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寫給英兒的情詩《麥田》賞析

2020-12-09 賞詩品文論世集

你在很多個中間看我看過你很小閉上眼睛的時候 很藍我知道你在一本書裡站著前邊有木板怎麼也不知道春天 看不見 只有一次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後來就很孤單

這首1990年在激流島上寫成的詩歌,後來被顧城截取一部分,放在小說《英兒》

一篇叫「我愛你了」的小章節的開頭。

顧城截取的部分是:「怎麼也不知道/春天 看不見 只有一次/花全開了 開得到處都是」。

寫《英兒》時,當顧城回過頭來看自己之前寫的《麥田》,一定有種「讖語」的宿命感。「春天 看不見 只有一次/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我想,那應該是屬於顧城和英兒的春天;「後來就很孤單」卻只屬於寫《英兒》時的顧城。

因此,顧城的《麥田》是屬於顧城和英兒的,「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那是只屬於顧城和英兒的密語,一段泛濫的情感生活。

顧城的詩歌是其「精神自傳」,《麥田》中的「我」應該是顧城自己,而「你」應該是「英兒」。有人認為「你」指麥子,所以說「你很小」。這是誤讀。

「你很小」恰是指英兒,這也是顧城痴迷英兒的原因吧。「小」是種情調兒,「小」也是身體的輕巧。顧城在《英兒》中寫道:她的輕巧給了我一种放肆的可能,一種男性的力量的炫耀。

「閉上眼睛的時候 很藍」,我認為,這一句進一步證明了「你」就是英兒。顧城在小說《英兒》中寫道:第一次見英兒,真覺得是藍色的。閉上眼睛,很藍,說明那段日子裡,沉浸在愛情裡的顧城,眼中、心中都是英兒的影子。當然,「藍」是美好的色彩,對於痴迷大自然的顧城來說,藍色對他意味喜歡、愛。

《麥田》可以說是顧城給英兒的情詩,只是這首情詩並不是每個讀者都懂得。

「我知道你在一本書裡站著/前邊有木板」,儘管顧城和英兒愛得纏綿,但依然有說不出的隔閡,像「木板」似的,被敏感的顧城偶爾捕捉到。我認為,這種隔閡是英兒造給顧城的,英兒對顧城的愛終究有私利。

「春天 看不見 只有一次/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漫山遍野的花開,漫山遍野的情慾。讀完《英兒》,你就讀懂了「花開」的意思了。那是完全屬於顧城和英兒的。

