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邦加島探古行:尋找華人錫島開礦的痕跡(圖)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印尼邦加島探古行:尋找華人錫島開礦的痕跡(圖)

廟堂與清真寺相隔壁,國內難得一見。(印度尼西亞《星洲日報》)

勿裡洋市內的古老福德祠。(印度尼西亞《星洲日報》)

  中新網3月1日電 據印尼《星洲日報》報導,自從去年起筆者就有計劃要到印尼的邦加,尋訪過去數百年來華人在錫島的歷史與開發錫礦之痕跡,直到今年年尾才有機會動身。作為攝影愛好者,當然該島許多美麗的海灘也是筆者的目的之一,但筆者的主要工作還是挖掘有關印度尼西亞華人之歷史文化包括鄭和在印度尼西亞的遺蹟。

  邦加島西部的文島(Mentok)和北部的勿裡洋(Belinyu)都去了,只可惜沒有去楠榜(Jebus)。直到回到濱港(Pangkal Pinang)後和開旅行社和酒店的鄒霖財聊起來,他才告訴筆者楠榜也是歷史古城之一。邦加西部和北部是當時華人南來(也有先從巨港才轉過來)首先落腳的地方,遺留下許多歷史古蹟,值得挖掘與整理。

  比如文島的瑪腰(Mayor)鍾亞添的古老大房子,其建築融合了中國與西洋之建築風格。正面有17根柱子和10個門,屋前左右各有一隻大石獅,可以想像那古宅過去的風光。該建築還算堅固並保留下來,但左右兩邊的幾個房間都已用來作燕屋。

  廣福廟是文島古廟,建於1820年。廟裡保留的古鐘與鼓已成為具有歷史價值的物品。其獨特處是和建於1838年的清真寺相隔壁,說明了邦加華人與當地人能夠和諧共處,這在印度尼西亞是少有的。此外,距離文島7公裡之Tj.Kalian至今保留了1862年荷蘭時代建的高聳之古老燈塔,該燈塔有65公尺高、18層高,至今還在使用。該海濱還有遺留下好些沉船殘骸,其中一艘Van der Parra號是被日本魚雷擊中的,此外,1942年也有另有一艘聯軍的船被日軍擊沉。

  古老華人村落琅笏村

  勿裡洋遺留下具有200多年的古老華人村落─琅笏村(Desa Gedong),據說比勿裡洋開埠更早。那是過去華人礦工居住的其中一個較古老的村落,至今還保留下好些木板建的老房子。此外,還有百多年的3號巴力村(Parit-3)也值得一看。

  在勿裡洋市內的古老福德祠,廟內的裝飾也很精美,可謂富麗堂皇,是特地從中國請來的工匠建的。據說過去是全邦加最大的福德祠。值得一提的是黃甲古城遺蹟還是一個謎,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這麼大,據說過去有個名叫黃弓富的中國人帶了一批人來此定居並經商。好像他後來當了甲必丹,黃甲古城遺蹟後面有他的墳墓,但據說是他後人把該墳墓從別處搬過來的,有待考證。

  首府檳港有間古老的關帝廟,就座落在該市市中心的唐人區。傳說建於1797年,是當時的華人礦工為主建成的,香火很盛。1998年曾遭大火焚燒,現在的廟是重建的,有關該廟之詳細歷史和多張相片將另作報導。

  室裡佛逝王朝建於錫島

  檳港的新加坡街,有200多米長,據說過去荷蘭時代至日本時代很熱鬧,也很出名。那裡是著名的風月場所,有幾間酒樓,也有賭館等,不過印度尼西亞獨立後,此街道慢慢地衰落了。據說最老的「建華學校」也設在此附近。

  若要更了解邦加(錫島)的歷史和採錫的方法,有必要參觀檳港市的錫礦博物館。無可否認,華人在開發錫島作出了很大的犧牲與貢獻。除了各種有關採錫之步驟與方法,博物館裡頭有個複製的碑是室裡佛逝王朝(Sriwijaya,671-1377)時代的產物。該碑是建在當時的Kota Kapur,於1892年發現的,據說因此碑的發現,史家考證到室裡佛逝王朝建於本區。(陳冬龍)

