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日本人的時尚觀:從昭和到平成

2020-12-21 騰訊網

[摘要]大正時代是日本和服設計的一個飛躍時期,在西洋美學的影響下,日本和服開始擁有傳統風情與現代造型設計相結合的雙重之美。

作者:唐辛子,旅日華人作家,出版有隨筆集《唐辛子in日本--有關教育、飲食和男女》、人物傳記《日本女人的愛情武士道》。

在日本首倡「考現學」的日本民俗研究者今和次郎,於大正末期(1925年)曾在東京銀座做過有關日本人服飾的統計調查,結果發現:當時的日本男性,身著洋裝者高達67%,而日本女性則與之成反比,著洋裝者僅僅只有1%。大部分日本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依舊以和服為主。

不過,大正時代的和服,已經一改江戶時代的素淨沉著,開始大量採用流行於西方的直線、銳角、鋸齒、紡錘等幾何圖形裝飾藝術,色彩也變得明快大膽。大正時代是日本和服設計的一個飛躍時期,在西洋美學的影響下,日本和服開始擁有傳統風情與現代造型設計相結合的雙重之美。到大正末期,西式短髮也開始在東京流行,身著絢彩和服的窈窕女子,剪著俏麗的時髦短髮,行走在東京街頭,是絕妙的「和洋折衷」之浪漫,帶給人們「非常悠閒雅致」的聯想。

說到短髮的流行,還鬧出了不少風流逸事。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當時日本的不少文人墨客,都陸陸續續搬遷到東京郊外的馬込一帶居住,形成日本最早的一條「文士村」。文士們日夜喝酒、論爭、調情,過著即使在當下看來都屬於最時髦、最散漫的「文士生活」。

「文士村」裡最時髦的女作家是宇野千代,也是「文士村」裡第一個剪短髮的人。受宇野千代的影響,詩人萩原朔太郎的妻子萩原稻子,也緊跟著第二個去剪了短髮。萩原稻子原本是十分賢妻良母型的傳統女子,可自從剪了短髮,換了個新形象之後,性情也一夜豹變,突然前衛奔放起來,最後居然愛上一名18歲不到的少年,拋下詩人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大膽與少年私奔。關於這一時期,川端康成在他的《文學自敘傳》中曾這麼寫道:

——「太太們之間都接二連三地剪短了頭髮,舞會流行,戀愛事件頻出,文士同仁們仿佛都患上了某種神魂顛倒的傳染病,總之是十分熱鬧有趣。」

或許因為大正過於浪漫了,總之這個時代只有短短十四年便結束了,1926年日本迎來第124代天皇—即昭和天皇,開始進入昭和時代(1926–1989)。

作為「大正浪漫」的餘熱,昭和時代有過短暫的「昭和摩登」。當時,實業家小林一三在其「阪急電車」沿線所開發的分期付款「大眾住宅」大獲成功之後,又首創將百貨店辦進車站大樓的經營模式。於是逛車站百貨大樓、看寶塚美少女歌舞,成為普通市民中最流行的文化生活。

日本女性外出的機會增多,加上昭和初期日本遭遇四十年不遇的酷暑,於是大正末期起源於大阪主婦之間的一種叫「appappa」的寬鬆型直筒連衣裙,因為簡潔清涼和方便實用,開始在日本全國流行,成為包括年輕女性在內的最人氣的日常穿著。這款以近畿方言「appappa」命名的主婦便裝,是日本女性從和服過渡到洋裝的第一款流行服,被大阪出生的女作家佐藤愛子稱為「日本女性解放的第一步」。

「昭和摩登」轉眼即逝,昭和很快成為「戰時下」的昭和。日本政府宣布「奢華是敵人」,要求日本國民節衣縮食。並在1940年頒布了「國民服令」,要求日本男性一律必須身著類似於軍裝的「國民服」,作為一種「軍服的民間儲存」。換句話說:穿上了「國民服」的日本男人,都成了日本軍國政府的「備用軍人」,隨時可以被搖身化作軍國的炮灰。與「國民服」相對應的,是日本女性的「婦人標準服」—「婦人標準服」分為標準和服與標準洋裝甲、乙兩款。不過,日本政府煞費心思設計的這兩款「婦人標準服」,還沒來得及在日本女性中深入推廣,日本就戰敗了。

戰敗後的日本,被以美國為代表的聯軍最高司令總司令部接管。於是在剛剛敗戰之初的幾年,勝利者美國的生活樣式以及流行時尚,都成為日本人豔羨的對象而被競相模仿。不過,挑剔的日本人很快就將粗糙的美國大兵們拋到了一邊。隨著1947年法國時裝設計師克裡斯汀·迪奧以一系列「新風貌」高級時裝在巴黎掀起「迪奧旋風」,日本人的「時尚頻道」,也迅速從「美國模式」切換成了「巴黎模式」。

