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丨這裡曾商賈如流,被稱為海口的「凱旋門」

2021-03-02 海南日報

海口,南渡江的入海口,一個文明發達的城市名稱,正是華夏南溟奇甸的首府重鎮。

 

如果說,海南島是大海之都,那麼,海口就是海都之都。這個都會就像長江入海口的東方明珠上海一樣,都很年輕。千百年來,她只是瓊州首府府城的外灘。但這片曾經只是「瓊州郡北十裡洲都」的外沙,卻因其迅速的崛起和豐厚的歷史人文遺蹟,於200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26年12月9日,廣東省國民政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海口從瓊山縣分出改設市政廳,稱「海口市」,委任原市籌備專員龍道孔為廳長,轄第一、第二、第三警察區。此前,這裡只是拱衛府城的衛所營鎮、交通海上的津浦港口。歷史從此,時空交錯,在這片防衛之地下碇舶腳,南北在輸納之所輻輳集散!今天我們講述的是海口的「凱旋門」———得勝沙。

「得勝沙」,這個名字像「凱旋門」,背後自然少不了一個得勝凱旋的故事。

 

「得勝沙」古稱「外沙」。位於今海口市得勝沙路一帶,東起新華北路,西抵龍華路北端,長520米。海口舊城有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得勝沙在城門外,依溪、臨海,所以海口人也叫它外沙,取「海口外纏一片平沙」之意。據《得勝沙史話》載:「明代建的西天大士廟,當時面臨大海,後來由於海潮衝積,『外沙』出現,今富興街、外沙后街便形成河流,稱外沙河。外沙河到了民國初才逐漸填成陸地,蓋起了房子,當時主要是水上疍民居住。」而早在唐朝,「白沙津」作為古渡驛站,也是常常成為歷代海盜出沒上岸劫掠的岸口。

 

據方志記載,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海寇張十五犯海口,駕船數十艘進入海口港,清兵把總黃開廣帶領海口、府城一帶軍民奮起反抗。當時,水師兵船20餘艘將出巡哨,不及防備,與海寇交戰中官兵死傷不少,而海口至瓊山大林一帶也被海盜搶掠,人心惶懼。幸有百姓加入抗賊隊伍,寇賊最終被驅趕出外沙,自此,古外沙便改稱「得勝沙」。

 

這次抗賊行動的具體細節雖然已杳然難尋,但其激烈艱難程度一定是歷史上罕見的。另外關於這次軍民聯合衛護抗擊海盜的故事,在民間還流傳著冼太夫人助戰的傳說。也就是說,不僅是軍民聯手,而且還是人神聯手的正義戰鬥。以這種傳說可見這次戰鬥一定給當地百姓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相傳,大戰海寇之夜,官兵因武器粗劣,無法抵禦大批兵賊的侵襲,死傷無數,遂退到冼太夫人神位處。瞬時,只見冼太夫人自天而降,騎白馬、執長劍,帶兵助戰。一時千軍萬馬,如飛沙巨石般給海寇以致命的襲擊,匪盜紛紛抱頭鼠竄,倉皇敗逃,外沙一戰終於反敗為勝。海口官府黃開廣為紀念冼太夫人顯聖助戰得勝之功,遂將這外沙命名為得勝沙,得勝沙由此凱旋而來。1854年(鹹豐四年)又在今得勝沙居委會址建冼太夫人廟,市民稱「外沙婆祖廟」。

 

「得勝沙」何以得名,雖然古史未詳細記載,後人的說法也皆是口耳相傳,大多語焉不詳,牽強附會者頗多。然在海口人民的心中,「得勝沙」作為一個凱旋的沙場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人民引以為豪的印記。

海口得勝沙冼太夫人紀念館。

 

海南人中,鮮有人不知得勝沙的,這裡曾經是各類商品的集散地,一時繁華。

 

海南島四周環海,自然港口眾多,是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如此有利的地理位置,使海南各關口的對外貿易較早就繁榮了起來。

