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製作皮薄多汁的灌湯小籠包,開啟元氣新一天

2020-12-13 尚在否在何方可歸乎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

在家製作皮薄多汁的灌湯小籠包,開啟元氣新一天

人們對灌湯包愛不釋手的原因,就是它皮薄多汁。一口下去滿嘴流汁,早上吃一份灌湯小籠包,上班都能精神滿滿。讓人疑惑的是,薄薄的一層包子皮怎麼包上這麼豐富飽滿的湯汁呢?小編帶著你製作家庭版灌湯小籠包,讓你早上也能吃到自己親手製作的灌湯小籠包,點亮擁有成就感的一次早餐時間。

準備一小張豬皮,把豬皮切成長方形塊兒。在鍋裡加入適量的水,放入豬皮煮開,撈出豬皮,切掉豬皮上面的肥肉,然後再放回鍋裡加入姜蒜,小火煮半個小時。取出肉皮之後切成絲狀,再放回鍋裡小火煮2個小時左右,把豬皮裡的膠質煮出來。煮好後撈出豬皮,把熬好的湯汁過濾一遍倒入碗裡,晾至常溫後放進冰箱冷藏2小時左右。

在冷藏豬皮凍的間隙,我們在碗裡倒入300克麵粉,加溫水和成麵團,溫水要分次加入,邊加溫水邊攪拌,等到攪拌成一個個小麵團的時候,下手揉,一直揉到沒有麵團也不沾手時即可。蓋上薄布醒發10分鐘左右。接著我們做肉餡兒,選一塊瘦肉多帶有少許肥肉的豬肉,剁成泥,加一勺生抽、一勺香油、半勺鹽、一點胡椒粉、一點薑末和一把蔥花,順著一個方向充分攪拌均勻,直到讓肉餡兒上勁。喜歡口感更加鮮嫩的朋友,可以在肉餡兒裡加入小蝦仁。

豬皮凍凍好之後,晶瑩剔透,軟軟的有彈性,豬皮凍就是我們做灌湯包裡的湯了。把盛豬皮凍的碗倒扣在案板上,切成一釐米左右見方的小粒,把切好的豬皮凍倒入餡料中,順著一個方向繼續攪拌。把醒好的麵團排氣,揉搓成一個長條,分成等份的小劑子,在案板上撒一點麵粉,防止粘連,取一個小劑子擀一個中間稍厚,四周偏薄一點的面片,中間加上餡兒,順著一個方向折起邊緣,一直折成一周,折出一個圓潤的包子褶。包好左右的小籠包後,碼上蒸鍋蒸15分鐘左右。

蒸好之後小籠包有些軟塌,這是裡面的湯汁已經融化,稍微晃蕩一下,還能看見裡面的湯汁。用筷子輕輕把灌湯包的皮戳破,裡面冒著熱氣的湯汁就立馬流出來了。嘗一口,滿嘴的湯汁還有點燙,肉餡緊實鮮嫩,蝦仁把小籠包的鮮味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滿嘴的湯汁,一口一個小籠包真不夠吃。總結一下,灌湯小籠包的湯並不是液體狀態的時候包進去,其實是豬皮凍加熱融化後成了湯汁。

覺得煮豬皮凍麻煩耗時的話,小編還有一個方法製作灌湯包的湯汁。在碗裡加入150毫升的熱水,5克吉利丁粉,一勺生抽、一大勺雞湯或者高湯。冷藏一個小時後,成了凝固的膠質狀態,和豬皮凍一樣,切成小丁,和在餡料裡。蒸出來的也是鮮嫩多汁的灌湯包,比用豬皮製作灌湯的湯汁要方便簡單很多。

