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文· 來· 啦·
愛綠茶者,必追春茶,愛春茶者,必痴龍井。
西湖龍井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色綠、味甘、形美」著名,更因為乾隆皇帝賜封的十八棵御茶樹而被人津津樂道。
不過,不是所有的龍井都是上等的龍井,俗語說「明前茶,貴如金」,清明前後,龍井茶的價格相差巨大。而不同產地的龍井,有的幾百一斤,有的幾千一斤,如果不懂這裡面的玄機,買茶的時候就很有可能以高價買到了普通的龍井茶。
那麼同為西湖龍井,為什麼價格相差這麼大呢?
產區不同,價格千裡
這兩天,有一則消息刷爆了茶人的朋友圈:武夷巖茶正巖產區的一片133畝的正巖山場,通過62輪出價,最終以740萬/年的租金成交,租賃期10年,共7400萬。
雖說價格令人咋舌,不過也正好說明了核心產區的價值。
西湖龍井也是一樣,2002年,《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龍井茶》(2008年更名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龍井茶》)發布,正式確定浙江省內18個區縣市所產茶葉可稱為龍井茶,分西湖、錢塘和越州三個產區。而只有產於西湖產區的才能稱為西湖龍井茶。
曾有研究者選擇了一批西湖產區、錢塘產區、越州產區的龍井43號,它們的採制時間、原料標準以及工藝都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它們的香氣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差異,結果如下。
結果表明,從西湖產區到越州產區再到錢塘產區,不僅香氣組成有差異,而且主要組分含量呈下降趨勢,這說明西湖產區的香氣含量更為豐富。
除了不同產區之間的龍井有差異,即便在西湖產區,也分為一級產區和二級產區。
其中,一級產區有獅峰山、雲棲、龍井村、虎跑、梅家塢五個核心產區,歷史上叫做「獅龍雲虎梅」。其餘的西湖龍井茶基地皆為二級產區。
一級產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以漫射為主,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種種優越的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發育。
採摘時間
前面我們說過「明前茶,貴如金」,茶樹經過冬天的休養生息,汲取營養,在春天開始萌芽,此時芽頭中的內含物質豐富,胺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因此,茶葉滋味更為鮮爽。
另外,清明前氣溫整體偏低,因此病蟲害也少,茶樹無需噴灑農藥也能茁壯成長。
而清明過後,隨著氣溫逐步走高,芽頭不再鮮嫩,甚至迅速成長為老葉,就沒有了明前茶的鮮爽以及馥鬱的香氣。
其實,不僅清明前後價格相差很大,即便都是明前茶,在前幾天採摘的茶,與在後面採摘的茶,品質上也有所差異。
西湖龍井採摘時間一般為3月20號左右開始採摘,這一批新茶,芽頭飽滿,內含物質豐富,較為鮮嫩,但因為採摘期特別短,時間緊張,因而價格差不多在幾千元一斤。
清明過後,原料變得粗老,茶葉可採摘芽以及葉片,因此,價格就會逐漸降下來,不過口感當然也與明前茶不可相提並論。
製作工藝
西湖龍井傳統的製作工藝是手工炒制,不過現在為了追求效率,也有半手工以及機器加工的工藝。
機器制茶效率高,出產快,品相好,能滿足大批量的需求。
手工制茶,需要高水平的炒茶師父手工製作,茶葉品相不如機器制茶,但是滋味、香氣比機器制茶要好處不少。
手工制茶由於炒制慢,產量低,技術要求高,時間投入多,滋味更飽滿,因此,往往比機器制茶的價格要高上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