【編輯:王海波】

相關焦點

  • 印尼邦加勿裡洞省長:盼成為中國遊客新旅遊目的地(圖)
    印尼邦加勿裡洞省長:盼成為中國遊客新旅遊目的地(圖) 2018-圖為羅斯曼(左)與中國廈門航空雅加達辦事處總經理徐捷(右)。 林永傳 攝   中新網印度尼西亞檳港3月19日電 (記者 林永傳)印尼邦加勿裡洞省省長艾沙迪。
  • 「千廟之島」邦加:印尼保留中華文化傳統最多的島嶼
    林永傳 攝   中新社印度尼西亞邦加3月21日電 題:「千廟之島」邦加:印尼保留中華文化傳統最多的島嶼  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  飛機從雅加達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起飛50分鐘後開始降落,此次與記者同行的斯裡威查亞(Sriwijaya)航空公司高級顧問關長安先生說,「邦加島到了,你們來到了印尼保留中華文化傳統最多的島嶼
  • 直擊印尼棉蘭華人災民聚集地(圖)
    直擊印尼棉蘭華人災民聚集地(圖) >  N本報特派印尼採訪組王小虎/吳婷/呂士榮/文/馬海濤/圖  本報棉蘭專訊1月13日,一個叫美達村美德扶助會的民間救援組織已整整工作了15天,十多天來,不斷有來自印尼班達亞齊的華裔災民湧入這裡,記者走進這個災民營時,發現身邊都是成群的黑頭髮黃皮膚,一口閩南話的華人。
  • 失聯30年 印尼老華人尋找泉州親人
    昨晚7點多,在與記者越洋溝通時,年近七旬的印尼華人鄭天吉、鄭水來兩兄弟,難抑內心的期盼之情。原來,兩位老先生出生於印尼,30多年前曾陪同母親回故鄉看望生活在泉州的阿姨和表哥一家,此後因各種因素,兩家人失去了聯繫。如今,他們希望藉助本報,讓一家人得以重聚。
  • 通訊:在印尼尋找「鄭和」 探海精神鼓舞后人
    中新社印尼泗水7月30日電 題:在印尼尋找「鄭和」  中新社記者 張素 張茜翼  趁著休假,祖籍福建的祥榮一家來到印尼泗水三保廟。這間建於17世紀末的中式廟宇,據說因供奉著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的船隊遺留的桅杆,頗負盛名。  祥榮一家是「四世同堂」,他們對於鄭和各有看法。
  • 印尼華人華僑捐款捐物助戰「疫」(圖)
    圖為廈門航空班機正在雅加達裝運華人華僑捐贈的抗擊疫情應急醫療物資。 鍾欣 攝中新網雅加達1月31日電(記者林永傳)31日凌晨3時許,廈門航空公司駐印尼雅加達國際機場站長李大聖就開始忙碌著,又一批印尼華人華僑捐贈的緊急醫療物資將通過該公司早上8時從雅加達起飛的航班直飛運抵中國福州。
  • 印尼華人百年的印記,沙橫甲坡城的華人幾百年廟宇隨風起舞
    2013年10月26日,我到印尼邦加(Bangka)沙橫(Toboali)鎮的郊外,傳統華人居民區甲坡城(Ka Po Sang),參觀有數百年歷史的關聖帝廟,這是一個規模極小的廟宇,尤其廟前很大的空地,更加映呈它的袖珍。
  • 原創 | 鮮為人知邦加是榴槤產區 稀有品種印尼奪冠
    上圖為邦加島鄉村的榴槤檔口,村民自立的牌上寫著:文島路(Jl.Buntu)阿積(人名)榴槤巷(Gg. Acit Duren)。原來我們懷疑,此地是不是在邦加北部小鎮文島(Muntok)附近。因為文島與楠榜(Jebus)交界的地方土地肥沃,是傳統優質榴槤的產地。 後來鄉親群網友告知,該地並非在文島,而是省府檳港(Pangkal Pinang)機場路,一個距離中華公墓園不遠的地方。
  • 疫情下的印尼雅加達華人「巴剎」(圖)
    圖為市場水產品區一角。 林永傳 攝圖為顧客在購買印尼小吃。 林永傳 攝中新網雅加達6月27日電 (記者 林永傳)27日,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北部PIK華人區的「巴剎」(「農貿市場」之意、印尼語叫「Pasar」)熱鬧如常。
  • 印尼媒體:印尼華人疫情下秋季祭祖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9月9日,印尼第三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細雨濛濛。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圖為印尼棉蘭江夏公所榮譽主席黃印華在上香。圖為祭祖現場。黃印華 供圖據印尼衛生部當天下午通報,該國當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307例,累計確診203342例,累計死亡8336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祈願祖先保佑我們健康平安、保佑印尼疫情早日過去。