 

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海南設立瓊州市舶分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島內主要門戶瓊山、澄邁、臨高、文昌、樂會(今瓊海)等處均有市舶活動。自此,海南島的海外貿易日趨發達。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我國東南沿海設立海關,管理「海關貿易」。海口總口作為粵海關總口之一,大力開展經濟交流,商業貿易頗具規模,成為當時海南的商業中心。

 

鹹豐八年(1858年),清廷與英法帝國主義者分別締結《天津條約》,瓊州口(現海口)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得勝沙作為港口街道而迅速發展起來。各式洋行、外商辦事機構爭相興建,外資大量輸入。瓊州口一定程度上成為各類商家的角逐場所,而得勝沙則成為海口洋行最多、爭奪最為激烈的地方。一時間洋酒、洋布、洋油、洋火、「三五牌」香菸充斥街頭,海口的達官顯貴、紈絝子弟、名媛佳麗,甚至外國傳教士也紛紛出現在得勝沙。任商賈如流,車馬喧囂。

 

海口得勝沙老街的「五層樓」。李幸璜 攝

二十世紀初葉,中法醫院、郵政局、民國政府中國人民銀行設辦事處、海南醫院、「海口大廈」、海口海關。

 

等於得勝沙相繼落成,尤其是「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的建成,幾乎成為海口的標誌,在當時最為出名。因其位置顯赫,商賈紳士頻頻光顧,「五層樓」作為他們商洽生意、從事社交的主要場合,夜夜笙歌,宛轉迷醉。而能夠在「五層樓」裡住宿、喝茶、品酒也曾一度被認為是高貴身份的象徵。

 

此時,隨著航運、貨棧、商店等商業蓬勃發展,昔日海田河畔的外沙,已成為20世紀三十年代海口市最繁華的主要街道之一,引領著海南現代化的步伐。

 

1937年,海口海關從中山路遷至得勝沙,使得原本繁榮的街道更加興盛。新中國成立後,城建突飛猛進,靠帆船駁運的得勝沙碼頭被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秀英碼頭和新港碼頭取代,後來建起的長堤西路,因其寬敞筆直,更是直接代替了得勝沙的主要交通地位。「文革」期間,得勝沙因早年對外商的開放,曾一度更名為「反帝路」。直至改革開放後,得勝沙商城林立,又重新繁榮起來,人們熟悉的「得勝沙」也恢復了原來的名字。

 

如今,得勝沙街已由海口市政府投資600多萬元改建成了一條步行街,使這條原本全長500米的街道基本保留了歷史的餘韻。

海口得勝沙路,曾經是各類商品集散地。

 

歷史的車輪沒有帶走這一席繁華,凝固的記憶,為海島人民留下了曾經的喧囂與熱鬧。

 

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沉澱的歷史。作為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最大、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海口的騎樓老街無疑成為人們對海口文化變遷記憶的生動載體,得勝沙的騎樓下亦沉澱著昔日凱旋門外的點點滴滴。

 

漫步騎樓街區,或許你對滿街的方言片語不懂,但滿街涵蓋著的歷史、建築、藝術、園林,若肯留心,可見處處彰顯聲色。外表看似斑駁古拙的騎樓,待仔細欣賞便不難發現這些建築上所布滿的優雅、洋派的裝束。柱廊、敝廊、尖頂、雕花門窗和百葉窗,無不顯示其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南洋華僑的愛國熱情。

 

這裡有海南華僑的印記,據《海口文史資料》記載,原粵軍第一軍獨立旅旅長兼任瓊崖善後處處長的鄧本殷為搞好市政建設,誠邀海外華僑回鄉投資建房。「這批瓊籍歸國華僑,因為衣錦榮歸或落葉歸根,回到海口後紛紛效仿南洋建築風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騎樓式的建築。」「僅二年,爭相修建有騎樓的新式樓房計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煥然一新。」

 