灌湯小籠包除了蒸這樣的烹飪方法,你還可以選擇用平底鍋煎一份灌湯水煎包,只需要放適量油,稍微煎一下灌湯包的底部,然後在一碗水裡加入一點麵粉,倒在鍋裡加幾滴油,蓋蓋小火燜煮到收汁就可以了。看完了小編分享的灌湯小籠包,是不是想動手自己在家嘗試一下?在家製作灌湯小籠包的食材很常見,步驟也不繁瑣複雜,這樣製作灌湯小籠包的方法成功率可是很高的,趕緊試試吧。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灌湯小籠包 的製作步驟,超級好吃,看一下就學會!
    灌湯小籠包 的製作步驟,超級好吃,看一下就學會!盆裡放入高筋粉、低筋粉和1g的鹽。慢慢加入溫水,將麵粉和成絮狀。和成麵團後蓋上保鮮膜餳制10分鐘左右。2.製作餡料:肉餡中放入薑末、鹽、生抽、老抽、食用油、香油、糖、雞精、味精順一方向攪拌均勻。6. 攪勻後將高湯少量多次的打入肉餡裡。7. 餡料調入高湯後比較稀,我將其放進冰箱冷藏了半小時,便於包製。8.
  • 當河南灌湯小籠包撞上天津「狗不理」,會發生怎樣的奇妙反應
    先說這河南開封的灌湯小籠包,造型優美,而最吸引人的就是就是灌湯包中那鮮美的湯汁了,一口下去滿口濃香,令人慾罷而不能。再說說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歷史悠久,是老天津人離不開的日常美食,講究薄皮大餡十八褶,肉香皮筋,令人胃口大開。
  • 灌湯小籠包的做法及配方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小麥麵粉雞蛋韭菜土豆燜牛肉的做法食材:牛肉、土豆、胡蘿蔔、洋蔥、香菜、鹽、醋、生抽製作步驟:1、準備好食材,牛肉切丁提前焯燙一下;2、把土豆,洋蔥,胡蘿蔔切塊備用;3、炒鍋到油燒熱倒入牛肉翻炒
  • 滑縣這村竟出了天下名吃第一樓灌湯小籠包!
    在滑縣牛屯鎮高營村聯富食品廠生產車間,幾名農家女手持擀麵杖、勺子等正在手工製作「灌湯小籠包子」。當年的第一樓裡只經營一種食品,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開封灌湯小籠包,第一樓的灌湯小籠包名震全國。第一樓對於開封人,就象全聚德對於北京人那樣。
  • 教你做灌湯小籠包,皮薄多汁,連吃一星期也不膩!
    灌湯包,俗稱湯包,也稱灌湯小籠包,是漢族西關小吃,起源於北宋時期,流行於中國各地。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灌湯包外形美,其內容也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 開封出了名的灌湯小籠包,原來在家也能做出來,其實不難
    這其中每到開封必吃的一定當屬灌湯小籠包了。開封灌湯包風味獨特,是開封著名食品之一。灌湯包皮薄,潔白如景德鎮陶瓷,有透明之感。吃之,內有肉餡,底層有鮮湯。開封人吃灌湯包子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吃罷灌湯包子,率先記住了湯之鮮,肉餡是近乎於湯進入味覺感官的,麵皮除去嚼感,幾乎可以忽略。
  • 詳細教你在家做「灌湯小籠包」湯汁豐盈,超級好吃小白也能學會
    灌湯小籠包是河南開封市的特色美食之一,小口咬湯汁就從包子中流出,滿滿的香味,很多遊客來到開封市吃飯時候灌湯包子是必點的,而還有很多聞名來到這裡吃包子,灌湯包子皮薄肉多趁熱吃超級好吃,我家離開封市不遠,開車2個小時就能到,我和朋友常常晚上去吃夜市,開封夜市街上很多賣灌湯小籠包的,我們每次也都點兩籠灌湯小籠包子吃
  • 鮮肉灌湯小籠包,這兩種食材缺一不可,缺一樣小籠包都不正宗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二條愛美食,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鮮肉灌湯小籠包,這兩種食材缺一不可,缺一樣小籠包都不正宗小籠包是人人都愛吃的美食,小籠包更是我家鄉的風味小吃,老媽的拿手絕活就是小籠包,剛出鍋的小籠包遠在幾十米之外就能聞到它的香味
  • 婆婆包的灌湯小籠包,餡多皮薄,多汁鮮嫩,孩子一頓吃了10個
    吃灌湯包就相當於吃麵、吃肉、吃湯。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婆婆包的灌湯小籠包,餡多皮薄,多汁鮮嫩,孩子一頓吃了10個,我吃了15個,一籠都不夠我們一家人吃,就多蒸了兩籠。灌湯小籠包製作流程:首先將新鮮豬皮洗乾淨,入鍋煮至肉皮變色後撈出,然後用刀去除肥油。另起鍋燒水,放入豬皮,蔥、姜,料酒、開鍋撇去浮沫,燉至肉皮軟爛。
  • 灌湯小籠包的新穎做法,皮薄餡大湯汁濃厚鮮美,好吃極了!
    導讀:灌湯小籠包的新穎做法,皮薄餡大湯汁濃厚鮮美,好吃極了!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一道灌湯小籠包的做法。做出來的灌湯包比外面賣的用皮凍製作出來的包子還要好吃上不少。湯汁豐富鮮美,肉餡滑嫩適口,吃在嘴裡一點都不膩,非常好吃。雖然賣相一般,但是真的好吃。所以現在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出來,喜歡灌湯包的筒子們可以自己在家試試喲!製作灌湯包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高筋麵粉一百五十克,麵粉一百五十克,水一百六十克,豬肉餡三百克。
