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嶽飛必須死,南宋時期四次北伐,看南宋滅亡原因

2020-12-10 戰國霸王

南宋時期的朝廷內部有兩派,一派是主戰派,一派是主和派。

宋高宗時期,主和派——宋高宗趙構、宰相秦檜等文臣為首的士族勢力;主戰派——嶽飛、韓世忠等為代表的武將。

嶽飛還沒有北伐的時候,朝中是同為主戰派的張浚當權,張浚啟用嶽飛,才有嶽飛北伐,後來張浚用人不當,導致淮右兵變,因而引咎辭相,又多次上書反對宋高宗﹑秦檜與金議和﹐被排擠出朝。

嶽飛的靠山沒有了,嶽飛憑藉兩度北伐、收復襄陽六郡,成為朝中主戰派的代表,宋高宗趙構也想議和,就啟用秦檜。

宋廷有主戰派和主和派,金廷也有,金廷主戰派代表完顏宗弼,殺掉金廷主和派大臣完顏昌,廢除對宋和議,親率大軍攻宋。

宋高宗趙構面對金軍入侵,不得已啟用嶽飛,這就有了嶽飛的第四次北伐,嶽飛率嶽家軍揮師北上,郾城之戰、潁昌之戰大敗金軍,楊再興戰死小商橋。

完顏宗弼一路敗退,嶽飛率嶽家軍到達朱仙鎮的時候,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又想議和,讓張俊、劉錡、韓世忠等將領回師。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嶽飛面對側面受敵、孤軍無援的險境,不得已也班師回朝。

宋高宗趙構和秦檜雖然讓他們退軍,此時其實並沒有殺嶽飛的意思,嶽飛回師後感慨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對朝廷失望,自請解除軍職,宋高宗趙構沒有允許。

而後完顏兀朮再度領軍南下,嶽飛領兵馳援淮西,這也是嶽飛最後一次戰鬥。

完顏兀朮無力攻宋,決定和宋議和,宋廷也收回韓世忠、嶽飛、張俊的兵權。

完顏兀朮敗於嶽飛,咽不下這口氣,跟宋廷說議和首要前提就是說嶽飛必死。

這才有嶽飛的冤獄,宋高宗趙構和秦檜要議和,所以嶽飛必死。

紹興和議後,宋金邊境二十年無戰事。

南宋的國策就是主和派勝利,主戰派必死。不只在嶽飛北伐,其後隆興北伐、開禧北伐也是如此,主和派代表掌權,主戰派代表難逃一死的命運。

公元1161年,金帝完顏亮率軍攻宋,宋高宗趙構又慫了,當了三十六年皇帝,把皇位丟給養子趙昚,也就是宋孝宗,趙構當了太上皇,又活了二十五年。

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趙匡胤的子孫還真不慫,當皇帝後立即啟用主戰派老將張浚,為嶽飛平反冤獄,對被貶和罷免的主戰派大臣平反覆官。

宋孝宗趙昚罷免主和派宰相湯思退,又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隆興北伐開始,張浚派李顯忠和邵宏淵出師北伐,宋軍一度收復靈壁、虹縣和宿州等地。

由於宋軍主將邵宏淵與李顯忠不和,符離之戰宋軍兵敗,給了宋孝宗趙昚沉重打擊,開始在主戰和主和之間搖擺不定。

宋孝宗趙昚讓主和派代表湯思退復出,又同時啟用主戰派大臣張燾、辛次膺和王十朋。

南宋的主戰派和主和派又開始了PK,陳康伯因病辭相,主和派代表湯思退升為左相,主戰派代表張浚為右相。

主和派代表湯思退勝利,主戰派代表張浚在貶官途中去世,主和派大臣掌權,主戰派大臣也接連被貶,南宋著名詩人陸遊也是主戰派,此時也被罷免。

主和派雖然勝利,但是金軍在此時攻宋,主和派代表湯思退也在貶官途中去世。但宋軍兵敗,無力再戰,於是就有了隆興和議。

隆興和議後,宋金邊境四十年無戰事。

宋孝宗趙昚也堪稱是南宋時期的雄主,相當於北宋時期的宋仁宗趙禎、宋神宗趙頊。隆興北伐失敗後,宋孝宗趙昚治理內政,有了乾淳之治。

雖然隆興北伐失敗,但是宋孝宗趙昚可不服,他啟用虞允文升任右相兼樞密使,掌握軍政大權,虞允文曾在采石之戰大敗金軍,可惜未等到出兵,虞允文就去世了。

宋孝宗趙昚時期是南宋思想界最活躍的時代,在當時不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陸九淵、陳亮、葉適;還有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如陸遊、範成大、楊萬裡、尤袤、辛棄疾等,他們都是活躍在宋孝宗時期。