1953年,克裡斯汀·迪奧訪日,在東京公開展出83件設計作品,帶給日本時尚界巨大衝擊。巴黎,成為日本的時裝設計師爭先拜訪的時尚聖地。在日本的每一家洋服店,都擺放著介紹巴黎時尚的雜誌以及造型樣本,客人們通過這些時尚雜誌和造型樣本挑選喜愛的時裝款式,然後由洋服店量身定做。

當時,除了巴黎時尚的影響,戰後日本人的時尚觀形成,還來自所喜愛的電影與明星。如1950年英國電影《紅舞鞋》在日本上演之後,東京街頭到處是走動的紅色鞋子;1953年日本電影《請問芳名》全國公演,岸惠子扮演的女主角真知子用白披巾包頭的扮相深得人心,於是那年整個冬天,日本街頭隨處可見用白色披巾包著頭的「真知子」;

1956年石原慎太郎的成名作《太陽的季節》被改編成電影,很快在日本的夏季海濱,成群出現留著慎太郎式髮型、戴著墨鏡、身穿夏威夷襯衫的「太陽族」少年……「戰時下」的物質貧乏,以及戰後迅速的經濟復甦,令日本人的時尚感觀形成得有些措手不及,一不小心便陷入全民「跟風模式」。

這種全民跟風的模式,到了60-70年代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一極是巴黎流行為主的高檔成衣時尚,另一極是以牛仔為主的休閒時尚。「團塊世代」是引領休閒時尚的主流人群。

所謂「團塊世代」,是指日本戰敗之後,出生於1947-1949日本「嬰兒潮」時期的一代人。1947-1949這三年,是日本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繁殖時代,這三年日本出生的新生兒合計超過806萬人,構成日本戰後巨大的「人口團塊」,因此,日本學者堺屋太一將這一時期出生的新生兒命名為「團塊世代」。

「團塊世代」的誕生,帶來日本成衣製造業的發達——大群嗷嗷待哺的嬰兒需要成堆的奶粉,也同時需要成批成量的衣服。原本傳統的量身定製模式已經完全無法滿足需求。伴隨高度經濟成長,日本開啟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循環模式。消費,成了一種時代美德。

誕生於日本嬰兒潮時期的「團塊世代」,與現在少子高齡化日本社會不同,他們幾乎從小就過著群居生活,體驗著相同的生活模式:吃同樣的快餐食品、看同樣的電視動漫、參加同樣的高考地獄、甚至穿同樣款式的衣服:女孩是迷你裙、男孩是牛仔褲,如果想表現得「不良」一點,可以留起長發,並在牛仔褲上弄幾個洞,以示「嬉皮」。順便說一句:在當下的日本,已經變老變舊的「團塊世代」,幾乎成了「惡俗」的代名詞,但若是有機會看到他們年輕時留著長發打扮成嬉皮士模樣,成群結隊聚集在新宿街頭的照片,現在的日本年輕人想必會要大吃一驚:這群可恥的傢伙,居然也曾年輕過!

「團塊世代」是日本戰後最大的一個年齡群體,也是日本戰後實施新的教育制度之後,接受民主化教育的第一代人。對於這一群體,日本學者堺屋太一這樣評價:

——「他們不崇拜天皇、也不信奉傳統的武士道精神。他們崇拜的是脫離家長制的個性主義,信奉的是安全即正義、暴力是絕對的惡、勇氣與果敢是一種過去式、膽怯被稱讚為『謹慎』、溫柔則演變為男人的美德。」

有了這樣大規模的「團塊世代」做榜樣,在當下21世紀的平成時代(1989—現在),日本湧現出大群「草食男子」便不以為奇了:

---------------

拒絕一切酒精飲料而只喝果汁;

熱愛甜食;

每晚睡覺前堅持做面膜;

注意防曬、瘦身與減肥;

像女人一樣蹲著上廁所……

---------------

諸如此類,都是「草食男子」們的講究與雅致。他們不追求老一輩比如高倉健那樣的「酷」,而是溫柔平和,笑容羞澀,像女孩子一樣的「卡娃伊」——可愛。他們並不是同性戀,生活和生理都很正常,他們只是很愛美,因為他們「也想變漂亮」。

草食男子的誕生,令日本年輕人服裝時尚變得越來越中性化甚至無性別化。而另一方面,日本作為「動漫大國」,幾十年如一日的動漫的浸透力,也令日本街頭模仿動漫人物造型的Cosplayer越來越多。如果有時間去東京原宿的街頭看看,你可以隨時看到三五成群的身著動漫人物服裝的Cosplayer。這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身著個性學生制服的女孩或是穿戴各種花邊服飾的「蘿莉」。

