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反對《京都議定書》

2020-12-14 今日中國

談氣候變化不能不談《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是世界各國集體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裡程碑,是至今為止唯一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條約,體現了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確立的各種原則,比如「共同但帶有區別的責任」、「歷史責任」和「各自應對能力」等。

在氣候變化談判的語言詞彙中,《京都議定書》高登榜首。2007年第十三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締約方大會通過的峇里路線圖,明確了氣候談判的「雙軌制」——「《京都議定書》(KP)」和「長期合作行動(LCA)」。《京都議定書》將隨著第一承諾期2012年底的結束而失效,承不承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一二期之間的無隙連接,就成為近幾年氣候變化談判的焦點之一。

日本一反常態

曾經常以籤署地京都命名的《京都議定書》為榮的日本現在成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堅定反對派。

兩年前,日本政府就隱隱約約地表明《京都議定書》沒有第二承諾期。在去年坎昆會議期間,日本政府代表團高級官員清晰地發出了這個信號,只不過在隨後的外交語言中加以修正,不直接明了地表白。在今年這次波恩會議上,日本代表團成員一改以往閃爍其辭的回答,而是重複申明,日本政府拒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立場是明確和堅定的。

儘管日本首相菅直人於今年6月1日在國會中肯定要堅守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下降25%的目標,但在日本有一些團體試圖在給國會提交的氣候提案中抹掉25%的目標。這個被稱為「基礎法」並將可能成為日本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的提案中,包括了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25%,2050年降低80%。主要的支持政策有,日本國內的排放交易機制,碳稅和可再生能源上網法。

拒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就等於扼殺了至今唯一有效的國際氣候條約。日本政府在福島核電站災難事故之後,加快了對京都議定書的拋棄,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其實,反對《京都議定書》和反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遠遠不止日本一個國家,美國和「傘形國家」集團中的一些國家都不太積極。

「傘型國家」指的是,在《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國家中,除了原有的歐盟十七國和美國以外的國家。主要的傘型國家有加拿大、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挪威、紐西蘭、瑞士等。這些國家的地理分布像一把傘,故形象地稱之為「傘型」國家。傘型國家從籤署峇里路線圖以後,在對待《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問題上,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躲躲閃閃,到「急踩鼓點全亮相」的直截了當,使氣候變化談判在《京都議定書》上激烈碰撞和卡殼。

美國起反面作用

美國政府1997年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但美國參議院沒有核准。美國是唯一一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國家。澳大利亞前幾年經國會核准,是最後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國家。當美國退出之時,所有的傘型國家與其他國家一道繼續推動《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和實施,《京都議定書》沒有散了架。經過幾年《京都議定書》的實施,人們積累和吸取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為今後氣候變化談判與條約的制定和實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美國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和游離《京都議定書》之外,其無約束力的減排承諾,對傘型國家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從1997年以來,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沒有下降也沒有減緩增長,而是快速增加,其幅度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以外,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美國常常以不是《京都議定書》的國家為由,自起爐灶,我行我素。即使《京都議定書》有許多好的實施經驗和方法,美國也常常拒之千裡之外。美國是《京都議定書》堅定的反對派。

加拿大反道而行

加拿大保守黨政府在今年三月份遭到國會解散後(加拿大歷史上第一次解散政府),又捲土重來,再次贏得組閣權。保守黨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以美國馬首是瞻,亦步亦趨。加拿大政府不僅沒有制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經濟發展計劃,反而降低了減排目標,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加拿大有豐富的油砂資源,油砂資源部門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長最快的產業部門。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加拿大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下降,但油砂產業部門卻逆向增長了10%到20%,佔總排放量的6.5%。從1990年以來,石油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250%。聯邦政府沒有採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預計油砂產業在未來仍將快速增長。從2008年以來,加拿大統計部門沒有將油砂產業列入排放的統計數據,而是籠統地將其放在礦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的欄目中。到2009年,這些排放統計數據又沒有了,原因恐是油砂開採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太快。

