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金國軍隊南下攻佔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擄走徽宗、欽宗兩位皇帝,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不過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因為之前出任河北兵馬大元帥,並沒有在京城中,也就沒有成為金國人的俘虜。而後,趙構以皇子身份被擁立為皇帝,將國都設立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南宋由此誕生,趙構一開始還能任用主戰派,堅決要與金國開戰,不久之後趕走主戰派,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國都南遷到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1130年,被趙構任命為濟南知府的劉豫投降金國,金國皇帝封他為「大齊皇帝」,管理北方地區。1136年,劉豫發兵大舉伐宋,遭遇嶽飛,大敗而歸,次年被金國廢黜皇帝的身份。嶽飛認為收復北方的時機到了,於是請求出兵,趙構沒有同意,嶽飛憤然離開建康,回到廬山為母親守制。
趙構雖然沒有同意北伐,但是北方邊境不能沒有猛將拱衛,於是派人請回嶽飛,1138年,嶽飛前往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練兵駐軍。
嶽飛駐軍鄂州之後,曾前往長江南岸的蛇山之巔的黃鶴樓,登高望遠的嶽飛寫下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來表達自己期盼北伐、壯志滿懷: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站在黃鶴樓上,遙望中原大地,只見在一片煙波浩渺之中,仿佛有許多城池掩映其中,明明知道那不是北方中原大地,嶽飛有多難以忘記中原。想當初,中原是多麼的繁榮,風景如畫,宮樓林立。萬歲山前,氣象萬千,蓬萊殿中,一片鶯歌燕舞,北宋皇宮中昔日盛景還歷歷在目。然而,看看如今真實的北方大地,淪陷在金人鐵蹄之下,百姓流離失所甚至慘遭殺害,戰亂中無人可以避免。
整個上片將今昔北方現狀進行對比,反差巨大,嶽飛心中那憂國憂民的情感展露無遺。
北方淪陷,軍隊在何方?兵士們已經被殺死;百姓又在何方?早已在戰亂中餓死,將那溝壑都填平了。兩個疑問句,足見當時的嶽飛心中有多憤懣不平。可嘆江河山水還是以前的樣子,兵民卻死亡殆盡,田園荒蕪,村落中人煙少見。作為領兵的將領,想到此處的嶽飛決不甘心再任由金人繼續如此,於是他希望皇帝給他一個殺敵報國的機會,帶著軍隊渡過長江,消滅原來都城周邊的敵人,恢復中原大地,「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一」、「直」、「清」可見嶽飛對於收復中原有著極大的信心。勝利等到那時勝利歸來,嶽飛一定會再一次登上這黃鶴樓。
整個下片,嶽飛實際上是想表達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極度不滿,兵士死,百姓亡,這何嘗不是因為南宋的一再退讓、妥協之下導致的情況。如此,嶽飛更想揮師北伐。
嶽飛終究因為要堅持收復中原,得罪了皇帝趙構和姦臣們,最終被人構陷,慘死杭州後葬於西湖畔。
參考資料:《全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