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發現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出土5000餘件石製品
中新網江西高安12月7日電 (鄭飛虎 記者 吳鵬泉)記者7日從江西省高安市官方獲悉,該市在舊石器時代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一處曠野遺址,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歷時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
-
長白山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
日前,吉林省考古工作者在長白山地區撫松縣漫江鎮楓林村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石製品近500件,遺址的地層堆積最深處達到4米,為年代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地層剖面。當年,長白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福有到長白山調查時曾在項目建設區域內偶然發現一件打制手斧,並引起學術界關注。 手斧發現後,這裡還發現了石葉石核,而且量很大。其中,細石葉石核在以往調查過程中尚未發現。這一發現,為研究長白山地舊石器工業,填補了一些新的材料,尤其對東北亞人類遷徙、技術傳播是非常關鍵的材料。東北亞朝鮮半島、日本的石製品與長白山地相似。
-
貴州舊石器時代遺址眾多,最早發現的骨制裝飾品是什麼
在考古遺址中,人們經常發現萬年前用海貝、獸骨和牙齒等製成的各種裝飾品,甚至還有雕刻藝術品和巖壁畫的存在,說明人類對美的追求由來已久。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在這個古老的土地上早在二百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
江西考古|江西高安上湖舊石器遺址發掘進展與收穫
但是,在舊石器時代考古方面,由於長期以來專業力量薄弱,導致工作進展緩慢,舊石器遺址的發現和研究程度都比較有限,尚未充分發揮舊石器考古研究的學術意義及其服務社會的作用和價值。從2019年開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緊密合作,在江西開展了深入、系統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聯合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
-
第三屆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節在周口店遺址開幕
中新網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 於立霄)紀念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90周年暨第三屆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節8月15日在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幕。近年來,房山區緊緊圍繞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的「三區一節點」功能定位,積極融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西周燕都遺址、雲居寺「三大組團」建設,努力打造首都文化「金名片」。
-
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銀川靈武市水洞溝
水洞溝遺址西距銀川市60千米,位於靈武市臨河鄉水洞溝一處面南的崖壁上。是目前中國發現的資料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一。水洞溝這座1919年由比利時人肯特發現的遺址,迄今已有5萬多年的歷史。在這裡發現了野驢犀牛、鬣狗、羚羊、轉角羊、牛、豬等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1.1萬多件。
-
考古專家:2000餘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構築中國史前歷史基幹
新華社鄭州9月1日電(記者桂娟、韓朝陽)「目前,我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2000處,涵蓋距今210萬年至1萬年的各個時段。」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在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上介紹,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已構築了華夏大地史前歷史的基礎和基幹。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主題為「新中國考古70年」,高星代表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舊石器考古領域取得的成果。
-
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寧夏水洞溝
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水洞溝記錄了三萬年前人類生生不息的活動軌跡。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
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 年測舊石器晚期
先科普一下1974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南的新村鎮西裴李崗村的一處崗地,一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石磨盤和石磨棒,經考古專家鑑定這裡有大型墓葬區和生活區,命名為裴李崗遺址。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傻傻分不清?請看——為什麼裴李崗會出土距今26000—3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鴕鳥蛋殼串珠、距今8000年前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公元前1600年前的商代陶器呢?
-
...異形契約》沒告訴你的事:中國境內有哪些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
事實上,在舊石器時代,地球上就活動著早期人類。舊石器時代是指距今約300萬年至距今約1萬年的漫長時期,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舊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遺址主要有以下這些:1、祿豐古猿:這是在雲南省祿豐縣發現的人猿化石,距今約七八百萬年。
-
迄今在南亞次大陸發現的人類活動最古老的遺蹟屬於舊石器時代
迄今在南亞次大陸發現的人類活動最古老的遺蹟屬於舊石器時代。舊石器各階段的遺址在次大陸西北部、中部、南部都有發現。印度河流域北部有梭安文化(取名於印度河支流梭安河),是由大約第二間冰期就在這裡生活的人劊造的。它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
-
華東地區最早洞穴類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福建三明萬壽巖
,這一發現將古代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是華東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洞窟類型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蹟,2000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十大考古學,一個,2001年國務院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公布。
-
舊石器時代的天然博物館(文明之聲)
9000平方公裡的桑乾河河谷,每寸土地都寫滿了歷史,很難想出用小村莊泥河灣來命名這一遺址群的理由。但百年前開始的科學研究,讓泥河灣盆地馳名世界。上世紀20年代,來到泥河灣村的法國人文森特,在村子周邊發現了大量貝殼、蚌類、哺乳動物化石。天津的北疆博物院建成後,他向院長桑志華表示,願意將發現的動物化石贈予北疆博物院,並邀請桑志華考察泥河灣。
-
康保8150~8800年古人定居點,興隆遺址發現舊石器末期至新石器早中期遺存.
遺址區域平均海拔1405米。2016至2017年,國家博物館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壩上地區局部開展了系統調查,發現該地雖在歷史時期長期被遊牧民族佔據,但新石器時代遺址亦密集,特別是康保北部,平均約4平方公裡即發現遺址一處。
-
江西安義縣發現5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央廣網南昌5月21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劉苑 塗霄峰)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超榮,在安義縣發現早期舊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江西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個空白,把江西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從原認定的五萬年前提前到五十萬年前。 今年3月27日,安義縣文物愛好者胡賢鋼在黃洲鎮的一處海拔高度為49米的山坡上找到了8件大型舊石器。
-
山西發現一處古人類文化遺址
原標題:山西發現一處古人類文化遺址 記者14日從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文物局了解到,該縣考古工作人員在日常勘探過程中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至漢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該遺址的發現證明了從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活活動。」垣曲縣自然博物館館長呂東風介紹說。
-
舊石器時代,是怎樣劃分的,這一時期的工具發展是怎樣的
舊石器時代是石器時代最早的一段時間,人類使用石頭製作工具的時間跨度很大,從大約260萬年前到大約120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部分石器文化一直延續到公元前。一萬年前在一些地區。因此,它與地質時代更新世的時間框架一致,更新世見證了冰川和間冰期的浪潮席捲地球。
-
2019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節時間地點門票(附交通指南)
第三屆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節 ,探秘舊石器時代 門票:文化節期間,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免費面對公眾開放 亮點及預約:點擊查看 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委會、中國科學院周口店國際古人類研究中心
-
重慶考古專家走出國門 發現俄羅斯哈卡斯首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受訪者供圖大量的石製品散落在遺址之中,它們誕生在距今1.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我市考古專家的手中,這個埋藏著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秘密的遺址,被慢慢的揭開了神秘面紗。這並不是屬於我市的某個舊石器時代遺址,它位於數千裡外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上。它的發現,填補了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空白。而完成這一切的,是受邀前往俄羅斯的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
泥河灣盆地發現177-195萬年前的舊石器
2015年《河北北方學院》(社會科學版)第5期發表衛奇、裴樹文和賈真秀等《東亞最早人類活動的新證據》文章,報導了泥河灣盆地發現的黑土溝遺址(圖1),這是泥河灣盆地目前發現的時間最早的舊石器遺址。 遺址是河北省陽原縣大田窪鄉東谷它村民白瑞花帶著賈真巖和賈真秀等一家人在2002年春節期間調查發現的,當時找到幾件疑似人工打過的石塊,標本交給了有關方面但未被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