  • 灌湯小籠包這麼做,皮兒薄餡兒多,湯汁直流,鮮的兒子口水直流
    灌湯小籠包這麼做,皮兒薄餡兒多,湯汁直流,鮮的兒子口水直流!小編是北方人,可偏偏全家都長了一個南方胃。生煎包在蘇杭一帶是很有名的。記得第一次知道生煎包還是在蘇州,當時是一家去旅遊,在路邊隨便找了一家灌湯包館,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皮薄多汁,外皮脆裡面肉嫩。現在想想也流口水。
  • 天津狗不理和開封灌湯小籠包 哪個更好吃?原來它們還有大差別!
    北方人千百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對餐桌上的包子一直情有獨鍾,人們並總是喜歡把同樣一種名稱的食物加以比較,比如,有朋友就問小編,說你走南闖北,吃遍南北西東,可否說說河南開封灌湯小籠包和天津狗不理包子兩者到底有啥不同?兩種包子小編真的吃過多次,而且吃的都是當地最為正宗的老店。
  • 一道特色灌湯小籠包,歷史悠久,營養美味,全家都愛吃!
    今天小七又要跟大家分享一道新品——正宗祖傳灌湯小籠包。灌湯包從開封發源出來,它出現在遙遠的宋朝,據傳是宋代皇家專享的的美食,說起灌湯包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六百多年以前,朱元璋攻天下,當時他手底下有兩名大將,常遇春和胡大海,當城門被悄悄打開時,常遇春將軍用肩膀頂起的萬斤閘,讓士兵們衝進城去,可是,即便人是鐵,但是飯也是鋼啊,長時間體力支出,肯定要補充能量的,於是胡大海就抽出時間餵他包子還有湯,兩樣東西輪流喂,一直換,於是胡大海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菜湯灌進包子裡
  • 河南開封「最著名」的老字號,遊客驚訝:開封也吃灌湯小籠包?
    當然,來了開封「一品樓」,就不得不嘗嘗他們招牌「灌湯小籠包」,剛開始我還挺納悶,「灌湯小籠包」不是江浙滬一帶的特色美食嗎?」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開封的「灌湯小籠包」才是正宗源頭。除了兩籠「灌湯小籠包你覺得他們的「灌湯小籠包」味道如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劉小順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 河南開封「最著名」的老字號,遊客驚訝:開封也吃灌湯小籠包?
    當然,來了開封「一品樓」,就不得不嘗嘗他們招牌「灌湯小籠包」,剛開始我還挺納悶,「灌湯小籠包」不是江浙滬一帶的特色美食嗎?怎麼在河南開封也這麼流行? 原來,當初北宋時期的都城是開封,後來南宋設都於杭州,就將很多開封的美食文化帶到了杭州,據說「灌湯小籠包」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開封的「灌湯小籠包」才是正宗源頭。
  • 如何做出鮮美多汁的灌湯小籠包?只有這樣做才是關鍵!
    小籠包是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嘉興、蕪湖、徽州、嵊州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各種傳統茶樓、路邊攤子也不難看到它的身影,超級好吃的灌湯小籠包,連網紅大胃王也要來挑戰!今天小樣給大家帶來了自製灌湯小籠包的方法,味道鮮美而不油膩,一口下去是滿滿的肉餡,「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自己也能輕鬆做成了!
  • 灌湯小籠包,鮮美多汁,手把手教你做
    灌湯小籠包周末在家休息,就想著給倆娃做點兒好吃的,然後就為女兒準備了小籠包,她最喜歡吃了,老二也跟著吃了兩個。這樣看起來我做的好像還不錯原料:黑豬肉餡兒、雞湯、荸薺、藕、蔥、姜。
  • 灌湯小籠包最正確做法,小技巧教你不漏湯,不破皮,麵皮還筋道!
    灌湯小籠包是很普及的小吃,很多老店都以灌湯包而出名。很多外國人都覺得很神奇,包子裡面居然可以包湯汁,你是不是也以為這是直接包進去的呢?其實是使用了豬皮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做法吧,你自己在家也可以做哦。
  • 教你正宗「灌湯小籠包」做法,皮薄湯鮮,不漏湯不破皮!
    灌湯小籠包最正宗的做法,不漏湯不破皮,皮薄湯鮮,麵皮筋道!灌湯小籠包是一種非常出名的民間小吃,它對我們來說也不太陌生,經常街邊的早點店就可以買到,也是一道非常能代表中國小吃的美味。它吃起來湯汁鮮美,肉香濃鬱,吸一口濃鬱的湯汁,簡直是太過癮了,下面就來教大家一下它的製作方法吧。
  • 灌湯小籠包,最美味的早餐,怎麼吃都不膩!
    灌湯小籠包,是漢族西關小吃,起源於北宋時期,流行於中國各地。灌湯包外形漂亮,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灌湯用的皮凍,可以用新鮮豬皮,也可以用雞爪熬的湯,做出來就是雞汁灌湯包。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灌湯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