公元1187年,宋高宗趙構去世,宋孝宗趙昚為給宋高宗趙構服喪,將皇位給了兒子趙惇,也就是宋光宗。

宋光宗趙惇即位後經常生病,大權落在皇后李鳳娘手中,宋光宗趙惇疑似有精神分裂症,趙氏皇族的遺傳疾病。

宋光宗趙惇當皇帝的第五年,太上皇宋孝宗趙昚去世,趙汝愚、韓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吳氏的支持下,擁立宋光宗趙惇兒子趙擴登基,也就是宋寧宗。

宋寧宗趙擴即位後,以趙汝愚、韓侂胄為首的兩大集團開始相鬥,韓侂胄勝出,趙汝愚失敗後在貶官途中去世。

南宋的國情就是兩派相鬥,失敗的一方必然會死在被貶官的途中。

韓侂胄掌權後,開始啟用主戰派大臣,辛棄疾、陸遊、葉適等主戰派大臣都在此時被啟用,於是有了開禧北伐。

南宋時期每次北伐都要豎一面旗,就是嶽飛,尊崇嶽飛貶低秦檜,在韓侂胄的建議下,宋寧宗趙擴追封嶽飛為鄂王,削奪秦檜死後追封的爵位申王,改諡號為謬醜。

由於宋軍出了叛徒和內部不和,開禧北伐以失敗告終,宋軍戰敗後,宋廷中以楊皇后和史彌遠為首的主和派開始冒頭。

金軍提出的議和條件就是要殺掉韓侂胄,於是在主和派楊皇后和史彌遠等人的策劃下,韓侂胄被殺,於是有了嘉定和議。

南宋時期每次議和也要豎一面旗,不是嶽飛,是秦檜,在史彌遠的建議下,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諡號。

嘉定和議後,宋金邊境七年無戰事。

宋寧宗趙擴有九個兒子,但是不幸都在未成年時就夭折,宋寧宗趙擴去世後,楊皇后和史彌遠立宋寧宗的遠房堂侄趙貴誠為皇帝,改名趙昀,是為宋理宗。

權臣史彌遠在宋寧宗、宋理宗兩朝掌權二十六年,他有親信七個人,被稱為四木三兇,史彌遠能夠掌權如此之久,得益於金國此時正在面對蒙古軍隊的進攻,偶爾金軍的進攻也被宋軍擊退。

在權臣史彌遠的決策下,南宋聯合蒙古軍隊滅亡金國,這一幕場景非常眼熟。

北宋末年,在掌握兵權二十年的權臣童貫的決策下,北宋聯合金國滅亡遼國,隨後宋軍為奪燕雲與金軍開戰,北宋滅亡。

宋蒙聯軍滅亡金國後,此時權臣史彌遠也剛好去世,宋理宗開始親政,任用主戰派代表趙葵,發起端平入洛。

南宋有三道防線,京湖防線的史嵩之、川蜀防線的趙彥吶主和,兩淮防線的趙葵主戰。

端平入洛,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出師中原,短暫地實現了嶽飛的理想,收復三京,但由於史嵩之、趙彥吶沒有幫忙,最後以失敗告終,蒙古軍隊大舉南下攻宋。

在蒙古軍隊的攻擊下,荊襄防線被擊潰,後來又被名將孟珙率軍奪回。

在曹友聞、孟珙、王堅、餘玠、杜杲等名將的率領下,宋軍與蒙古軍隊激戰六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去世,蒙古軍隊才撤退回去爭奪汗位,十年後,蒙哥奪得汗位。

隨後蒙哥其弟忽必烈攻滅大理國,蒙哥其弟旭烈兀遠徵西亞。

宋理宗自端平入洛失敗後,不理朝政,任用權臣史嵩之、賈似道執政,其後繼位的宋度宗也是如此,縱有高達,南宋怎會不亡。

公元1258年,蒙哥、忽必烈率軍攻宋,蒙哥戰死於在重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回去爭奪汗位,後來忽必烈獲勝。

忽必烈勝利後南下攻宋,南宋滅亡。

南宋時期,除了嶽飛北伐勝利外,隆興北伐、開禧北伐都失敗,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統帥,若是有嶽飛這樣的統帥,嶽家軍這樣的軍隊,北伐也就不會失敗。

