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來的「國軍戰神」孫立人

2020-12-25 騰訊網

仁安羌之役:孫立人所謂「擊潰十倍於我之敵人」系吹牛

孫立人因取得「仁安羌大捷」和四平之役的勝利,而被網友譽為「國軍戰神」。但蔣介石卻曾當面評價孫立人,說他「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①揆諸史實,較之網友之譽,蔣的看法恐怕要更為客觀一些。

對仁安羌一役,通常的說法是:1942年4月18日、19日,「我軍僅以戰鬥員1121名的一一三團,與7倍於我之敵軍三十三師團的二一四和二一五兩個聯隊主力激戰……挽救7千多英軍的生命……」②「被圍的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被解救脫困。」③因113團團長劉放吾虛報戰況,其子劉偉民又在數十年後,著書為他虛構功績(甚至稱仁安羌之役為劉放吾獨立指揮),以致很多問題被以訛傳訛。

事實上,新38師113團參戰官兵數目約800人,被困仁安羌的有英軍4000餘人、傳教士數人,敵方只是日軍33師團214聯隊(缺第一大隊)的約2800人。④

這幾千英軍也不是如通常所描述的那樣坐等救援,而是與113團並肩作戰。被困的英緬軍軍團長史利姆回憶,仁安羌作戰時,「我就將我在平牆(北岸)這邊的所有炮兵、所有可以用的坦克都拿去支持孫的攻擊。」⑤孫立人遂臨時接任英軍裝甲旅司令官,指揮坦克支援作戰。中英聯軍在數量上處於優勢,因而「與其說是日軍包圍英軍,倒不如說是中英聯軍自南北兩面夾攻日軍、包圍日軍。」⑥

孫立人在戰後不切實際地謂此役「擊潰十倍於我之敵人,解救十倍於我之友軍」,自詡之為「仁安羌大捷」。其實日軍並未覺得自己戰鬥失敗。日方戰史記述,19日「賓河以北之敵為掩護主力撤退,不僅不放鬆攻擊,反而增強了兵力,好像是中國軍的一部(新編第18軍一部約1000名)來援。然而,20日拂曉,由於先後到達的原田、荒木兩部隊參加戰鬥,賓河以北之敵又喪失戰意,未做抵抗就撤退了,至此,第33師團的仁安羌戰鬥勝利結束。」⑦

國民政府在總結緬甸戰役時,也沒有肯定所謂的「仁安羌大捷」。國府戰報稱:

「(日軍)佯攻仁安羌,分散牽制我5A(第5軍)之N22D(新22師)、N38D(新38師),聲西出東竄,廿一日(應為廿四日)撲臘戍,迂迴畹町。我援軍66A(第66軍)之N28D(新28師)、N29D(新29師)浦下車,立足未穩,即陷紛亂。敵長驅直入,全局急轉。」⑧

也就是說,孫立人抗命出師,雖取得小勝,但牽累大局,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盟軍在緬甸的全面潰敗。

1946年雙十節,孫立人(右三)與部署在長春勵志社會餐

四平之役:孫立人並未擊敗林彪,只是恰好來「摘桃子」

再來看「四平之役」。

新38師撤出緬甸後,改編為新一軍。至日本投降,孫立人遊歷英、美,其所屬新一軍則在鄭洞國指揮下,於1946年4月18日參與進攻四平。至5月3日,林彪已感戰局不利,他在給毛澤東的電報中說:「近一月來的戰鬥,每旅皆傷亡一千數百人……目前缺額更大。」⑨4日,本溪陷落,黃克誠建議棄守四平。

5月13日,杜聿明完成總攻四平的部署:廖耀湘率新六軍、88師為右翼;陳明仁率71軍為左翼;鄭洞國指揮新1軍為中路,直擊四平。直到15日,孫立人才抵達東北,重掌新一軍。

5月18日,新六軍攻克關係四平安危的塔子山,迫使林彪全線撤退。⑩由此,孫立人所部才得以率先攻入四平。因此一役,孫立人被一些網友視為擊敗林彪的「戰神」。其實當日統帥東北國軍,與林彪地位相當的對手乃是杜聿明。孫立人不過是在此役末期,恰到好處走馬上任,摘了桃子罷了。所謂「擊敗林彪」,乃是誇大之辭。

由此可見,蔣介石評價孫立人「打仗不行」,有其事實依據。而蔣之所以在去臺之初,起用「打仗不行」的孫擔任陸軍總司令,主要是出於政治考量——美國軍政兩界當日對蔣觀感惡劣,而對孫頗有好感。

1949年,孫立人在臺灣

注釋:

