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菜裡江湖味

2021-02-17 別處新生活


江湖菜裡自有江湖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江湖菜!

重慶美食有3大名片:火鍋、小面、江湖菜。

重慶火鍋譽滿全國,重慶小面則屬於「重慶人自己的小面」,外地人享受不來,而重慶江湖菜則毀譽參半,唯有重慶人樂此不彼、欲罷不能!

外地人對重慶江湖菜的印象,尤為深刻的,莫過於辣子雞:

辣子雞,辣子雞,辣子堆裡去找雞


事實上,對重慶人來說,辣子雞隻是千萬種江湖菜中的一種而已。

度娘說,江湖菜最大的特點「土」,「 粗」 ,「雜」。

但之於重慶人來說,江湖菜就是簡單、粗暴的「重口味」:重辣、重麻、重鹹.吃的暢快、痛快、滿頭大汗、大快朵頤!

對重慶人來說,江湖菜裡自有重慶人才能明白的江湖味!



江湖菜起於「食色」江湖


食色,性也!

江湖菜之所以得名,蓋因之風起雲湧於江湖。

話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國各地都有江湖菜初現「江湖」。

彼時,經濟大潮初湧華夏大地,交通業開始振興發達,南來北往的汽車穿行於各地。

漂泊在外,貨車司機們的飲食起居成為一個問題,也帶來了新的商機:逐漸的,在各種交通要道,為司機們提供餐飲的小餐館、大排檔勃然興起,解決了這一大群人的吃飯問題。

彼時,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切都還顯得混沌無序,南來北往的空前往來,也讓圍繞運輸業的江湖,衍生了兩大社會現象。

當年「江湖」內外有戲言:十個司機九個壞、還有一個偷油賣。

美食作者司馬衫曾在《水煮重慶》發表的一篇題為《為什麼要批判重慶江湖菜?》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長途車司機們集中的地方,兩大產業很快發展起來,一是「小姐業」,二是餐飲業。

歷史再次證明,食色,這兩個產業,永遠是隨著經濟發展,最開始興旺起來的(當時甚至出現過這種奇葩的跨界業務:餐館兼營淫業。

一幫嗲聲嗲氣的豔俗女子,操著各地方言,在餐館邊搖著手帕,招攬業務。這些小姐,可以陪吃,吃了還可以陪你換個地方運動運動——食和色,終於被統一到了一起)。

江湖菜很大程度上是伴隨著中國經濟騰飛、交通運輸業的興起而走進江湖。

可以說,當年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江湖菜,以滿足長途車司機的飲食需要。

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發展和交通業的發達,各地的江湖菜已近銷聲匿跡,唯有重慶的江湖菜卻依舊大行其道、經久不衰,這其中無疑與重慶的人文氛圍和社會環境有相當大的關係。

1997年,重慶脫離四川成為西部唯一直轄市後,重慶的美食界為彰顯重慶菜的獨特性,一度打出了「渝菜」、「渝派川菜」的旗號,意圖游離於川菜系之外。

不過時至今日,重慶的美食圈既不將自己的菜品叫做「川菜」、也不再稱為「渝菜」,而多半叫做「江湖菜」或「民間菜」

脫胎於川菜的重慶菜,與傳統的川菜相比,確有自己獨特的鮮明特徵。

實際上,川菜一般分為上河幫,下河幫,小河幫三個派系的菜。

比如:川西上河幫,為宮廷菜,川東下河幫,為家常菜,小河幫為鹽幫菜,這些菜均源自清朝時期,如麻婆豆腐等傳統川菜。


重慶菜無疑屬於下河幫菜,經歷數十年行政區域的變化而逐漸開始異於傳統川菜:

重慶從民國時期6個行政區,到1983年成為計劃單列市,兼併永川、江津地區,逐步擴展融合周邊市縣,再到1997年成為直轄市,又將三個地區納入行政管轄,重慶菜也逐漸成為了有一定飲食文化底蘊的創新川菜

歷經數十年,併入重慶的那些小城鎮的地方特色菜以及外來菜品,逐漸自然的被融合到重慶美食菜品中,也就慢慢形成了如今眾所周知的重慶"江湖菜"。

江湖菜,脫胎於傳統川菜的田席(即農村鄉間的筵席菜式),以農村常見的食材,如雞、魚、田螺、兔、黃鱔等為主。

那些餐館的大師傅,既然不會經典老川菜的招數,就乾脆加大麻辣、泡菜、酸菜的比例,直接上最簡單最刺激的套路:油多、鹽多、味精起坨坨。

要麼麻辣到極致,要麼酸菜莽起放,或者就是泡姜、泡海椒打主力。這一下,歪打正著,嘴裡淡出鳥來的長途司機們,大呼過癮。江湖菜由此名聲遠揚。

重慶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明清以來的移民文化和近代碼頭文化交織,重慶人粗狂、直爽的性格,也讓看上去簡單粗暴的本地「江湖菜」,並沒有隨著時代發展消亡,反而被發揚光大。


江湖菜鼻祖——來鳳魚

曾幾何時,「水煮魚」一度風靡全中國,但之於重慶人來說,這種被各地改良版的這道「江湖菜」,遠遠吃得不那麼過癮。

在重慶「江湖菜」中,公認的鼻祖是另一種「魚」——來鳳魚。

來鳳魚據傳是大有來頭的!

