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

2020-12-25 長河談財經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

70年,恍然如夢。濟南,無影山。

和煦的陽光鋪滿了屋子,投在一張老照片上。照片的主人公叫張克讓,一身戎裝,精神抖擻,勝利的喜悅掛在嘴角。

他的手裡抓著面旗子,正中是一虎頭,左右寫著「優勝」兩字。這面旗子就是赫赫有名的「白虎團」團旗,後來成了志願軍的戰利品,如今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白虎團」的正式名稱叫南朝鮮「首都師」第一團,享有「國防軍主力」「無敵猛虎」的美名,因李承晚親授「虎頭旗」而得名「白虎團」。作為「首都師」的王牌團,「白虎團」武器裝備精良,作戰實力雄厚,是敵軍精銳中的精銳。

96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敬軍禮。

張克讓今年96歲,山西五臺人。早在1939年就參加了革命工作,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表現突出。1951年春,張克讓所在部隊赴朝作戰,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

1953年,朝鮮戰場迎來和平曙光,但敵人仍心存僥倖,在談判桌上玩起拖延戰術。這年7月,為了以打促談,志願軍發起金城反擊戰。當時,張克讓先後任第68軍203師政治部聯絡科長、607團政治處主任。他回憶:「奇襲白虎團的,就是我們團。團裡派出了迂迴支隊向敵縱深插進,在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指揮下,用化裝奇襲的方法直接摧毀了『白虎團』團部。」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的部隊「白虎團」的老巢

