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吳宏林
「在西藏待了4個月,回來之後每天都像醉了一樣。」12月19日,省測繪工程院山南援藏工程測量項目部負責人匡建華感慨。剛從高海拔地區回到湖北,項目部很多人出現了「醉氧」。
今年7月,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先後派遣35人次前往西藏山南市開展測繪援藏工作。在地廣人稀、高寒缺氧的藏區,經過4個月的艱苦工作,一批1:500高精度地形圖將用於山南市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
缺氧不缺精神
測繪隊員張嘴睡覺
「十三五」期間,我省對口測繪援藏區域為山南市的乃東區、瓊結縣、加查縣、曲松縣。今年,我省要完成瓊結縣和乃東區共計23.3平方公裡地域的1:500地形圖測繪任務。
「到了地方才發現條件有多艱苦。」省測繪工程院工程測量室主任蘇勤龍說。當地缺水,晝夜溫差大,山上到處是風化石,山谷裡的沙子能沒過人的腳脖子。測繪資料不全,以前的地形圖早已過時,無法參考。
而且,山南市因特殊的軍事和地理位置,一些先進的航拍攝影技術和測繪手段不能使用,只能靠人力一點一點進行測繪。高原地區缺氧使人體力下降,走路快了就會氣喘籲籲,翻山越嶺測繪更是艱辛。
項目組成員人人都流鼻血,嘴唇乾裂。一人因高原肺水腫被緊急送回武漢。「白天辛苦勞動,晚上還沒法好好休息。」項目組隊員周航說。缺氧使人無法深入睡眠,兩個小時就會醒一次,夜裡起來一看,因為缺氧大家都張著嘴睡覺。
不畏艱難困苦
65萬個點繪出山川草木
在山南的4個月裡,項目組成員走遍了23.3平方公裡地域的每一個角落,採集了65萬個碎部點。
「碎部點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徵點,如房角、道路交叉點、山頂等。」匡建華介紹。大家每天早上7點出發測點,晚上繪圖一直到10點。
65萬個點連成線,線連成面,23.3平方公裡區域的地形地貌躍然紙上。
1:500地形圖精度有多高?
「一片樹林、一條水溝都能在圖上找到。」蘇勤龍說。這次進藏測繪,用的是國內最高標準,樹有多高、溝有多深都標註清楚,工作量雖然大增,但為山南地區的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如乃東區的魯瓊工業園和滴新工業園,都急需高精度圖紙來指導建設。有了1:500地形圖,無論是規劃、施工,還是計算土石方,都更加方便。
「當地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一片草地如果被破壞,就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失。」蘇勤龍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有了高精度地形圖,未來開展建設時,能避免破壞植被、山體,也便於開展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更能有效地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