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幸福晚年——松江區中山街道「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

2020-12-12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一本本精美相冊,記錄著社區老人們參與「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的精彩瞬間,大家迫不及待從志願者手中接過相冊,細細翻看,忍俊不禁。日前,中山街道茸梅社區活動室內歡聲笑語,為期近半年的「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總結會在此舉行。

  隨著社會老齡化現象加劇,阿爾茨海默症引發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種俗稱老年痴呆的疾病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就像小偷潛入老人的大腦,偷走了老人們的記憶,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認知功能障礙。而現實生活中,許多老年人由於缺乏對該疾病的正確認知,無法及時獲得幹預,導致治療被延誤。

  據茸梅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茸梅社區60歲以上的居民有1700多人,佔比超過三分之一,為給社區老人送上支持和關愛,幫助老人們「復刻回憶」,今年6月,幸福海馬志願者服務隊走進茸梅社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啟動。

  項目啟動伊始,許多社區老年人聽到項目名稱時,心頭還有些困惑,社區居民李阿姨就坦言,總覺得老人的「老糊塗」是正常狀態,一旦扣上了「認知障礙」這個帽子,就成了一種羞於啟齒的疾病,覺得阿爾茨海默症離自己很遠,甚至有些排斥活動。

  幸福海馬志願者張秋霞表示,其實,這個病症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往往就因為大家的諱疾忌醫被忽視、被延誤。她帶領著團隊,用一次次暖心的問候和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生活中身邊的案例,向老人們娓娓道來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症以及認知症的高危風險因素,認知症的行為情緒障礙以及預防的小技巧等。在志願者們的引導下,老人們慢慢了解了疾病知識,並逐漸接受了這個項目,提高了預防意識。

  幸福海馬志願者和居委會幹部、社區志願者們以不同的形式,深入居民家中,為社區老人填寫認知障礙風險測評表並進行認知障礙科普宣傳。在集中測評開始前,居委會幹部與老人們深入溝通,開展認知障礙的科普學習並填寫認知障礙風險測評表;針對行動不便的長者、獨居老人及高齡老人,居委會幹部與志願者一同入戶與長者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掌握了該社區老年認知障礙人群的基礎情況,為進一步實施「早期幹預」,有針對性地為老人提供非藥物幹預訓練和早期照護服務提供方便。

  茸梅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還在社區活動室為老年人打造了茸梅社區記憶角站點,在這裡組織開展「紅歌會」等活動,老年人穿上復古的服裝,唱起年輕時的流行歌曲,喚醒記憶中溫暖的瞬間,延緩記憶衰老。

  如今,為期近半年的「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暫告一個階段,幸福海馬志願者們又邀請社區居民一起頭腦風暴,傾聽來自服務對象、家屬、志願者的聲音,集思廣益,努力將茸梅社區記憶角站點打造成老年人記憶家園。據了解,該項目明年還將在中山街道更多社區中開展,為老年居民送上關愛。

