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是由成人製造的/講給孩子聽的/這更像是一場欲望的謊言/竭力掩蓋欲望 /但卻欲蓋彌彰
世界上只有兩種床頭讀物,一種是《PLAYBOY》,另一種就是童話。前者是做春夢的好幫手,後者也是讓孩子進入夢鄉的必要手段。
童話真的那樣純潔無暇嗎?羅伯·達頓等歷史學者指出:童話也是一種歷史資料,儘管帶有幻想色彩,但它擺脫不了春夢的味道。
童話,只是美麗的故事?它是一本進入社會的法律書;是故事版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童話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它充滿了費解的隱喻和神秘的咒語,通過它,我們能直達幽暗深邃的內心。
也許童話真正想要表達的,和它字面上的意思並不一致。甚至連作者都不知道,自己所創作童話的真正含義。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是我們的潛意識,那些不為所知的欲望,決定了我們對童話的熱愛。
一個世紀以來,不斷有人揭童話的短,他們想給童話寬衣解帶,最終看到那些少兒不宜的鏡頭。沒人知道童話到底是什麼,也許,它只是一個穿衣鏡,透過它,我們看到了自己。
童話,我們的成人遊戲,我們的白日夢。
1812年聖誕節,德國的維爾賀爾姆市的行政司法官之子,格林雅各和格林威廉出版的《格林童話集》,成為當時最火的暢銷書。
最早期的《格林童話》,其實是一本徹頭徹尾的情色暴力兼鬼怪類的小說集。在日後的再版中,那些引人注目的性交、懷孕、近親相奸等情節都消失了,但是在文雅詞句的背後,依然無法隱藏它所包含的欲望。
童話是由成人製造的,講給孩子聽的。這更像是一場欲望的謊言,竭力掩蓋欲望,但卻欲蓋彌彰。
在心理學家眼裡,任何號稱最純潔的書籍,都是誨盜誨淫,幼齒孩童並不是無知無覺的,性與暴力,就是人類的本性。專家說,人一生中最暴力的階段是在3歲到6歲這一階段,你可以說童年是最純潔的,但事實上,弗洛伊德發現:俄狄普斯情結見於3至5歲的兒童。在《格林童話》當中,充滿血腥的殘酷故事相當多。
這類故事當然不適合兒童閱讀,所以後來的版本都把它們刪除了。
可是,儘管已經做過刪修,往後的版本還是充滿許多殘酷的場面。《強盜和女婿》裡就有一夥強盜把擄來的女人脫光衣服放在餐桌上,一面拿刀割肉,一面在傷口上灑鹽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