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風沙不再  塞上綠洲已現——右玉縣天保工程20年發展紀實

2020-10-15 山西科技報融媒



■本報記者 李永梅 通訊員 劉俊鵬 建國初期,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之中,而右玉縣的老百姓,卻因風沙肆虐、貧瘠多災,面臨著沙進人退、舉縣搬遷的生存危機,全縣僅有殘次林533公頃,林木綠化率不足0.3%,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四周環山,南高北低,屬晉西北高寒冷涼、乾旱區。全縣國土總面積為1969平方千米,下轄1個省級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共288個行政村,總人口11.5萬。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為右玉縣森林資源建設帶來了蓬勃的朝氣,也為右玉生態環境保護注入了新鮮的血液。20年來,右玉緊緊抓住國家啟動實施天保工程這個千載難逢的良好契機,以加快生態植被恢復、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為目標,以保護森林生態資源為重點,全力構建森林與旅遊融匯互動、生態與產業一體發展、強縣與富民同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在推動右玉綠色發展更高起點更高質量上大膽改革實踐,積極開拓創新,逐漸探索出了以「宣傳、管護、營造」為亮點的「天保」工程新路子。此時的右玉縣已非彼時的滿目荒涼,氣候涼爽、風景秀美、山水如畫、塞上綠洲是右玉縣給出的嶄新面貌,也是右玉縣交出的實施天保工程20年來的滿意答卷。

深入宣傳 全民守護

自天保工程啟動以來,在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右玉縣深入推進天保工程建設,大力進行天保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標牌、標誌、簡報、傳單,動員會、培訓會、現場會等多種形式,進行深入宣傳。在重點林區、主要交通要道、路口、林地周圍,刷寫天保工程永久性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播放電視新聞、通告、禁令、專題講座,通過有效宣傳、教育、警示、封育等一系列手段,生態植被恢復,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縣形成了愛林護林的良好氛圍,全縣基本上杜絕了偷砍亂伐、非法狩獵、非法佔用林地、違法用火等林業行政、刑事案件的發生,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層層保障 山山管護

右玉縣地廣人稀,林多溝深,森林資源的管護任務十分艱巨。天保工程啟動實施以來,針對本地實際,右玉縣天保領導組制定了詳細的、有效的森林資源管護措施;完善了天保工程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達到工程實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出臺了天保工程各類規範性文件;成立了森林派出所;組建了森林資源保護巡查隊,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加強森林、野生動植物和林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嚴格依法保護生態建設成果。

全縣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全部成立天保工程領導組,建立天保工程管護站,做到了層層有責任機構、有規章制度、有實施經費、有管護人員、有辦公設施。鄉鄉設立管護站,村村配備護林員,達到了山山有人看、處處有人管的護林格局,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構建了片、帶、網、區聯防的管護體系。

對全縣森林資源以林班、小班劃分,分片、分塊、分鄉鎮、分村明確職責與義務,落實林木管護工作。同時,對全縣小班進行落界,與護林員籤訂《管護協議書》,建立「驗收卡」考核制度,明確管護四至界限與面積、管護責任與義務;對具體工作人員和專職護林人員定責、定量考核;對工作不力、責任性不強的人員及時進行調整或解除協議;為重點林區護林員配備GPS巡檢儀70部。層層管護的護林格局確保了全縣造林成果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明顯改善,為實現讓荒山、荒坡、荒地變綠,建設環境好產業優人民富的美麗右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人才強縣 科技興林

20年來,通過不斷拓寬思路,大膽探索、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右玉縣逐步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之路。針對乾旱、多風、少雨、建設難度大的實際,全面強化科技保障工作,切實將科技支撐貫穿於天保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把效益和質量放在首位,對植苗造林工程進行科學決策,合理安排。

在技術措施方面,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為重點,篩選、配套了一批先進的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生根粉、保水劑等一大批抗旱造林系列技術在生產中得到推廣應用。在施工作業期間,選派懂業務、技術硬的技術員,分片包段,責任到人,深入造林現場進行技術監督和指導,按照「苗粗、根壯、坑深、水足」的要求,嚴把整地、栽植、澆水等各個關口,幫助造林施工隊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從而保證造林工程的高質量。在封育措施中,大力推進鐵網圍欄,這是一項具有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能夠發揮長效機制、一勞永逸,是有效封育的重要手段。

