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片海藍藍……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讓很多人對澎湖心馳神往,那煙波浩渺的蔚藍海岸線,一直延長到毎個人心底。
澎湖列島古稱「平湖」,是一個由6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島上有著蔚藍的海岸線,舒適潔白的沙灘。島上的浪漫美景使得這裡成了眾多電視劇的熱門取景地,因而讓很多人心馳神往。
由於澎湖是一個著名的漁港,因而這裡有「漁夫島」之稱。夜晚,萬千漁船的燈火布滿海上,和夜幕中的繁星點點遙相呼應,形成臺灣八景之一的「澎湖漁火」。
白天,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海灣裡泊岸的漁船一艘靠著一艘,數不勝數;熱鬧的拍賣攤上,主人推銷的是一筐筐鮮魚;平坦的沙灘上,晾曬的是大片大片的魚乾;岸邊漁家婦女正忙著曬補漁網……而這些都構成了美麗的漁港風情。
去了漁港,當然要去海洋牧場。在這裡,遊客可以搭乘膠筏前往箱網養殖的海上平臺,親自給兇猛的海鱺餵食,並來一場人與花枝的鬥智拔河大賽,看看八隻爪子的動物力氣究竟有多大。玩累了,可在船家生好的炭火邊,盡情享用鮮美的炭烤鮮蚵和美味的蚵仔面線,享受別有風味的漁村生活樂趣。
西嶼落霞」是澎湖列島中最美景致,因而在澎湖列島遊玩,一定要到漁翁島去看日落。澎湖列島中的第二大島的漁翁島又稱「西嶼」,因位於澎湖以西而得名。每當夕陽西下,西嶼與絢麗的彩霞、湛藍的大海交相輝映,景色令人陶醉。
另外,在馬公市的觀音亭到澎湖水產學校一帶的新月形海灣,也是觀看「西嶼落霞的好去處。每年夏秋兩季傍晚,這裡的海灘上總是遊人如潮在漁翁島外村的西南角上,高高地聳立著為航海家所熟知的西嶼燈塔。過去,航行於臺灣、廈門之間的船隻,常以漁翁島作為巡航的目標。
當地人為了方便航海家航行,便在屹仔尾附近建了一個古式航標,到1828年又改建成燈塔,取名西嶼燈塔,成了當時臺灣省的第一座燈塔。清光緒元年,塔上裝上了白色燈,為在臺灣海峽航行的船隻提供了方便,也為古樸的漁翁島増添了異彩。
早晨在燈塔園區之內,藍天與白色的燈塔相映,洋溢著十足的地中海風情。時間到了傍晚,看著鬥大的橙橘色夕陽從燈塔旁的斷崖前緩緩落入海中,便有一種天寬地闊的蒼茫,給人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溫馨提示:
1.每年初秋時分,是去澎湖列島吃海鮮的最好季節。這裡的龍蝦。大明蝦。九孔、海臭蟲、龍佔魚。土託魚。螃蟹等都值得一嘗
2.澎湖盛產石花菜和海人草,每年2-3月.4~6月是吃石花菜和海人草的最佳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