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藏著多少精彩

2021-01-07 瀟湘晨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0年底,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海省南部,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7個半北京市,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三江源聲名遠播,離我們很近,卻又感覺很遙遠。這個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模樣似乎不那麼真切。那麼,三江源國家公園到底長什麼樣?

江河之水天上來

兩億四千萬年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短兵相接,斷裂與抬升之間,崑崙山和可可西裡地區隆升為陸地。六千五百萬年前,特提斯海消亡,青藏高原全部露出地面。但構造運動並沒有停止,兩個板塊繼續擠壓、碰撞,青藏高原不斷崛起。

又經歷了幾千萬年的滄海桑田,青藏高原發育成形,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上升,柴達木盆地沉降,青海也發育成我們熟悉的模樣。在青海省南部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中,就藏著孕育華夏文明的長江、黃河以及國際重要河流瀾滄江的源頭所在地。

2008年,秉承「河源唯遠」與「流量唯大」兩大標準,中國三江源頭科考隊確認:長江正源是當曲,源出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黃河源的正源是卡日曲支流那扎隴查河,出自巴顏喀拉山北麓的那扎仁山麓;而瀾滄江的正源是扎阿曲支流郭湧曲的谷湧曲,源於唐古拉山北麓的採莫賽東部。

江河發源地的名字拗口難記,但是這也不妨礙我們的認知,正是源頭處的涓涓細流不斷匯集,才聚成下遊的大江大河。它們從此一路奔流而下,淌過千裡江山,滋潤萬裡疆土。

江河之水從「世界屋脊」而來,對於身處平原地區的人來說,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從「天上來」了。

「中華水塔」在這裡

在三江源,水是最重要的,也是姿態最豐富的。在三江源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巴顏喀拉山、可可西裡山、阿尼瑪卿山及唐古拉山脈橫亙其間。在這些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山上,雪峰綿延逶迤,冰川犬牙交錯。

雪峰和冰川的消融,形成蜿蜒穿行在山脈間的江河溪流。流水順著山坡向下流淌,灌入山間盆地或低洼處,積聚成形形色色的湖泊,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靜謐的高原腹地。

三江源地區湖泊眾多,僅國家公園內面積大於1平方千米的就有167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黃河源區的星星海,即金庸筆下的星宿海,此處方圓幾百裡內分布著形態各異的湖泊、沼澤,湖光瀲灩,如蒼穹繁星。

如此豐富的湖泊、河流、沼澤還有新的「玩法」,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溼地。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河湖和溼地總面積29842.8平方千米,接近兩個北京市大小。其中,列入中國重要溼地名錄的有扎陵湖和鄂陵湖。

此外,每年夏天,一部分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會攀升到青藏高原,遇冷形成源源不斷的降水。而三江源宛如天然的蓄水池。在高處,水變成雪,層層疊疊壓在雪山之上;到了中間,鬆軟的草甸會像海綿一樣,把它們吸納集合起來,由地下徑流將儲存的水輸送到河道,最終匯合到低處的湖泊、沼澤中去。

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溼地,在這樣一套大氣環流和天然的水資源運轉體系共同作用下,構成了一個罕見而綺麗的高原水世界,造就了今日的「中華水塔」。

高原生靈的樂土

總體而言,三江源國家公園海拔高,溫度低,即使是「中華水塔」,這裡的環境還是承載不了那麼多的生物,但是生於高原的物種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很多人一想起三江源,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就是大片的草原。的確,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區向高寒荒漠區的過渡區,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自然是這裡的主角。

據統計,國家公園內生長著832種植物,多為耐旱耐寒的多年生草本。到了六七月,蟄伏已久的花花草草爭先恐後競相綻放。各類綠絨蒿,因生境不同,姿態各異,五彩繽紛,成為高原上最亮眼的那一抹豔麗。

此外,園區內草甸、溼地遍布,墊狀植被也是一片生機盎然。

特殊的高原環境成就了野生動物的樂土。公園內共有野生獸類62種,包括雪豹、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等在內的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藏狐、兔猻、猞猁等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這裡,成群的藏野驢在廣袤的草原上悠然自得,方臉「網紅」——藏狐一家各自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休息,「不高興」——兔猻似乎剛從洞中出發,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晚餐。要說三江源最常見的,當屬鼠兔,它們在這裡大量繁衍。雪豹則是當之無愧的明星物種,作為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級王者,它們主要生活在一些陡峭的石山以及鑲嵌其間的高山草甸和草原。目前,全球雪豹60%的棲息地在中國境內。而三江源地區適宜雪豹生活的棲息地大約有6.5萬平方千米,這裡的雪豹種群數量約有1000隻以上。

除了走獸,大片的溼地更是鳥類繁殖、棲息和越冬的樂園,據統計,園區生活著196種鳥類。園區海拔高,氣溫低,含氧量低,對大多數動物,尤其是爬行動物不太友好,但是,近些年這裡還發現了罕見的高原蝮蛇——紅斑高山蝮。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作為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一切都大:大山、大江、大河、大雪山、大草原、大溼地、大動物樂園。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同樣存在著的,還有人。

在西北乾旱區、東部季風區和青藏高原區三大自然區劃交接重疊的青海,漢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多個民族世居於此。來自中原的漢文化、西域和蒙古高原的遊牧文化、青藏高原的藏文化,以及青海古老的羌人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