清朝康熙年間,因為常年戰亂,四川人口巨減,時任巡撫張德地為此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摺,懇求皇上能從人口多的地方移民些人來四川。

康熙看了奏摺,當即從湖北、江西等地抽調大批百姓到四川,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湖廣填四川」。

彼時,有一部分人也就來到了當時的四川璧山縣(現劃歸重慶)來鳳驛。

這些人除了繼續種田養魚外,還把江南烹魚的技術帶到了重慶,與巴渝川味結合,形成容閩、鄂、粵、湘菜風味與川菜風味的「來鳳魚」

「來鳳魚」得名於地名,即如今的重慶璧山來鳳鎮。當年,來鳳驛與龍泉驛、雙鳳驛、白市驛齊名,是成渝孤島上的「四大名驛」之一,自古是魚米之鄉。

另有一說,當地一直流傳著「有鳳來儀」的傳說,據說曾有人親眼看見過鳳凰,「來鳳驛」這個地名即因此而來。

來鳳驛出了來鳳魚,也因此成為重慶「江湖菜」鼻祖,被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氣蜚聲海內外。

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來鳳魚之所以好吃,在於選料講究,是精選花鰱魚

據來鳳鎮的廚師介紹,這樣的魚肉質細嫩,吃起來口感特別好,而鮮花鰱魚富含人體必備的脂肪酸、卵磷脂及多種微量元素,必須採用傳統製作工藝才能更完整的保持這種營養。

而據稱,真正的「來鳳魚」,是源於 1980 年代來鳳鎮的唐德興與唐志榮等廚師所創製,由此成為重慶江湖菜的濫觴。

來鳳魚興旺於1988年,當時來鳳鎮以經營「來鳳魚」為主的食店已達到120多家,競爭促使來鳳人不斷鑽研烹魚技術、品種花樣不斷出新,繼而形成麻、辣、甜、酸、荔味、桔味、桂花味、菠蘿味等十幾種風味和珍珠魚等上百款魚菜。

【名廚教你做來鳳魚】

來鳳魚當年的走紅,因其麻辣鮮香嫩,而這道鼻祖菜,從一開始就彰顯出重慶江湖菜的鮮明特徵:江湖菜,講究的不僅是味道,更是刺激!


江湖菜的味道,就是怎麼把吃客刺激得酸爽無比,就怎麼來,而所謂的營養、擺盤、味型搭配……統統見鬼!

在講究營養搭配、健康飲食的今天,唯有重慶的江湖菜,真正能做到了「雅俗共食」。

「紅燈區」名菜——辣子雞

重慶吃貨們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

張學良問他爸:「啥是江湖?」

張作霖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重慶兒子問老爸:「啥子是江湖?」

老爸顛著炒勺,頭都沒抬:「江湖就是火大油多,味精起坨坨。」

小巧而精細的川菜不屬於重慶,重慶的菜餚更江湖!

居廟堂之高,不見江湖之遠!

江湖菜的味道,是亂劈柴的招式,是麻辣,是泡椒.重慶做得霸道的江湖菜館,毫無疑問都是「快閃」出身。

那些年城管也不管,街上突然冒出來個「蒙古包」,裡面頂兩個黃色電燈泡,這就算宣告開業了。至於他們的名字,大多是「張胖娃」,「王眼鏡」或者「李跛子」,好像非得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才能走進那個由三教九流組成的江湖。

說起重慶江湖菜,不得不說辣子雞。

重慶人戲謔的稱辣子雞是「紅燈區找雞」


從辣椒裡面找雞是種樂趣,就好比吃瓜子的樂趣在於「嗑」,吃羊肉泡饃的樂趣在於「掰「,而吃辣子雞的樂趣在於——「找」。

辣子雞其實在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有,比如山東棗莊、貴州貴陽,但最出名的,還是莫過於重慶辣子雞。

重慶歌樂山,以經歷紅巖精神洗禮的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而聞名全國,而重慶歌樂山鎮,則因「歌樂山辣子雞」這道重慶江湖菜,同樣在全國聞名遐邇。

鮮有人知道,琢磨出辣子雞的人,是在退休後才開始創業做餐館的。他用了足足3年時間才琢磨出辣子雞的最佳做法。

這個人叫做朱天才。

1986年代,朱天才用自己多年積蓄,在重慶市區到歌樂山鎮的必經之路旁建了個小屋,出售茶水、饅頭等價格低廉的食品。但做了一段時間,他意識到利潤太過微薄,光靠賣這個不行。

於是,朱天才想到了開餐館。

但在這偏僻的地方到底做些什麼好呢?當時四川流行吃火鍋,但朱天才想,平常來小店裡吃飯的多是些趕路的人,不能花很長時間吃火鍋。不如乾脆就地取材,用歌樂山的農家土雞炒點做起來快、吃起來又方便的菜。

沒有名師指導,顧客是他們惟一的老師。開始是加入大蒜、泡椒、花椒一起炒,但客人都說不如全部用幹辣椒和花椒,讓口味單一,客人反而容易接受。川菜有24種味型,其中有9種是麻辣口味的。朱天才一家人不厭其煩地對這道菜加以改善,經過3年的努力,他的辣子雞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口味。

