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某種意義上,文物古董是人類文明歷史的縮影,其承載著歷朝歷代的文化餘暉,為我們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可參照物,正如《與諸子登見山》中所說的:「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因此,文物不僅有研究價值,還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但這裡並不是說的販賣文物產生的經濟價值,而是通過在博物館展覽,令相關愛好人群為其付費觀賞。
但有些古董,它們的歷史悠久,且允許私人持有,擁有不菲的收藏價值。而愛好這類古董的人群,便會出高價購買。自古財帛動人心,也因此,文物造假隨之泛濫開來。說到文物造假,倒有一件趣事。近代曾經有個農民,因為造假文物不認識上面的字,於是想出個損招,還迫使學界誕生一門學科。
01
眾所周知,我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不過在近代,我國史書中記載的朝代,卻沒有囊括商朝乃至夏朝之前的上古朝代,以前很多人甚至都不相信商朝代存在過,可正是因為甲骨文的發現,才算確定了商朝的存在。我國甲骨文的發現,並不只是中國的成就,也是世界的成就。所以當時發現甲骨文的時候,有很多外國學者也前往中國一探究竟。當時這件事就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很多人就覺得這是一個賺錢的大好機會,所以開始做一些造假的文物,以矇騙大家。
我們都知道,中藥店一般都會固定的找買藥材的人收購藥,其中就有一種叫做「龍骨」的藥材,這種藥材其實就是一些動物化石。在1899年,我國的金石學家王懿榮在抓藥過程中,無意中看到藥材「龍骨」上有符號。
因為王懿榮是文物研究專家,發現這上面的文字後,覺得這個東西肯定有什麼價值。後面一段時間,王懿榮就經常到藥鋪買「龍骨」。短短幾年,他買了約1500片龍骨,在這些龍骨上面看到了像「日、月、山、水」的文字,他覺得這個東西特別像我們的文字,所以就去找提供藥材的人,結果這個人就不說在哪裡挖到的。
02
其實這個藥材商不說也有一定的道理,當時生活又比較困難,這個「龍骨」只是一種藥材,挖一斤也只值幾文錢,但是如果這個是甲骨文的話,還有研究價值,可能價格就會更高了,所以這個人就想賺更多的錢,也就不告訴別人挖到龍骨的地點在哪裡。不過,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外國,一時間,很多學者都跑來挖龍骨。
這個賣藥材的商人名叫範春清,他一下就慌了,心想,來了這麼多人,如果挖走了的話我就賺不到錢了。所以他就說了一個假的地方,然後外國專家就到處找,結果找了很久什麼都找不到。後來我國的考古專家羅振玉就想出辦法讓這個人說真實的地點,用各種手段誘使範春清說出真相,最後他終於坦白,原來地點就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可是這麼多的外國專家也在找甲骨文,如果大家都知道的話,到處亂挖怎麼辦呢?
03
其實範春清看到這麼多人來找甲骨文之後,想了個辦法,他在沒有字的甲骨上刻字,藉此偽造甲骨文。不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市場上有假貨。就因為這樣,人們都以為甲骨文的發現地在安陽。當時這裡有個農民名字藍葆光。他是個混混,聽說挖甲骨文能賣錢後,頓時心生邪念就加入了造假大軍。
但是藍葆光不識字,他就用假牛骨和龜殼做假的甲骨,刻的當時已經有的字。被專家一看,就看出來這是假的。然後藍葆光就想了一個新的方法,就是自己發明字。
他找到甲骨文相關的書籍,隨意摘抄一些文字,並因為其造假手段十分高明,就讓專家更難辨認了。可是,很多外國專家卻因為缺乏甲骨文相關知識,覺得這就是真的,包括一些收藏家、傳教士在內,都買了很多回去。一個加拿大的傳教士明義士甚至賣了幾萬片這種假貨!
從此,殷墟遺址的研究就更加複雜了,要研究甲骨文,還有搞清楚是不是造假的人亂寫的。所以很多年來的甲骨文研究都被其阻礙,讓專家們也非常頭疼,因而開設了一門新學科叫甲骨辨偽。可是,甲骨文在被這些無知的人造假之後,就讓很多人開始故意歪曲史實,說甲骨文其實不存在。
結語
不過,學術界早就通過「碳14」檢測出來了,甲骨文就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在《世界記憶名錄》也有甲骨文的記錄了。可是人們的無知卻加大了考古的難度,這些人只想賺錢,但是卻沒有意識到這對行業是多大的打擊和破壞。
參考資料:
《與諸子登見山》
《甲骨卜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