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築】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有味道的客家建築

2021-02-06 大客家網


原汁的客家文化,有味道的客家建築

印象文旅之梅州

客從何來?客家源自中原,溯源於兩晉之交,歷經了五次大遷徙。沒有遷徙,就沒有客家人。客家民系文化沉澱深厚,民俗風情獨特,遷徙歷史神器,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漢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城。在梅州,除了極少數的畲族等少數民族和潮汕人外,絕大部分屬於客家人,因而「原汁原味的客家生活習俗」被保留得較為完好。

儘管客家不是一個種族概念,但客家文化卻獨樹一幟。在海外,有人將客家人譽為「東方猶太人」,客家精神在諸多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如丁日昌、何子淵、丘逢甲、葉劍英、範漢傑等梅州客家籍將領,旅外成功的客家人也有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領帶大王曾憲梓、皮革大王田家炳等人。

梅州作為中國中原文化與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匯點,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造就了大量的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

梅州客天下景區

梅州客天下景區可謂是集合了客家文化與精神於一體,作為4A級景區,多數遊客都會到此轉轉,這裡完美體現了古代客家人的生活習俗,生活建築。

中國梅州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是經廣東省梅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集科研、教育、生態、文化、休閒、度假、居住和旅遊等為一體的客家民俗文化旅遊產業園。它是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重點工程,是梅州「旅遊產業興市」的社會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梅州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南遷後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格獨特,是中國民宅建築的瑰寶,堪稱世界建築一絕。土樓、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四點金、多槓樓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種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原宮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築風格。

泰安樓

泰安樓位於大埔縣縣城龍崗村,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歷史,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肇慶堂的建築則有明顯的中西風格,內外浮雕精緻、細膩,可以說是一座客家民居的建築精品,身臨其中,則更像是一幅民間雕鑿的立體畫。黑瓦白牆中透露出清淡雅致,屋內精美的刻畫又延伸了它的內涵。有人說,這是一座很有故事的樓,有人氣,有味道,有內在。

肇慶堂,又名進修衍慶,鑑於民國六年,距今近百年,佔地近3200平方米,整座建築全部磚土木結構雕梁畫棟,屋頂屋簷等用瓷片及粘泥和木工雕塑而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橋溪村

橋溪古韻是梅州的新闢的一個景點,位於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廣東省名勝風景區的陰那山五指峰西麓,毗鄰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雁南飛茶田景區,2002年被列入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認定為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橋溪村四面環山,風景清靜幽雅,古建築精美別致,被傳頌為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梅州丘逢甲故居

梅州丘逢甲故居坐落在梅州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今逢甲村)。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秋,共計55間2堂,面積1800多平方米,是一幢坐西朝東兩堂四行,中軸對稱,後面半圓形圍屋與前面的5個門樓形成封閉整體的客家圍屋。

丘逢甲何人?近代愛國志士、詩人、教育家,其投筆從戎,組織臺灣義軍浴血奮戰,臨終前,仍叮囑道「葬須向南,吾不忘臺灣也」。另外,他一生不斷創辦新式學堂開啟民智,在廣東省享有聲望。

葉劍英故居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這是中國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的詩詞。葉劍英,廣東省梅縣人,作為開國功臣之一的歷史名人,其人生歷程、精神氣質對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後繼者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啟示和鞭策作用。

以葉劍英為主線的紅色旅遊線路,將葉帥故居與紀念館相結合,故居不大,泥土石灰混合結構的普通客家農舍仍保留了客家韻味。紀念館則以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動生態旅遊為一體,歷時三年建成。


我們相信:

傳播的力量有多大,客家的能量就有多強!

圖文來源:客家圈子;大客家網管理員小威後期整理編輯發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弘揚客家文化、傳承客家精神!歡迎全球各地客家鄉親投稿;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聯繫電話:0753-2688879

投稿請註明聯繫方式,本期編輯員微信號「jiadekeji」「zzw75227」

大客家網—全球客家人的心靈家園。

了解更多客家資訊敬請搜索添加公眾號【dakejiaw】或者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小字【大客家網】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點哦~