朱天才當年開的餐館名叫"林中樂辣子雞",該店位於重慶市的森林公園歌樂山,靠近著名的蔣介石在重慶的官坻——林園。

餐館至今仍在,還打出「百年林中樂」的招牌,只是口碑貌似已遠不及當年。

朱天才推出的辣子雞,在1990年開始風行,很快名聲遠揚,引來了諸多餐館的競相模仿。眾多以重慶辣子雞為招牌菜的飯館在林中樂周圍出現,形成了赫赫有名的「辣子雞一條街「

彼時,這道創新的江湖菜崛起,甚至帶動了重慶市土雞價格的整體上漲。

當年,打的(計程車)上歌樂山吃雞的盛況蔚為壯觀。據說,最火的時候,每家小店一天都要賣200多隻雞。

歌樂山辣子雞一條街如今已衰敗

重慶辣子雞用料特別講究,主料一定選用家養土仔公雞現殺現烹,以保持鮮嫩肥美,輔料非川產二金條辣椒、川產茂汶大紅袍花椒不用,這樣烹出的菜品,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麻辣酥香,鮮嫩化渣。

辣子雞相當考驗廚師功力,尤其是對火候的把握,上乘的辣子雞必須色澤鮮豔,與辣椒交相輝映、不能發黑,雞塊必須入口酥脆、帶有幹辣椒過油的清香,甜鹹適口。

辣子雞火候非常難掌握,可以說是「多一分則焦,少一分則不熟」。

【廚師教你做辣子雞】

辣子雞火爆之後,重慶南山又再出了一道名滿江湖的新菜品——泉水雞

一前一後,歌樂山辣子雞一條街和南山泉水雞一條街,都曾成為風靡全重慶的招牌江湖菜、繼而成為新派川菜中的名菜。

相比泉水雞、辣子雞是最早出名的江湖菜之一,可以說是江湖菜中的大哥級存在。

辣子雞之後,帶出一大批菜餚、形成的重慶江湖菜中的辣子系列菜:辣子田螺、辣子肥腸、辣子蹄花、辣子魚丁.

亂劈柴的江湖本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梁語錄說,江湖是指掌握了一種技能或者騙術,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它來獲取經濟利益的一種社會生存形態。

重慶的江湖菜,有人形容就像江湖中一處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大雜院,不一定有名門望族的血統、沒有等級森嚴的束縛、更沒有墨守成規的套路。

也有人說,重慶江湖菜的招式就是亂劈柴。


亂劈柴即重慶土話,意思說拿著大斧頭砍柴,不遵循固定的模式,而是自創章法,轉益多師。

上世紀80、90年代,重慶人划拳也稱「亂劈柴」,一般吃江湖菜這種沒有「格調」的小店,也伴有最市井煙火氣的划拳,形成重慶飲食江湖一種獨特的組合。


 

多年前誕生於窮鄉僻壤、難登大雅之堂的重慶江湖菜,大多成名於當年交通不便時的國道或省道路邊,進而修煉成精,諸多一招鮮的老字號江湖菜無不如此.

以魚為例就有:國道210上的綦江北渡魚、國道319上的翠雲水煮魚以及省道205上的潼南太安魚、省道108省道上的璧山來鳳魚等等。

起於江湖,大隱於市。

重慶江湖菜因地勢交通而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江湖菜也逐步開始在城市社區和周邊地區紮根,因此這也造成海量的江湖菜館大隱隱於市。

在重慶這座城市的任意角落或者偏僻之處,你都可能吃到讓你爽到爆的正點江湖菜餚。

江湖之人自有江湖味!

在重慶,享受美食不是享受服務,而有些時候還得卑躬屈膝的等待新鮮美食和老闆的刁難!

近現代,重慶的碼頭文化,滋生了袍哥習氣,但凡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是有脾氣的,如果你走進一家江湖菜館,老闆拿臉色給你看,這就對了,這家餐館大概率有眾星捧月的江湖特色菜!

重慶的江湖菜,推陳出新頻率驚人,來得快也去得快!

競爭激烈、不進則退的重慶江湖菜,真正詮釋了「吹盡狂沙始得金」、「江湖不相信眼淚」這些市場殘酷物語。

沒有一味之長,誰又敢輕易得罪食客。食客是上帝,誰又敢和上帝過不去,和上帝過不去,就是和RMB過不去嘛!

一般來說,有特長江湖菜的餐館,你有可能遇到態度蠻橫、性格火爆又匪氣/婊氣十足的老闆。外地人肯定會奇怪,重慶人性格火爆,但遇到江湖菜館的蠻橫老闆,卻願意低下高昂的頭!

一切皆因美食,為了吃重慶人才肯屈就,管他什麼用餐環境、衛生和服務,一切都按照江湖規矩。

如果你來重慶,看到那些環境惡劣的小餐館前(多半俗稱蒼蠅館子),停著許多豪車、好車,一點都不用奇怪。

這意味著,這家店有著別樣的好味道,足以讓人「深入江湖」,沒有富貴貧賤之分,一切只為這美味!