①韓三洲:《蔣介石和孫立人的一次談話》,《南方都市報》2014年2月23日;②薛慶煜:《孫立人將軍傳》,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43頁;③戴廣德:《緬甸之戰:隨孫立人劉放吾將軍遠徵紀實》,黃山書社1995年,第22頁;④盧潔峰:《仁安羌解圍戰考》,2013年,第141—142頁。⑤William.J.Slim:《Defeat into Victory》,第76頁。轉引自盧潔峰《仁安羌解圍戰考》,第118頁;⑥盧潔峰:《仁安羌解圍戰考》,2013年,第254頁;⑦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緬甸作戰》,黃山書社1995年,第97頁;⑧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39頁;⑨劉統:《東北解放戰爭紀實》,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1頁;⑩楊奎松:《一九四六年國共四平之戰及其幕後》,《歷史研究》2004年第4期。

相關焦點

  • 清明至,廬江孫立人故居被鮮花簇擁……
    當春風又綠江南岸當柔風舞動楊柳枝當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我們紛紛懷著敬畏之心,來追憶一個人
  • 國軍抗日4大名將:第4位被譽戰神,綽號「老虎仔」,你一定認識!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中也湧現出了許多眾志成城、一心為國、不怕犧牲、不怕流血、無所畏懼、正氣凜然的抗日將領;今天我們就來談談4位比較著名的國軍抗日名將。其中第4位鼎鼎大名,被公認為戰神,他獨創了天爐戰法,你認識嗎?
  • 齊聚愛國教育基地孫立人故居,筆墨會友追憶將軍
    她指出,開展這次書法創作筆會的主要目的是紀念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117周年,進一步推動我縣對抗日名將孫立人的研究和宣傳。王為良、袁翼、陳雄威、趙廣曙、趙友和5位書法愛好者現場揮毫潑墨,以紀念抗日名將孫立人為主要內容,創作書法作品20多幅。
  • 這個窩囊廢因拉肚子引發了七七事變,7年後戰神孫立人親自將其血刃
    而這一次日軍面對的可不是當年的宛平城守軍,而是戰神孫立人將軍帶領的新一軍,這支部隊絕對稱得上國軍的王牌部隊,所有軍官都是留學生,而且是清一色的美式A級裝備。 而且這支部隊起初並不是聽命蔣介石的,而是聽命於宋子文的。宋子文何許人也?他可是國民黨的財政部長!
  • 不是薛嶽也不是孫立人,而是他
    在三次會戰中,薛嶽藉助湖南的地形,使用「天爐戰術」實現退後決戰,圍殲日軍10萬餘人,被擊斃的都是純種日軍,薛嶽也一戰成名,贏得了抗日「戰神」的稱號。 孫立人將軍作為遠徵軍將領之一,他的抗日事跡則更為具有傳奇色彩,有傳聞說孫立人將軍曾俘虜了一千多日軍,問其中誰去過南京,只要去過南京的就都活埋,中國人無不拍手稱快。
  • 二戰10大名將,中國一人上榜,被稱為國軍戰神,你認識他嗎?
    10、孫立人:孫立人有著東方隆美爾的稱號,還有人稱他為二戰時期的「國軍戰神」,當然這個稱呼是有些誇張的,但是從側面也能反映出他的厲害,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
  • 蔣介石擁有三大戰神,可他為何還是兵敗臺灣
    蔣介石集團中有不少軍事人才,孫立人、薛嶽、白崇禧都是頂級軍事家,他們是蔣介石三大戰神,可為何他依舊敗退臺灣?孫立人是一位能文擅武的將軍,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又到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他這種留美系在國軍中並不多見,回國後擔任稅警總團老大,後來被蔣介石看重稅警總團改編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師,孫立人任命師長。
  • 解放時期,有軍事才能,卻得不到蔣介石重用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解放戰爭時期,有軍事才能,這得不到蔣介石重用的國軍將領們。 白崇禧 第二位是白崇禧,他是桂系軍閥,在北伐戰爭時期贏得小諸葛之稱,在抗戰時期贏得戰神的稱號。
  • 中國遠徵軍潰敗,杜聿明翻山越嶺回國,孫立人掩護英軍撤入印度