加拿大政府在2020年的減排目標的承諾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目標。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前,加拿大政府提交的承諾目標是,2020年在2006年的基礎上降低20%,等效於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3%。加拿大是哥本哈根會議後,第一個將承諾目標降低的國家。現在的目標是,2020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17%,等效於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增加3%。這兩個目標之間相差六個百分點,而且基準年改為2005年,與美國的基準年相同。加拿大也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堅定的反對派。

俄羅斯蔫有主意

俄羅斯與加拿大政府一樣,強調自己的國土遼闊,所處緯度較高,氣候寒冷,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也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前蘇聯80年代末解體之後,俄羅斯的經濟下滑很快,這幾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然比1990年排放的水平低。這個排放的差距有幾十億噸二氧化碳,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熱空氣」的來由。俄羅斯打算在歐洲市場上公開出售這些「熱空氣」,但遭到許多歐洲國家和NGO的反對。俄羅斯政府代表團一直認為俄羅斯應當從附件一國家的名單中除去,在談判會議中不時設置障礙,不承擔《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責任。俄羅斯儘管在各種場合不是很積極地帶頭公開反對,但是立場非常明確。俄羅斯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的堅定反對派。

相關焦點

  • 京都議定書成氣候大會焦點 日本固執己見遭抨擊
    中新社坎昆11月30日電 題:《京都議定書》成氣候大會焦點 日本固執己見遭抨擊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剛剛進入第二天,談判氣氛卻陷入了緊張狀態。《京都議定書》成為談判焦點。日本談判代表堅決反對延續《京都議定書》,遭到很多談判代表和非政府組織的強烈反對。
  • 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美國總統又要毀約?
    16年前的那個氣候協定就是《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是人類有史以來通過控制自身行動以減少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第一個國際文書。1997年12月,包括美國在內的公約締約方在日本京都就發達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協議(即《京都議定書》)。
  • 日本欲棄《京都議定書》 輿論批日背信棄義
    日本談判代表已多次在各種場合公開表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日本都絕對不會在《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承諾任何減排目標」。  諷刺的是,一直以來亦步亦趨跟隨美國腳步的日本,曾在2001高調放話稱:「儘管美國堅決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日本仍將籤署批准這個旨在防止全球變暖的環境公約」。時任日本環境廳長官的川口順子在當年訪問美國時還「勸導美國改變其立場」。
  • 《京都議定書》介紹
    為了人類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5.2%。
  • 遏制全球氣候變暖 《京都議定書》今日生效
    如果日本不能實現上述目標,根據《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規劃,日本則必須在原來減少6%的基礎上再削減30%,以示懲罰。  日本環境省提議對石化燃料徵收環境稅,通過經濟手段限制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提議遭到一些大企業反對。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有徵收石化燃料稅的先例。
  • 日本拒絕承諾京都議定書二期減排目標
    這項「榮譽」由與會非政府組織每天頒發給阻礙談判進程最大的「絆腳石」:日本代表因強硬拒絕就《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減排目標,受到多方批評。日本態度強硬拒絕承諾第二階段目標坎昆會議當天剛進入第二天,《京都議定書》工作組談判即出現停滯,原因之一是日本代表連續在不同場合宣稱「永遠」不會就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減排目標。
  • 《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 中國如何應對後京都時代
    當天,在中國北京、日本京都、德國波恩、澳大利亞雪梨、比利時布魯塞爾等地以及東南亞國家的綠色和平組織都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隨著「後京都時代」的來臨,中國將該如何應對新的國際環保條約呢?  美國作梗《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  ,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
  • 德班氣候峰會今開幕 京都議定書前景不樂觀
    記者:我現在就在南非東部城市德班,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自然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七次締約方會議就要在德班開幕了,這是繼去年的南非世界盃之後,南非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記者: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一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究竟能不能達成,這是《京都議定書》本身能不能存亡的問題,目前來看發展中國家對達成《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態度十分堅決,但是部分發達國家卻堅持反對達成《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綜合各種因素,目前各地普遍對《京都議定書》前景感到悲觀。
  • 李燕端:發展中國家堅定推動《京都議定書》進程
    發展中國家將堅定推動《京都議定書》進程 ——訪中國外交部氣候談判特別代表李燕端    新華社德國波恩5月26日電(記者唐志強 韓墨)2012年聯合國第一輪氣候變化談判25日在波恩閉幕。中國外交部氣候談判特別代表李燕端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談判中堅定維護《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基本原則,共同反對一些發達國家試圖逃避法定義務的做法。    李燕端說,去年的德班會議確定了《京都議定書》將延續第二承諾期,成果意義重大。在此基礎上,《議定書》特設工作組在波恩會議上主要聚焦四大問題。
