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福井紳一在《重讀日本戰後史》的「戰敗後的百姓生活」裡提到個人,他叫山口良忠,是個法官。
1947年,他死了,餓死的。
福井紳一記載,這位法官曾說,「我絕不吃黑市的東西,只吃國家分配的食品,因為再糟糕的法律也是法。」
什麼是最糟糕的法律呢?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就是《糧食管理法》。戰後日本物資緊缺,城市食品全為配給。催生了城鄉之間的黑市。但政府禁止黑市交易,因此,山中良忠不準妻子去黑市買東西。他把配給的食物全給了老婆和兩個孩子,自己只吃米湯度日,最終餓死,時年34歲。
他的死給日本人極大震憾,從此去黑市的人日漸減少。日本政府也看到了問題所在,出手解決,終於在戰後兩年,使社會漸漸平靜下來。可以說,山口良忠在一定程序上改變了日本。
社會平靜,一場二戰結束後在其它國家與地區相繼發生的事情,就如約而至了。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就是嬰兒潮。
戰前的1940年,日本人口為7193萬人。1945年為7199萬人。據福井紳一書中記載,這當中,包括了350萬退役士兵以及350萬海外歸來的日本人。也就是說,700萬數年前在國外搞侵略的日本人,突然湧回了自己的國家。書中說,1945年秋,日本失業人口達6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
這麼多脫離家庭的人回來了,這麼多人失業了沒事幹,而社會又稍微穩定了,生孩子,也就成了唯一的娛樂,必然的選擇。
於是,1947-1949年3年裡,日本共出生了806萬人口。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還多。之後的幾年,雖然速度降了點,但每年仍有160餘萬的增幅。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就是日本的嬰兒潮,跟戰後世界各國的嬰兒潮,基本同步——可見,其實日本戰後幾年人口增長,並無特別之處。
這些人,在日本被命名為團塊世代(狹義指1947-1949年出生的,廣義則是1946-1954)。因為他們「為了改善生活而默默地辛勤勞動,緊密地聚在一起,支撐著日本社會和經濟」。
十年之前,他們已到退休年齡。當年,他們的到來推動了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現在,他們卻成為少子化的日本日漸孤單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