相關焦點

  • 打造「記憶家園」守護幸福晚年——松江區中山街道「老年認知障礙...
    一本本精美相冊,記錄著社區老人們參與「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的精彩瞬間,大家迫不及待從志願者手中接過相冊,細細翻看,忍俊不禁。
  • 「社區宣教+園藝療法」 虹梅街道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成效初顯
    「社區宣教+園藝療法」 虹梅街道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成效初顯 2020-12-08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初顯成效 第二批將啟動
    其後,從試點探索到複製推廣,建設力度將逐年加大,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將全市絕大多數街鎮建設成為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並最終建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的上海模式與上海標準。靜安區大寧路街道「記憶家」認知障礙家庭支持中心 本文圖片均為記者 欒曉娜 圖27個街鎮已建「社區老年認知障礙支持中心」認知障礙是包括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一系列腦部退行性病變,被稱為全球老齡化社會金字塔尖的挑戰。參照國際平均數據,65歲以上老人的患病機率超過5%。
  • 探秘浦東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建設
    為解決「老年認知障礙」家庭的痛點,今年9月,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啟動,浦東的洋涇街道和塘橋街道和全市其他26個街鎮一起,成為首批試點社區。  記者了解到,兩個街道在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工作上都已耕耘多年,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友好社區建設路徑,洋涇街道成立了全市首個關注認知障礙的社區專項基金,塘橋街道全市首創「記憶家」認知障礙家庭支持中心。試點建設以來,更是通過特色化發展探索認知障礙標準化服務,以形成可持續、可複製的模式,力爭成為全市的示範樣本。
  • 服務老人近百位 用心譜寫敬老歌——記中山街道茸梅老年分會會長...
    她就是中山街道茸梅老年分會會長馮桂華,儘管已經搬離茸梅小區三年多,但她還和住在小區時一樣,每周至少來小區兩次,看望那些她放心不下的老人。至今,她已累計服務過近百位老人。在她帶動下,茸梅社區自發成立了一支為老服務團隊——「老夥伴」助老志願服務隊,成為社區老年人的貼心人。
  • 【醫舉醫動】松江區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總結推進會在中山街道社區...
    【醫舉醫動】松江區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總結推進會在中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召開 2020-12-04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晚年密碼:不剝奪老人的生活樂趣
    各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推廣「『三站一體』為基礎,康養驛站為補充」的社區「醫養結合」模式。打造長護險與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失能老人照護體系,長期護理保險和居家養老服務覆蓋了全區戶籍老年人口的17.1%。
  • 他們老了,在松江可以這樣幸福
    松江區作為民政部第一批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堅持「9073」格局,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深度融合,即90%老年人依託社區居家養老,7%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區養老,3%老年人機構養老。完善設施供給,打造多元模式努力完善幸福養老的設施供給,在機構層面大力發展幸福養老院,大力建設養老服務床位,「十三五」以來,全區新增養老床位3532張、認知症照護床位900張、老年護理型床位1462張。目前,我區已建成公益性床位7407張,達到戶籍老年人口4%。
  • 把「幸福」端上餐桌?北幹街道工人路社區迎來首家老年食堂!
    北幹街道首個老年食堂開門迎客  12月1日,工人路社區「百老惠」老年食堂終於在竹橋頭開門迎客。北幹街道工人路社區首家老年食堂的開設,不僅滿足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所需、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又給社區養老帶來便利,著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子女的照料壓力。
  • 上海聚集多方資源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照護服務體系 回應社會痛點和...
    閔行區北橋老年福利院是上海首家專業認知障礙照護機構,「區級公建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模式」的標杆項目,由閔行區民政局投資建設,華康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優先保障長期護理保險評估等級四級以上的閔行區戶籍長者入住,養護對象均為認知障礙老人。
  • 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田曉航、何磊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麼建?適老化改造如何避免「叫好不叫座」?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 重陽 | 金秋敬老月,濃濃愛老情—大橋街道認知項目重陽活動回顧
    重陽節是屬於天下萬千老人的節日,為慶祝今年的重陽佳節,由大橋街道主辦、上海萍緣社區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承接的大橋街道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項目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走進社區、校園,為上至耄耋的老人下至總角的孩子帶來關於認知症的知識,為積極創建大橋街道認知障礙友好社區不斷努力開拓。
  • ​展現社區老年風採 蛇口街道東角頭社區舉辦老年攝影協會攝影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徐哲康 實習生 陳思琦)12月18日下午,由蛇口街道東角頭社區居民委員會主辦、東角頭社區「和諧社區攝影宣傳大隊」協辦的主題為「美麗家園和諧社區」的攝影展,在東角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活動吸引了眾多老年攝影愛好者參與。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圖說:濰坊社區食堂 記者陶磊 攝(下同)在浦東浦電路上人流熙攘,居民們發現,一個顏值頗高的社區食堂在這裡亮相。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 全國將建5000個老年友好社區,5萬億智慧養老產業蛋糕待分割
    十餘年探索催生智慧養老藍海老年友好社區和老年友好城市的說法始於2005年。為了更好地促進積極老齡化的實現,當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22個國家的33個城市啟動老年友好城市項目,首次提出了「age-friendlycity(老年友好城市)」,並在許多政府政策文件中使用了術語「age-friendlycommunity」,「老年友好社區(age-friendlycommunity)」。
  • 關於2020年度松江區社會組織評估等級名單的公示
    上海松江區中山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2. 上海松江區方松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3. 上海松江區九裡亭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4. 上海松江區車墩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5. 上海松江區洞涇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6. 上海松江區新橋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7. 上海松江區九亭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8.
  • 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不遠了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麼建?不是「無障礙」那麼簡單關於老年友好型社區,世界衛生組織曾於2007年在調查基礎上編制指南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設涵蓋戶外空間和建築、交通、住房、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市民參與和就業、交流和信息、社區支持和衛生保健服務八個領域。
  • 民生十為|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圖說:濰坊社區食堂 新民晚報記者陶磊 攝(下同)在浦東浦電路上人流熙攘,居民們發現,一個顏值頗高的社區食堂在這裡亮相。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 松江區政協主席劉其龍赴中山街道調研
    5月27日下午,松江區政協主席劉其龍赴中山街道調研。中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夏愛軍、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然春等陪同。劉其龍考察了五龍湖生態環境、滬松公路198地塊改造項目、雲間糧倉等地,聽取了中山街道關於抗擊疫情、抓經濟增長、提升城市品質、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情況介紹,充分肯定了中山街道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做出的貢獻以及千方百計抓經濟增長取得的成績。
  • BoCo中國與復旦大學開啟認知障礙的骨傳導音樂治療研究合作
    認知功能障礙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表示:「在未來30年內,罹患認知症的人口預計將翻三番。因此我們需要盡一切努力來降低認知症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的前體——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目前老年群體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音樂療法是綜合音樂、心理學以及醫學為一體的跨學科治療方法,通過運用各種音樂體驗與病人之間建立動態變化關係,幫助被治療者達到改善健康的目的。目前研究文獻顯示,音樂療法配合認知訓練對於輕度認知障礙的改善和焦慮症狀的緩解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