而三江源地區的藏族牧民,面對巍峨雪山和浩瀚的湖泊,他們深感自身的渺小,對自然有著無上的崇敬。

正是出於對神山聖湖的古老信仰,他們不會隨意丟棄垃圾,更不會隨意破壞草木,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對三江源乃至整個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保護起到了根本的作用。而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和維護中,當地居民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巍巍高山、潺潺流水和高原生靈,三江源的每一個元素都在述說著滄海變遷的悠悠歲月。今年底,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會正式設立,這是否喻示著繁茂與和諧的願景終將到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地道風物)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國家公園藏著多少精彩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海省南部,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7個半北京市,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三江源聲名遠播,離我們很近,卻又感覺很遙遠。這個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模樣似乎不那麼真切。
  • 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藏著多少精彩?
    圖/視覺中國 2020年底,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海省南部,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示意圖,公園面積佔青海省的六分之一。製圖/程遠三江源聲名遠播,離我們很近,但又很遙遠。這個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模樣似乎不那麼真切。所以,三江源國家公園,到底長什麼樣?
  • 在#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田俊量副局長做完精彩……
    在#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田俊量副局長做完精彩…… 2017-11-28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江源國家公園
    雖然我國國家公園起步較晚,可以追溯到2016年,但有關我國國家公園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幾年以前,最早建立的(雲南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在青藏高原。普達措國家公園,是從地方政府或者民間組織角度探索國家公園建設的道路。
  •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
    我國首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
  • 三江源國家公園今年正式設立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日益顯現,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功能不斷強化,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度提高11%以上,產草量提高30%以上,已具備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條件。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交出了哪些成績單?
  • 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摸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導)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高原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素有「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稱。日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基本摸清。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以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為試點範圍,進行為期5年的持續系統調查研究,產出了權威系統的科學數據、調查報告、科技資料、圖集圖件等基礎性成果,並實現開放共享,推進了青海生態立省和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戰略和動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工作學科發展,進一步支撐了科技創新活動和國家宏觀決策。
  • 在世界屋脊守護三江源國家公園
    離約古宗列約20公裡的地方,立著「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古宗列保護分區」的石碑。  2016年3月5日,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目標為「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 探秘三江源國家公園(2)
    得益於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環境,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有著獨特的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除了藏羚羊、雪豹、黑頸鶴等旗艦種和明星種外,公園內的兩棲爬行動物也是高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三江源國家公園由長江源、黃河源和瀾滄江源3個園區組成,除包括原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賽5個保護分區,以及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外,還適當擴展了範圍。
  • 國家公園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效初顯
    有495平方公裡的林地……」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說起三江源的山水林草如數家珍。幾年來,青海省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根」與「魂」,先後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走出了一條具有三江源特點、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探索之路。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於是在2005年,國家緊急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工程落地,先得統籌好「九龍」,青海當時專門成立了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作為各個條塊的總協調。這種一塊牌子協調抓總的理念,恰恰成為國家公園體制的雛形。2015年,就在一期工程實施十年、成效顯著的基礎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 探索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首批先行者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魅力毋庸置疑,是很多科考愛好者、攝影發燒友、極地探險及環保愛好者嚮往的聖地。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世界上高原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體系最完整的國家公園,也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那麼如何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首批民間科考先行者呢?   2003年,三江源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源國家公園 青藏高原的人間淨土
    從啟動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到在全國率先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青海正以「國家公園示範省」之名走向世界,世界也以「國家公園示範省」之名擁抱青海。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省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根」與「魂」,先後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改變了「九龍治水」局面,解決了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理順了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的關係,走出了一條具有三江源特點、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探索之路。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前年,在可可西裡做直播時,後臺一位網友這樣問。我有點哭笑不得——說出來會嚇人一跳,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裡,跟福建省差不多大。福建省有「門」嗎?但提問者的邏輯也沒毛病:既然叫「公園」,就該有個門。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次建立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
    圖為三江源國家公園資料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中新網青海樂都10月14日電(李江寧)14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日前,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
  • 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2019年,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深化改革和體制試點評估年,也是為正式設立國家公園奠定基礎的關鍵之年。三、著力深化體制試點改革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繼續推進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規劃》5個專項規劃
  • 三江源國家公園:青藏高原的自然樣本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擁有雪山、河流、溼地、草原等多樣的自然景觀。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青南高原北部,地塊狹長,與其餘4個地塊皆相鄰過渡,屬五大地塊之中心、青藏高原之腹地。因此,這裡擁有無比多樣的地形地貌、生物資源、民族與歷史文化。2015年,我國籌劃在三江源地區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如果將整個三江源地區比作一方美玉,那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則是這方美玉的精華,是玉之心,玲瓏剔透,純美無瑕。
  • 三江源國家公園:青藏高原的自然樣本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擁有雪山、河流、溼地、草原等多樣的自然景觀。這裡更是一座巨大的天然野生動物園,如洗的碧空下,有雄鷹在自由翱翔,雪豹在峽谷間穿行,一大群藏羚羊、藏野驢在可可西裡卓乃湖畔漫步……        地理學家將青藏高原分成5個地塊:柴達木-青海湖盆地、藏北高原、青南高原、藏南縱谷、橫斷山山原峽谷。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青南高原北部,地塊狹長,與其餘4個地塊皆相鄰過渡,屬五大地塊之中心、青藏高原之腹地。
  •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效初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三江源國家公園有883平方公裡的冰川雪山,有29842平方公裡的河湖溼地,有86832平方公裡的草地,有495平方公裡的林地……」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說起三江源的山水林草如數家珍。
  • 三江源,我們的國家公園——走進「天上措池」
    開欄的話青藏高原一直在這裡,三江源一直在這裡。亙古蒼茫匯聚山宗水源,壯闊神奇任由萬物生靈,實乃地球之千古奇觀。斯為國之園,民族之園。是故,我們又以國家的名義給她取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國家公園。今年內,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將完成各項體制試點,正式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