相關焦點

  • 客家文化 | 客家建築為什麼是「圍屋」的建築?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之一,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
  • 走近客家建築,感受濃濃客家文化
    客家建築即是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有三種樣式:客家排屋、客家圍屋、福建土樓,在建築美學視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態的建築造型。客家民居與其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一樣有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 客家建築藝術——賀州客家圍屋
    白花村江氏客家圍屋樟木林葉姓客家圍屋賀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各民族分支眾多,形成三十七個族群,每個族群各有自己的文化背景
  • 客家的來歷 客家土樓建築的特色介紹
    參觀各式建築往往是旅遊中的重頭戲,從帝王宮殿到普通民居,從萬裡長城到亭臺樓閣,每一處建築都有它看不夠、道不完的精緻與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見到了最令人震驚的民居建築——客家土樓,其外觀既可以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又讓人懷疑許多現代體育館的設計是不是受了它的影響。由於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勢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築。
  • 探秘曲木客家土圍城 — 客家文化和建築的「活化石」
    在廣西合浦縣曲樟鄉曲木村,有一座始建於1883年的土圍城,因其保存較為完好,現已成為客家文化和建築的「活化石」,是一個蘊含豐厚客家圍城文化底蘊的旅遊景區
  • 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匯聚客家文化,建築堪稱「古建奇葩」
    它是我國古代建築"大觀園"中的一支奇葩,以客家公園最為出名,廣東、江西、湖廣、川北會館在此匯聚。且洛帶古鎮作為世界客屬第二十屆懇親大會的核心分會場之一,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因此得以確立。
  • 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匯聚客家文化,建築堪稱"古建奇葩"
    它是我國古代建築"大觀園"中的一支奇葩,以客家公園最為出名,廣東、江西、湖廣、川北會館在此匯聚。且洛帶古鎮作為世界客屬第二十屆懇親大會的核心分會場之一,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因此得以確立。
  • 客家古民居:以它特有魅力,向世人展現客家人文建築文化之美
    客家古民居:以它特有魅力,向世人展現客家人文建築文化之美近些年來,許多人的腳步開始慢慢停駐在古鎮、古村落的地方,或許因為看了太多的高樓大廈,所以現在慢慢的想看回去跟歷史有關的痕跡。小編一直都很喜歡去一個地方尋找建築的美,因為每個地方對於美有不同的定義,而且現在想看到以前的建築也不容易了。在歷史變遷當中,有許多曾經的建築都遭到了毀壞,小編不知道那一度輝煌的廣東客家古民居,現在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隨著鏡頭去看看吧。建築記錄著每一個城市和鄉村的變遷,也是我們兒時生活的回憶。說起客家,小編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來客家豆腐。
  • 建築美學客家圍:歷史文化物證
    不過,被列入中國最具特色的五大民居之一——客家民居,卻是別有風韻、獨具一格,頗值得在歷史、文化、審美上下一番功夫研究,從中可以感悟到傳統與現代、承傳與變異,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諸多方面的內涵。早在10年前,我就把客家民居視為一個「物證」,證明歷史、證明文化,證明一個民系大遷徙的歷程,乃至心理上的變化等等,文章的標題就是《客家民居:文化記憶的一次歷史定格》。
  • 客家建築 古韻圍龍屋
    在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中,客家傳統民居建築獨具特色,是中華建築的一朵奇葩。其中梅州地區的客家圍龍屋更是極具代表,圍龍屋和傳統民居融科學、實用、藝術性於一身,凝聚了客家文化歷史內涵,也成為了客家廣大民眾的精神家園。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19日上映,呈現原汁原味「客家味」
    但近年來,年輕人對客家話日漸陌生,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有感於此,導演韓榮聲及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攜手創作了這部《圍屋喜事》。影片講述在城市日益擴張的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都住進了商品房,但馬伯夫婦卻仍然堅持住在老屋。地產商看中了老屋,欲徵收改造成集民俗和餐飲於一體的商業空間,但馬伯不為所動。
  • 【客家】客家建築之美——神形、色彩、人文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正是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情感,從建築的造型、色彩,到黑與白之間的建築本色,以及室內外的裝飾設色方面,無不體現著與人的有情協調,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達到質、形、色的完美統一,成為建築設計中的經典之作。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培田古民居位於連城宣和鄉,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客家古村落,裡面的古民居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建造的,到現在也還保存了很完整;每一棟建築設計都很精美,做工也很精細。裡面還有不少當地村民居住在此,欣賞古建築的同時,也可以感受一下當地客家人的風土人情。
  • 客家建築文化珍品 福建培田古民居
    客家建築文化珍品 福建培田古民居 (1/10)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位於福建省西部山區的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 臺灣客家文化
    一、 飲食文化     客家美食可說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代表項目,客家文化重建運動的過程中,也把客家美食當成客家 文化的中心價值之一,每一個客家運動的場合,都會有幾項特定的「客家美食」,早期有「粑」,近期則是擂茶,這兩個兼具美味與現場表演雙重效益的飲食文化,或多或少鼓舞了更多人參與了客家文化。
  • 龍南客家圍屋將登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風雨燕翼圍 賴國柱/攝龍南客家人家 蔣清剛/攝據了解,龍南是客家人重要的聚集地之一,是客家文化積澱最深厚,客家文化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龍南境內至今仍保存有客家圍屋376座,被譽為「中國圍屋之鄉,世界圍屋之都」。
  • 客家文化|客家祠堂
    客家祠堂,供奉著祖先神聖牌位,有先祖的遺風與仙氣,有客家人的習俗與規矩。在那裡,有我們童年的美好記憶,有長輩的諄諄教誨與親切關懷,有祖輩望子成龍的目光;在那裡,有客家人滿滿的鄉愁,有客家文化的傳承,有客家人血脈的綿延,傳承賡續,生生不息的臍帶。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上映後,客家文化...
    《圍屋喜事》 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了原汁原味的「阿姆話」,即客家話。  據了解,客家話為十大漢語方言之一,被譽為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如今,客家話正以逐年遞增的速度在式微,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
  • 神奇的福建客家土樓,世界建築的奇葩,中華文化瑰寶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位於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鎮,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山區居民建築,土樓群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是中國古民居建築中的一朵奇葩,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至今保留著特有的中原遺風,凝聚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從各個方面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客家文化內涵,成為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居民建築藝術的典範,是一個集中展示我國客家土樓文化與建築的風景區,是一個濃縮的客家土樓博物館,更是廣大中外遊客旅遊、休閒、探秘的勝地。
  • 客家文化的「大觀園」 --贛縣客家文化城剪影
    市領導十分重視客家文化城建設。圖為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潘逸陽在文化城檢查指導工作。城門牌坊是客家人表達文化情懷的一種形式,牌坊上的城名及對聯均出自名家手筆。濟和塔象徵著歷盡滄桑的客家人對祥和、和平的珍視。客家博物館設計獨特、造型別致,在這裡還可以欣賞到具有贛南特色的地方戲劇。榕園由同心樹、陽明亭、蓮池、榕下聽濤四部分構成,榕樹象徵著客家的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