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幾天「攜號轉網」的消息過後,通信界又有給出了驚喜的消息——民航客機上可以不用「關機」了。
1月16日中國民航局官網發布了《機上可攜式電子設備(PE)使用評估指南》後。短短3天的時間,東航、海航、南航、廈航、川航、福航相繼表示可以全程使用手機飛行模式。
如何理解「不關機」
其實所謂的「不關機」 也是有限制的。目前乘坐國內民航的飛機,還是會被乘務人員要求關閉可攜式電子設備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包括語音和數據。
簡單的說就是:不能打電話,不能上網。僅僅只是不用關機而已。而此時,你能夠做也僅僅是:用手機聽聽音樂,玩玩單機遊戲而已。
飛行模式下可以上網嗎?
答案是不全是。
航空互聯現有的技術方案一共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以陸地鐵塔為基礎的對空通信技術(正是我們關閉了的蜂窩移動通信),第二類是以衛星中繼為基礎的對地通信技術。一般簡稱為陸基、星基,這是目前航空行業業界認可的辦法。
在高速封閉的飛機上,採用衛星中繼通信技術是航空互聯的主流。中國的東航、海航、廈航等,都採用這一技術體制實現網絡服務。但只限於個別飛機或機型。
飛機上能連接無線WIFI,的前提是飛機的背上必需要有一隻所謂的「貓」。「封閉金屬管」內的便攜電子設備就是經過只「貓」的調製,能過飛機上的衛星天線與衛星取得聯繫,衛星再將信息發送到地面。從而實現飛機上與地面的通信目的。
遺憾的是,目前我國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中有僅有一部分採用了該通信技術設計,所以你會遇到奇怪的現象就是:在你的行程中,去的時候,飛機上可以連接WIFI;而返程回來的時候,卻不能連接WIFI的情況。
能上網了,為啥不能打電話?
其實,上網和打電話看似都叫通信,但從技術和體驗上來看存在不同點。「上網」允許有適當的延時,基本不會影響用戶體驗;而「打電話」則需要的是實時連接技術,通話期間幾乎不允許存在延時或斷線重連的情況。
高空通訊,在航空界傳統使用的通訊方式是:衛星電話。此為技術非常不親民,價格可以高到每分鐘 15元人民幣。很可能你一通電話打下來,電話費已經超過了你的機票價格。所以航空領域暫時無法推廣執行。
另外一種,就是常規蜂窩通訊的升版。期望隨著5G移動通信在未來5到10年的普及,機上數據通信速率的大幅度提高,工作帶寬越來越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飛機上打廉價的電話也,應當會成為現實。
WIFI免費使用or收費使用
國外航空公司早已有空中上網的「空地互聯」服務,但有些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價格不等,中國航空公司的空中上網服務正式普及以後會收費嗎?
據悉,目前國內已開通高空WIFI服務的航空公司都是免費為乘客提供該項服務的。該項服務的成本暫不計入乘客的機票費用中,但讓航空公司長期承擔該項費用也不切實際。但不排除未來可能引入更多的商業模式,只要實現商業成功,這份費用並不一定要旅客買單。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起期真正「不關機」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