碩果纍纍 持之以恆

依託天保工程的實施,右玉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不懈造林治沙,堅韌不拔改善生態,現如今全縣有林面積達10.7萬公頃,林木綠化率上升到56%,變成了聞名全國的塞上綠洲。全縣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67%,城市建成區綠地率43.7%;沙塵暴天數減少了80%,地表徑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減少60%,田間林網水分蒸發量比曠野年平均減少8.8%;全年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優良天數保持在300天以上。先後榮獲全國治沙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同時孕育形成了寶貴的「右玉精神」。從此,右玉縣的天空再也不是風沙瀰漫,大地再也不是一片荒蕪,百姓再也不用遷城移縣,右玉縣儼然成為了晉蒙京冀地區的生態後花園和避暑休閒養生的首選地。

今後,右玉縣將繼續鞏固天保工程建設成果,以生態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經濟發展,將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綠一方土地,助一項產業,興一地經濟,富一縣百姓」的工作目標,勇於開拓、與時俱進、戒驕戒躁、持之以恆,使右玉縣展現出塞上雄渾厚重的底蘊和綠洲勃勃生機的姿態。

相關焦點

  • 造林綠化丨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右玉精神」讓生態底色更濃
    造林綠化丨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右玉精神」讓生態底色更濃 2020-08-31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塞上綠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超 王志堂林木綠化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不足0.3%提高到如今的56%,這是山西省右玉縣創造的生態奇蹟。21任縣委書記和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把昔日「不毛之地」建成「塞上綠洲」,孕育出寶貴的「右玉精神」。
  • 咬定綠色聳豐碑: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打造踐行「兩山」理論示範區紀實
    5月18日,首屆塞上朔州長城國際旅遊節在山西省右玉縣開幕。品塞上風情畫展,走千年西口古道,觀國際馬術比賽,吹吹涼爽的風,吮吸清清的空氣,嘗一嘗塞上生態農品……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和遊客,在嘗鮮休閒旅遊的逍遙愜意中,感受到右玉綠色經濟發展的新活力,尋找到投資興業的新商機。
  • 天保二十年 綠了黑茶山——黑茶林局天保工程紀實
    1998年實施天保工程以來,黑茶林局廣大職工持之以恆抓保護,科學求實抓營林,眾志成城抓建設,累計營造林96.5萬畝,撫育76.35萬畝,森林質量得到恢復性增長,實現了林草發展由木材生產向生態建設的戰略性轉變。
  • 健步走向大美右玉——朔州市支持和推動右玉縣高質量發展工作綜述
    2018年11月15日,全市支持和推動右玉縣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右玉縣召開。會上,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支持和推動右玉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30條具體舉措,指導和幫助右玉縣制定了《右玉縣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右玉縣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山西省右玉縣全力打造踐行「兩山」理論成功範例
    如今,這裡已成為學習和弘揚右玉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     2019年9月,右玉精神展覽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展覽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聚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主題,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講述歷屆縣委班子帶領幹部群眾,將「不毛之地」變為「塞上綠洲」的感人故事,全景、深刻、生動地展示右玉精神的形成歷程、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
  • 從不毛之地到塞上綠洲,山西一縣成魅力小城,如今再次在全國獲獎
    面對風沙痛苦、寸草不生、乾旱少水的故鄉時,你是等著自取滅亡還是打算離開那個地方? 我相信沒有比我植樹造林更傻的人了, 面對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心和行動似乎是一致的, 悲觀最終放棄,山西省朔州市晉西北邊陲有縣城,新中國成立初期林木綠化率僅為0.26%,也就是幾乎光禿禿的荒原,與內蒙古相鄰,因此每年初春從內蒙古吹來的大風把這個城市變成了沙海,當地氣候乾燥,降水少。
  • 右玉精神」不容玷汙—右玉縣涉嫌非法砍伐生態林事件調查[組圖]