北伐將領內部不和也是失敗的原因,大敵當前不一起對敵,反而勾心鬥角,致使戰機延誤,被敵軍擊潰。

除了宋孝宗趙昚外,其他皇帝大多昏庸無能,權臣掌權,亡國也是理所當然。

若是嶽飛在宋孝宗趙昚時期,君臣聯手,何談不能收復舊山河,可惜,可惜,可惜,每次想到嶽飛之死,不由扼腕痛惜。

相關焦點

  • 若宋高宗支持嶽飛,北伐能打到哪?被忽略的經濟帳:南宋頂不住了
    嶽飛被召回後,在第二年被秦檜和張俊誣陷下獄,最後以謀反罪處死。嶽飛之死被稱為"千古奇冤",在後世引得無數文人嘆息。紹興十年的北伐未能光復中原,則是後來宋朝君臣的一大遺憾。歷史上普遍認為嶽飛之死是秦檜陷害所致,但在當時的皇權社會,宋高宗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 淺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佔北宋都城汴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和諸多皇室宗親,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趙構在位期間迫於形勢和民心,任用嶽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名將抗擊金軍。宋朝宗室南遷後,湧現出四個戰功最為卓著的名將,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被稱為中興四將。
  • 打臉南宋,隆興北伐的最大罪臣,也能入選「十三處戰功」?
    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系列8——胥浦橋之戰南宋自我打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朝廷就像一個天氣預報,常常會報導出各種奇葩的天氣,當你以為陽光普照的時候,它卻嚴雪冰霜。一會兒嶽飛是壞蛋,一會兒秦檜是壞蛋;今天宰相是主和派,明天是主戰派。沒有統一的是非標準,怎麼讓人民適從?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南宋是一個非常沒有節操的朝代。不錯,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南宋沒有節操的一件事情。
  • 嶽飛要是不死,嶽家軍北伐,真能直搗黃龍府麼?
    嶽飛要是不死,嶽家軍北伐,真能直搗黃龍府麼?宋金實力對比黃龍府位於今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為遼金兩代軍事重鎮和政治經濟中心。公元1127年,金兵俘虜宋朝徽、欽二帝,將他們一度囚禁於此。這一時期宋金實力相當。
  • 辛棄疾本是金國人,為什麼成為南宋的抗金名將?
    黃蓉就告訴他:「這是辛大人所作的『瑞鶴仙』,是形容雪後梅花的,你說做得好嗎?」 辛大人又是誰?這讓郭靖更糊塗了。於是黃蓉耐心地解釋:「辛大人就是辛棄疾。我爹爹說他是個愛國愛民的好官。北方淪陷在金人手中,嶽爺爺他們都給奸臣害了,現下只有辛大人還在力圖恢復失地。」
  • 南宋滅亡,日本舉國吃素跪拜,文天祥絕食八天,朝南而死
    最近,一直在看一部紀錄片《南宋》,大大顛覆了對於這個王朝一些固有的印象。也許是受《射鵰英雄傳》的影響,也許是受《嶽飛傳》的影響,一直對於整個朝廷不懷好意,以至於牽扯到其他方面。其實,南宋時期是我國古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是科技氛圍最為活躍的時期。其科技水平領先同時期的世界一百年左右,是當時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中國歷史上一半以上的重要發明都來自這個朝代。著名的學者李約瑟所說:對於科技史家來說,唐代不如宋代那樣有意義,這兩個朝代的氣氛是不同的。唐代是人文主義的,而宋代較著重科學技術方面。
  • 南宋初年嶽飛有多想北伐?寫詞的時候都不忘:一鞭直渡清河洛
    而後,趙構以皇子身份被擁立為皇帝,將國都設立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南宋由此誕生,趙構一開始還能任用主戰派,堅決要與金國開戰,不久之後趕走主戰派,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國都南遷到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1130年,被趙構任命為濟南知府的劉豫投降金國,金國皇帝封他為「大齊皇帝」,管理北方地區。
  • 南宋時的兵將制度,以及嶽飛的重要性
    對於宋高宗而言,處置嶽飛,還有一個重大意義,那就是——重新收回兵權、回歸崇文抑武的祖宗家法。之所以使用「重新、重回」這一表述,是因為北宋的兵制並沒有「完整地」延續至南宋,原因當然和「靖康之變」有關。
  • 宋朝兩次被滅亡,為什麼能夠延續三百多年,真的是國力弱嗎?
    北宋和西夏的戰爭最主要的有三次,第一次在宋仁宗時期,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三戰宋軍慘敗,西夏雖勝但實力不強,遂向宋朝稱臣,籤訂慶曆和議。第二次是宋神宗時期的熙河開邊,宋軍勝利收復六州,以及元豐五路伐夏,宋軍慘敗,第三次是宋哲宗時期的洪德堡之戰、兩次平夏城之戰,宋軍大勝,西夏臣服。
  • 嶽飛之死
    嶽飛是怎麼死的?回答這個問題的人裡面,大概會有一半的人告訴你,「嶽飛是被秦檜害死的。」如果要說的再詳細點兒的話,那就是「嶽飛是被秦檜用『莫須有』三個字當理由殺害的,你看杭州西湖嶽廟前面,鐵鑄的秦檜跪像就是證據」。
  • 南宋中興四將,能力強者先出局,「莫須有」的嶽飛給人哪些啟示
