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葉地方法院八日市場支部28日開始強制拆除成田機場附近的「機場反對同盟」的「團結小屋」。因該小屋及其他8處類似小屋所在地受到飛機噪音影響,成田國際機場公司欲對其進行收購。
日本共同社報導,東京高等法院批准強拆之後,該支部於10月催告小屋內的男性居住者等搬離並讓出土地。
今天上午7點半左右,在現場附近約30名反對同盟的支持者和近百名防暴警察的對峙中,執行人員進入四周拉起圍繩的拆遷現場。支持者們用擴音喇叭大聲抗議「不允許強制執行」。
據報導,這是10年來日本首次強拆有人居住的反對團體建築。
11月28日上午7點,成田機場反對派人士試圖阻擋千葉地方法院的執行人員進入現場強制拆除團結小屋。
法院強制執行拆遷
40餘年「釘子戶」
「三裡冢芝山聯合機場反對同盟」(簡稱機場反對同盟),是成田機場「釘子戶」們在1966年自發成立的組織,40餘年來一直為抵制拆遷同政府對抗。
1966年,日本政府為新東京國際機場的幾個選址都遭到強烈反對後,最終決定建在成田市宮內廳下屬的皇室牧場所在地。但原有的皇室牧場只佔機場用地不到一半的面積,需另徵大量土地。
當地居民強烈反對徵地,成立機場反對同盟,發起「一坪地主運動」:業主將自己家的土地以一坪(約3.3平方米)為單位出售,以大量增加土地擁有者,讓政府談判對象劇增,收地艱難。
這使得成田機場的建設進展緩慢。1971年政府憑藉《土地徵用法》,採用強制手段徵得足夠土地,並於1973年建成了1號跑道和機場配套設施。而直到1978年3月30日,成田機場才終於啟用。
在此期間,當地居民發起了一系列抗議並引發衝突。數據顯示,至1971年,衝突導致了3名警察死亡,1000多名市民和警察受傷,291名農民被捕。
而1985年,因反對機場二期工程,反對同盟約3900人召開集會,用翻鬥車把大量石頭、鐵管、汽油瓶等搬進集會現場,以對抗警方幹預。警方則派出了四個機動部隊和機場警備大隊從四面包圍了集會場所,警視廳航空隊還派出直升飛機支援。警察與在場民眾爆發武力衝突,械鬥持續了兩個小時。有59名警察受傷,三輛裝甲車被摧毀。反對同盟241人被逮捕。這是成田機場啟用以來最大規模的衝突。
圖中圈起的就是機場內的「釘子戶」,他們的存在讓這些滑行道「支離破碎」。
公眾利益誰保證
迄今為止,圍繞拆遷問題的鬥爭總共導致了13人喪命。鮮血讓當局更加謹慎,政府承諾不再強行動用《土地徵用法》,而2號跑道也就一直未能動工。1999年,迫於2002世界盃在日本舉辦的壓力,當局必須修建2號跑道,只好避開「釘子戶」地皮,轉而向北修建跑道,並於2002年完工。但這條原定2500米的跑道也就只能修到2018米,一些大型客機無法起降。
現在,成田機場內的「釘子戶」只剩下幾家,而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艱難。最靠近跑道的島村昭治家,從早上6點到晚上11點,隨時都可能受到飛機著陸帶來的100分貝噪音侵擾。為了減少噪音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政府給他們的住宅加裝了隔音設施;為了不影響居民們休息,機場管理方至今仍不準飛機在夜間起降。
「釘子戶」的個人利益得到了保護,但公眾利益卻為此蒙受了巨大損失。1966年日本政府給成田機場的建設預算為1350億日元,後來實際上的花費了十倍於那個數目。同時,因為飛機起降受到限制,成田機場的效率始終無法同羽田機場相提並論。
日本國內對於這幾個「釘子戶」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爭議。在日本一個網站的調查中,有過半網友支持當局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有網友評論說,在日本這樣一個看重集體利益的國家,一方面注重私產保護,一方面很多人也認為在公眾利益面前個人作出一定犧牲是應該的。
圖右的東峰神社就是個破廟,只有一間很小的木板房,也不是什麼旅遊勝地,也無人居住。
成田機場跑道中央的「釘子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