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020年底,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海省南部,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積12.31萬平方公裡,大致相當於7個半北京市,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三江源聲名遠播,離我們很近,卻又感覺很遙遠。這個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模樣似乎不那麼真切。那麼,三江源國家公園到底長什麼樣?
江河之水天上來
兩億四千萬年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短兵相接,斷裂與抬升之間,崑崙山和可可西裡地區隆升為陸地。六千五百萬年前,特提斯海消亡,青藏高原全部露出地面。但構造運動並沒有停止,兩個板塊繼續擠壓、碰撞,青藏高原不斷崛起。
又經歷了幾千萬年的滄海桑田,青藏高原發育成形,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上升,柴達木盆地沉降,青海也發育成我們熟悉的模樣。在青海省南部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中,就藏著孕育華夏文明的長江、黃河以及國際重要河流瀾滄江的源頭所在地。
2008年,秉承「河源唯遠」與「流量唯大」兩大標準,中國三江源頭科考隊確認:長江正源是當曲,源出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黃河源的正源是卡日曲支流那扎隴查河,出自巴顏喀拉山北麓的那扎仁山麓;而瀾滄江的正源是扎阿曲支流郭湧曲的谷湧曲,源於唐古拉山北麓的採莫賽東部。
江河發源地的名字拗口難記,但是這也不妨礙我們的認知,正是源頭處的涓涓細流不斷匯集,才聚成下遊的大江大河。它們從此一路奔流而下,淌過千裡江山,滋潤萬裡疆土。
江河之水從「世界屋脊」而來,對於身處平原地區的人來說,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從「天上來」了。
「中華水塔」在這裡
在三江源,水是最重要的,也是姿態最豐富的。在三江源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巴顏喀拉山、可可西裡山、阿尼瑪卿山及唐古拉山脈橫亙其間。在這些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山上,雪峰綿延逶迤,冰川犬牙交錯。
雪峰和冰川的消融,形成蜿蜒穿行在山脈間的江河溪流。流水順著山坡向下流淌,灌入山間盆地或低洼處,積聚成形形色色的湖泊,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靜謐的高原腹地。
三江源地區湖泊眾多,僅國家公園內面積大於1平方千米的就有167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黃河源區的星星海,即金庸筆下的星宿海,此處方圓幾百裡內分布著形態各異的湖泊、沼澤,湖光瀲灩,如蒼穹繁星。
如此豐富的湖泊、河流、沼澤還有新的「玩法」,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溼地。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河湖和溼地總面積29842.8平方千米,接近兩個北京市大小。其中,列入中國重要溼地名錄的有扎陵湖和鄂陵湖。
此外,每年夏天,一部分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會攀升到青藏高原,遇冷形成源源不斷的降水。而三江源宛如天然的蓄水池。在高處,水變成雪,層層疊疊壓在雪山之上;到了中間,鬆軟的草甸會像海綿一樣,把它們吸納集合起來,由地下徑流將儲存的水輸送到河道,最終匯合到低處的湖泊、沼澤中去。
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溼地,在這樣一套大氣環流和天然的水資源運轉體系共同作用下,構成了一個罕見而綺麗的高原水世界,造就了今日的「中華水塔」。
高原生靈的樂土
總體而言,三江源國家公園海拔高,溫度低,即使是「中華水塔」,這裡的環境還是承載不了那麼多的生物,但是生於高原的物種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很多人一想起三江源,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就是大片的草原。的確,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區向高寒荒漠區的過渡區,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自然是這裡的主角。
據統計,國家公園內生長著832種植物,多為耐旱耐寒的多年生草本。到了六七月,蟄伏已久的花花草草爭先恐後競相綻放。各類綠絨蒿,因生境不同,姿態各異,五彩繽紛,成為高原上最亮眼的那一抹豔麗。
此外,園區內草甸、溼地遍布,墊狀植被也是一片生機盎然。
特殊的高原環境成就了野生動物的樂土。公園內共有野生獸類62種,包括雪豹、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等在內的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藏狐、兔猻、猞猁等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這裡,成群的藏野驢在廣袤的草原上悠然自得,方臉「網紅」——藏狐一家各自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休息,「不高興」——兔猻似乎剛從洞中出發,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晚餐。要說三江源最常見的,當屬鼠兔,它們在這裡大量繁衍。雪豹則是當之無愧的明星物種,作為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級王者,它們主要生活在一些陡峭的石山以及鑲嵌其間的高山草甸和草原。目前,全球雪豹60%的棲息地在中國境內。而三江源地區適宜雪豹生活的棲息地大約有6.5萬平方千米,這裡的雪豹種群數量約有1000隻以上。
除了走獸,大片的溼地更是鳥類繁殖、棲息和越冬的樂園,據統計,園區生活著196種鳥類。園區海拔高,氣溫低,含氧量低,對大多數動物,尤其是爬行動物不太友好,但是,近些年這裡還發現了罕見的高原蝮蛇——紅斑高山蝮。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作為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一切都大:大山、大江、大河、大雪山、大草原、大溼地、大動物樂園。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同樣存在著的,還有人。
在西北乾旱區、東部季風區和青藏高原區三大自然區劃交接重疊的青海,漢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多個民族世居於此。來自中原的漢文化、西域和蒙古高原的遊牧文化、青藏高原的藏文化,以及青海古老的羌人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
而三江源地區的藏族牧民,面對巍峨雪山和浩瀚的湖泊,他們深感自身的渺小,對自然有著無上的崇敬。
正是出於對神山聖湖的古老信仰,他們不會隨意丟棄垃圾,更不會隨意破壞草木,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對三江源乃至整個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保護起到了根本的作用。而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和維護中,當地居民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巍巍高山、潺潺流水和高原生靈,三江源的每一個元素都在述說著滄海變遷的悠悠歲月。今年底,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會正式設立,這是否喻示著繁茂與和諧的願景終將到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地道風物)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