  • 從《京都議定書》到哥本哈根峰會
    1997年12月《京都議定書》:第3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大會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根據這份議定書,從2008年到2012年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  199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行動計劃」:第4次締約方大會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
  • 德班氣候大會:《京都議定書》二承諾期成疑
    至2012年年底,第一承諾期將終止,如果不能達成第二承諾期,《議定書》將出現空當,甚至有人認為,《京都議定書》將從此無疾而終。在德班會議正式開幕之前,各國對於《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是去是留的表態相當謹慎。事實上,圍繞此問題,國際社會主要存在三種觀點。
  • 坎昆氣候大會議程近半 《京都議定書》存廢起波瀾
    12月4日,坎昆氣候大會議程近半,各方針對《京都議定書》後續存廢問題的爭論日益升溫,《京都議定書》二期減排承諾「難產」。日本謀求「脫軌」 引發各方關切從開幕式起,日本代表就在多個場合公開表態,「日本不會在任何情況或任何形勢下就《京都議定書》設定減排目標。」
  • 1997年:《京都議定書》通過
    1997年底,《京都議定書》在日本通過。《議定書》規定了第一承諾期(2008-2012)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量化減排指標,並要求它們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所需的資金及技術支持。2001年,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在緩慢的進展後,《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生效。
  •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2009-12-07 15:07 ]The Kyoto Protocol is a protocol to the United《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制定的一項協議,目的在於制止全球變暖,最初於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籤署,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 韓國:減排努力初見成效 支持延長《京都議定書》
    面對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凸顯、《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即將到期的緊迫形勢,各國政府能否摒棄分歧、共同承擔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責任呢?  由於原有的《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12年即將到期,因此能否通過談判籤署第二承諾期,從而確保各國在有效遏制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道路上繼續堅定地走下去,就不僅成為德班會議的當務之急,甚至堪稱是決定人類命運的重要一步。
  • 坎昆角力《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減排指標
    因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而產生的碳市場,借市場化手段,使減排成本最低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的減排量拿到了「真金白銀」。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協議》中承諾,在2010年到2012年之間提供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一年以來,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先後信誓旦旦地做出資金承諾。
  • 坎昆角力京都議定書 或開展第二承諾期
    因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而產生的碳市場,借市場化手段,使減排成本最低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的減排量拿到了「真金白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協議》中承諾,在2010年到2012年之間提供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一年以來,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先後信誓旦旦地做出資金承諾。
  • 中方稱有發達國家曾明確表示拋棄《京都議定書》
    「美國不受約束」不確切  於慶泰表示,目前談判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一部分發達國家從內心想要把《京都議定書》徹底拋棄。「在發達國家與記者互動時可能是另一種表述方式,但我可以告訴大家,在封閉式的非正式磋商中,他們講得非常明確,就是要『殺掉《京都議定書》』,我多次聽到發達國家的代表告訴我們,《京都議定書》的生命期不會超過2012年,也就是到第一承諾期結束。」於慶泰強調說。  他分析說,這等於把雙軌制談判中的一條軌道拆掉,是對此前談判成果的破壞。
  • 德班大會閉幕 《京都議定書》「起死回生」
    此次會議通過了「德班一攬子決定」,同意《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3年生效。但由於發達國家缺乏政治誠意,「峇里路線圖」談判仍未完成。   過去兩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7次締約方會議在南非舉行。190多個國家的談判代表齊聚德班,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再次進行集體努力。  中國代表團認為,此次會議取得了五大成果。
  • 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是個錯誤的決定
    「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令人遺憾」。今天上午,聽說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英國丁鐸爾中心主任科林·樂凱芮非常驚訝。    科林·樂凱芮出生在加拿大,此次來上海將在復旦大學作一場題為《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的近期趨勢及其對未來的意義》的公開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