    早在陸遊以前,南宋朝廷曾經出現過短暫的中興,大有恢復社稷、光復山河的希望。可惜這一切隨著一句「莫須有」化為空談。宋朝分南北,各自又不同。歷史學家對南北宋有著這樣的評價,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因為開國皇帝趙匡胤與趙光義崇尚文治,防止大將掌握兵權後,伺機有不軌的行為,所以一直採取打壓武將的策略,致使北宋一朝名將埋沒無數。
  • 射鵰英雄傳中,南宋為何不趁著金國衰敗,北伐中原收復失地?
    射鵰英雄傳中,女真人建立的金國與偏安一隅的南宋對峙了一百多年,誰也沒有完成天下的統一,最終雄踞草原大漠的蒙古迅速崛起,以摧枯拉朽之勢南徵北戰、東伐西討,將曾經強盛無比的金國打的苟延殘喘,已經到了滅亡的危急關頭。或許有人會問,南宋和金國是一對世仇冤家,那麼在蒙古攻打金國之時,南宋為何不趁機揮師北伐,收復失地一雪當年的靖康之恥呢?
  • 宋朝十大名將:兩宋各五人,南宋中興四將有兩人入內
    宋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980年,楊業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986年,隨軍北伐,在狼牙村中伏大敗,孤立無援,於陳家谷力戰被擒,為表白忠心,絕食三日而死。曹瑋(973年—1030年),北宋名將,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招降外族、襲破李繼遷軍,破章埋族,滅撥臧,大破吐蕃軍,屢立戰功。
  • 南宋皇帝簡介錄(全)
    宋高宗 ,南宋皇帝,名趙構。徽宗子。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於南京 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定都,建立南宋政 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嶽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
  •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形象受到後世的敬仰與讚揚。嶽飛一心為國,北伐中原,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了襄陽六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這位出生貧困農家,19歲就投軍衛國的將領,風風雨雨二十餘載,帶領旗下的嶽家軍多次戰勝強敵,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 歷史上的嶽飛是個怎樣的人?趙構為什麼要殺嶽飛?
    沒錯,他就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 據《嶽飛傳》所載,嶽飛投身軍旅後很快就憑藉過人的武藝嶄露頭角,一路升遷,最後組建嶽家軍,成為南宋主戰派大將,紹興四年,嶽飛率軍收復襄陽六郡,又於紹興六年、十年先後三度北伐,第三次北伐時,嶽家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最後進軍朱仙鎮,然而就在戰役最關鍵的時刻,趙構強召嶽飛回京,隨即將其殺害,嶽飛十年北伐之功毀於一旦!
  •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一生立下汗馬功勞,為何卻被殺害?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 [1-3],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嶽飛說:「只要大人允許我以身報國,何事不敢為?」嶽飛從小就樹立了為國捐軀的大志,始終把驅逐外虜看作報效國家的最佳途徑。1122年、1124年,嶽飛曾先後兩次從軍。1126年,找母親刺於背上的「精忠報國」的刺字,他第三年參軍,走上了抗金的道路。
  • 南宋御街,走尋南宋歷史
    杭州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又是南宋文化的傳承地有著深厚的宋朝文化背景北宋靖康之難後宋室南渡,定都臨安大量北方人口紛紛南下北人大量的南遷為浙江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生產力金國幾度南下都未能消滅南宋南宋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與當時的金國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 嶽飛死後,南宋為何沒被金國滅了?「中興四將」戰鬥力有多強悍?
    宋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封建王朝存在時間僅次於漢朝的國家,漢朝享國四百零五年,而宋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比唐元明清這三朝實現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還長,而且宋朝並未實現大一統,只是統一了國家,很長一段時間內宋朝都面臨著被敵國侵略的威脅,遼國、西夏、金國、蒙古國先後都對宋朝造成了巨大的困擾,最終金朝滅亡了北宋,宋朝皇室逃到南方建立南宋,
  • 黃樸民:嶽飛為什麼不得不死
    這一詩句所歌頌的,是我國南宋時期偉大的民族英雄,抗金愛國名將嶽飛。 提起嶽飛,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立志於「精忠報國」的崇高理想追求。在金兵南下侵略,中原生靈塗炭的動蕩年代裡,嶽飛憤然投軍從戎,忘我殺敵,從20歲起便奮戰在抗擊金兵入侵的戰場上,出生入死,東徵西討,身經百戰,屢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