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旅遊局日前公布的《關於2014年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情況的公報》(下稱《公報》)中,廣東旅行社的表現不俗,無論是旅遊業務營業收入,還是利潤,廣東均位居首位。身處全國最大的客源地之一,廣東旅行社坐擁先天優勢,然而在全國旅行社共同面臨網際網路衝擊的背景下,廣東大社暫未有創新之舉。旅行社所走的線上之路,仍未帶來質變。
旅行社負債同比增兩成
《公報》顯示,全國旅行社資產合計為1292.97億元,同比增長24.35%,其中,負債848.12億元,同比增長21.65%。
相較之下,在線旅遊市場規模則處在迅猛增長階段。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近日發布的《2015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3077.9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8.9%。今年在線旅遊的增長更為迅猛,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產業資料庫最新發布的《中國在線旅遊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2季度》研究顯示,2015年第2季度,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061.7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12.0%,同比增長56.7%。
實際上,近年來受在線旅遊的衝擊,傳統旅行社正處在市場份額被擠壓、利潤縮減的窘境。除此「外患」,「內憂」猶存,傳統旅行社的「強制購物」、「不合理低價」等問題,仍然頻現。日前,國家旅遊局公布一批全國旅遊經營服務不良信息名單,10家旅行社和7名導遊首登「黑榜」。
「如今想要維持一年10%的業績增長已屬不易。」一位大型旅行社的主管告訴記者,一方面要保持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又要和在線旅遊比價格,拼市場,然而成效卻事倍功半。
自建線上平臺尋出路
近年來傳統旅行社紛紛吹起「轉型」號角,尋求各種突圍方法,其中,依託自有線下資源,搭建線上平臺,是一些大型旅遊企業的「自救之路」。
以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為例,其春秋旅遊網自開設機票頻道以來,成為春航機票第二大分銷平臺,只有在該網上,才能購買到所有2折以上的超低價春秋航空機票。業界人士分析,這樣的轉型,其優勢在於與同集團下的春秋航空聯手。又如芒果網與中旅總社合併,芒果網CEO李進嶺在媒體上公開表示,芒果網明年將考慮以獨立上市或與中旅總社整合後打包上市。
除此之外,中青旅藉助中青旅遨遊網發力。據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中青旅遨遊網全閉環的營業收入達63%以上。遨遊網銷售來自中青旅的線路產品約佔75%-80%。2014年遨遊網交易規模達到11.3億元人民幣,其中來自PC端預訂佔比達55%。
時至今日,不少業者達成共識:旅行社做線上,遠非將線下產品拿到線上賣這麼簡單。記者從廣之旅天貓旗艦店上發現,該社線上與線下產品系列全然不同,比如針對線上的年輕消費群體,專門推出低於門市價的線上入臺證辦理服務。而在線上布局上,廣之旅自去年與IBM展開深度合作以來,正在不斷強化信息技術水平,在提升內容管理效率的同時,亦在找尋完善用戶體驗,優化產品體系的方法。在業界人士看來,大數據時代,傳統旅行社必須依賴於高效的信息化技術,揚長避短。
對大型在線平臺仍保持強依賴
在近年來舉行的諸多旅遊+網際網路的分析研討會上,「融合發展」成為業界討論的熱詞。網際網路可以提供流量和渠道吸引海量用戶,但線下產品短缺,而傳統旅行社有強大的線下資源和產品設計能力,卻苦於渠道成本高。二者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為業界所盼。
