萬國來朝的風潮,波斯文化開始流傳到中國。而在面對波斯文化的傳播時,中國文化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體現自己強大的包容性呢?
  • 跨越時空的服飾文化之旅——日本京都西陣織行
    原標題:跨越時空的服飾文化之旅——日本京都西陣織行 京都西陣織會館館長大槻和秦旭峰互贈禮物 公益文化策劃人秦旭峰的心願:是讓上海一群熱愛旗袍文化的女性公益志願者,身穿"旗袍"在日本京都,恰如飽含友誼的"心靈護照",向日本女性展示中國旗袍服飾古典雅致之美
  • 秦兵馬俑 古羅馬神像跨越時空「相聚」北京
    展館文物  秦始皇陵兵馬俑和古羅馬的阿多尼斯神像,這兩件原本分屬於2000多年前東西方兩大帝國的「見證物」,今天跨越時空相聚於同一個展廳。《秦漢——羅馬文明展》7月30日上午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來自中國和義大利70餘家博物館的489件珍貴文物同場亮相。  此次展覽是呈獻給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文化盛宴,也將是2010年義大利中國文化年的開幕慶典項目。
  • 臺南赤崁文化園區 跨越時空的古蹟美食之旅
    赤崁文化園區古蹟矗立、美食店櫛比林立,品嘗現代美食、回味荷蘭、明鄭、清廷古歷史,是一趟踏上歷史軌跡跨越時空的古蹟美食之旅。   中新網9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介紹,臺南大天后宮、赤崁樓、祀典武廟,位於赤崁文化園區範圍內,園區內古蹟矗立、美食店櫛比林立,品嘗現代美食、回味荷蘭、明鄭、清廷古歷史,是一趟踏上歷史軌跡跨越時空的古蹟美食之旅。
  • 古代中國與波斯的文明交往
    波斯諺語有云:「希臘人只有一隻眼睛,唯有中國人才有兩隻眼睛」,意指中國不僅精通理論,還擁有技術。此時,波斯將對外交往的重心轉向東方,成為溝通東西方的貿易樞紐,並一度壟斷絲綢貿易。近年來,中國出土上千枚薩珊波斯銀幣,足見當時波斯商人與中國貿易交往的活躍。  絲綢之路的興盛還激發了中國與波斯的文化交往。安息王朝時期,許多波斯佛僧來華傳教。
  • 探索中國航海博物館!跨越時空疆界,體驗大航海時代的無窮魅力
    中國航海博物館,全稱「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位於浦東新區南匯新城,佔地面積24830展示船舶結構時,製作了1:6大型萬噸級貨輪高仿真剖面模型,船長約25米,高度貫穿兩層展示空間。在這裡,每個人都能體驗出大航海時代的無窮魅力,館內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
  • 漢服、交響樂、評彈……蘇州「博物館奇妙夜」感受時空跨越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蘇州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以及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三館聯動,共同推出「博物館奇妙夜」主題活動,帶大家「跨越時空」,觀賞傳統服飾秀,近距離接觸「江南仕女」,聆聽交響樂和蘇州評彈,感受「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文化。
  • 聖索菲亞大教堂 | 跨越時空的千年守望
    你或許對這個名字不甚熟悉,但你一定聽說過「聖索菲亞大教堂」。不是哈爾濱的那一座,而是遠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位於亞歐大陸交匯點上的那座「拜佔庭建築的最高傑作」。從大教堂到清真寺,從清真寺到博物館,再從博物館回到清真寺,教堂的定位一次次改變,地位卻恆久彌堅。我習慣了稱之為「聖索菲亞大教堂」,但其實在我看來,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千五百年來,它始終在那裡。
  • 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
    據悉,此次展覽是亨利·米修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該展策劃人是弗朗索瓦·米肖與董強,旨在呈現其米修與木心的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亨利·米修是20世紀重要的法國詩人及現代主義畫家,而木心則是死後聞名的中國畫家與詩人。
  • 波斯文化的源流與特色
    其文化特徵既包含波斯帝國強盛帶來的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又因與阿拉伯文明的融合表現出鮮明的伊斯蘭特色,引進的西方文化又使波斯文化具有了現代性特徵。  鼎盛時期的古典波斯文化  古典波斯文化肇始於公元前6世紀阿契美尼德王朝始建的古波斯帝國和公元3世紀建立的薩珊波斯帝國。
  • 那些至今對中國有影響的波斯文化,你真的了解嗎?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提倡「一帶一路」戰略,意在加強沿線國家的友好往來和經濟合作,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但你知道有哪些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影響我國文化,並至今仍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嗎?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與波斯阿拉伯古老文明交流的道路。古代波斯王朝歷史悠久,地處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便成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我國的養蠶、織絲等技藝通過絲綢之路傳播,深受波斯人民的喜愛,波斯文化也隨著絲綢之路在中國傳播,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宗教。
  • 古代中國與波斯的文明交往-光明日報-光明網
    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中國與波斯首次建立直接聯繫。《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安息王密特裡達提二世令兩萬騎迎漢使于波斯東界,隨後遣使中國。從公元87年到公元101年,波斯兩次遣使中國。在南北朝時期,薩珊波斯使節出使中國十餘次。     由於政局變動,中波政治聯繫時有中斷,但貿易、文化交往不絕於縷。
  • 疫讀《荀子》,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疫讀《荀子》,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文/姚海濤突如其來的疫情暫時關上了身體自由通往外面世界的門,另外一扇心靈之門自然就打開了。雖曰未可「兩耳不聞窗外事」,卻可「一心只讀聖賢書」。對於我來說,那扇通往先秦的心靈之門一直虛掩著,隨時可以打開,走進去,與古聖先賢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 世界風|中國城市的波斯源流考
    但在城市史研究中,波斯城市及其對中國城市的影響基本是盲區。在歐洲中心主義的歷史觀下,兩河流域和埃及城市之後便是希臘羅馬,而波斯城市的歷史基本被排除在視野之外。中國城市歷史主要在華夏文化圈內展開,並以文明的原生性為前提。儘管從波斯到中國的絲綢之路是亞歐大陸上存續最久的商路,但除了波斯商人在中國幾大商業城市的活動外,波斯城市、建築對中國城市的影響幾無述及。
  • 在中國審計博物館,跨越時空阻隔,俯瞰歷史風雨
    致力於普及審計知識、研究審計歷史、傳承審計精神、宣傳審計文化,在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審計成就、講好中國審計故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淺談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時空意識
    另一方面,即在文化觀念上,這又與中國人對「宇宙」、「建築」的體悟息息相關。在二者互為映射的關係中,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獨特的時空意識。 由此可見,在古代中國,人們所感知、想像的天地宇宙,實則是一所巨碩無比的「大房子」。
  • 高科技助力「跨越時空」,傳遞「更多的愛」,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
    中意首次跨時空合唱:以歌聲傳遞信心自2016年首次來華演出,安團已經連續5年為中國觀眾獻上新年演唱會,每一次演出都掀起一波「安團旋風」,成為中國親子家庭迎接新年的一大盛事,並曾連續多年創下開票不到1分鐘即售罄的記錄,不少觀眾不惜舉家跨城前來觀演。今年,受疫情影響,遠在義大利博洛尼亞的安團無法親臨現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