得勝沙老街的騎樓,一般是兩層,也有少數三四層,最為特殊的要數「五層樓」了,曾經的燈紅酒綠或許值得紀念,然還有一份溫暖實在讓人掛懷。一位作家曾寫道「在國外,一個祖籍海南的老人問我,五層樓還在嗎,話裡的口氣,像問候鄉音久絕的一位親人」。騎樓儼然成了海南僑鄉文化的歷史,承載著一代海南華僑的濃鬱鄉情,打開騎樓每一扇門,你能說它裡面沒有隱含著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

 

這裡也有得勝沙老街自己的印記。「耆耄鐘樓見滄桑,得勝沙有『第一關』;……海南的老街海南的魂,海南的騎樓代代傳」。騎樓,不僅僅是一代人的記憶,更是一條老街自己的時代印記,雖歷經滄桑,卻依舊傲立,現代化的城市淹沒不了這座老城的風骨。

 

得勝沙,曾經的輝煌,是每個經歷它的人心裡永遠的「凱旋」。由凱旋而來,一時繁華,老騎樓終於留下它的印記,任百年歷史在其樓下靜靜流淌……

(本文原載於2011年9月5日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見刊略有刪減)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聯合策劃

撰文:周娟 周泉根

攝影:李幸璜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袁鋒

責任編輯:黃敏

慢讀|看完12億票房的電影,再來看看我們的家鄉——海南

慢讀丨海南海北 一衣帶水

覺得內容好看

點個「贊」「在看」

相關焦點

  • 慢讀 | 海南的造船史,從這個朝代就開始了
    清雍正五年(1727年)和嘉慶十八年(1813年),海口兩次被定為廣東十大船舶修造中心之一。海安營、雷州協水師營的戰船都是由海口船廠負責修造。船廠則由州府的文官和船廠附近的副將、參將共同管理。亦有史料記載,清代,海口水師營設立的戰船修造廠是當時廣東四大造船廠之一。於是乎,海南古代船政,幾乎都圍繞戰船展開。
  •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
    回望1947年11月至1950年4月間,在海口椰子園私立海南大學內,聚集了一批頗有建樹的各科傑出人才。校董事會15人,除了張發奎為廣東人外,其餘皆為海南籍:宋子文、陳策、王俊、韓漢英、黃珍吾、鄭介民、顏任光、陳序經、梁大鵬、雲竹亭等,均為當時頗有影響的政界、學界和商界的人物。
  • 慢讀丨大暑:海天雲蒸幽趣生
    若說鋼筋水泥的都市像炙烤的火焰山,這裡便是世外桃源般清涼的水簾洞。另外,在萬泉河峽谷、五指山紅峽谷、以及呀諾達等處,還可以乘皮艇漂流,水天之間,涼意頓生。枕經消暑須惜時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初候腐草為螢;次候土潤溽暑;末候大雨時行。「螢」就是螢火蟲,夜晚螢火蟲在草間飛舞,古人便以為螢火蟲是腐草變化而來的。
  • 慢讀丨你聽說過「地下瀑布」嗎?帶你去海南這個地方一探究竟!
    遠處俯視,瀑布好像鑽進地下一般,因此居仁瀑布也被附近村民稱為「地下瀑布」。榕樹底下有幾塊巨大的怪石,其中一塊書刻著「海南一絕」四個大字;怪石底下有一個大石洞,村民們稱為「觀音洞」,瀑布飛瀉而下,鎖住了洞口,猶如《西遊記》裡的水簾洞。這裡不僅有榕樹,還有其他各種樹種。其中一種樹,高大挺拔,樹上碩果纍纍,一簇一簇的,有些果實已成熟,紅裡帶著黃。王運連說,這種野樹結的果子可以吃。
  • 慢讀丨瓊海有個「仙窟村」,去過的人都誇恍如仙境……
    日本電影製作人林有惠先生,曾在村子裡逗留了幾天,回國後寫了一篇圖文並茂的遊記《自給自足,休閒農趣》,刊登在《家園》(日本暢銷刊物之一)上。作者在文中寫道:仙窟村令他沉醉,除了山光水色,還有這裡的田園風光和休閒農趣。仙窟村的美,在老華僑王裕河的眼中也可見一斑。
  •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位於戴高樂廣場的中心,全稱「雄獅凱旋門」。始建於1806年8月15日,歷時三十年在1836年7月29日落成。凱旋門為圓拱門,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門高36.6米,寬14.6米。巴黎凱旋門是帝國風格的代表建築。