只有江湖氣的重慶人,才能在飲食江湖,有這樣亂劈柴的買與賣!

有底氣的江湖菜館,就有足夠的資格執行江湖規矩——不吃就滾!

比如,重慶南坪的這家莽子牛肉——


莽子牛肉有個外號,叫「受氣牛肉」———老闆規定,要吃莽子牛肉有個前提,必須「每人喝3個」,即每人必須在店裡消費3杯酒或3瓶飲料,否則不接待。

為何要出這個奇怪規定?店主人周老闆稱自己從1994年起就開始賣莽子牛肉,價格幾乎沒有變過。但多年後菜市場牛肉價格已大漲,因此他表示如果光賣牛肉,不附帶賣酒水,肯定是做虧本生意。他說,出這個規定,就是為了保本賺點小錢。

「如果有人問我,牛肉好不好吃?我肯定說不好吃,你各人嘗了才曉得。喜歡吃我牛肉的顧客,不會覺得是來受氣,反而覺得我做生意耿直。我做的基本都是回頭客,老顧客。那些張起嘴巴亂說的人,都是沒來吃過的,我也不歡迎。」

周老闆認為,對於這個規定,是自己個性的體現,不願意取消或用其他方式替代。

莽子牛肉其他牛氣規定:

除每人必須喝3個外,這家牛肉店還有以下規定:

1、晚上就餐只接待4人以上,兩三人只中午接待。2、牛肉吃完才能加,沒吃完加牛肉要被罵,加牛肉同時也要加酒水。3、晚上9點後不接待,10點準時打烊。4、與周老闆性格不合者,概不接待。


不明就裡的外地人肯定會被嚇到,但對於重慶人來說,這才是耿直性格的根本。

所以,才有江湖菜館赤果果的打出這樣嚇人的標語——「缺斤少兩死全家」!

重慶江湖菜的粗鄙,用廣東人的話來說就是——你哋好野!


江湖菜混搭的三大特徵




重慶江湖菜自成一派,很多食材來自「江」與「湖」,但並不排斥外地食材。

重慶人也總能把外地食材加工成純正本土的渝味,幾乎每道菜都能讓食客們流下一地口水。

辣椒、花椒(尖椒、藤椒、泡椒、剁椒各種椒)、油——被看做是重慶江湖菜的「魂」,也正是讓食客流下一地口水的源泉。

判斷江湖菜的一個民間標準,就看這三種調料是否正宗、能否入味。更直白的說,就是菜品是否能淹沒在這三種調料之中!

基於重慶江湖菜的魂,有人歸納出江湖菜讓人流口水的三大本色特徵——

俗中有雅

江湖菜食材雖非山珍海味,烹飪雖非名師主廚,但把家常菜做出獨特的風味,在選材、配料、火候、器皿等方面都有雅致的講究,佔有渝系菜中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重慶江湖菜中從「俗」到「雅」的改良,如今越來越多,其中非常出名的就是順風123。

順風123早就開進了重慶各大大型購物中心或打卡景點,他們在傳統江湖菜中融注時髦、雅致和藝術的裝修風格,並最先提出了「雅江湖」的概念。

如今重慶很多時髦江湖菜館,菜品雖堅持江湖菜獨特風味,但已開始融入當下人們注重養生的理念,將江湖菜進行改良,味道不再是單一的麻辣重口味,而是選擇了更多元化的調料和更健康的烹飪方式,保證了菜品麻辣適度、清爽少油。

比如順風123的青元粉蒸肉,擔心粉蒸肉太油膩,就特別採用脫脂增香技術烹飪,肥而不膩,滿口餘香的口感,讓食客大流口水的同時,也吃得更健康。

麻辣系列菜中,順風123的青椒魚,麻辣味也不再那麼重,但椒香濃鬱,且不油膩,入口之後,溢齒留香。

混中有章

江湖菜雖是江湖亂燉,但師承百家,技融南北,搭配創新屢出創意,烹飪程序上一絲不亂,自有章法,即使複合調味,哪怕少一味都會變得一無是處。

江湖菜不拘常法:中菜西做、北料南烹,看似無心,實乃妙手天成的章法。

除了本地食材,江湖菜也不排斥外地食材,比如吊鍋耗兒魚、酸辣墨魚仔、爆炒小龍蝦、泡椒牛蛙、香辣蟹等。

這些外地食材的烹飪方式,無一例外都是簡單粗暴的急火猛烹為主。

匪而有禮

江湖菜用餐上雖土碗土灶為主,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口味重得感覺是在喝油吞鹽,老闆態度往往又是惡劣粗暴,但其實當中蘊含著重慶人不拘小節、粗中有細、坦誠相待的山城市井氣。

以往人們對江湖菜「髒亂差」環境的刻板印象,如今已經被逐漸改變。像莽子牛肉那樣粗狂經營的江湖菜館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江湖菜的品牌化和高品質發展。

重慶江湖菜如今大踏步走進商圈、商場,商場有著規範化的管理,也有著各項指標考核標準,達標了,消費認可的同時,也獲得商場認可,能迅速在其它城市鋪開。

如今重慶江湖菜老闆們也想走出去,實現自身價值、品牌價值以及企業價值的增值。像易老頭三樣菜、李子壩梁山雞、林中樂辣子雞、南山的泉水雞等江湖菜,都正在向著品牌化大型餐飲企業發展。

江湖菜的匪氣,正在逐步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褪去昔日粗暴、粗放的氣息!


