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的包子,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肉餡,一種是素餡。
肉餡,就是絞碎的肉加適量切碎的蔬菜包成的包子,滿滿的餡兒,又香又軟。素餡,一般會用韭菜、茴香、白菜、胡蘿蔔、西葫蘆加上雞蛋碎,或者再加上豆腐之類的蔬菜做成包子,素包子突出一個鮮。
跟著90歲的姥姥學調餡兒,一滴湯汁都不出,蒸包子味道太鮮美了!
要說素包子,還得數西葫蘆雞蛋餡兒最鮮。記得第一次吃西葫蘆雞蛋餡兒的包子,還是在太姥姥家。已經90歲的太姥姥腿腳利索精神氣兒十足,幹起活兒來一點不輸給我們這些小輩兒。
太姥姥調西葫蘆雞蛋餡兒那是一絕!味道極鮮不說,調好的餡兒一滴湯汁都不出,包到最後也沒湯。由於西葫蘆不出湯,所有的營養都鎖在餡兒中,也不會跑味兒,包子的味道自然異常鮮美!
西葫蘆雞蛋怎麼調餡兒不出湯?掌握這技巧,不出一滴湯,太鮮美!
之前我自己調餡兒,還沒開始包,盆子裡已經有一堆湯汁了,餡兒也軟踏踏的,不好包不說,營養也丟失大半。自從跟著90歲的太姥姥學會了調西葫蘆雞蛋餡兒,隔三差五的就要吃一頓,不是包子就是餃子。
太姥姥說,只要掌握一個小技巧,西葫蘆雞蛋餡兒一滴湯汁都不出,味道特鮮美。具體怎麼調餡兒呢?一起來看看吧!
——【西葫蘆雞蛋素包子】——
▋【主食材】:西葫蘆1個,雞蛋3個,木耳1小把,麵粉500克,溫水270克,酵母5克,白糖5克
▋【調料】:鹽適量,食用油適量,料酒2勺,香油適量,雞精1小勺,大蔥半顆,生薑1小塊
◆◆◆【製作步驟】:◆◆◆
1、準備好所需要的食材。因為包子需要發酵,所以我們先來和面。麵粉中放入5克酵母,再加入5克白糖促進發酵,加入270克左右的溫水,用筷子攪拌成絮,下手揉成麵團,蓋上蓋子或保鮮膜,靜置10分鐘後再揉一遍,麵團就會變得光滑而柔潤。蓋上蓋子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發酵。
2、一個大點的西葫蘆清洗乾淨,藉助工具擦成細絲。選擇西葫蘆的時候,儘量選擇皮色發黃的,稍微老一點兒,水分比較少。
3、擦成細絲的西葫蘆,稍微切幾刀,不用切太碎,影響口感。用手稍微擠一下水分,不用太幹,加入適量熟油攪拌均勻,讓西葫蘆表面敷上一層油膜,和鹽不直接接觸,就不會出湯了。
4、鍋中放入食用油,3個雞蛋磕在碗中,一次性加入調餡兒足夠的鹽,加入3勺料酒去除雞蛋的腥味,攪打均勻。油熱後倒入鍋中,邊倒邊攪拌,成為細碎的雞蛋。放涼後待用。把所有的鹽加入到雞蛋中,是為了隔絕與西葫蘆的接觸,防止出湯。這樣調餡兒一滴湯汁都不出,而且雞蛋一點兒不會鹹,放心製作。這是我跟著90歲的姥姥學的,用了幾十年了。
5、蔥姜清洗乾淨,分別切成碎待用。有的人不喜歡姜的味道,那就不放了。
6、接下來開始調餡兒,把西葫蘆碎放入雞蛋中,泡發切碎的木耳也要一起放進去,再放入蔥花、薑末、香油、雞精,攪拌均勻後,餡兒就調好了。
7、接下來看看我們的麵團發酵的如何了,麵團發酵到2倍大,用手指戳個洞,表面不塌陷,也不回縮,拉開麵團,裡面是密集的蜂窩狀態,聞一聞是發酵的香味,沒有其他異味,這樣的麵團就是發酵成功了。
8、案板上撒上適量麵粉防粘,把麵團取出來,仔細地揉勻,排淨空氣。麵團一定要多揉一會兒,蒸出來的包子才會細膩又白嫩。揉好之後分成大小合適的劑子,擀成四邊薄中間厚的圓形面片。
9、包上我們調好的西葫蘆雞蛋餡兒,捏成包子的形狀,放在蒸屜上,蓋上蓋子,醒發到2倍大。這個步驟不能省,包子包好後一定要經過醒發才能開火蒸,否則包子不暄軟、不白嫩。
10、包子發酵好了,可以開始蒸了。我用的是臻米蒸汽料理機,非常快速,總共用時8分鐘就熟了,比傳統蒸鍋快了將近30倍!蒸包子、蒸饅頭、蒸海鮮……都很快。倒計時功能,不用看管,非常省心,全透明看得見,不用了可以摺疊起來不佔地方。
包子蒸好了,靜置3分鐘後再出鍋。這樣蒸好的包子非常鬆軟,而且沒有一個出現塌陷、回縮的。跟著90歲的太姥姥學會的調餡兒方法,不出一滴湯,味道極為鮮美,這樣的包子,太香了!雞鴨魚肉都不換。
——【製作小技巧】:——
蒸包子如果時間不夠充足,也可以選擇一次發酵,也就是麵團揉好之後就開始包包子,包好之後再醒發。但需要注意,一次醒發的包子一定要到位,否則包子不夠鬆軟白嫩,影響口感和美觀。有時間的話還是兩次發酵最好,兩次發酵的包子更白嫩,更柔軟,吃起來的口感也更好。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