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頭的「五德學說」!

2020-12-18 我愛奇石圈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他是借著玉的特徵來比喻人所應具備的五種美德品質。其實不僅玉有五德,奇石也有。作為玩石之人,應具備以下「五德」。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這是告訴大家誠信是自然的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然而,比起做人之準則誠信與否,更多人還是利字當頭。奇石圈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於是有了市場上的人為造假,炒作過度,甚至虛假炒作等各種現象,從而導致了大家之間缺乏信任。其實不管是作為石商,亦或玩家,都應以誠信當頭。石商誠信經營,玩家亦誠信待人。如此方能令奇石圈繁榮壯大!

除了誠信,作為玩石人,還應有德行。俗話說:「人有德行,必有福氣。」一個有德行的玩石人,自然能獲得其他人的信任與尊重,也更容易與其他石友交心。並且其他石友也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給他,樂於給他介紹圈內更多的玩石人。如此一來,想玩不好石頭都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做到如大海能容納無數江河水般的寬廣胸襟,實屬不易,現實中也極少有這般超常大氣之人。於玩石人而言,雖不說擁有大海般的胸襟,但在玩石頭時,對石友與石頭,都應保有基本的寬容與大氣。於石友,有看法不同時,別急著反駁對方,兩人好好探討一番,不定會有新的感悟。遇到比自己水平高的石友,別急著嫉妒對方,向他學習,好好交流,一定會有收穫。於石頭,別因一點瑕疵而急著否定整方石頭,靜下心來好好琢磨,不影響其主題表現,或可靠底座遮掩的瑕疵,完全無需在意。能有這般寬容大氣的玩石人,自然玩得輕鬆自在。

要說玩石頭是項博大精深的文化活動,其實也不為過。要想解讀出更多石頭的主題,玩石人僅掌握石頭方面的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更為淵博的知識。而淵博的知識也不只是單學科,最好是多學科。如,熟讀中國古詩詞,便能在取名或鑑賞時想出更有意境的名字或內容;了解美學方面的知識,便能在欣賞畫面石時,從畫面構圖的角度進行更為精準的解讀;學習地理學,對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景觀等有所涉獵,便能解讀出更多呈現自然景觀主題的石頭。因此,博學多才,見識廣的人,在玩石頭時總會有更多優勢。

一步登天,誰不心動?可做任何事,沒有時間與知識的積累,經驗的總結,便妄想收穫成效,自是痴人說夢。玩石頭也是如此,並不是在網絡上閱讀了一些關於奇石的文章,看了幾本奇石類的書籍,就能成為玩石高手。而需要堅持不懈,慢慢積累經驗,見多識廣,方能修得好眼力。

圖片:綜合石友與網絡,僅供欣賞!