被人詬病的兩樁「罪」

網紅重慶這兩年名震全國,但凡來重慶的外地人,都知道被重慶人津津樂道的除了火鍋和小面。當然,也免不了要吃到獨具重慶特色的「江湖菜」。

提起重慶美食,普適性最強的就是重慶小面和火鍋。

但在重慶人心裡,還有一種菜系店面數量眾多,遍布大街小巷,足以與火鍋相媲美,就是重慶「江湖菜」。

美團點評數據顯示,當年5月重慶的飲食店鋪收錄中,火鍋店鋪數量為17069家,而江湖菜的店鋪數量為15553家。

從這個數據看,在重慶人的心目中,江湖菜的分量與重慶火鍋不相上下。

然而,與重慶火鍋揚名全國不同的是,江湖菜的認知度卻止步於重慶,外地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江湖菜。

有人為此認為,出了重慶,外地的重慶火鍋店的數量至少是重慶江湖菜館的10倍以上。

江湖菜緣何止步於重慶?

同樣是美食作者司馬衫,曾給江湖菜定了兩樁「罪」——

江湖菜有兩樁大罪,一是不健康,二是帶壞了吃貨。

不健康這條,就不多說了。這類油鹽兩重的菜,健康才怪。如果說,火鍋是世界上最不健康的吃食,重慶江湖菜就得排第二了。不過,重慶吃貨的膽子,那是空前絕後的大。對他們來說,健不健康,這真不重要。重要的是味道。

帶壞了吃貨,這又是什麼意思?

吃貨之基本功,在對味道的辨識、鑑賞。吃了一盤菜之後,只會說「好吃好吃,真TM好吃」的,只能算吃貨的初級階段。所以,優秀的吃貨,必須保持舌尖的敏感,以求對各種味道的敏銳明辨——這才能真正享受美食之妙處。什麼是享受?不懂得過程,一味胡吃海喝,那叫摳腳大漢。

可惜,江湖菜成就了一代人,也毀了一代人。

這一代吃貨,在江湖菜中得到了刺激和滿足。這一代人,他們的味蕾也毀於江湖菜。

極端的江湖菜,使吃貨流連於粗糙的刺激之中,忘記了川菜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很多人,可能從來就不知道,真正的川菜是怎麼回事。

我們不徹底否認江湖菜,鄙人也喜歡江湖菜,偶爾一吃,也直呼安逸。但是,我們不能只顧眼前江湖菜的酸爽,而忘記了遠方,那裡還有一萬種美味在召喚我們。

江湖菜的原罪,和它的功勞一樣顯眼。

江湖菜,要繼續前進而不是曇花一現,就要進行革命。

司馬衫對江湖菜的觀點,可能會引起重慶吃貨們的反懟,但重慶江湖菜之所以不能像重慶火鍋一樣譽滿全國,除了吃法不太健康,其實還有兩大硬傷。

硬傷一:有菜品、沒菜系

  毛血旺、歌樂山辣子雞、萬州烤魚、郵亭鯽魚、南山泉水雞、黔江雞雜、柴火雞、酸菜魚、太安魚、來風魚、水煮魚、順水魚、烏江魚、啤酒鴨、酸蘿蔔燉鴨、香辣蟹、泡椒牛蛙……

有人羅列了一堆江湖菜菜名,藉此來說明江湖菜的認知度:外地人就算沒聽說過江湖菜,也一定吃過。

其實,很多江湖菜菜品外地人也都熟悉,但卻鮮有人知道它們其實就是江湖菜,或者就簡單認為它們就是川菜。

在重慶飲食圈,雖然很多人承認江湖菜也屬於川菜的一個細支,但同時也認為江湖菜與川菜有著很大的差異。

但對於外地人來說,特別是外地餐飲老闆,在推出江湖菜時,優先考慮的是給自己菜館貼上「川菜」的標籤,畢竟川菜是公認的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知名度遠勝於重慶江湖菜。

脫胎於川菜的江湖菜要自成菜系,至少在目前來看幾無可能,也就制約了其在全國飲食界的地位和揚名。

硬傷二:沒有響噹噹的震撼名菜

重慶江湖菜推陳出新、海納百川,從來不缺有潛力的單品:一道菜成就一個店,一個店帶火一條街的神話並不少見,但卻難出全國性的大品牌。

重慶餐飲界人士分析,重慶大部分江湖菜館多以單店、街邊店的形式存在,整體呈現出小而散的格局。

在餐飲業講究健康飲食和品牌化、企業化發展的當下,重慶江湖菜還面臨產品標準化無法解決、食材的普遍性問題難解決、江湖菜老闆沒有在全國做大做強的意識、缺乏優秀餐飲精英和資本助力等諸多瓶頸。

重慶江湖菜要走向全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過,江湖菜的潛力依舊是巨大的。重慶市烹飪協會會長、五鬥米集團董事長王順海也曾公開表示,未來,渝菜品牌要做大全靠單品化。

