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的客家文化,有味道的客家建築
印象文旅之梅州
客從何來?客家源自中原,溯源於兩晉之交,歷經了五次大遷徙。沒有遷徙,就沒有客家人。客家民系文化沉澱深厚,民俗風情獨特,遷徙歷史神器,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漢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城。在梅州,除了極少數的畲族等少數民族和潮汕人外,絕大部分屬於客家人,因而「原汁原味的客家生活習俗」被保留得較為完好。
儘管客家不是一個種族概念,但客家文化卻獨樹一幟。在海外,有人將客家人譽為「東方猶太人」,客家精神在諸多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如丁日昌、何子淵、丘逢甲、葉劍英、範漢傑等梅州客家籍將領,旅外成功的客家人也有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領帶大王曾憲梓、皮革大王田家炳等人。
梅州作為中國中原文化與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匯點,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造就了大量的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
梅州客天下景區
梅州客天下景區可謂是集合了客家文化與精神於一體,作為4A級景區,多數遊客都會到此轉轉,這裡完美體現了古代客家人的生活習俗,生活建築。
中國梅州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是經廣東省梅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集科研、教育、生態、文化、休閒、度假、居住和旅遊等為一體的客家民俗文化旅遊產業園。它是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重點工程,是梅州「旅遊產業興市」的社會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梅州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南遷後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格獨特,是中國民宅建築的瑰寶,堪稱世界建築一絕。土樓、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四點金、多槓樓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種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原宮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築風格。
泰安樓
泰安樓位於大埔縣縣城龍崗村,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歷史,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肇慶堂的建築則有明顯的中西風格,內外浮雕精緻、細膩,可以說是一座客家民居的建築精品,身臨其中,則更像是一幅民間雕鑿的立體畫。黑瓦白牆中透露出清淡雅致,屋內精美的刻畫又延伸了它的內涵。有人說,這是一座很有故事的樓,有人氣,有味道,有內在。
肇慶堂,又名進修衍慶,鑑於民國六年,距今近百年,佔地近3200平方米,整座建築全部磚土木結構雕梁畫棟,屋頂屋簷等用瓷片及粘泥和木工雕塑而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橋溪村
橋溪古韻是梅州的新闢的一個景點,位於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廣東省名勝風景區的陰那山五指峰西麓,毗鄰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雁南飛茶田景區,2002年被列入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認定為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橋溪村四面環山,風景清靜幽雅,古建築精美別致,被傳頌為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梅州丘逢甲故居
梅州丘逢甲故居坐落在梅州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今逢甲村)。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秋,共計55間2堂,面積1800多平方米,是一幢坐西朝東兩堂四行,中軸對稱,後面半圓形圍屋與前面的5個門樓形成封閉整體的客家圍屋。
丘逢甲何人?近代愛國志士、詩人、教育家,其投筆從戎,組織臺灣義軍浴血奮戰,臨終前,仍叮囑道「葬須向南,吾不忘臺灣也」。另外,他一生不斷創辦新式學堂開啟民智,在廣東省享有聲望。
葉劍英故居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這是中國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的詩詞。葉劍英,廣東省梅縣人,作為開國功臣之一的歷史名人,其人生歷程、精神氣質對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後繼者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啟示和鞭策作用。
以葉劍英為主線的紅色旅遊線路,將葉帥故居與紀念館相結合,故居不大,泥土石灰混合結構的普通客家農舍仍保留了客家韻味。紀念館則以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動生態旅遊為一體,歷時三年建成。
我們相信:
傳播的力量有多大,客家的能量就有多強!
圖文來源:客家圈子;大客家網管理員小威後期整理編輯發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弘揚客家文化、傳承客家精神!歡迎全球各地客家鄉親投稿;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聯繫電話:0753-2688879
投稿請註明聯繫方式,本期編輯員微信號「jiadekeji」「zzw75227」
大客家網—全球客家人的心靈家園。
了解更多客家資訊敬請搜索添加公眾號【dakejiaw】或者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小字【大客家網】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