「後來就很孤單」,這是處於濃情密愛中的顧城對英兒的依戀,當英兒不在身邊,顧城就感覺到孤單。

1990年寫成的詩歌《麥田》,是顧城寫給英兒的情詩,也是顧城對和英兒那段濫情歲月的真實記錄。

而詩人用「麥田」作為詩歌的題目,是美好,是青青麥田隨春風搖蕩的波浪;是愛,是麥花開放,是開後的孤單。

《英兒》原本是被要求寫成情愛懺悔錄,可無疑顧城偏離了最初的設定,它既有顧城的懺悔,又有對英兒無法捨棄的愛,寫《英兒》時的顧城,對英兒又愛又恨。

顧城用詩意的文字寫和英兒的情愛,潮溼潤澤,「春天在每個夜晚數她的花朵」,我突然覺得,用這樣的句子形容《英兒》中的情愛,似乎恰當。

相關焦點

  • 英兒:天才詩人顧城「激流島殺妻自殺」事件的罪魁禍首?
    後世一般把李英叫做英兒,之所以會這麼叫她,是因為顧城寫了一本回憶兩人愛情經歷的小說《英兒》,顧城在裡面稱她為英兒,於是就流傳下來了。英兒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麥琪,這個名字是她的筆名。她本人也是一位詩人、寫作者,代表作品《魂斷激流島》等。
  • 顧城的詩歌《小旗》詩名中的「小旗」是英兒的代稱嗎?
    顧城的詩歌《小旗》,一種隱蔽的情感悄悄生長,在無人注視下,「麥子熟了」,起伏的「麥浪」,讓顧城徹底蕩進那隱蔽的情感裡,從此再也沒泅渡出來。如果我猜的沒錯,「小旗」當指英兒。用「小旗」稱呼英兒,在於英兒的旗人身份。
  • 顧城小說卷《英兒及其他》開售 收錄全部創作小說
    收錄顧城創作的全部小說  顧城是詩人,很多人都知道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但目前所知的,他還創作了24部短篇小說和1部長篇小說《英兒》。這些作品在《顧城海外遺集》中結為小說卷,名《英兒及其他》。這些作品中,20世紀80年代前期作品多散佚在國內外刊物上,讀者要去鉤沉輯佚,實在太費周折。
  • 中國文人群裡最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顧城、謝燁、英兒、文昕、劉湛秋
    在英兒出現以前,謝燁是顧城一生不願醒的夢。可英兒的擦肩而過,讓平靜的生活風起雲湧。 英兒說,在見到顧城的那一刻「像進殿堂朝聖一樣,我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環所籠罩」。 那一年,顧城30歲,與妻子謝燁已結婚3年,但這絲毫沒能阻擋住英兒期望投入顧城懷抱的步伐。然而,一見鍾情對英兒來說太不值錢了。她對顧城是一見鍾情,對劉湛秋也是一見鍾情。
  • 顧城的詩歌《一人》賞析
    ——賞詩品文論世集顧城的詩歌《一人》,是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情感糾葛,這種情感糾葛在詩人看來是「不能避免」的,是「他的命運」;顧城的詩歌《一人》,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危險安心」的愛戀,「危險」是為顧城置妻子謝燁不顧而與情人英兒的畸形之戀,「安心」是為顧城確實在與英兒的愛戀中找到了靈肉相合的感覺,顧城曾說:「英兒是我的靈魂」。
  • 三個人的激流島:誘發顧城殺妻又自殺的北京女孩兒,後來去哪了?
    顧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看著兩個女人因為他而哭。謝燁和顧城對於英兒的力挺很感激。英兒與謝燁住同一間宿舍,顧城常常溜進女生宿舍和謝燁聊天。而這時的英兒藏在被子裡聽著謝燁聊她與顧城的故事。1987年顧城與謝燁一起去德國參加詩歌節,三天之後,英兒和朋友說自己愛上了顧城,第一眼看到顧城就知道這是自己的本命,自己無法逃脫掉。對於英兒的摯愛,仿佛不是萬眾選一,甚至可以一時間鍾愛兩人。憑藉著和劉湛秋的關係,畢業後的英兒順利進入《詩刊》擔任編輯。
  • 警方要依法將顧城移送精神病院,妻子拒絕籤字
    顧城曾寫過一首詩,詩的名字就叫《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在婚姻裡,顧城更多的時候都更像一個孩子,而不是一個丈夫。1986年,顧城與謝燁在一次詩會上結識了一個叫李英的女子,她便是後來闖入兩人生活的「英兒」。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這唯美詩句,是顧城寫給妻子謝燁的,其中飽含浪漫情深。精神世界豐富的顧城,在生活上卻是個需要保護和照顧的孩子,他對謝燁的依賴達到不可想像的地步。曾有朋友回憶說,謝燁需要買衣服,顧城又一步離不開妻子,只好由他陪著去市區一家時裝店,她買衣服,他就一聲不吭地坐在地上。在西新蘭生活時,顧城不會英語,也不願意學,他的作品多是謝燁幫他電腦上編譯出來。
  • 顧城生前情人"英兒"被曝病逝 生前飽受非議(圖)
    謝燁、顧城、英兒(從左往右)  微博認證為「詩人阿翔」的網友@安徽阿翔8月2日發微博稱,詩人顧城與謝燁、英兒的「三角戀」主角之一麥琪(原名李英),已於2014年1月8日病逝於雪梨  昔日好友文昕獨家回應:她欠的都用生命還了  英兒病逝的消息半年後傳回國內,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了顧城、謝燁、李英三人曾經共同的好友、也是顧城事件見證人文昕女士。文昕表示自己也是剛得知英兒去世,驚愕、複雜的心情很難說清,「我們四個當時是好朋友,如今只剩下了我自己。」文昕稱自己相信宿命論,「她做過什麼、對與錯,還有什麼意義?