一些經營重慶江湖菜的餐飲老闆認為,在全國推廣江湖菜,應該先著力推出口味具有代表性的江湖菜菜品:

像辣子雞、毛血旺等,這些菜品的麻辣鮮香,可以給食客留下味覺的記憶點,而且市場接受度高,口味上也有著高度的普適性。

那些年我們愛過的江湖菜

重慶的江湖菜,就像江湖的豪爽一樣:大口菜大口飯,辣椒花椒一把把一把把的放,吃起來十分過癮。

現在讓我們流著口水、來盤點下那些年曾風靡一時的江湖菜吧——

毛血旺

以鴨血為製作主料,烹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麻辣味。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且毛肚雜碎為主料,遂得名。

20世紀40年代,沙坪垻磁器口古鎮水碼頭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賣肉剩下的雜碎,以低價處理。王的媳婦張氏覺得可惜,於是當街賣起雜碎湯的小攤,用豬頭肉、豬骨入老薑、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加豌豆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味道特別好。

在一個偶然機會,張氏在雜碎湯裡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發現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鮮。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遂取名毛血旺。「毛」是重慶方言,就是粗獷,馬虎的意思。 且有毛肚百葉等雜碎為主料。

【大廚教你做正宗毛血旺】

來鳳魚/辣子雞 

上文已介紹。

酸菜魚

酸菜魚也稱為酸湯魚,以其特有的調味和獨特的烹調技法而著稱。流行於上世紀90年代,是重慶江湖菜的開路先鋒之一。

關於酸菜魚的歷史來源眾說紛紜,至今也無法考證,後經傳承,製作方法現在也各有不同,但口味基本一致。

泡椒牛蛙

泡椒牛蛙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川渝地區的名菜,最常見又易烹製,成菜後味鹹鮮,肉細嫩,色紅亮,泡菜香氣濃鬱。

燒雞公

重慶燒雞公是重慶特別出名的一道菜,主要材料是大公雞、豆瓣醬蜂蜜。此菜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補虛益智的功效。

最先出自於重慶的璧山區,據說是一幫司機哥們出了一趟長途車,走到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已是飢腸轆轆,好不容易看見一家食館,上前一問老闆都關門了,什麼也沒有了,說盡好話,老闆只好將就把自己養的雞宰了,又加了大量的辣椒和香料,還有剩餘的火鍋底料一起燒,沒想到這一燒,就燒出了一道名菜,從此風靡川渝兩地。

水煮魚

水煮魚也稱為江水煮江魚、水煮魚片,最早流行於重慶市渝北區翠雲鄉。水煮魚有「油而不膩、辣而不燥、麻而不苦、肉質滑嫩」的特色。

水煮魚的前身其實是出自重慶的火鍋魚,最開始是針對司機朋友推出的,風行一時。 1983年,在重慶地區舉辦的一次廚藝大賽上,一位川菜廚師憑這道菜獲得了大獎,使其發揚光大。

廚師的一位朋友,生活在嘉陵江邊,來他家時,經常會帶上幾條剛剛打上來的嘉陵江草魚。有一次,朋友來時,家中無其他食材。當廚師看到木盆裡朋友帶來的魚後,第一盆水煮魚誕生了。

做好後,魚肉鮮美、麻辣厚重,使得朋友讚不絕口,廚師本人也為之一驚。從此以後,廚師開始潛心研究「水煮魚肉」,從魚肉的的特性,麻辣的搭配到色型的創新等諸多方面力爭做到精益求精,歷經一年多的努力,1985年水煮魚基本定型。

萬州烤魚

萬州烤魚是屬於重慶特色傳統名菜。

萬州烤魚將醃,烤,燉三種烹飪方法有機集合,採用獨特配方又集合了重慶火鍋的用料精華,調製出麻辣,醬香,泡椒,椒香,尖椒味,耗油味,香辣味,等十餘種口味,深得食客的喜愛。

太安魚

太安魚俗稱「坨坨魚」,出自重慶市潼南區太安鎮,是重慶江湖菜中的一道名菜。 太安鎮是川渝交通要道,產嘉陵江鰱魚。

在太安停車的司機們發現了這裡的魚味道鮮美自然,並且做法特別,然後流傳到各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太安魚成為重慶一大名菜。

泉水雞

南山泉水雞是重慶市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重慶菜,特點是用料獨特、麻辣味足、鮮酥爽口。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山人大多以種花為主,一位叫李人和的村民除了種花、蔬菜之外,還開了個么店子(重慶方言,意即食店)以供南來北往的旅客隨意吃點家常菜填飽肚子。因食店後院有一口深井,水源自山泉,早期遂取名「泉水食店」。

店開到1993年,一天與朋友閒聊雞的吃法,於是他試著從籠裡抓出一隻土雞公,宰殺洗淨後切成小塊,撒上鹽、薑末,和著八成熱的一斤菜籽油酥炸,幾分鐘後,倒出部分菜油,加入一定比例的泉水和事先已酥制好的花椒、幹辣椒、大蒜、豆豉、冰糖等十數種佐料繼續炒、煨約20來分鐘起鍋完成。

為了確認菜名和店址,李仁和乾脆取其店名,就此,一道具有「麻、辣、燙、鮮、香、嫩」特色的菜品———「泉水雞」問世了。後因店面為木結構,來吃飯的顧客稱為「木樓泉水雞」。

隨著來品嘗泉水雞的食客越來越多,木樓的店名被叫響了。後店家更名為「木樓泉水雞」這家店也就是第一家泉水雞店,泉水雞的發源地。再往後附近村名看著上山吃雞的顧客絡繹不絕,也爭相效仿開泉水雞店,後發展成為泉水雞一條街。

2001年,「泉水雞」被原國家內貿部評為「中國名菜」,2003年又被有關權威部門評為「全國綠色餐飲菜品」。

江湖菜裡自有江湖味,

看完文章的您流口水了嗎?



