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105),字魯直,號山谷,自稱一號溶翁。是分寧人(現在的江西修水)。是平間時期考取進士,為是葉縣(今現在的河南葉縣南)的都尉。熙寧五年今(1072)在北京的(現在的河北大名)國子監講課。黃庭堅得到蘇軾的賞識,與張未、晁無昝、秦觀投入蘇軾的門下,人們稱他們為「蘇門四學士"。在哲宗元祐元年今(1086)由司馬光極力的推薦,讓黃庭堅參加了校定的《資治通鑑》。後來遭到新黨的排斥,誣告了《實錄》的不實,被貶到戎州、四川黔南、宣州、鄂州、等地。在崇寧的第四年去世,被贈直龍圖閣學士,追加太師,諡號是「文節」。
黃庭堅像
黃庭堅和蘇軾一樣,都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華,在詩歌的領域開創了江西詩派,在書法、詩文上與蘇軾齊名,被世人稱「蘇黃」。
李白懷舊遊詩 北宋 黃庭堅
黃庭堅在書法上工於行書、草書和楷書。他的楷書《伯夷叔齊廟碑》也流傳了下來,後來又學柳公權。行草方面還是效法顏真卿、懷素等。行書用筆的技法有點像顏真卿字,結體上也誇大了柳公權字中宮緊收、四邊放射的風格特點,宏肆絕塵,能讓人感覺到面貌一新。他的草書可以在宋代排書法家之首。
杜甫寄賀蘭銛詩 北宋 黃庭堅
黃州寒食詩帖跋 北宋 黃庭堅
山谷行書,大多數都是在效仿柳公權,有很多字在他的筆勢酣暢淋漓。黃庭堅的代表傑作有《松風閣詩帖》《劉賓客經伏波神祠詩》《華嚴硫》《跋東坡寒食詩》等。其中《華嚴疏》這幅作品健拔豪邁,已經形成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筆墨用的也是比較溫潤,雖然綾地雖已經有點破損,但是他書法的神採還是沒有失去,這也是他中年書法的代表作之一。《跋東坡寒食詩》雖然字字相間特別近,但是它的筆畫橫勢放開,峻爽磊落,跌宕起伏,在侷促不平之中展現出了奇倔鬱勃之氣。冒似受到了蘇東坡詩意書風的情緒波動,所以發揚蹈厲,故意和他賭氣。《松風閣詩帖》是寫於崇寧元年(1102)中宮緊收,筆畫放開,結字聚字心的形態,用筆的方法和力度尤其不一樣,實際上模仿的是柳公權書法,但用筆極其誇張,因此讓人感覺到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草書諸上座帖 北宋 黃庭堅
《蠟梅詩》《劉夢得竹枝詞》乾瘦蒼幼,豐左病右,用筆的形式像萬傘枯藤,也有點像斜風驟雨。創作的《李白憶舊遊詩》這幅作品也是老勁爛漫,一波三折,變化多端。就像《周必大山谷草書太白詩》中寫的那樣:「蓋非滴仙妙語,不足以發龍蛇飛勁之勢」。
松風閣詩帖 北宋 黃庭堅
《諸上座帖》屬於紙本,現在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是黃庭堅用的草書是李任道所抄寫的《語錄》是五代時文益禪師的作品。黃庭堅在詩文中寫道:「此是大丈夫出生(入)死事,不可草草便會。拍盲小鬼子往往見便下口,如瞎驢吃草樣,故草此一篇,遺吾友李任道,明窗淨几,它日親見古人,乃是相見時節,山谷老人書。」這一幅作品的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不僅是繼承了懷素、張旭的筆法風格,還有結合黃庭堅自身的行草優勢,也應該是黃庭堅晚年比較得意的傑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