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農民造假文物,自創文字騙倒一眾專家,迫使學界開設一新學科

2020-12-12 話花草

引言

《頌一百則》有言:「白珪無玷,誰辨真假。」在奢侈品這一行,永遠逃脫不了贗品,因為人類過於貪婪,得不到真的東西,就想著用假的代替真的,獲得同等價值的財富。當然製作真品的人也知道大家會做贗品,於是他們也留下了一手,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上做上難以複製的標記。

在現代社會,考古專家們在研究出土文物時,也會依靠著一些特殊的手段來進行辨認真假。實物我們可通過科學的手段辨認,那精神文化呢?在甲骨文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就連農民都能造假文物,他不認識上面的字,卻想出一個損招,還讓考古界誕生了一門新學科。

▲龜甲上的甲骨文

01

上個世紀,甲骨文第一次出土在河南安陽。要知道,在這之前,很多人都不承認商朝的存在,正是有了這一次甲骨文的出土,商朝存在論才能徹底站穩腳跟。在甲骨文剛剛出土的時候,還沒多少人注意,但有人因為這發了財,便在各地引起轟動,各地學者紛紛前去查看,而那些商人也聞風而動,看看有沒有機會大撈一把。

這一次甲骨文的風波來自於抓藥。藥販子在野外採了藥基本上會賣給藥鋪子,如果有些藥鋪子缺藥材也會找這些藥販子買。在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時,當時有位金石學家王懿榮就在一次抓藥中發現了帶符號的龍骨,也就是從土裡挖出來的動物骨頭。王懿榮發現了這些東西的不尋常,於是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找老闆買這些龍骨,久而久之,他就已經買下了一千多片這樣有字的骨頭。

▲藥材龍骨照片

王懿榮本來想去找這個骨頭的發源地,但藥材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告訴他,他也只好就此作罷。王懿榮在研究自己買到的這些龍骨時,發現這上邊的符號並非毫無規律,感覺倒像是早期的文字,而他已經辨認出日月山水這幾個簡單的字出來。只可惜他沒有得到更多的龍骨。

02

那個藥材商卻從王懿榮身上看到了龍骨的商機。一般情況下,龍骨只值幾文錢,但這些龍骨上要是有這種文字,那價格就直接改天換地,幾兩銀子也只能買一點兒,還是有價無市。所以藥材商和那些藥販子又怎麼可能將他們的「財富密碼」——龍骨的發現地,告訴給外人呢。

▲藥鋪照片

不過,隨著甲骨文風靡國內外,很多地方的人都聚集到這個販賣甲骨文的地方,想要得到幾個龍骨來研究研究。他們跑到那個挖出甲骨文龍骨的人的家中,沒日沒夜的騷擾他,終於,此人被煩透了,竟然告訴了他們。然而這個人說的並不是真話,而且隨便說了一個地方,那些學者很快也發現自己上當了,隨後又回去纏著那人。

為了得到真實地址,這些學者可真的是想盡了辦法,但都沒能問出來。後來有位考古專家羅振玉想到了絕招,那就是用酒和美色來誘惑他。果不其然,酒足飯飽之後,大家終於知道龍骨正確的開採地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大家紛紛趕至河南,想搶佔先機挖掘更多龍骨。然而當時很多社會上的人也知道了這件事,因為人性的貪婪,給大家的研究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內的一處甲骨窟穴

03

因為龍骨上的甲骨文,龍骨身價暴漲,連原產地方都出現了很多假貨。其實,有些假貨大家還能辨認出來,但有一個農民造假的甲骨文卻惟妙惟肖,連專家都幾乎上當。這個農民叫做藍葆光,他的造假和別人完全不一樣,別人是將所有的甲骨文一模一樣地刻上去,當然這種很容易就辨認的出來是真是假。

但藍葆光不一樣,因為他不識字,造假得也相當放飛,他將甲骨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雖然字體差不多,但有些筆畫和原來完全不同。藍葆光的這種造假可謂是給專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當時大家的知識儲備都比較淺薄,很難辨認這些甲骨文到底是真是假,更何況這些被胡亂改過的字體。

▲甲骨文

當時甲骨文研究才剛剛起步,藍葆光的行為讓大家痛恨不已,卻又不得不專門成立一個學科,專門鑑別甲骨文文字的真假。可以說,藍葆光也算是給他的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其「豐富多彩」的想像力,連帶了甲骨文辯偽的發展。

結語

然而,也是因為這些大量的甲骨文造假,敗壞了中國甲骨文的名聲。外國有些人甚至覺得這些甲骨文就是中國人的玩笑話,並不是真的存在。只不過,靠著「碳14」檢測,考古界早已為甲骨文正名。

參考資料:

《頌一百則》

《甲骨文合集》

相關焦點

  • 農民造假文物卻不認識字,便想出奇招,迫使學界誕生一門學科
    但這裡並不是說的販賣文物產生的經濟價值,而是通過在博物館展覽,令相關愛好人群為其付費觀賞。但有些古董,它們的歷史悠久,且允許私人持有,擁有不菲的收藏價值。而愛好這類古董的人群,便會出高價購買。自古財帛動人心,也因此,文物造假隨之泛濫開來。說到文物造假,倒有一件趣事。
  • 河南一文物造假大師,騙過全國專家,博物館知道後立即「詔安」
    因為歷史文物古董數量有限,想收藏的人非常之多,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有人走向了一條可以一夜暴富的道路,那便是「文物造假」。一般來說,單純的文物造假是不違背法律條文的,要是說造出來的文物與真文物幾乎一致的話,同樣會被認為是真跡,賣出天價也很理所當然。建國後,最著名的文物造假事件是河南一村民「高水旺」的陶俑造假,這次造假幾乎騙過了全國的專家。
  • 此人是物造假大師,曾用一物騙過全國考古專家,博物館馬上詔安
    文|歷史追不停 此人是物造假大師,曾用一物騙過全國考古專家,博物館:馬上詔安。 中國古代文物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由於它們身上沉澱著歷史的韻味以及自身製作工藝精良,所以古代的文物,每一件都有十分昂貴的價值,而有些瑰寶則不能用價值來衡量,所以在衍生的盜墓行業的同時,也帶動了文物造假行業,因為文物造假行業同樣是一本萬利的行業,曾經就曝光過一些人為了造假,將玉活生生植入動物的體內,為的就是傳說中的「血親玉」,瞬間這個玉的價值就會翻許多倍。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比如有一位倪方六先生最近在博客上就說,國家博物館曾經收過一批河南洛陽農民造假的北魏陶俑,「歷史館的專家雖然從肉眼上看這批文物是真的,但還是不放心,館裡便使用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斷代手段——C14進行檢測,發現這批在年代上與北魏完全吻合。」而在今年又起烽煙的曹操墓真偽爭論中,不少網友又拿碳-14斷代技術說事了:比如一位網友說:「趕緊對墓碑做C14檢測,真假立辨!」
  • 文物造假到底有多瘋狂?剖開羊腿放置玉器沁血,家具都用鳥糞包漿
    而當今在古玩市場火爆的背景下,很多人真正實現了「仔細打磨」,不過他們的目的卻是文物造假,最後形成以假亂真的效果售出高價攫取利益,不知古人知道了今人這樣的行為會作何感想。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案子。當時海關查獲了兩尊即將出關的青銅器,文物專家鑑定後確定這是戰國時期的文物,於是嫌疑人被海關當場扣押。
  • 農民從泥沙中撿到一隻「金烏龜」,專家看到嚇了一跳,鎮館級文物
    農民從泥沙中撿到一隻「金烏龜」,專家看到嚇了一跳,鎮館級文物!華夏大地自古人傑地靈,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一種看的見得傳承叫做文物傳承。不知道我們在看到珍貴文物的時候會不會讚嘆於古人的智慧。而就有這樣的一個農民,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結婚當天,卻在幹活的時候看到一個金燦燦的東西,劉定權沒有多想就先藏進了口袋。回到家,他仔細的清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金燦燦的烏龜。在烏龜的底部還有文字,卻沒有人認識。大家就習慣性的把它叫做金烏龜。
  • 中國文物造假與鑑定黑幕大調查
    這為近年來文物和藝術品拍賣市場亂象又添一新例。「20年時間,從零到現在的幾百億,市場發展迅猛勢必帶來很多問題,比如人才問題,對這個行業特性的認知問題等,都存在著缺陷。」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 假文物有多「真」? 賣主揶揄:騙過專家太容易了
    作者吳樹耗時5年,周旋於國內主要古玩市場、拍賣公司、盜墓現場、文物制假基地,暗訪了近百名文博界專家學者、古玩商販和文物走私犯、盜墓賊,獲得了大量業界內幕、黑道秘聞,真實地再現了作者親身經歷的一樁樁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個個駭人聽聞的古玩騙局、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國寶之戰……下面摘編書中部分章節以饗讀者。
  • 20世紀初,琉璃廠登峰造極的文物造假
    這一方面是因為清末列強入侵文物流失嚴重,倒賣文物和造假事件劇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造假手段和技術不斷提升所致。這一時期,來琉璃廠買貨賣貨的人極為複雜,貨物來源也雜,那些層出不窮的假文物不知讓多少行家裡手打了眼。
  • 文物造假水平有多高?這幾個人偷盜青銅器被判死刑,結果全是贗品