相關焦點

  • 「五德終始學說」與秦朝政治,有何關係?
    「五德終始學說」,亦稱五德轉移,是在陰陽和五行的思想基礎上演變而成的。這一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思維習慣、社會生活、王朝政治都產生過重要影響。正如梁啓超先生所言:「陰陽五行說為中國兩千年來迷信的大本營,直至今日在社會上猶有莫大勢力。」
  • 秦始皇雖然信奉五德終始學說,卻拒不承認其中的這一點
    所謂「五德終始」學說,是戰國時期齊國人鄒衍首創的一種天命循環學說,它的基本理論依據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五行學說。而五德者,指的是水德王朝、火德王朝、木德王朝、金德王朝、土德王朝,五德相生相剋,相互接替,相互替代,這個理論在當時很流行。
  • 清談諸子百家——陰陽家(中)五德始終
    大九州說鄒衍的代表學說之一。「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州。
  • 從「秦王掃六合」到明清大一統,五德終始說的起起落落
    其實五行與古代政治也有密切的聯繫,五行學說應用到政治產生了五德終始說。與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五行與五德終始說 春秋數百年的兼併戰爭後,進入戰國時代,只剩下幾個大國爭雄。此時,諸子百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學說,向各個國君兜售。
  • 儒教的「五德始終」究竟是什麼樣的理論,被秦皇漢武所篤信!
    像「天人合一」就是儒教提出來的,其中最出名的當屬「五德始終」一說。那究竟什麼是儒教的「五德始終」說呢?「五德始終」是一種以陰陽五行觀念解釋歷史變化的學說。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行的概念出現的比較早,先民認為這五種物質不僅是構成世界的基本要素,而且還決定了世界的性質。戰國以前,五行便被人們附會上了神秘的性質,用以解釋季節,方位和顏色的轉化關係。
  • 鄒衍創造「五德終始」
    宋代朝廷十分尊崇「火神」,得從戰國時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學說講起。古人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五行學說並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對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即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是「相生」與「相剋」。
  • 《五德終始》-有機宇宙哲學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先秦諸子哲學中有一部璀璨著作卻沒能流傳下來,那就是鄒衍的《五德終始》學說、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稱為有機宇宙哲學,《呂氏春秋-應同》曾以社會演變的形式把該學說的理論精髓記錄下來:遠古黃帝(土德)-夏朝(木德)-商朝(金德)-周朝
  •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學說,怎樣操作中國歷史發展的?
    其實五行與古代政治也有密切的聯繫,五行學說應用到政治產生了五德終始說。與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五行與五德終始說春秋數百年的兼併戰爭後,進入戰國時代,只剩下幾個大國爭雄。此時,諸子百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學說,向各個國君兜售。
  • 古代的五行、五德、五帝
    「五帝」觀念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在先秦已開始形成。戰國時期,全國逐漸出現統一的趨勢。各派學者提出種種哲學、政治學說,以供封建統治者採納。其中,陰陽五行學說曾對秦漢時期的宗教和哲學發生重大影響。按照《荀子·非十二子》的說法,這一學說的最早創立者是子思及其後學孟子,然而實際上是由比孟子稍後的齊國鄒衍完成的。
  • 「急性子」的人真不適合玩石頭,他們玩石頭也著急,當然也玩不好
    玩石頭也是一種文娛活動,並且是一種慢節奏文娛活動,我們在賞玩的過程中體會閒情逸緻,慢節奏讓我們身心放鬆從而得到休養的目的。我們經常玩石頭的人都知道,不論是撿石頭還是淘石頭,仔細找、用心看,著急不得。只有看得越仔細才越有機會發現好石頭。一般情況下,賞石高手不僅眼力獨到,也是非常有耐心的人,因為在鑑賞的時候著急容易讓自己看走眼,如果在買石頭的時候看走眼就要蒙受損失。急性子的玩石人容易錯過一些好石頭,撿漏的機會卻幾乎沒有。
  • 五行、五臟、五德與性命系統的關係
    01五行學說觀點:五行學說認為,03五臟生理的特點:(命體系統)五行學說,將人體的內臟分別歸屬於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04五德的特點:(性體系統)五行在人體品格方面的表現就是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
  • 古代朝代五行,更替學說主要是什麼內容?看完後明白了!
    這個不叫五行更替,這個學術叫五德終始學說,這是由戰國陰陽家鄒衍提出來的,後來被秦始皇拿來解釋為什麼秦有天下的理論依據,從此就大行其道,流行千年。 五德終始學說說了什麼觀點呢?
  • 天道運行,五行相應:威麒拉杆箱書香裡鄒衍的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亦稱「五德轉移」,是戰國齊鄒衍的歷史學說。坐落在濟南市章丘區的鄒衍墓01—五德始終五德終始,亦稱「五德轉移」,是戰國齊鄒衍的歷史學說。五德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種德性或性能,是五種性質不同的動態的相互作用的力量、法則或動因。
  • 秦漢史:秦始皇統一天下,第一次在社會中落實了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傳統的官方宗教神學在秦漢時期表現出新的特點:一是由騶衍創建的五德終始說和董仲舒建構的三統循環歷史演化模式,受到封建統治者青睞,在政治領域得到落實。這一帶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哲學,一直被當作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理論的核心。二是陰陽災異學說盛行,伴之以思想史上的怪胎讖緯的流行。
  • 戰國時代陰陽家重要代表,大九州說與五德終始說創立者——鄒衍
    荀子認為,子思與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荀子·非十二子》中曾說:「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但是,我們現在見不到子思或孟子有關五行學說論述。
  • 秦始皇焚百家書,為何卻接受鄒衍的「五德終始」說
    這種理論,便是戰國末期齊國陰陽學派思想家鄒衍創造的「五德終始」論。 五德順序走完一遍之後,土又再度克水,土德王朝再度建立。這樣一個又一個循環反覆進行,就是「五德終始」了。
  • 君子六藝,五德四修分別指什麼?
    君子六藝五德四修簡介 君子六藝早在周代,就確立為官學必修,一如今日小學生必學科目:語文、數學、科學等。因此,君子六藝的內容較為確定,歷代少有爭議,而君子五德,君子四修,常有爭議,特別是君子四修,各有說法。
  • 五行學說,在朝代更替、中醫、養生等方面,都發揮了哪些作用?
    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在文化、思想、學說等的發展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可以說是思想迸發的黃金時期。在這多種學說的湧現下,其中有一家是專門研究陰陽五行的,被稱為「陰陽家」。其代表人物叫鄒衍,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也被認為是「五行」的創始人。
  • 五德終始說一直為帝王所用,但實際上它是有目的性的製造出來的
    對於中國人來說,陰陽五行一般都知道:金木水火土嘛,至於五德終始說呢?可能對歷史不了解的不太熟悉,其實在中國古代,這個五德終始說一度是個很重要的學說,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候,帝王特別喜歡用這個五德終始說為自己的王朝塗上一層天命色彩。
  • 玩石頭有什麼意義?
    小鄭便告訴他們,這不是玩石頭以後才改的嘛!為了尋找美石,若是急躁,沒點耐心怎麼成。再者,通過賞石,內心寧靜下來,慢慢地修煉出了一顆淡然的心。三而對於小鵬來說,若說玩石頭有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應該是讓他懂得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一開始玩石頭,不過是覺得好玩,玩著玩著,他就發現賞石著實是項博大精深的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