  • 【轉載】商磊:激流島懷想:尋找顧城
    回首看,離海十幾步遠的岸邊大樹矗立,綴滿鮮豔紅花,映襯著碧藍海灣,令人震撼!這種長滿大紅花的樹使我一下子記起了顧城和英兒在各自書裡的描寫。「那顆開滿紅花的大樹,就在靠近房子的山腳下,在這裡,可以直接從樹冠上看到花朵。」[10]這是英兒對山頂小屋的描寫。顧城在結束他的靈魂之作時,用第三者的身份這樣回望自己深愛的家:「對面山谷綠蒙蒙的疊嶂起伏,獨一無二的鮮花大樹觸目鮮紅。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這點,謝燁自己也是認同的,她在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信裡說:「我是個好人,應該有好報才對。」可嘆,謝燁終究沒等來她的好報。顯然,在謝小娥看來,自己的女兒即使真的和別人好要和他離婚,也是他顧城出軌在先,沒人能容忍一個如顧城一般的男人。
  • 顧城兩個一生所愛皆離他而去,理想世界的破滅,讓他變成殺人魔鬼
    邂逅,瘋狂的愛戀如果說顧城的前半生是和命運共舞,那他的後半生可以說是和妻子謝燁和情人英兒的愛恨糾纏。1979年,在火車站上,他遇到了謝燁,一個他一見鍾情的女子。顧城在昌平詩會中遭到眾人的輕視,唯有李英站出來替顧城說話,這讓顧城夫婦十分感動,並把她當作自己的朋友,可誰都沒有想到李英會成為顧城夫婦的第三者。不久後,顧城夫婦準備前往紐西蘭,臨走前向李英告別。可這一天,李英突然到來,她做出了驚人的舉動。李英竟然當著謝燁的面向顧城表白。
  • 悅讀|《天地情詩》當蔣勳聽見米勒
    《拾穗者》,1857,巴黎羅浮宮博物館藏。夏天的時候他會看到農民在麥田裡工作,把麥子一捆一捆收割下來,裝在車子上,把麥子運走。米勒在收割以後的麥田裡散步,他忽然看到有三名婦人一步一步走過來,彎著腰把地上掉落的麥穗一粒一粒地撿起來。這是多麼辛苦的工作啊,要彎多少次的腰才能夠撿起一千粒的麥穗。米勒被震動了,他看到這三名婦人一次一次地彎腰,他知道土地上掉落的麥穗,是神給窮人最豐厚的禮物。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顧城可他們不知,在顧城和妻子謝燁之間,除了這段淪為黑色歷史的新聞,還有溫存不斷的甜蜜時刻。顧城在生命最後和謝燁已無多餘情感,可在最初,謝燁竟然是顧城苦苦追求的女神!那是1979年,年僅23歲的顧城因為才華出眾已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在從上海到北京的老式火車上,顧城對鄰座的謝燁驚鴻一瞥,一見鍾情。顧城文質彬彬且談吐不凡,和平日所見的工人俗士大相逕庭,謝燁在顧城的主動攀談和吐露愛慕之下,動心動情是難免之事。
  • 李英:誘發顧城在激流島殺妻又自殺,渴望精神層次愛情又敗給現實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愛說話的性格,才有了後來顧城在文學上的積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裡,他的父親被下放到農場,根本沒有時間來照顧他,年僅十二歲的顧城就越發感到了自己和現實社會的格格不入。後來,顧城就向雜誌社投稿自己寫的詩,令他沒想到的是,作品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巨大轟動,而顧城也成為了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 餘秀華:如果李健懂我的話,就明白那些情詩不是寫給他
    不過她卻說,如果李健懂我,就明白那些情詩不是寫給他。餘秀華,1976年出生於湖北鍾祥。或許註定她的生命就與眾不同,出生時倒產、缺氧讓她成為了一個腦癱。行動不便,口齒不清,父母對於她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平平安安過完這一生。於是19歲時給她找了一個丈夫,比她大十二歲來自四川,沒什麼文化。
  • 《一茶,貓與四季》:俳句大家寫給貓的情詩
    《一茶,貓與四季》:俳句大家寫給貓的情詩《一茶,貓與四季》近日引進出版,集結了小林一茶「寫給貓的情詩」。這本書從兩萬多首一茶俳句中,精選約一百五十首作品,分新年和春、夏、秋、冬五章,呈現一年四季詩人與貓以及其他小生物令人回味的生活點滴。本書採用日漢對譯的形式,忠實再現原句,並依照現代日語的發音規則標註假名讀音。每首俳句都配有靈動活潑的插畫,與口語直譯的譯文相得益彰,傳達原詩詼諧豁達而不失悲憫的俳句之味。
  • 才女李英愛上顧城:激流島上三人行,自己輸了人格,顧城輸了人生
    這一次她來到紐西蘭激流島投奔詩人顧城,說是投奔,其實是又一次插足別人的婚姻。李英和顧城相識於一場詩會,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代表,當時在詩會上,朦朧詩遭到一些評論家的抨擊,李英站出來力挺顧城。顧城本就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浪漫詩人,他的詩像童話一樣夢幻美好,這也深深的吸引了李英。在顧城和妻子謝燁準備前往紐西蘭時,顧城向李英告別,李英就大膽的向顧城告白了自己的愛慕之情。而此時謝燁就坐在一邊看雜誌,李英這樣大膽的舉動真是令人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