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精美相冊,記錄著社區老人們參與「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的精彩瞬間,大家迫不及待從志願者手中接過相冊,細細翻看,忍俊不禁。日前,中山街道茸梅社區活動室內歡聲笑語,為期近半年的「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總結會在此舉行。
隨著社會老齡化現象加劇,阿爾茨海默症引發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種俗稱老年痴呆的疾病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就像小偷潛入老人的大腦,偷走了老人們的記憶,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認知功能障礙。而現實生活中,許多老年人由於缺乏對該疾病的正確認知,無法及時獲得幹預,導致治療被延誤。
據茸梅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茸梅社區60歲以上的居民有1700多人,佔比超過三分之一,為給社區老人送上支持和關愛,幫助老人們「復刻回憶」,今年6月,幸福海馬志願者服務隊走進茸梅社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啟動。
項目啟動伊始,許多社區老年人聽到項目名稱時,心頭還有些困惑,社區居民李阿姨就坦言,總覺得老人的「老糊塗」是正常狀態,一旦扣上了「認知障礙」這個帽子,就成了一種羞於啟齒的疾病,覺得阿爾茨海默症離自己很遠,甚至有些排斥活動。
幸福海馬志願者張秋霞表示,其實,這個病症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往往就因為大家的諱疾忌醫被忽視、被延誤。她帶領著團隊,用一次次暖心的問候和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生活中身邊的案例,向老人們娓娓道來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症以及認知症的高危風險因素,認知症的行為情緒障礙以及預防的小技巧等。在志願者們的引導下,老人們慢慢了解了疾病知識,並逐漸接受了這個項目,提高了預防意識。
幸福海馬志願者和居委會幹部、社區志願者們以不同的形式,深入居民家中,為社區老人填寫認知障礙風險測評表並進行認知障礙科普宣傳。在集中測評開始前,居委會幹部與老人們深入溝通,開展認知障礙的科普學習並填寫認知障礙風險測評表;針對行動不便的長者、獨居老人及高齡老人,居委會幹部與志願者一同入戶與長者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掌握了該社區老年認知障礙人群的基礎情況,為進一步實施「早期幹預」,有針對性地為老人提供非藥物幹預訓練和早期照護服務提供方便。
茸梅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還在社區活動室為老年人打造了茸梅社區記憶角站點,在這裡組織開展「紅歌會」等活動,老年人穿上復古的服裝,唱起年輕時的流行歌曲,喚醒記憶中溫暖的瞬間,延緩記憶衰老。
如今,為期近半年的「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暫告一個階段,幸福海馬志願者們又邀請社區居民一起頭腦風暴,傾聽來自服務對象、家屬、志願者的聲音,集思廣益,努力將茸梅社區記憶角站點打造成老年人記憶家園。據了解,該項目明年還將在中山街道更多社區中開展,為老年居民送上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