「演員」袁立這個人.

都挺好,難道是中國家庭最大的謊言?

褚味人生謝幕:他總有辦法把一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END

親,看完文章請記得右下角點「在看」哦!

相關焦點

  • 江湖菜推薦丨這個夏天,走,江湖約起~
    要不要和我江湖相見?一杯酒,一盤肉,不醉不休……這個夏天,江湖再見!江湖,必須得有江湖菜!七大江湖菜館推薦,讓你不醉不休!✍✍✍到底何為江湖菜?或許從來沒有一個準確定義。但人又總是愛追根究底。郵亭鯽魚,江湖菜常見菜品之一,想必老重慶都有所耳聞。曾老么洞子鯽魚,「洞子首創第一家」,絕對算「網紅店」,也是眾多外地遊客的打卡之處。開了二十多年的店,冬暖夏涼的防空洞裡,生意火爆,市井味道濃厚。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江湖菜江湖菜不僅燒紅了巴蜀大地,而且還「殺」到了大江南北,就連華人聚集的異國他鄉,都能時常見到流行火爆的江湖菜蹤跡。四川江湖菜憑什麼輕而易舉就吊起了老百姓的胃口?憑什麼在這十來年裡吃香喝辣、出盡風頭?跳水蛙原因就在於巴蜀江湖派廚師不僅長期固守「江湖」,而且還有膽有謀。
  • 重慶好吃的江湖菜匯總!
    推薦單品:森茂麻麻雞、龍鳳湯、韭菜羊肚、乾鍋花菜、清炒秋葵、饞嘴鍋巴(香辣味)吃貨評價:森茂麻麻雞,辣的過癮麻的尖叫,爽爽爽!人均消費:50元左右地址:黃泥塝市公安局正大門對面(森茂居江湖菜)飯江湖裡有店小二有老闆娘,小二很熱情,在飯江湖吃飯,除了吃味道,還吃特色、吃環境、靠近江邊,吹著江風,感受江湖特色。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江湖菜」!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江湖險惡,不行就撤!
  • 酒裡吃蝦,醉裡看花,鬥富一橋下江湖人士專屬江湖菜飯堂
    #江湖菜 王壹堂這種觸覺在之後的十年再也沒遇見過,直到在鬥富二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館子裡,人生第二口的蟾蜍是不同於大東北粘膩重醃,而是屬於江南特有的微酸輕辣。在初聽江湖菜,只會輕蔑一笑以為又是什麼商家自我炒作的噱頭,然而嘗了幾道截然不同風味的菜式之後,才逐漸摸清所謂的「江湖菜」是不講究傳統套路,不講究克數分秒的菜,正不正宗從來不是追求的終極目標,江湖菜只要求好吃就好。
  • 喀什這家「重慶江湖菜」插旗上陣!實惠又味美,38.8塊吃一鍋!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重慶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菜」。第一口吃下去,辣椒的辣,和花椒的麻就開始對你的味蕾上演了混合雙重攻勢,打得小編的舌頭「不知所措」。無論家庭聚會還是朋友聚餐,味滿江湖都是很好的選擇,價格實惠,味道也棒。
  • 中國頂級江湖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江湖菜。江湖菜是重慶市特色的飲食,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 江湖夢裡江湖味,江湖兒女江湖情,廣州人才懂的美食江湖
    粵菜之江湖,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江湖中各種人物,性格迥異、各領風騷。他們有的已退出江湖,有的還在江湖上,有的隱身於江湖,江湖裡還留存著他們的味道。源記腸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8年,廣州米其林指南正式發布,源記榮獲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薦餐廳稱號。
  • 菜例 泡椒豆花烤魚,火爆豬粉腸,這些重慶江湖菜不容錯過
    這一理念,讓他成為重慶江湖菜改版升級、再戰全國市場的策劃者和扛大旗者之一。 第一步,打造重慶江湖菜的品牌形象。說到做到,他把自己的店進行了改裝升級,讓江湖菜館以新的形象出現在市場。 第二步,組建重慶江湖菜發展促進會。雷開永和眾多江湖菜經營者創業者一起,群策群力,共商大計,旨在把重慶一道道江湖菜進行統一策劃、包裝、推廣。
  • 尋味沿灘——江湖菜館話江湖
