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2000餘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構築中國史前歷史基幹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鄭州9月1日電(記者桂娟、韓朝陽)「目前,我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2000處,涵蓋距今210萬年至1萬年的各個時段。」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在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上介紹,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已構築了華夏大地史前歷史的基礎和基幹。

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主題為「新中國考古70年」,高星代表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舊石器考古領域取得的成果。

「新中國成立之前,只有周口店、水洞溝、薩拉烏蘇等少量遺址及其代表的有限時段。」高星說,「而目前,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超過2000處,並涵蓋了距今210萬年到1萬年的各個時段。」

高星說,目前中國舊石器考古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科定位與歸屬尷尬,舊石器考古與新石器考古條塊分割、畫地為牢,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人為割裂,缺乏師資力量,缺乏共享性資料庫。

針對以上問題,高星建議,要從各個層面重視舊石器時代考古學;擴增人才隊伍;建設常設性的舊石器時代考古田野培訓基地;進一步加強科技分析和實驗平臺建設,強化學科交叉;進一步鼓勵、加強國際合作;以重大課題為導向,提升研究水平和理論闡釋的含金量。

責任編輯: 王萌萌

相關焦點

  • 潁東嶽家湖,正在考古發掘!史前文化遺址……
    你一定想不到在潁東嶽家湖有一處史前文化遺址正在進行考古發掘>潁東區嶽家湖史前文化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專家們仔細察看了發掘現場,並詳細詢問了前期發掘的情況,察看了出土的文物標本。專家一致認為,嶽家湖史前文化遺址的發現,對研究認識皖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要科學做好下一階段的發掘工作。
  • 高安發現一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本報訊(記者龔豔平)12月16日,記者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高安市發現一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歷時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為我們認識贛鄱大地遠古先民的繁衍生息歷史提供了寶貴材料。據悉,這也是江西首個經正式考古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 長白山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
    日前,吉林省考古工作者在長白山地區撫松縣漫江鎮楓林村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石製品近500件,遺址的地層堆積最深處達到4米,為年代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地層剖面。徐廷說,通過調查,確認該地點是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因該遺址位於漫江鎮楓林村楓林崗,於是便將遺址命名為「楓林遺址」。8月1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對楓林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發掘  出土石製品500餘件  徐廷說,此次分了兩個發掘區,在原生堆積中共出土石製品500餘件,出土遺物總體風格類似,但略有區別。
  • 江西發現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出土5000餘件石製品
    中新網江西高安12月7日電 (鄭飛虎 記者 吳鵬泉)記者7日從江西省高安市官方獲悉,該市在舊石器時代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一處曠野遺址,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歷時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
  • 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寧夏水洞溝
    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水洞溝記錄了三萬年前人類生生不息的活動軌跡。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 滇西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新突破——鶴慶蝙蝠洞遺址考古發掘
    蝙蝠洞遺址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金墩鄉邑頭村委會境內羊龍潭水庫西南約1.1公裡處的廢棄採石場內,遺址原為一處完整的洞穴遺址,但其洞頂、洞口和洞穴前部現已遭破壞。
  • 第三屆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節在周口店遺址開幕
    中新網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 於立霄)紀念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90周年暨第三屆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節8月15日在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幕。周口店遺址自1918年發現以來,共發現27處具有學術價值的化石地點,發掘出土了200餘件古人類化石,10餘萬件石製品,上百種動物化石以及大量的用火遺蹟。
  • 舊石器時代的天然博物館(文明之聲)
    泥河灣盆地引發世界關注很難想像,眼前這些崇山峻岭之內遍布著40餘處百萬年以上的早期人類遺址,而這樣的遺址全世界僅有50多處。更難以想像的是,200萬年以前,這裡是一個面積達到9000多平方公裡的大湖——湖中魚蝦成群,湖邊有廣闊的森林,大量哺乳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古人類也在這裡繁衍生活。
  • 古城之旅——這裡結束了中國「沒有舊石器」的歷史
    中國是文明古國,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華夏大地埋藏著數千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既是構築人類遠古歷史的珍貴遺產,也是造福當代社會發展的文化旅遊資源。那麼,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在哪裡呢?估計很多人都難以猜到,這就是位於寧夏銀川市靈武市臨河鎮的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 史前人類生活狀況成謎,廣西史前遺址出土一物,揭示一個歷史事實