今年以來,試圖依託線上平臺搶佔市場份額,幾大旅行社與知名電商之間的合作頻頻。如今年5月份,凱撒旅遊正式成為京東旗下移動社交電商平臺「拍拍」的首個旅遊類戰略合作夥伴。
而事實上,在攜程、去哪兒網等大型OTA上,亦少不了傳統旅行社線下產品的補充。南湖國旅就是攜程在華南地區合作的重要夥伴之一,攜程作為線上銷售渠道,代理該社較為成熟的線路產品,並且對線路進行質量管控。
依賴線上平臺,不少旅行社嘗到了甜頭。來自眾信旅遊的公開數據,移動端機票預訂已經佔了機票訂單總量的40%,酒店佔20%,而度假佔9%。而網上預訂量的快速增長,是傳統旅行社線下門店銷售所難以企及的。
自有APP效果欠佳
日前,在最新公布的《2015年9月國內旅遊類APP運營商月度排名》上,9月份國內旅遊類APP運營商總下載量以攜程旅行網、去哪兒網、同程旅遊位居前三,前十位的運營商亦均是科技網絡類公司。
在線旅遊正在顛覆用戶習慣,尤其對於自由行遊客而言,使用手機移動端,能夠實現便捷出行。根據螞蟻短租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選擇和預訂旅遊產品的方式上,APP快速崛起,超過一半(52%)的客人青睞使用旅遊APP,選擇的原因主要是隨時隨地可查看、收藏,且優惠活動多,吸引力強。在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期間,移動端成為遊客重要的搜索、預訂渠道。來自百度數據表明,整個「十一」黃金周期間,來自移動端的旅行信息搜索量佔比達到54.08%,遠遠超過PC端的45.92%;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十一」假期,攜程跟團遊、自由行、門票、玩樂、郵輪等旅遊度假業務,服務的遊客高達數百萬人次,其中來自移動端的旅遊度假訂單達50%以上,其中門票預訂移動端下單佔比最高,超過90%。
相較之下,傳統旅行社自有的移動端產品,則效果平平。資深驢友小雲的體驗是,在旅行社自有的微信公號或APP上購買產品,用戶體驗並不好。與OTA相比,最大的短板是難以做到產品組合,也沒有比價功能。「這就意味著我在線上還是要買已經設計好的線路產品,除非主題十分新穎,或是行程安排很吸引人,否則實在不如在OTA上自行選購。」
做旅遊產品超市,是一些傳統旅行社大佬們提出的設想,然而如何將想法付諸實踐,仍然是待破之題。
廣東大社亟需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陷入轉型陣痛期的旅行社行業,在不同市場的情形不盡相同。當華東一帶出現旅行社門店倒閉潮時,華南地區的旅行社門店依然活得不錯。廣之旅、南湖國旅作為廣東市場的組團社主力,至今沒有出現過門店關張。相反,南湖國旅還在布局省內及周邊省市地區,進一步加大擴張力度。
對於做零售的旅行社而言,建立快速到達消費者的渠道是要務。門店作為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為遊客諮詢報名提供場所。因而縱使在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旅遊旺季,門店依然簇擁著眾多市民,在旺季促銷期,旅遊展上更是擠滿了年長的消費者。不難看出,中老年遊客、家庭客以及公務團,依然是旅行社的客源主力,在華南旅遊市場,長期以來培養的這些客戶,更依賴於服務。
除此之外,鋪天蓋地的線上宣傳,一波接一波。自行運營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堆著各種五花八門的線路,令人眼花繚亂。但真正實現官網線上交易的,仍遠遠不及線下門店銷售。
固守門店,加大線上宣傳,成為華南地區大社的普遍做法。然而,即便境況不至於太糟,但也不得不面臨客戶被分流的現實。尤其在家庭親子遊市場,操作靈活,性價比高,更具個性化服務的旅遊O2O,正在逐漸受到家庭客的青睞。
在技術升級上投入不足,在細分垂直領域難以做專,是為傳統旅行社的兩大弊端。雖然廣東大社的組團實力尚存,但在技術和產品創新上,日顯乏力。
與一些靈活多變的小社相比,船大難掉頭的大社在競爭中備受挑戰,肩負壓力。在未能獲資本青睞之下,想要做更多創新,在很多業者看來似乎太傻太天真。然而,只固守江山,靠吃資源而活,想要在旅遊+網際網路的浪潮中尋求立足,老本也有吃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