在日本剛剛進入平成年代的1991年左右,Cosplayer據說大概才只有200來人的小規模,而現在已經發展成各種小集團,構成了一個人數龐大的隊伍,以至成為日本的一種社會現象。日本媒體將這種流行於年輕人之間的動漫時尚,稱為「卡娃伊時尚」,並認為21世紀的日本,其美意識的關鍵詞便是「卡娃伊」——也許的確是這樣,因為就連我的一位有了些年紀的學者朋友,二年前他還留著拉登式大鬍子,而最近卻化起了淡妝,戴起了耳墜,並穿起了裙子。「為什麼這樣裝扮呢?」我問。對方答:「因為我心裡住著個女孩子。」

不僅僅是「蘿莉」,不僅僅是「草食男子」,21世紀的日本,連大叔也變「卡娃伊」了——這便是當下日本的「卡娃伊時尚」。

註:閱讀更多,請點擊查看作者上篇《日本人的時尚觀:從明治到大正》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從「小丸子」到《小偷家族》,細說日本「昭和」與「平成」
    這部風靡世界的動畫,以日本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為時代背景,也被稱為日本的「昭和年代」。昭和與平成年代是日本近現代史上最跌宕起伏的一段歷史,又與中國關係錯綜複雜、影響深刻。 沙青青提到,之所以將新書命名為「昭和風,平成雨」,是因為由風及雨,平成時代日本社會種種變化正是對此前昭和時代種種現象的映射與反饋。「本書並非通史,而是著眼於從昭和到平成的歷史細節,希望透過這些歷史細節的描寫,去折射出更生動的大的時代變化。」
  • 從昭和到平成 隨時代變遷的日本家庭料理
    日本的家庭料理並非一成不變,隨著時代的發展,呈現出不斷變化的特徵。如果說昭和時代日本家庭料理的特徵是「精細化」的話,那麼平成時代日本家庭料理的特徵就是「多樣化」。
  • 昭和的男兒,平成的死宅,令和的???
    昭和的男兒,平成的死宅。這句調侃的梗道出的其實是日本的一個社會現象,是人群心理的變動,這種變動不但影響了社會的人,同樣也將體現在那個時代的作品中。那麼,昭和的男兒們他們看動漫嗎?他們都看什麼樣的動漫呢?
  • 昭和與平成有什麼區別呢?
    迪迦戴拿和蓋亞被稱作平成奧特曼之中的平成三傑,是圓谷在平成時期的巔峰尋親,甚至放眼整個奧特曼系列,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與昭和奧特曼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而且在他們內部也有著區別,那麼我們先來談談在大的方面來看,平成與昭和有著怎樣的區別!首先第一點,風格的創新!
  • 平成物語①|是結束也是開始:日本平成時代倒計時之際的回望
    然而,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同樣是日本200多年來聞所未聞之事,因此,日本舉國上下開始通過多種形式回顧平成這三十年。有人說平成是「消費稅改革的三十年」,也人說平成是「網絡文明開花的時代」,還有人說這是「混沌的三十年」,更有人表示「想回到昭和時代」。
  • 《假面騎士》平成與昭和的區別在哪?為何新十年騎士口碑偏低?
    自《假面騎士》系列播出以來至少有近50年歷史了,昭和騎士的改造人,平成新穎的騎士皮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平成騎士和昭和騎士們的區別在哪裡?為何平成新十年的口碑遠遠低於其他時代呢?昭和與平成的區別1.變身者在石森老爺子的原著裡,假面騎士是由反派改造人類身體過後的改造人,因為產生了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即便被改造但內心仍是人類
  • 告別平成時代,說說日本年號那些事
    隨著時間的滾輪進入了2019,在日本,也即將告別經歷過30年的平成時代,在今年的四月份,明仁天皇退位以後日本將公布新的年號。在平成元年(1989年)出生的人,如今已經三十而立了,可以說平成這兩個字是整整一代日本人的回憶。
  • 奧特曼:昭和評分最高是賽文,新生代是澤塔,平成人選令人意外!
    奧特曼:昭和評分最高是賽文,新生代是澤塔,平成人選令人意外!相信大家看過不少的奧特曼了,而奧特曼系列可以根據日本的年號分為昭和、平成和令和三個年代。新生代是澤塔奧特曼最受歡迎,不過平成年代的人選也是最讓人意外的。首先來說一下昭和年代評分最高的賽文奧特曼,為什麼他的評分是最高的呢?這和他的造型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之前的奧特曼都是在胸前放計時器,賽文奧特曼是靠在頭頂的光束燈來展示。而且整體造型和前幾代奧特曼區別非常大。
  • 奧特曼平成時代還有高斯,奈克瑟斯等奧特曼,為什麼大家只說平成三傑?
    熟悉奧特曼的小夥伴一定不會陌生平成三傑這個說法,所謂平成三傑指的是日本平成時代誕生的、的三位奧特曼,分別是迪迦奧特曼,戴拿奧特曼和蓋亞奧特曼(好像我們又沒有帶阿古茹一起玩兒)。