    在200師開始後撤的時候,孫立人的新編38師也入緬了,正在向同古方向前進。西線的 英軍這時候正在撤退,大約7000人,日軍一個小部隊,大約一千多人,迂迴到英軍前面去了,先於英軍佔領了橋頭堡陣地,堵住了英軍的退路,英軍很慌,感覺自己被包圍了,軍長斯利姆馬上請求史迪威派兵增援,同時派人向孫立人求援。
  • 第二次四平之戰,孫立人、白崇禧同氣連枝
    1946年4月,林彪想和國軍最精銳的新一軍、新六軍硬扛,碰了一鼻子灰。美械裝備始終是有優勢的。這是新一軍、新六軍的一次協同作戰,杜聿明的嫡系部隊新六軍展露了鋒芒,但也是這兩個王牌軍爭功的開始。這時抗戰老兵尚多,中下級軍官都有實戰經驗。
  • 抗日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4個科學家!
    抗戰名將孫立人:妻子不育幫他納妾,如夫人給他生了4個科學家!清華大學走出的國軍名將,抗戰殲敵最多,四個子女都是清華高才生。 1/「東方隆美爾」孫立人 提起孫立人的名字,大多數讀者都非常熟悉。孫將軍是安徽舒城縣三河人,出生於安徽廬江縣金牛鎮。
  • 孫立人:被軟禁33年的戰神,妻子不孕幫他納妾,生下4個科學家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抗戰名將就是有 「叢林之狐」之稱的孫立人,一身戎膽,只為保家衛國,赤子之心,只為國民安康。可是誰又曾想到,被讚譽為一代戰神的孫立人,卻在其鼎盛時期被人誣衊,遭到了軟禁,當時全國上下都以為很快就會為孫立人平反,畢竟當時正是國家危難時刻,急需孫立人這樣的領軍人才,可是沒有人敢相信孫立人直接被軟禁了三十餘年!
  • 揭秘蔣介石為何不殺了孫立人將軍而只是囚禁了他?
    1990年11月19日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在臺中榮民總醫院去世,享年90歲,彌留之際孫立人將軍嘴裡還念叨著我是冤枉的,蔣介石是以「叛亂罪」囚禁了孫立人將軍,但1988年臺監察院認定孫立人將軍無叛亂意圖。書生就想說蔣介石自己相信孫立人將軍真的會造反嗎?
  • 日軍公認的中國戰神,日本代表贈刀以示尊敬,可為何他晚年悽涼?
    這位被認為是中國戰神的將軍就是孫立人。1900年,孫立人出生在安徽省的一個小鎮裡,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來說並不算差,不過他的成長經歷比較坎坷。在他5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是被父親一手帶大的。7歲的時候開始進入學校讀書,在12歲時因為家庭原因被迫停了兩年學。
  • 國軍中最能打仗的將軍是誰?粟裕大將給出答案,但是沒有薛嶽
    國軍中最能打仗的將軍是誰?粟裕大將給出答案,但是沒有薛嶽   世上什麼都能重複,戀愛可以再談,配偶可以另擇,身份可以炮製,錢財可以重掙,甚至歷史也可以重演,唯獨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複。
  • 「今日史談」抗日名將孫立人離世,他最終敗在了蔣公手裡!
    在30年前的今天,1990年11月19日,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在臺灣去世。為什麼說他敗在了蔣公手裡?在臺灣時,身居軍中要職的孫立人在蔣公鼻子底下與美走得太近,而且是在美國有意圖廢蔣另尋代之的背景下,這讓一個職業軍人的他再怎樣清白也說不清了。
  • 被日軍尊稱「中國軍神」的孫立人有多傳奇?斃敵3萬,壽長90歲
    可是孫立人任團長後,對這支部隊嚴格按照「孫氏操典」訓練,使其戰鬥力迅速提高,成為後來國軍中的王牌勁旅。 在帶兵之初,孫立人就告訴官兵們:「日本人有侵吞中國領土的野心,希望全體官員要立定決心準備抗日。
  • 國軍在東北侮辱日本婦女風潮
    1946年,接收東北之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中)在長春街頭。孫立人曾親眼目睹過國軍高官對日本婦女的強姦另據新一軍參謀潘德輝披露,孫立人甚至親眼目睹過一場國軍高官針對日本婦女的強姦案:「1946年……軍部和新三十師駐海城。某日午間,我騎馬至海城四周察看地形,至一大宅院旁,聽到院內有悽慘的哭叫聲和皮鞭抽打夾雜日語巴格野郎之罵聲。我因好奇而下馬爬上院邊之大柳樹窺看究竟,簡直讓我驚訝的幾乎滾下樹來。
  • 蔣介石手下的三大戰神,最後的下場是怎樣的
    蔣介石手下的三大戰神,最後的下場是怎樣的歷史上「九一八」事變以後,日軍的一步一步的進攻非常激烈,甚至想在三個月內打敗中國。當時,在蔣介石的領導下,國民黨政府也採取了抗戰措施,通過多次戰役挽救了局面,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