  • 蘋果公開供應商錫礦來源 承認使用印尼邦加島錫礦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尼是全球錫礦產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該地區的非法採錫業備受世界關注。據美國《商業周刊》2月13日報導,經過前期調查考證,蘋果公布2014年供應商責任報告,公開其供應商錫礦來源,承認其產品使用了印尼邦加島錫礦。錫是電子行業的重要金屬,以其為主要原料的焊料廣泛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零件。
  • 印尼華人的民間信仰
    重遊金德院來了印尼以後,原本以為不用說英語了,直接說閩南話就行,可是這裡的華人因為排華的原因,基本都不會說中文。而印尼人的英語水平差到基本無法溝通,所以與其跟當地人一起玩,不如一群外國人玩在一起來的舒服。
  • 大選臨近印尼華人憂排華騷亂(圖)
    華人擔心又會成為箭靶  據英國媒體報導,印尼最新民調顯示,目前1號候選人普拉博沃支持率是42.6%,2號候選人佐科為46%,差距不到4%,選情呈現緊繃拉鋸,也讓曾經歷1998年排華暴動的本地華人感到憂心。  當地華人餘莉順表示,她害怕選後一段時間時局會騷亂,華人又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因此安排行程,前往加拿大女兒家中度假一段時間。
  • 印尼勿裡洞悲慘華工史:無數僑胞客死異鄉(圖)
    (圖:印尼星洲日報)  勿裡洞縣府丹絨班淡的博物館,後院有一棵布尼樹(BuahBuni),高大挺拔,果子甜可口,堪稱華人礦工的化身與象徵。(圖:印尼星洲日報)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印尼《星洲日報》報導,印尼邦加-勿裡洞省位於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的中間,靠近巽達(Sunda)海峽。
  • 印尼華人"過年"拜祖先吃團圓飯
    圖為西爪哇省茂物市製作舞獅的家庭作坊加班加點,春節臨近舞獅的銷量增加10倍以上。 《印尼商報》供圖 攝「家庭祭拜祖先、除夕夜吃團圓飯,晚上到寺廟張羅安排華人跨夜燒香禮佛事宜」。《印尼商報》供圖 攝相同的「過年」習俗在首都雅加達二代華人郭居仁家堅持了數十年。祖籍海南、早年從廖內島遷居雅加達的郭居仁說,過年的最重要習俗就是祭拜祖先和吃團圓飯。「從父輩來到印尼的第一年開始,過年用豬肉、雞、鴨『三牲』和年糕、水果、酒茶等祭拜祖先的習俗保持至今,從未改變」。郭居仁說,百節年為首,過年、春節是印尼華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中使館為印尼華人赴華探親及商務提供籤證便利(圖)
    中使館為印尼華人赴華探親及商務提供籤證便利(圖) 2017-12-林永傳 攝   中新網雅加達12月11日電 (記者 林永傳)記者11日上午從中國駐印尼大使館領事部獲悉,近半年來,印尼華人獲頒赴華探親籤證和商務籤證的數量大幅提高,享受了根據真實赴華目的申請籤證帶來的便捷服務。
  • 印尼首位華人市長:山口洋發展需全世界華人支持
    「山口洋的發展需要全世界華人的支持,」印度尼西亞首位華人市長黃少凡16日在西加裡曼丹省山口洋市的家裡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在元宵節即將到來之際,黃少凡的家裡已經裝點出了濃厚的中國傳統節日氣氛,門口懸掛著一串串大紅燈籠,房間裡貼滿了福字和年畫。  黃少凡說,山口洋20萬人口中超過60%是華人,連城市的名字都是華人取的。
  • 全球戰疫:印尼雅加達華人社區居民樂觀抗「疫」(圖)
    全球戰疫:印尼雅加達華人社區居民樂觀抗「疫」(圖)
  • 印尼華人「過年」拜祖先吃團圓飯:滿滿中華「古早味」
    圖為雅加達唐人街被各種春節節慶用品裝飾成紅色的海洋 林永傳 攝中新網雅加達1月24日電題:印尼華人「過年」:滿滿的中華「古早味」中新網記者林永傳24日,中國傳統「家住印尼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的黃印華一早就張羅著「過年」的事,既有家庭的,也有「公家」的。祖籍中國福建省南安市的黃印華現任印尼華裔總會執行主席,是第二代華人。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他數十年僑領生涯致力和堅持的「大事」。圖為西爪哇省茂物市製作舞獅的家庭作坊加班加點,春節臨近舞獅的銷量增加10倍以上。
  • 中領館與印尼東努省聯辦「春晚」(圖)
    由中國駐印尼登巴薩總領館與印尼東努省政府聯合舉辦的2018年新春慶祝晚會,25日晚在印尼東努省會古邦市政府禮堂舉行。中國雲南省藝術團與印尼東努省演員同臺獻藝,精彩演出贏得陣陣掌聲。中國駐印尼登巴薩總領館 供圖中新網印度尼西亞古邦2月26日電 (記者 林永傳)由中國駐印尼登巴薩總領館與印尼東努省政府聯合舉辦的2018年新春慶祝晚會,25日晚在印尼東努省會古邦市政府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