  • 繼「平成廢柴」,日本「令和」一代也已經有外號了……
    在日本,「昭和男兒」「平成廢柴」,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標籤性稱呼,相繼退入歷史的帷幕。傾聽著「令和」匆匆來臨的時代腳步,人們不禁想問:新時代的日本人呈現的將是什麼的新形象?在討論新形象之前,我們不妨重溫一下舊形象。
  • 日本歷代年號中「昭和」使用時間最長
    (觀察者網訊)日本當地時間11時40分(北京時間10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定為「令和」。日本共同社也梳理了從「大化」到「平成」為止的共247個日本年號,其中「昭和」持續時間最長使用了62年零13天。
  • 告別平成時代,日本人用這100個點滴瞬間回顧平成30年
    進入五月份,日本正式迎來了新年號「令和」,平成時代成為了歷史,讓人莫名傷感。   剛剛過去的30年平成時代,發生了很多讓人難忘的事情,日本媒體就用了100個點滴瞬間回顧平成時代
  • 昭和,平成,新生代,令和奧特曼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網友神回復
    昭和,平成,新生代,令和奧特曼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網友神回復 現在奧特曼已經分了好幾個時代,從最開始的昭和,一直到平成,再到新生代和令和,差不多就是4個時代,每個時代都有代表的奧特戰士,但是你們知道這4個時代奧特曼的區別是什麼嗎?網友神回復一語道破!
  • TSUTAYA遊戲銷量榜:國民遊戲《桃太郎電鐵》新作「昭和 平成 令和...
    日本TSUTAYA商店公布了最新一周的(11月23日至11月29日)遊戲軟體銷量排行。《桃太郎電鐵》系列新作《桃太郎電鐵~昭和 平成 令和也是定番!~》兩連冠,Switch《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和PS4《使命召喚17:黑色行動冷戰》繼續保持第二、第三。
  • 和「平成時代」告別
    而彼時的平成時代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1989年1月7日的早晨,昭和時代結束,平成時代來臨,眾多日本國民伴著不習慣改年號的反應下,進入了新的時代。「平成」兩個字,取自中國古代《史記》中的「內平外成」和《書經》中的「地平天成」。可見,當日本人需要正統這回事,能依靠的就只有中國古典。
  • 我是日本近現代史研究者沙青青,為何日本人如此懷念「昭和」年代...
    我是日本近現代史研究者沙青青
  • 從「日本第一」到「平成不況」,中國人應該如何理解日本人的心態...
    以工薪族為代表的新中產積極的崛起,正是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特點。從1955年到1973年,日本全國的經濟實際增長了8倍。置身1945年戰敗之時,連日本人自己都很難想像僅10年時間後,這個國家就能慢慢過上《櫻桃小丸子》故事裡看似平淡卻又安穩溫馨的日子。
  • 《道德經》裡的至善,成就了日本的「平成廢物」
    今年4月一日,鄰國日本正式告別「平成」,迎來「令和」。日本的某個網站,總結了平成的三大特點: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輕易表達自己的立場,儘量不令人感到不快。忽然就想到《道德經》裡的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平成」時代的年輕人,真的是令人厭惡的:沒追求,沒目標,整天渾渾噩噩。
  • 盤點歷代昭和騎士的名稱翻譯,比平成騎士還要奇葩!
    隨著假面騎士Decade劇場版被引進,曾經昭和騎士大戰平成騎士的皮套大戰又再一次出現在了觀眾們的眼前,除了那些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平成騎士名稱翻譯,如今昭和騎士也掉進了這個大坑,而且是不忍直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代昭和騎士的名稱翻譯都是怎麼樣的?
  • 當平成假面騎士轉變成了昭和假面騎士,辣眼睛!
    現在的平成假面騎士,不論是戰鬥特效還是戰鬥服飾做的都是一等一的華麗,殊不知,在昭和年代的假面騎士,因為科技落後和特效不足等因素,拍攝起來相當困難,而且因為年代久遠,與現在平成假面騎士的各種美國大片既視感相比,昭和年代的騎士更多的是一種實打實的戰鬥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