南朝鮮曾經成立了一個「首都師」,這個首都師匯集了大量的南朝鮮士兵精銳,很多南朝鮮高官都稱它「國防軍主力」。

「首都師」曾經在襄陽的戰爭中,打出了不錯的戰績,南朝鮮的最高領導人李承晚親自授予「虎頭旗」。

「首都師」也改名「白虎團」。

總之,這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隊伍。

01 開端

1953年7月,金城戰役剛剛打響,志願軍用強大的火力做掩護,迅速將南朝鮮前端防線打開。

而志願軍的指揮官也下達了準備突襲「白虎團」指揮部的命令,要一口氣將敵人精銳的「腦子」打掉。

戰士們迅速佔領了高地,為偵察部隊打開了一條道路。

02 突襲

戰士們穿上南朝鮮士兵的軍裝,頭頂上的鋼盔一戴上,倒也有幾分以假亂真的樣子。

此時的南朝鮮部隊注意力都被前方志願軍的攻勢吸引住了,對於防線後的監察卻大大放鬆。

戰士們的機會來了,他們穿越了敵人的好幾道哨卡,緩緩接近二青洞。

那裡,便是白虎團的指揮部所在地。

戰士們悄悄地觀察著敵人的布防情況,又在心裡偷偷思考著最好的進攻位置。

「準備!」戰士們再次檢查了槍械,一把拉響手榴彈,朝著敵人的作戰室扔過去。

轟然巨響,手榴彈在作戰室的前頭炸開,兩個南朝鮮的哨兵身中數枚彈片,立即倒下。

南朝鮮的士兵警覺了,他們迅速進入陣地,又有幾個士兵迅速將作戰室包圍起來。

可兩枚子彈從志願軍戰士的槍口中迸發,解放軍的的兩個神槍手已經瞄準了敵人的機槍手,果斷了結了他們的性命。

「衝啊!」戰士們從預定的進攻位置殺出,手指不斷扣響扳機,將一枚又一枚奪命的子彈打入敵人的身軀中。

南朝鮮的士兵奮起還擊,可正是在此時,衝鋒鎗的聲音響了,白虎團團部兩側突然衝出不少志願軍戰士。

最前方的南朝鮮士兵很快就被擊殺,戰士們躲在最近的掩體中,對著包圍著作戰室的敵人開火。

03 勝利

眼見形勢嚴峻,作戰室外的士兵不敢戀戰,有幾個敵人士兵衝進作戰室,想要將此時臥倒在地的長官抓起帶走。

但志願軍戰士辛苦滲透進來一遭怎麼可能無功而返,手持衝鋒鎗和捷克式武器的戰士做突擊隊員,從掩體後站起啦,朝著敵人進行火力壓制。

「殺!」戰士們衝了出來,一把衝到了敵人的作戰室外。

有戰士將敵人撲倒,有戰士用槍朝著敵人的頭顱重重甩下,有戰士用雪亮的刺刀刺入了敵人的腹中。

剩餘的戰士迅速衝入作戰室內,將還想要抵抗的敵軍士兵統統擊殺。

而這,僅僅只打了十四分鐘。

這下好了,南朝鮮的精銳部隊「白虎團」老家都被偷了,一時間,南朝鮮的指揮體系出現了錯亂,白虎團名聲大降。

如果對韓戰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去看一下這本《決戰朝鮮》。

這部書全景式再現了韓戰歷史命運,全書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的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爭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推薦的這一版在原有精彩內容基礎上,還新增了百餘幅韓戰歷史照片,給廣大讀者以極強的歷史代入感。