  • 慢讀丨海南島民的「愛美史」竟然能追溯到3000年前……
    從遺址中出土的陶片等文物顯示,早在3000多年前,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在編制漁網捕魚果腹的同時,已經有了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部分出土的陶片上已有了裝飾用的「刻畫紋」。3000多年前的海南人如何「愛美」?讓我們走進灣仔頭遺址一看究竟。
  • 慢讀丨海口有個「三亞街」,它跟三亞啥關係?
    那麼,誰曾好奇她的前世今生?此「三亞」與瓊南的三亞市並無關係,在地方話裡讀起來反而與「三艾」諧音。如此有趣的地名,現今當地老者也表示無法解讀來由。但是現存風物似乎可以為三亞街道出些曾經的過往。而通津坊設渡口,作為海口浦與神應港往來的通道,所以稱為「通津渡」,而後改稱「通津坊」。三亞街長大的詹姓老街坊回憶,在和平橋未建好之前,還有渡船來往海甸島。從三亞上下兩廟中的古碑得知,「上廟」始創於清代康熙年間,「下廟」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兩廟同奉關聖帝君為境主,故近年修葺一新的「下廟」也掛上了「關聖廟」的匾額,廟內也製作了多幅精美的關公事跡浮雕。
  • 海口周末好去處丨儋州千年古鹽田
    海口周末好去處丨儋州千年古鹽田這個隱秘在海南西部小城的儋州鹽田村;跨越了百年的歷史,述說著千年的傳奇故事。這裡的人們生活平靜,悠閒,閒暇時在古榕下靜靜的納涼,目前仍有30多戶鹽工堅持古老方式勞作曬鹽。海口周末好去處丨儋州千年古鹽田
  • 艾菲爾鐵塔和凱旋門
    這裡有最正統的無產階級,這裡有最早的無產階級革命公社,這裡是無產階級導師馬克思居住過的地方,他們把歷史文物歷史建築都當成寶貝,一代人接著一代人的精心保護,使得每條馬路都留下歷史遺蹟,每處建築都有著精美雕塑。
  • 慢讀丨海口這條巷子裡,藏著一座有300多年歷史的宅院!
    府城,是海口不折不扣的老城區。縱橫交錯的巷道兩側,滿是各式各樣的民房,小飯館、茶店、服裝店讓這些巷道充滿了人間煙火味。讓人驚喜的是,在這些巷道裡轉悠,你會冷不丁發現旁邊就是一處文物,每一條巷子都充滿了歷史厚重感。草芽巷,沒有忠介路、文莊路那樣讓人耳熟能詳,但是藏在這條巷子裡的清代進士、《四庫全書》編修吳典故居,絕大部分海口人都知道。
  • 慢讀丨它是海口經典名片,沒想到背後有那麼多故事
    李幸璜 攝而鐘樓之所以佇立在得勝沙,就因為這裡還是一個港口,一個通商的港口,一個維繫海南與祖國大陸的驛站,一個迎接海外歸僑的口岸,同時也是一個見證古往今來鬥轉星移的時間隧道。海口鐘樓就是這個港口的地標建築。
  •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築(即艾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和羅浮宮博物館,巴黎聖母院)之一。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凱旋門,據說歐洲就有一百多個,導遊說巴黎(還是法國,有點記不清了)還有兩個,有一個還更大一點的,但都沒有這個有名、有意義。凱旋門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門下有無名戰士墓,並且設有「長明火炬」,以資紀念。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延伸,使凱旋門更形雄偉壯觀。這座雄偉的建築是為紀念拿破崙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970年戴高樂將軍逝世後,遂改稱為戴高樂將軍廣場。
  • 臺灣嘉義特色複合式書店,承億小鎮打造慢讀空間
