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永梅 通訊員 劉俊鵬 建國初期,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之中,而右玉縣的老百姓,卻因風沙肆虐、貧瘠多災,面臨著沙進人退、舉縣搬遷的生存危機,全縣僅有殘次林533公頃,林木綠化率不足0.3%,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四周環山,南高北低,屬晉西北高寒冷涼、乾旱區。全縣國土總面積為1969平方千米,下轄1個省級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共288個行政村,總人口11.5萬。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為右玉縣森林資源建設帶來了蓬勃的朝氣,也為右玉生態環境保護注入了新鮮的血液。20年來,右玉緊緊抓住國家啟動實施天保工程這個千載難逢的良好契機,以加快生態植被恢復、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為目標,以保護森林生態資源為重點,全力構建森林與旅遊融匯互動、生態與產業一體發展、強縣與富民同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在推動右玉綠色發展更高起點更高質量上大膽改革實踐,積極開拓創新,逐漸探索出了以「宣傳、管護、營造」為亮點的「天保」工程新路子。此時的右玉縣已非彼時的滿目荒涼,氣候涼爽、風景秀美、山水如畫、塞上綠洲是右玉縣給出的嶄新面貌,也是右玉縣交出的實施天保工程20年來的滿意答卷。
深入宣傳 全民守護
自天保工程啟動以來,在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右玉縣深入推進天保工程建設,大力進行天保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標牌、標誌、簡報、傳單,動員會、培訓會、現場會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入宣傳。在重點林區、主要交通要道、路口、林地周圍,刷寫天保工程永久性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播放電視新聞、通告、禁令、專題講座,通過有效宣傳、教育、警示、封育等一系列手段,生態植被恢復,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縣形成了愛林護林的良好氛圍,全縣基本上杜絕了偷砍亂伐、非法狩獵、非法佔用林地、違法用火等林業行政、刑事案件的發生,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層層保障 山山管護
右玉縣地廣人稀,林多溝深,森林資源的管護任務十分艱巨。天保工程啟動實施以來,針對本地實際,右玉縣天保領導組制定了詳細的、有效的森林資源管護措施;完善了天保工程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達到工程實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出臺了天保工程各類規範性文件;成立了森林派出所;組建了森林資源保護巡查隊,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加強森林、野生動植物和林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嚴格依法保護生態建設成果。
全縣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全部成立天保工程領導組,建立天保工程管護站,做到了層層有責任機構、有規章制度、有實施經費、有管護人員、有辦公設施。鄉鄉設立管護站,村村配備護林員,達到了山山有人看、處處有人管的護林格局,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構建了片、帶、網、區聯防的管護體系。
對全縣森林資源以林班、小班劃分,分片、分塊、分鄉鎮、分村明確職責與義務,落實林木管護工作。同時,對全縣小班進行落界,與護林員籤訂《管護協議書》,建立「驗收卡」考核制度,明確管護四至界限與面積、管護責任與義務;對具體工作人員和專職護林人員定責、定量考核;對工作不力、責任性不強的人員及時進行調整或解除協議;為重點林區護林員配備GPS巡檢儀70部。層層管護的護林格局確保了全縣造林成果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明顯改善,為實現讓荒山、荒坡、荒地變綠,建設環境好產業優人民富的美麗右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人才強縣 科技興林
20年來,通過不斷拓寬思路,大膽探索、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右玉縣逐步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之路。針對乾旱、多風、少雨、建設難度大的實際,全面強化科技保障工作,切實將科技支撐貫穿於天保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把效益和質量放在首位,對植苗造林工程進行科學決策,合理安排。
在技術措施方面,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為重點,篩選、配套了一批先進的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生根粉、保水劑等一大批抗旱造林系列技術在生產中得到推廣應用。在施工作業期間,選派懂業務、技術硬的技術員,分片包段,責任到人,深入造林現場進行技術監督和指導,按照「苗粗、根壯、坑深、水足」的要求,嚴把整地、栽植、澆水等各個關口,幫助造林施工隊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從而保證造林工程的高質量。在封育措施中,大力推進鐵網圍欄,這是一項具有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能夠發揮長效機制、一勞永逸,是有效封育的重要手段。
碩果纍纍 持之以恆
依託天保工程的實施,右玉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不懈造林治沙,堅韌不拔改善生態,現如今全縣有林面積達10.7萬公頃,林木綠化率上升到56%,變成了聞名全國的塞上綠洲。全縣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67%,城市建成區綠地率43.7%;沙塵暴天數減少了80%,地表徑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減少60%,田間林網水分蒸發量比曠野年平均減少8.8%;全年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優良天數保持在300天以上。先後榮獲全國治沙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同時孕育形成了寶貴的「右玉精神」。從此,右玉縣的天空再也不是風沙瀰漫,大地再也不是一片荒蕪,百姓再也不用遷城移縣,右玉縣儼然成為了晉蒙京冀地區的生態後花園和避暑休閒養生的首選地。
今後,右玉縣將繼續鞏固天保工程建設成果,以生態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經濟發展,將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綠一方土地,助一項產業,興一地經濟,富一縣百姓」的工作目標,勇於開拓、與時俱進、戒驕戒躁、持之以恆,使右玉縣展現出塞上雄渾厚重的底蘊和綠洲勃勃生機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