    食在四川,味在自貢, 自貢人對於美食的喜愛, 既複雜,又簡單。 江湖夜雨十年燈, 美味依舊,只等你來。 坐落於沿灘新城的鹽味小鎮餐館,不僅傳承了鹽幫菜的鹹辣鮮香,也發揚了江湖菜的不拘一格,同時以文化打底,融美景於杯盞中,寄情懷於美食間,開業後便聲名鵲起,食客絡繹不絕。
  • 萬萬沒想到,四川江湖菜可以如此粉嫩軟萌
    在美食的大江湖裡,川菜自成一個麻辣鮮香的小江湖,江湖菜是其中最恣意的表達。而當江湖菜變得柔美,會帶來怎樣的味蕾震蕩?京城新晉網紅「宋滿盆與趙滿缽」四川江湖菜,給出了漂亮答案,讓來自川渝的江湖菜變得軟萌中帶著霸氣、豪爽裡融著溫情,真正的又辣又颯、又美又柔,每一位品嘗過的人,都能收穫盆滿缽滿的滿足快樂。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菜好自然也不怕地方偏。
  • 百年傳承,還原重慶江湖菜初心 楊記隆府新光裡開新店
    若要論誰能代表重慶美食,自然是火鍋、小面、江湖菜三大巨頭莫屬。在大重慶,江湖菜的火爆程度絕對不亞於重慶火鍋。重慶江湖菜雖起源於民間,亦能登大雅之堂;製作工藝延續川菜的麻辣鮮香,又強調味道為本,且性價比極高,在重慶乃至全國各地也有無數擁躉。今日推薦的這家楊記隆府,有著百年傳承記憶,近日更在新光裡打造了一家極具東方美感的新店,請蒞臨到店感受正宗的重慶江湖菜味道。
  • 江湖人家江湖菜,有酒有肉才是江湖.僅需128元搶購5-7人套餐!
    要不要和我江湖相見一杯酒,一盤肉,不醉不休 ... ...話說,人在江湖漂,哪能不吃肉有江湖的地方當然必須有江湖菜吃的不止是菜,還是一種烈火烹油的熱鬧作為肥腸愛好者,怎能拒絕如此美味呢?開胃、有嚼勁、還非常下飯。
  • 重慶主城9區最好吃江湖菜民間推薦加強版——50強!吃貨必備!
    貳 合味小煎特色江湖菜不一樣的江湖 不一樣的特色拾貳 程打魚漁船江湖菜裡的貴族伍 百味江湖百味江湖 獨愛這一味柒 鵝石板江湖菜石鍋裡的美味 不一樣的美味叄 老太婆三活春帶點藥膳味 江湖菜裡的黃藥師
  • 春天的夜宵,這些最好吃的麻辣江湖味,吃過10種以上就是吃貨
    而說到夜宵美食,最好吃的當然還是川菜、湘菜、東北燒烤這些重口味的美食,特別是一些廣泛流行於美食江湖的江湖美食,更是吸引人。而重慶菜還有一個叫法就叫江湖菜,重口味的特色特別受奔波的江湖人士的喜愛,慢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江湖菜。
  • 來重慶,我帶上你,你帶上錢,我們一起吃遍霸道江湖菜
    貳 合味小煎特色江湖菜不一樣的江湖 不一樣的特色拾貳 程打魚漁船江湖菜裡的貴族伍 百味江湖百味江湖 獨愛這一味柒 鵝石板江湖菜石鍋裡的美味 不一樣的美味叄 老太婆三活春帶點藥膳味 江湖菜裡的黃藥師
  •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吃江湖菜!重慶主城最霸道的江湖菜,你吃過幾家?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好在我們大重慶更是不能辜負美食對我們的饋贈今天好吃妹兒來給大家推薦地道的江湖菜了江湖菜最大的特點是"土"," 粗" ,"味道很好,關鍵菜品也很新鮮,麻辣有味,泡椒黃喉和魚最經典!羊肉很嫩很鮮,羊肉湯也很鮮,籠籠也嘿好吃,味道非常不錯,天氣冷的時候去吃一次正合適!!
  • 重慶那麼大,我帶上你,你帶上錢,我們一起吃遍霸道江湖菜
    貳 合味小煎特色江湖菜不一樣的江湖 不一樣的特色拾貳 程打魚漁船江湖菜裡的貴族伍 百味江湖百味江湖 獨愛這一味柒 鵝石板江湖菜石鍋裡的美味 不一樣的美味叄 老太婆三活春帶點藥膳味 江湖菜裡的黃藥師
  • 食在中國,味在川渝,要吃就吃川(江湖)菜
    川菜作為 中國 八大菜系之一和中華料理集大成者,從古至今對川菜的讚美絡繹不絕,一首《詠川菜》「醃臘煸燻爆溜滑,甜酸鹹苦香辣麻,東坡煨燜東坡肉,太白清蒸太白鴨,詩聖臨廚烹蜀筍,文君下灶炒川蝦, 百饈百味百盤饌,一菜一格一品花。」
  • 精緻私房裡的江湖味道,一般人我都不輕易告訴他
    如果說火鍋是重慶人無法割捨的情懷,那麼江湖菜則是完整了重慶人的愜意生活。大眾眼裡,江湖菜總是以味道取勝,環境隨意就好。但其實當你在這裡用餐時,你會發現,好的味道配上好的環境,更能夠讓人記憶猶新。進門便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感覺,幽靜典雅的風格讓整家店看起來更為乾淨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