    這時郭姐又傳來推薦的夢露冰果室,安妮一查才發現這是先前有看過的承億小鎮慢讀,一間特色複合室書店。有著書本、冰果室、乾燥花、咖啡,真的是雨天、夏天的好去處。承億小鎮慢讀,是由承億文旅集團所經營,集團底下有著「承億文旅」與「承億輕旅」兩品牌旅店,在嘉義算是頗負盛名的。承億小鎮慢讀也是一間老屋,其實小郭與安妮前天正經過這裡,卻都沒有發現這裡呢!
  • 這裡是萬象的中心,凱旋門在寮國相當於天安門在中國的地位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這裡是萬象的中心,凱旋門在寮國相當於天安門在中國的地位,但這裡的門票確是所有景點中最便宜的,只要3000kip,相當於人民幣2.4元;站在上面可以將萬象的景觀盡收眼底,甚至連湄公河對岸的泰國也可以看得到;它的四面是拱形門與雕飾
  • 跨年狂歡季丨跨年必看!大型民族舞劇《醒·獅》來海口了
    跨年狂歡季丨跨年必看!2020年12月31日 20:002021年01月01日 20:00丨演出地點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東方環球大劇院丨票價丨曾就讀於海南瓊海嘉積中學,參演作品曾獲「荷花杯」舞蹈比賽當代舞金獎,自編自導作品入圍「荷花獎」、首爾國際舞蹈比賽。曾出演張藝謀導演作品「對話寓言2047」第三季《唱書·柒》舞者、「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五季《生長》,第十季《世界》舞者等。多次赴新加坡、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國進行文化交流及國事外交演出。
  • 欣賞法國巴黎的一角:凱旋門,它是最輝煌最大的一座凱旋門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是巴黎的凱旋門,有沒有哪位小可愛去過呢?好了,現在就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了解凱旋門吧!巴黎的凱旋門,是位於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位於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大家想想,為什麼叫做凱旋門呢?原來,這是一座迎接外出徵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當時拿破崙與1805年打了勝仗以後,在1806年下令修建了一座羅馬式的凱旋門。
  • 在廈門被稱為中山路,在海口被稱為騎樓老街,你們那怎麼稱呼的?
    提筆提了很久,卻一直不知道如何介紹這個地方給大家,思來想去,總覺得這樣介紹大家會比較熟悉她,在廈門,這個地方被稱為中山路;到了北海,這裡又被稱為北海老街;到了廣州被稱為上下九步行街;而在海口,這裡就被稱為了騎樓老街。
  • 全球14個凱旋門,中國也有兩個,你是不是只知道巴黎凱旋門!
    說到凱旋門,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國巴黎凱旋門。巴黎凱旋門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由於巴黎凱旋門的名氣太大了,人們甚至以為全球只有這麼一個凱旋門,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個凱旋門。我說真的,沒騙你,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 走過「凱旋門」
    走過凱旋門,是世人對勝利者最隆重、最熱烈的歡迎儀式,一般都是專門建造或搭起美麗高雅的拱形門廊,綴滿了鮮花和彩帶。 2020年3月17日下午6時左右,我卻看到了一座新穎別致而又激動人心的「凱旋門」。 此外,與我們聯繫最緊密的凱旋門,當屬抗美援朝勝利之後,在鴨綠江邊的丹東火車站搭建的「凱旋門」。站前廣場搭起了高大的松枝牌樓,正上方三個醒目大字:凱旋門,兩邊裝飾著精美圖案。當志願軍官兵乘車歸國時,成千上萬的人身著節日盛裝,手持國旗和花束熱烈歡迎,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