    右玉從「不毛之地」變成現在的「塞上綠洲」;從「沙進人退」變成現在的「綠色生態」;從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大風口變成現在的最佳宜居生態縣,鍛造出被人們稱道的「右玉精神」。然而近日記者接到群眾舉報,反映右玉縣威遠鎮威遠村有350多畝生長了40多年的人工林慘遭非法砍伐,當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一旦颳風就塵沙飛揚,百姓苦不堪言。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趕赴右玉進行實地採訪。
  • 中國天保工程20年:天然林保護,功德無​量
    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這一刻,來自中國的堅定、包容、自信、有擔當的大國風度震撼了阿斯塔納平靜的秋天。 半年後的2014年3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5次會議上指出:「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在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以及東北、內蒙古等地實行了天保工程,效果是顯著的。要研究把天保工程範圍擴大到全國,爭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
  • 這個「五一」不遠遊,市內線路走一走——塞上綠洲生態田園遊路線
    ★塞上綠洲生態田園遊塞上綠洲生態田園遊路線西北線:平魯區下木角鄉上木角村—平魯區雙碾鄉泉盛莊村—平魯區阻虎鄉迎恩堡村—平魯區鳳凰城鎮六百戶村—右玉縣殺虎口風景名勝區殺虎口村—右玉縣殺虎口風景名勝區二十五灣村—右玉縣殺虎口風景名勝區馬營河村
  • 山西右玉20任縣委書記接力植樹
    自張榮懷起,右玉縣二十任縣委書記展開綠色接力,率領幹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一幹就是60多年,林木覆蓋率如今已達54%,近2000平方公裡荒蕪的塞上高原奇蹟般變成了綠色海洋。執政為民,綠色發展,這是一種矢志不渝的政治情懷;艱苦奮鬥,久久為功,這是一份薪火相傳的使命擔當。
  • 四川:天保工程12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10%
    自1998年我省在全國率先試點天保工程建設以來,全省落實森林管護責任面積3.23億畝,12年來累計營造公益林808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4.23%提高到34.41%,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促進了林區經濟結構調整,增加了林業職工和林農收入,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據了解,天保工程一期建設今年底全面結束,明年天保實施二期工程。
  • 天保工程帶來歷史性巨變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天保工程的戰略決策。天保工程一期累計投入龍江森工資金289.2億元、減免採伐企業金融債務37.79億元、償還拖欠的養老金和職工工資、妥善安置下崗職工,為森工走出「兩危」帶來機遇。
  • 微視頻《塞上綠洲——夢沙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田宇 王智 付意恆):《塞上綠洲——夢沙湖》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拍攝的一部微視頻作品。寧夏沙湖自然保護區先後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榮譽稱號,榮獲「中國十大魅力溼地」稱號,在西北乾旱區有著調節氣候,減輕風沙危害,涵養地下水源,調蓄防洪抗旱和降解汙染等不可估量的作用。
  • 茫茫戈壁 探尋石油人的「綠洲」
    7月,在內蒙古茫茫戈壁,巴彥河套吉蘭泰油田建設正如火如荼。  沿著陰山腳下前行,兩旁的荒漠起伏向前,一叢叢的駱駝草星羅散布在荒漠上。在搓板路上顛簸行駛40多分鐘後,記者來到了吉蘭泰油田吉華2井區8號平臺。  這裡有三口井,他們是吉蘭泰油田的功勳井。
  • 【共和國的故事·興林記】天保工程:護好天然林
    包括尖峰嶺在內的海南省4個林區、7個森工林場共計688.5萬畝林區被納入「天保工程」範圍。  2000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方案》《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天然林保護工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一階段也稱為「天然林保護工程一期」,規劃年限為11年,實施範圍包括17個省(區、市)的734個縣和163個森工局。
  • 李小鵬在山陰縣右玉縣調研時強調:弘揚右玉精神 建設美麗家園
    圖為省長李小鵬在大呼高速公路右玉段綠化工程進行調研。 記者/劉通/攝 6月19日,省長李小鵬到山陰縣、右玉縣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新中國成立以來,右玉縣歷任縣領導,帶領全縣人民堅韌不拔,植樹造林,把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今日的「塞上綠洲」,孕育了彌足珍貴的右玉精神。李小鵬先後調研了大呼高速公路造林綠化和李洪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等工程。看到漫山遍野滿眼綠色,綿延無邊鬱鬱蔥蔥,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是否還有可能恢復綠洲?
    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融為一體的羅布泊,如今也已成為了寸草不生的地方,惡劣的自然環境早已不再適宜人類的居住,因為缺少了對它認知,人與人之間也開始依靠著道聽途說來的各種失蹤事件、鬼神傳說等流言,編造出關於羅布泊無人區的各種恐怖故事,真真假假,好壞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