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氣候變化不能不談《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是世界各國集體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裡程碑,是至今為止唯一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條約,體現了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確立的各種原則,比如「共同但帶有區別的責任」、「歷史責任」和「各自應對能力」等。
在氣候變化談判的語言詞彙中,《京都議定書》高登榜首。2007年第十三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締約方大會通過的峇里路線圖,明確了氣候談判的「雙軌制」——「《京都議定書》(KP)」和「長期合作行動(LCA)」。《京都議定書》將隨著第一承諾期2012年底的結束而失效,承不承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一二期之間的無隙連接,就成為近幾年氣候變化談判的焦點之一。
日本一反常態
曾經常以籤署地京都命名的《京都議定書》為榮的日本現在成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堅定反對派。
兩年前,日本政府就隱隱約約地表明《京都議定書》沒有第二承諾期。在去年坎昆會議期間,日本政府代表團高級官員清晰地發出了這個信號,只不過在隨後的外交語言中加以修正,不直接明了地表白。在今年這次波恩會議上,日本代表團成員一改以往閃爍其辭的回答,而是重複申明,日本政府拒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立場是明確和堅定的。
儘管日本首相菅直人於今年6月1日在國會中肯定要堅守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下降25%的目標,但在日本有一些團體試圖在給國會提交的氣候提案中抹掉25%的目標。這個被稱為「基礎法」並將可能成為日本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的提案中,包括了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25%,2050年降低80%。主要的支持政策有,日本國內的排放交易機制,碳稅和可再生能源上網法。
拒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就等於扼殺了至今唯一有效的國際氣候條約。日本政府在福島核電站災難事故之後,加快了對京都議定書的拋棄,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其實,反對《京都議定書》和反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遠遠不止日本一個國家,美國和「傘形國家」集團中的一些國家都不太積極。
「傘型國家」指的是,在《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國家中,除了原有的歐盟十七國和美國以外的國家。主要的傘型國家有加拿大、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挪威、紐西蘭、瑞士等。這些國家的地理分布像一把傘,故形象地稱之為「傘型」國家。傘型國家從籤署峇里路線圖以後,在對待《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問題上,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躲躲閃閃,到「急踩鼓點全亮相」的直截了當,使氣候變化談判在《京都議定書》上激烈碰撞和卡殼。
美國起反面作用
美國政府1997年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但美國參議院沒有核准。美國是唯一一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國家。澳大利亞前幾年經國會核准,是最後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國家。當美國退出之時,所有的傘型國家與其他國家一道繼續推動《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和實施,《京都議定書》沒有散了架。經過幾年《京都議定書》的實施,人們積累和吸取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為今後氣候變化談判與條約的制定和實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和游離《京都議定書》之外,其無約束力的減排承諾,對傘型國家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從1997年以來,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沒有下降也沒有減緩增長,而是快速增加,其幅度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以外,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美國常常以不是《京都議定書》的國家為由,自起爐灶,我行我素。即使《京都議定書》有許多好的實施經驗和方法,美國也常常拒之千裡之外。美國是《京都議定書》堅定的反對派。
加拿大反道而行
加拿大保守黨政府在今年三月份遭到國會解散後(加拿大歷史上第一次解散政府),又捲土重來,再次贏得組閣權。保守黨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以美國馬首是瞻,亦步亦趨。加拿大政府不僅沒有制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經濟發展計劃,反而降低了減排目標,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加拿大有豐富的油砂資源,油砂資源部門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長最快的產業部門。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加拿大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下降,但油砂產業部門卻逆向增長了10%到20%,佔總排放量的6.5%。從1990年以來,石油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250%。聯邦政府沒有採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預計油砂產業在未來仍將快速增長。從2008年以來,加拿大統計部門沒有將油砂產業列入排放的統計數據,而是籠統地將其放在礦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的欄目中。到2009年,這些排放統計數據又沒有了,原因恐是油砂開採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太快。
加拿大政府在2020年的減排目標的承諾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目標。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前,加拿大政府提交的承諾目標是,2020年在2006年的基礎上降低20%,等效於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3%。加拿大是哥本哈根會議後,第一個將承諾目標降低的國家。現在的目標是,2020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17%,等效於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增加3%。這兩個目標之間相差六個百分點,而且基準年改為2005年,與美國的基準年相同。加拿大也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堅定的反對派。
俄羅斯蔫有主意
俄羅斯與加拿大政府一樣,強調自己的國土遼闊,所處緯度較高,氣候寒冷,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也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前蘇聯80年代末解體之後,俄羅斯的經濟下滑很快,這幾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然比1990年排放的水平低。這個排放的差距有幾十億噸二氧化碳,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熱空氣」的來由。俄羅斯打算在歐洲市場上公開出售這些「熱空氣」,但遭到許多歐洲國家和NGO的反對。俄羅斯政府代表團一直認為俄羅斯應當從附件一國家的名單中除去,在談判會議中不時設置障礙,不承擔《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責任。俄羅斯儘管在各種場合不是很積極地帶頭公開反對,但是立場非常明確。俄羅斯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的堅定反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