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 宋祖鋒 張菁 王震 於涵
作為普通消費者,該如何鑑別海參的優劣呢?對此,曾擔任山東省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濟南食品工業協會會長的閆世春介紹,可以從外觀和口感兩個方面鑑別海參是野生還是養殖的。外觀方面,野生海參腹部比較寬,觸角長而粗壯,而圈養海參的觸角又嫩又短還發白;野生海參參體顏色多為褐色,圈養海參多為綠色。口感方面,野生海參咬起來有彈性,圈養海參則比較綿軟;野生海參煮完後形狀不會發生改變,相同時間煮出來的圈養海參則會化掉。
閆世春還表示,辨別幹海參是否有人為增重行為也有辦法。一是掂重量,相同體積下,質量重的可能添加了鹽糖。二是聞味道,野生海參聞起來有鮮味,圈養海參有異味。還可以用舌頭舔幹海參腹部小孔處,如果有甜味或者鹹味,可能就是加糖或者過量加鹽了。三是水裡泡,好的海參泡在水裡,水是清澈的,以次充好的海參水會渾濁。
海參養殖中,一直有添加糖、鹽等說法,那麼哪種是可添加,哪種是不可添加的呢?對此,李寶葉稱鹽是加工海參的必要程序,原料儲存的過程中必須要放鹽,以促進海參脫水,同時也防止海參自溶。
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研究員、山東省刺參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李成林也表示,國家有明文規定,幹製品的加工是允許加鹽的,但除了鹽以外不允許加任何其他添加劑。「加鹽也有明確限制,含鹽量不得超過40%。然後根據含鹽量不同,海參又分為不同的等級。」
山東金魯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寶葉說,金魯源海參一直有著嚴格的加工流程。「採購活海參時,我們首先做多項指標檢驗,包括藥物殘留的檢測,幹參出庫後還要工廠自己進行第二次化驗。第三次化驗去權威的青島華測公司化驗,合格後再做標識標籤進行分裝,從捕撈到出幹參預包裝產品需要十七道嚴格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