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汁水四濺的混戰裡,我們兩個人,剪滅了 蟹粉小籠一屜、鮮貝小籠一屜、鮮蝦小籠一屜、鮮肉小籠一屜、阿婆「禿油黃」(從小票上照抄的名字,原本以為是「禿黃油」的)兩屜、白斬雞一盤、江米蟹黃獅子頭一份,可謂戰功赫赫。吃到最後,連我都佩服起自己來,要知道,我可是一個對包子興趣缺乏的人。當然,也可能是餓了,去的那天是周末,餐廳幾乎滿座,第一次進去只剩下了一張小小的雙人桌,感覺桌面實在太小影響心情,就去別處閒逛了一陣,再回來才終於得到了一張四人桌,安頓下自己,點好菜,再等到出餐,已經前胸貼後背了。
餐廳位於方莊時代life購物中心的四層,從購物中心北側的直梯下來,左手邊就是弄堂小籠包。餐區是半開放式的。裝修上,黑白格的地磚,帶出來些許茶餐廳的氣質;從屋頂垂下來的綠葉粉花,輾轉盤繞著線條剛硬的紅色柱子;與窗相對的牆上,寫著招牌菜名的牌子懸於半空,把目光一路引向餐廳深處的明檔廚房,菜名牌子風格古老,仿佛是從舊時光裡摘過來的。整體的環境,既老舊世故,又浪漫清新。
江米蛋黃獅子頭
花邊深碟裡,一隻棗紅色的獅子頭,以及一株碧綠的小油菜。小油菜弄得不太講究,根部沒有去乾淨,雖然沒有泥,但是有一些比較老的莖。
醬汁有濃鬱的腐乳味,鹹甜適中。獅子頭是豬肉餡兒和糯米製成的,因為糯米比較能吸油,所以吃上去不像常規的獅子頭那麼油膩,口感上,則比常規的獅子頭要更加瓷實一些。另外,在獅子頭的裡面,還包入了一隻鹹蛋黃,包在中間的鹹蛋黃,屬於不很出油的蛋黃類型,吃著不太沙,但反倒更接近蟹黃的口感了。
上海白斬雞
擺盤不錯,不過刀工上有些馬虎,有少數的雞肉塊皮肉分離了。蘸汁是加有蔥薑末的醬汁,鹹淡合適。
雞皮脆,雞肉也比較嫩,並且,骨中不帶血,忌諱吃骨中帶血的白斬雞的人,可以放心點這道菜了。
阿婆「禿油黃」
一屜一隻。皮薄,半透明,移動籠屜,包子皮會隨之微微顫動,說明內部的湯汁還是十分飽滿充足的。
等了一會兒,感覺不那麼燙了,才敢動用吸管去吸裡面的湯。湯汁的味道挺鮮的,並不腥,也不膩,或許高湯的味道更多一些,以我這種喜歡蟹黃蟹膏的口味來說,覺得完全可以再腥一些,再膩一些,所以這湯喝得並不過癮。
吸完了湯汁之後,戳開包子皮,能看到裡面有一些蟹黃,沒準還有一點蟹肉,似乎沒有蟹膏,從餡兒的成分看,如果有蟹肉,那就一定不是禿黃油了,或許名字叫禿油黃,是別有深意的?餡兒的量不大,就是鋪在包子底上薄薄的一層而已,並且,包子底與蒸籠紙關係太親密,根本不能把包子完整取下來(我用筷子的本事並不弱)。
綜上,吃這隻湯包,最美好的時候,只在用吸管吸食湯汁的那一小會兒,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筷子使用方式的實戰演練,以及吃碎成小塊的包子底兒。
鮮肉小籠包
餡兒是豬肉餡兒的,調味微微帶著點甜味,整體味道鮮美。
湯汁豐富,一隻小籠包裡面有至少一勺湯汁。我拍的照片,是從一隻包子裡倒出來的湯,但其實,當我喝完勺子裡的湯汁,放心大膽地吃剩下的包子時,就不幸中招了,因為包子裡面還殘留了不少的湯汁,我一口咬下去,湯汁順勢噴出,並且,這些湯汁非常忠心認主,並不奔向坐在我對面的老公,直接呲了我一身。
包子皮稍厚了一點,再薄一點會更好吃,後面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