今天,我就將它推薦給你,厚厚的兩大本,原價88元,現在雙十一活動價僅需79元就能拿下。

喜歡的讀者,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奇襲白虎團小分隊十幾分鐘殲敵97人,僅一人受傷,怎麼做到的?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就會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偵察英雄嚴偉才的原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
  • 文物中的抗美援朝丨志願軍繳獲的南朝鮮軍「白虎團」團旗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姜廷玉 這面用彩色絲線精工細繡的虎頭旗,是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偵察班在朝鮮戰場繳獲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號稱「白虎團」)的團旗。
  • 開國少將宋玉林,抗美援朝唯一打滿3年之人,最後一役奇襲白虎團
    宋玉林 1953年6月的朝鮮戰場上,正當我軍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籤署停戰協議之時,南朝鮮方面竟公然破壞協議,扣留我方被俘人員,公開叫囂要
  • 金城反擊戰,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創奇襲白虎團光輝戰例,180師勇打...
    懲罰李承晚 1953年6月15日,朝鮮停戰談判終於達成了全部協議。朝鮮戰場即將停戰,愛好和平的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就在6月17日深夜,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突然以「就地釋放」為名,脅迫朝鮮人民軍戰俘27000餘人離開戰俘營,押送到南朝鮮軍隊訓練中心。
  • 朝鮮白虎團為何沒有在上甘嶺露面?被志願軍的突然襲擊嚇到了?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2226,閱讀約5分鐘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時期,朝鮮軍隊有一支著名的「白虎團」,1953年7月被英雄楊玉才率領的偵察排化裝突襲,一舉奪走團部。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52年11月,志願軍一個排編成奇襲「白虎團」,殲敵40餘人。結果,著名的「白虎團」在上甘嶺戰役中被嚇死了,不敢露面。上甘嶺戰役中,擔負防禦任務的是志願軍第15軍。戰鬥開始前,根據軍團長的安排,第四十五師駐紮在五聖山,第四十四師駐紮在西山。
  • 抗美援朝「穿插營」營長逝前回憶:奇襲白虎團背後的真實故事
    1951年7月1日,彭德懷總司令和金日成首相回復了李奇微將軍的聲明,建議雙方於7月10日至15日在三八線的開城地區舉行和談。從此,韓戰結束了大規模的運動戰時期,雙方在三八線上邊打邊談,延續了兩年之久。1953年6月8日,中美雙方終於達成了「關於戰俘遣返問題的協定」,向和平邁進了決定性的一步。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1953年7月27日,金城戰役結束,隨即朝鮮停戰協議也在同一天正式籤字。奇襲白虎團的故事1964年被改編成了京劇,1972年又被拍成電影,家喻戶曉,長演不衰。 中國人民對「白虎團」並不陌生,京劇《奇襲白虎團》已家喻戶曉,而真實的奇襲白虎團故事到底又如何?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奇襲白虎團!是如何打出「輕步兵之王」的戰鬥力?
    停戰前的最後一戰 1953年1月,美國總統更換,軍人出身的艾森豪厭倦了無休止的戰爭,提出儘快停戰,並撤換了主戰的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此後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停止了大規模軍事行動,雙方就停火事項再次開始了接觸。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奇襲白虎團,15天瘋狂殲敵5.3萬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奇襲白虎團,15天瘋狂殲敵5.3萬 《金剛川》不知道大家都看過嗎,這是一部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電影,該電影講述的是1953年,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金城之戰。 1953年,當時正是夏季反攻戰,這場戰役是李承晚肆意挑起的。
  • 1953年的金剛川,有一座炸不毀的橋
    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1年7月10日,中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 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 紅船人物丨京劇《奇襲白虎團》的原型原來是他們
    作者:錢慶國67 年以後,志願軍老戰士趙力合(又名趙順和)回憶起 1953 年 7 月 13 日的那個夏夜,當我軍密集的火炮對敵軍陣地發起猛烈轟擊、隆隆的炮聲傳到他的耳朵裡時,他那波瀾不驚的眼神兒突然一亮, 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說:「那個時刻,我和我的戰友們都認定:我軍必勝!」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此時,志願軍總指揮彭德懷在北京,按原定計劃,他將1953年6月19日由北京起程,前往朝鮮,準備參加朝鮮停戰協定籤字。臨行前,彭德懷與毛、周就此事進行了磋商。其後,其他部隊也向南韓陣地發起攻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奇襲白虎團」。西集團右翼第203師佔領敵人陣地後,該師主力繼續推進。
  • 還原真實的《金剛川》,1953年,金城戰役
    其實這本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在當時志願軍計劃的夏季反擊戰役,因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籤字,到1953年6月15日就已經結束了,但是南朝鮮的李承晚卻突然跳了出來,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迫扣留中朝戰俘
  • 抗美援朝中,「白虎團」在此戰被全殲,至今軍旗還在中國博物館
    我軍使用了約1100門重型火炮,還出動了志願軍的坦克團作為先頭部隊打響金城戰役的第一炮。我軍不僅武器方面以絕對的優勢壓制對手還在作戰隊伍上壓制了對手。20軍團的四個軍和21軍都是志願軍中的精銳部隊,20萬鬥志昂揚的戰士時刻準備踏上金城對敵作戰。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馬踏裡山大戰美軍陸戰隊,我軍為何炮轟樹林?
    到1953年的時候,抗美援朝的敵我形式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第5次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家的大規模戰役已經不見了,美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都進入了持續的消耗戰爭。最後雙方經過商議終於籤訂了臨時的停戰協議。在中國和美國籤訂了停戰協議,有一個老頭不同意他,他就是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
  • 越南最精銳部隊與我軍遭遇戰,許世友:不留一間房子
    1979年3月,諒山爆發激戰。我軍與越南最精銳的部隊「金星師」遭遇戰,許世友:不留一間房子。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1979年2月17日,我軍兵分兩路進攻越軍,對越自衛反擊戰拉開序幕。在怒火的刺激下,我軍迅速拿下了戰爭第一階段的勝利,隨後展開了激烈的諒山戰役。
  • 志願軍入朝首戰雲山城,南朝鮮精銳第一師遭痛擊
    1950年10月25日凌晨2時,志願軍司令部的作戰值班室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鈴聲,守在那裡的志願軍參謀長謝方急忙拿起電話,這通電話是118師師長鄧嶽打來的,他向司令部報告稱在他們的正面發現敵人,看起來不像美國軍隊,講的全是朝鮮語,應該是南朝鮮軍隊。
  • 1953年朝鮮板門店停戰協定籤字廳的建起
    板門店是位於韓國與朝鮮之間北緯三十八度停戰線上的一個村落。朝韓的代表在1953年7月27日於此籤定《朝鮮停戰協定》而聞名。板門店之名,得自於停戰條約籤定地點附近一個賣香菸的雜貨店。板門店與柏林圍牆一同被視為冷戰時期的象徵。朝鮮停戰談判經過兩年的時間,敲開了板門店停戰協定籤字廳的大門。
  • 韓戰後,全世界都對志願軍展開研究,英國人的評價絕了
    一、隱蔽突然,達成對敵作戰的優勢與主動地位 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為對美軍和南朝鮮軍以突然打擊,於1950年10月19日晚,從安東(今丹東)、長甸河口、輯安(今集安)三個渡口,秘密渡過鴨綠江,向朝鮮境內開進。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志願軍各部採取了一系列隱蔽偽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