    因為沒有文字記載,關於史前文明以及人類起源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專家在我國廣西發掘出土多處遺址,很驚喜地發現,它們完整地展現出三萬年前原始人的生活狀況,以及當時的文化;其中一個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珍貴文物,它意義重大,揭示出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事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雲」遊寧夏水洞溝 探秘「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4月19日,寧夏水洞溝景區通過5G直播帶領網民走進「中國史前考古發祥地」,了解人類起源、追尋古老遺址,感受歷史變遷。水洞溝景區位於寧夏靈武市境內,據資料記載,在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水洞溝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因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也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文化遺址,在這裡繁衍生息的人類可追溯到3萬年前,截至目前已考古發掘出土5萬多件石器和上百件動物化石。
  • 水洞溝遺址:中國史前考古發祥地,從四萬年前到四百年前的穿越
    7月28日起個大早,收拾好行李,叫上事先約好的車子,前往靈武市水洞溝遺址遊玩。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水洞溝西距銀川市19公裡,而與河東機場只有11公裡,正好順路。
  • 重慶考古專家走出國門 發現俄羅斯哈卡斯首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受訪者供圖大量的石製品散落在遺址之中,它們誕生在距今1.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我市考古專家的手中,這個埋藏著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秘密的遺址,被慢慢的揭開了神秘面紗。這並不是屬於我市的某個舊石器時代遺址,它位於數千裡外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上。它的發現,填補了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空白。而完成這一切的,是受邀前往俄羅斯的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 貴州洞穴遺址考古新成果:首次用古DNA研究解碼人類遷徙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中新網貴陽10月16日電 題:貴州洞穴遺址考古新成果:首次用古DNA「解碼」人類遷徙記者 劉鵬 袁超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發布貴州省惠水縣清水苑大洞遺址古基因組研究最新成果:首次利用古DNA對該遺址出土的人類下頜骨進行研究表明,在距今1.1萬年甚至更早時期
  • 江西安義縣發現5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央廣網南昌5月21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劉苑 塗霄峰)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超榮,在安義縣發現早期舊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江西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個空白,把江西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從原認定的五萬年前提前到五十萬年前。  今年3月27日,安義縣文物愛好者胡賢鋼在黃洲鎮的一處海拔高度為49米的山坡上找到了8件大型舊石器。
  • 沉睡近20萬年的萬壽巖遺址「活起來」了
    位於城西的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洞穴遺址、湖光山色、遊客服務中心等交相輝映,慕名前來的各國考古學者、參觀者等絡繹不絕。這處被譽為「南方周口店」,有近二十萬年歷史的古老遺址「活起來」了!從炸藥包下的礦山到成為福建省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萬壽巖遺址的光彩重煥,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關係的生動樣本和經典案例。」
  • 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榜單發布,涵蓋多個重要遺址
    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首先宣布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它們分別是: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山東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
  • 寧夏青銅峽發現史前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對史前人類認知
    寧夏是一個經常被人遺忘的省份,說起寧夏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寧夏平原,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寧夏的青銅峽還存在一處舊石器時代時期遺址,這就是鴿子山遺址。鴿子山遺址位於寧夏青銅峽蔣頂鄉蔣西村西,賀蘭山前鴿子山盆地東緣,該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遺址年代距今大約1.2萬至0.8萬年。鴿子山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了世人對萬年前史前人類的認知,被譽為「史前遺址中的璀璨明珠」。上世紀80年代,寧夏考古學者在賀蘭山一帶發現鴿子山舊石器遺址,並在遺址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石質器。
  • 考古發現我國史前最大石城遺址由三座石構城組成
    新華網西安12月21日專電 記者20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今年度的陝西省神木縣的石峁遺址考古過程中,首次確認目前所見全國範圍內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由外城、內城和俗稱的「皇城臺」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
  •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
    據介紹,這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從聚落組織、信仰習俗、動植物遺存、出土遺物、宮城建築、古城遺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補了史前考古中國的多項空白,多維度揭示了早期中國的文明基因,對研究中華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