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乳、龍腦、匙葉甘松……調香打粉真的是一個考驗體力、耐力的活。 」作為一名合香師,定海姑娘「子言」的閒暇時光經常與「香」為伍,制香、薰香於她而言是生活常事。
初見「子言」,一頭垂順的長髮、姣好的面容和苗條的身形,再加上長期與「香」打交道,一眼望去便覺是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香道並不是子言的主業,作為90後,她既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又是島城最早一批的漢服愛好者。
幾年前,因為喜歡上香道,她專門拜了香道的師傅學習系統的理論和實踐課程。
想做於人有益的香品
「去年你做的竹露水還有嗎?蚊子開始猖狂了,翹首以待你的水。 」夏天還沒到的時候,就有朋友催著子言快交出她手作的竹露水。
清新好聞的柑橘香氣不僅天然無刺激,還能有效防止蚊蟲叮咬,總是一上新就被她的朋友們一搶而空,與竹露水配套的清風竹露膏也是如此。而今年冬末春初的一二月份,子言手作的艾草香也被不少朋友評價為「有安全感」。
作為一名合香師,調製的香膏、香品能為人所喜愛無疑是一種鼓舞。
周末沒事的時候,子言就會泡在家中自己的「工作間」裡製作香品,一耗可能就是一下午之久。說是工作間,其實就是在房內闢了一角工作檯,制香要用的各種工具都在其中。
艾草香、安神香、帳中香、老山檀是子言最近手作出品的幾款純天然線香,已有不少人嘗試。
對於目前已有的產品,子言坦言要感謝自己的師父,每次成品出來後她都會先寄給師父品評。「儘管朋友們目前評價不錯,但對於制香,其實我也只是初窺門徑。希望以後能夠做出更多與人有益的香品。 」
被美好體驗吸引初入香道
人們對於香的喜好,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對於子言來說,與香道結緣,源於一次計劃之外的香道體驗課。
由於從小對傳統文化有所好感,大學畢業後的子言成了舟山最早一批的漢服愛好者之一,還和一些同好組成了島城早期的漢文化社團。2015年的西塘漢服文化周,子言與朋友一同前往,在遊客如織、同袍眾多的美麗西塘,與香道有了一次短暫的美好邂逅。
漢服文化周上,除了身著各種朝代和形制漢服的同袍,還有讓人學習傳統文化、體驗古典藝術的國學課和體驗課,點茶插花、撫琴品香、油畫紙傘等各有千秋。
而一堂香道體驗課帶來的朦朧美感,則讓子言不自覺被吸引。「當時有茶道、香道各種配套體驗活動,漢服同袍們可以自行選擇,我當時閒逛的時候一下子就被香道老師氣質文雅的舉止迷住了。 」子言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體驗課的老師只有30來歲,衣帶飄飄,行為舉止透著一股「仙氣」,一瞬間就勾起了當時還算是「萌新」的子言對香道的神往。
體驗課程教的是香丸的製作,香料都是已配伍好的,簡單操作即可完成。體驗周結束後,香道留在子言心中的魅力與吸引卻始終沒有散去。
拜師學藝打基礎
西塘回來後的子言投入了正常工作,但對於漢文化的熱愛和了解卻從沒停止。
2016年,在一次漢文化交流活動中,她認識了一位祖籍重慶定居蘇州的香道老師,互加微信後,查看老師的朋友圈成了子言的日常活動之一,隨著了解的加深,她對香道也越發神往。
終於,在2017年,她開始跟著這位老師學習香道發展史、合香理論基礎、香料配伍、陰陽五行學說等基礎知識。
2019年3月,子言遠赴蘇州去參加系統專業的線下培訓,並通過了高級香道師的考試。
合香學習的路上沒有捷徑。2019年下半年,子言又拜入永川「香十二」手工藥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益麗門下,學習藥香製作。每天1.5個小時左右的線上課程學習,子言堅持了一個多月,時至今日仍舊保持著每天固定時間的理論學習習慣。「藥香同源,但藥物和香料都各有各的特性,如何融合平衡、以香養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自拜師以來,子言開始廣泛涉獵中醫理論,在課外自學中醫學理論相關內容,並積極向老師提問。
香道的學習將原本就忙碌的日常填補得更加充實。子言打趣地說:「許多人以為香道是一件很仙很優雅的事兒,如隔雲端美如仙,其實真正接觸後你會發現,背後的內容真的很駁雜且枯燥,需要傾注極多的耐心和愛意才能堅持下去。一款香品,從配伍、炮製到成品,有的可以達半年之久。 」
現代人也能擁有古人的生活美學
「焚香、品茗、插花、掛畫,宋代文人四雅。未來的生活方式,必然是這樣極致的生活美學。 」在朋友圈裡,子言這樣寫道。而在生活中,她也是這樣實踐的。
受文化館之邀請,子言曾在百姓課堂上講過幾場合香課,讓在場的市民體驗過龍腦香,了解其背後令人嘆惋的小故事;也曾接受一些商家的邀請,為一些市民帶去過有關唐時香篆、宋代隔火薰香的體驗課。
子言覺得,東方的合香留香持久,時間一長,或許會和一個人的氣味或氣質融合,留下屬於自己的獨有氣味。「一縷香菸起,俗世煩擾清。 」聽音樂能讓耳朵得到享受,吃東西可以使味蕾得到享受,而香或許可以讓身體和心靈得到雙重享受。而所謂「香道」,就是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對香料作全身心地品鑑和感悟,是由器官的享受向精神層面訴求升華的一門生活美學。
從喜歡漢服,到了解漢服背後的深刻含義,慢慢地認識全國各地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再到靜下心來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深研香道,這可能就是漢服圈裡最流行的一句話「始於衣冠,達於博遠」的最好詮釋。
這位90後姑娘,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詮釋了那句話:生活,要有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
記者:王卡璐
編輯:碩懋
舟報集團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