    一般人很難有精準的鑑賞能力,就連權威專家也經常有走眼的時候。有幾個電臺請專家來,組了一些鑑寶欄目,起初收視率很高,但是對著專家打眼的頻率漸高,這些節目最終也是大都辦不下去了。在中國古代,很多皇帝都喜歡仿製前朝的東西。在他們來說,那是出於興趣愛好,是為了玩樂而已,但是這一做法流傳到了民間,就有人以此作為發財的手段了。
  • 十大文物鑑定專家烏龍事件
    (雅昌藝術網3月15日訊)3.15是全國消費者權益維護日,對藝術界而言,談的最多的是藝術品造假,作為對藝術品造假系列專題的報導的延續,2012年3月份開始,雅昌藝術網率先在藝術界扛起「打假」的大旗,並與315期間發布了中國文物藝術品造假地圖,引起了業內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注;2013年3月雅昌藝術網繼續發起網友票選,選出中國十大造假城市以及2013年度十大藝術圈鑑定、收藏、拍賣醜聞
  • 漢語拼音60年:助掃除文盲 成進入國際的文化橋梁
    走進了你我 走向了世界漢語拼音一甲子本報記者 丁雅誦「注音識字好辦法,一樹開下兩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學會普通話。」當年山西農民的一首歌,唱出了老百姓對漢語拼音的喜愛。制定科學的注音方案,最初是為掃除文盲為什麼要推行漢語拼音?「最初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找一個好辦法來掃除文盲。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初,有80%的人是文盲,北京的大街小巷還經常可以看到代寫書信的小攤。」
  • 臺北議員:獨騙騙不如眾騙騙
    只是,他的一番「獨騙騙不如眾騙騙」言論可是把身旁的一眾記者給逗樂得不行。王世堅29日說:「柯文哲一定會組黨,因為騙子生涯終極目標,就是組成詐騙集團內,繼續騙、一直騙、一路騙、一起騙,獨騙騙不如眾騙騙。」這一番「騙」字連篇的話語一出,現場採訪的各家記者全部都笑翻。
  • 一農民偶遇珍貴文物,拋棄了10萬,上交國家僅得500,說:不後悔
    中國地大物博,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可以說各種珍貴藥材那更是數不勝數,在1982年的一天在河南山村的一個農民名叫屈西懷,為了尋找珍貴藥材靈芝,費盡周折爬上當地的山上,在河南比較有名的山就是嵩山,為了補貼家用,屈西懷可以說不畏艱險,爬上斷崖去採摘這些靈芝。
  • 業內揭秘湘潭字畫造假產業鏈 齊白石是造假最愛
    「大多仿齊白石,一萬件可能才有一件真的」  提醒:跳蚤市場練手 莫輕信鑑定報告  記者 甄榮  3月18日,金陵晚報公布了我國文物造假地圖和《地下「作舊」產業調查》,引起廣泛關注。我國哪些地方是文物造假重災區?其假冒產品是否流入湖南古玩市場?
  • 農民挖出銅器,專家用30塊買回,如今它的保護費卻要三千萬美元
    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國寶基本都是農民找到的,甚至說一些古代皇陵也是農民意外發現的,比如說秦始皇陵,這就是一個農民在打井的時候意外發現的。不過今天的銅器可和秦始皇陵一點關係都沒有,而它的年代比秦朝更加久遠,那就是何尊。
  • 近代史中三個大型造假案,美國巨人化石上榜,中國這件造假上榜
    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會有人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來進行誆騙,這也許是人的本性使然,不過有些造假案卻值得很多人回味,畢竟歷史上從來都不缺少聰明人,有的人造假卻能流傳很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些近代史中那些令人感到震撼的造假案!
  • 如果能取消一門學科,你希望是哪個,當代學生的回答出奇一致
    如果能取消一點學科,作業少一點,考試少一點,睡覺時間多一點就好了。 網上有一個針對學生的調查:如果能取消一門學科的話,你最希望是哪一科? 據說,答案出乎一致,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英語。
  • 廣西農民在狐狸洞發現國寶級文物,拒絕200萬,專家:上交獎勵200
    傳說中,神龍、鳳凰和麒麟為華夏的上古神獸,古人出於對神獸的崇拜,就將其視為圖騰,在很多出土的考古文物中,就經常有龍鳳和麒麟的文物,這些神獸通過以雕刻和繪畫的形式出現在青銅器和陶瓷等文物上面,具有很珍貴的文化研究價值。
  • 藝術圈造假大師等級鑑別和行騙指南
    藝術品造假現象層出不窮,真真假假讓人難辨。在藝術圈既有沃夫岡·貝特萊奇這樣「藝術造假界」頂級高手,也有眾多低級造假者,對應著藝術界 的各色人群。今天我們就來侃侃藝術圈中的那些「造假大師」的偽造水準,以及他們是怎麼騙到那些「冤大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