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2020-12-21 騰訊網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形象受到後世的敬仰與讚揚。嶽飛一心為國,北伐中原,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了襄陽六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這位出生貧困農家,19歲就投軍衛國的將領,風風雨雨二十餘載,帶領旗下的嶽家軍多次戰勝強敵,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惜,嶽飛雖有收復河山之願,南宋最高統治集團卻頗有偏居一隅的想法。在嶽飛大敗完顏宗弼所率的金軍,獲得郾城大捷時,嶽家軍軍心極度高漲,他們知道一鼓作氣,收復前朝首都開封的願望即將實現,這不再是痴人說夢。正在全國上下熱情高漲之際,宋高宗卻連發十二道金牌,讓嶽飛停戰回朝,十年抗金之力,就這樣被毀於一旦。回到京城不久後,嶽飛就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在風波亭中,一代名將從此與世長辭,世間再無可尋。

▲嶽飛劇照

01

秦檜身為主和派,和嶽飛為首的主戰派意見早已不和,但冤死帝國柱石,秦檜真有如此大膽嗎?實際上,早在南宋王朝建立之前,北宋徽欽二帝被擄至北國時,秦檜也在北上之列。他投降了金國,被金國許以重金,讓他回朝後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他們覆滅在臨安建立的南宋王朝。秦檜回南宋後,就因為其主和的主張,被宋高宗一路提拔,成為紅極一時的寵臣。他在宋高宗的指示下,和金國大將完顏宗弼籤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割地,成為世人眼中苟延殘喘的弱國。

▲風波亭近照

在談判時,完顏宗弼更是向秦檜提出「必殺飛」的額外要求,在這樣的「懇請」之下,前線力戰金軍的嶽飛難逃一死。嶽飛被囚禁之後,大將韓世忠曾質問嶽飛有何罪名,秦檜當面答曰「莫須有」,意為好似有好似又沒有。即使將嶽飛定為「莫須有」罪,秦檜為了能一舉將嶽飛殺害,還是費盡心機地給嶽飛羅列出了三項大罪。所謂三大罪,其一為妄議立儲罪,二是擁兵自重罪,三是抗旨違逆罪,數罪併罰,嶽飛難有翻案之能。

▲宋高宗與秦檜劇照

02

為了完全坐實嶽飛的「罪名」,秦檜還找到了當朝的許多文官武將,讓他們證實嶽飛的確犯有大罪。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人證」,就是嶽飛麾下的九位嶽家軍將領,他們分別是王俊,王貴,姚政,傅選,董先,徐慶,龐榮,李興,李道九人。這些人和嶽飛晨暮相伴,有他們證實,嶽飛必死無疑。當時嶽家軍共有十二位主將,其中九人揭發嶽飛罪行,但身為嶽家軍的主帥,為何會有這麼多人背叛嶽飛呢?實際上,這些將領被背叛嶽飛,主要有兩個原因。

▲嶽飛墓地近照

第一,嶽家軍並非是嶽飛的私人衛隊,除卻他本人的嫡系人馬外,極大部分都屬於朝廷派遣的軍隊。這些將領們雖敬佩嶽飛,但與之並無深厚友誼。他們在軍事上聽從嶽飛的調遣,但在政治上忠於高宗皇帝。因此,在嶽飛失事後,才有這麼多將領屈冤嶽飛。第二,嶽飛落難後,嶽家軍群龍無首,如同一把散沙。在秦檜等人的威逼利誘下,這些人為保住烏紗帽只得誣告嶽飛。如此之下,嶽飛和長子嶽雲、部下張憲等人慘死在同胞手中。

▲嶽飛領兵劇照

此事一出,不僅南宋臣民為此寒心,連金國官員都深感難過。金國使者將徽宗靈柩護送南歸時,使者曾當面問南宋官員,為何嶽飛會被殺?南宋官員無以為答,只得含糊說出謀反二字。金國使者譏笑道:「江南眾臣,論忠者,沒有人能超過嶽飛;論善戰者,更沒有人能超過嶽飛。」嶽飛被殺後,除長子連坐被殺外,其餘兒女都被流放至嶺南一帶。二十年後,宋孝宗繼位,立即為嶽飛平反,並將嶽飛後人接回了京都。

結語

浙江杭州棲霞嶺,嶽飛的魂靈安息於此,曾用計謀害他的秦檜等人的鐵鑄像長跪於墓闕下,受盡世人唾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800多個春秋過去了,嶽飛那碧血丹心的愛國情依然在世間傳頌不息。

參考資料:

《秦檜傳》《嶽飛傳》《宋史》

相關焦點

  •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引言在中國歷史上,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形象受到後世的敬仰與讚揚。嶽飛一心為國,北伐中原,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了襄陽六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這位出生貧困農家,19歲就投軍衛國的將領,風風雨雨二十餘載,帶領旗下的嶽家軍多次戰勝強敵,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 追本「中興四將」,溯源南宋初期對金戰爭之始末
    以上之四將即是後世常所稱道之"中興四將"。一、"中興四將"的歷史背景中興四將是於南宋初年,歷經了北宋靖康之變和宋室南遷之後,山河破碎,立足未穩,幸有此等之將各當一方之重任,抵禦了金人的南下 ,促成了所謂南宋的中興事業,因此產生了所謂之中興四將。
  • 淺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
    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趙構在位期間迫於形勢和民心,任用嶽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名將抗擊金軍。宋朝宗室南遷後,湧現出四個戰功最為卓著的名將,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被稱為中興四將。今天@下呂居士就來談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和補充。
  • 南宋中興四將真實相貌:嶽飛身材魁梧,面相憨厚,圖五實屬是小人
    所謂「南宋中興四將」是指在宋室南渡過程中,戰功卓著並使大宋保住半壁江山的四位名將。其中,中興四將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如今後世多以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流傳最廣,即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不過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這一幅《中興四將圖》,並不是原畫,而是後世的描摹之作。
  • 南宋五大將為什麼變成中興四將,出局的名將,僅次於嶽飛和韓世忠
    南宋「中興四將」的說法由來已久,版本也有所不同。其中南宋宮廷畫院劉松年繪製的《中興四將圖》代表著南宋朝廷的意見,可以說是「官宣」版本。《中興四將圖》流傳千載,如今珍藏在國家博物館。畫中四人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
  • 嶽飛和高寵誰厲害?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和南宋第一槍
    嶽飛手下第一猛將高寵和嶽飛比起來誰更厲害?高寵的武力究竟有多高?被稱為南宋第一槍的高寵和嶽飛比起來誰更厲害?如果單說武力的話,那肯定是高寵要厲害的多。嶽飛和高寵並沒有真正交過手,不過如果真的讓嶽飛和高寵打的話,估計嶽飛沒有還手之力吧。記載中,其槍有碗口粗,在金軍中左右衝突如嬉戲孩童一般,牛頭山戰役中,嶽飛與金兀朮大戰30回合不能勝之,高寵見狀,單槍匹馬下山來戰,可憐那兀朮連一回合都招架不住,嚇得魂飛魄散,回馬飛奔,高寵縱馬來趕,所到之處殺得金兵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 宋朝十大名將:兩宋各五人,南宋中興四將有兩人入內
    宗澤(1060年—1128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嶽飛(1103年—1142年),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 中興四將之首——嶽飛
    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說的就是他。嶽飛不甘心就此成為亡國奴,憤而從軍,成為河北招討使張所手下的一個士兵,從此開始他的軍旅生涯。嶽飛青年時代曾經飽讀兵書,苦練武藝,本人軍事天賦又非常出眾,更為難得的是他有一顆灼熱的愛國之心,這一切使得他迅速在抗金戰爭中脫穎而出,從一個小兵成長為手握重兵、獨當一面的大帥,成為南宋抗金大業的中流砥柱。
  • 嶽飛死後,南宋為何沒被金國滅了?「中興四將」戰鬥力有多強悍?
    ,公元1004年,直到與遼國籤訂''澶淵之盟'',這才宋遼兩國百年間沒有發生大型戰爭,邊境地區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兩年後,金朝單方面撕毀了協議,派出大軍三路南侵,宋軍在許多抗金名將指揮下,取得輝煌戰果,這其中尤屬嶽飛的戰功最為顯赫。 可朝中的秦檜也坐不住了,生怕日後嶽飛威脅到他的地位,勸說宋高宗召回嶽飛,以某須有的罪名殺害嶽飛父子。這倒是為南宋換來了短暫的和平,宋高宗與金國籤訂了《紹興和議》,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來的。
  • 牛頭山一戰,嶽飛從財主護院,躍居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但是這只是一個假設,人家是大宋的真英雄,古戰場上大金的剋星。 嶽飛和中國歷史上能幹出點功績的人有著差不多的業餘愛好,喜歡讀書,讀史《左氏春秋》,讀兵《孫子兵法》,當然這個可能是巨鹿嶽飛故事的文人的觀念作祟,認為小孩子有了功業,肯定是小時候多喝了點墨水,然而,天降神將,並不會只讓他這樣平凡,他力氣不小,在他那個縣城,幾乎沒有對手,師傅不少。
  • 南宋中興四將,能力強者先出局,「莫須有」的嶽飛給人哪些啟示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晚年的代表作品,此詩名曰「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可以想像,一位忠貞愛國的文人,空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上文痛斥滿朝文武偏安一隅,過著樂不思蜀、文恬武嬉的生活,結果遭到宋高宗趙構的罷斥。賦閒在家的陸遊,無時無刻不心懷社稷,痛心於中原故地的淪陷,盼望著聖上有朝一日能夠回心轉意,起用主戰派一舉收復金國佔領的大宋疆土。
  • 為何能與嶽飛、韓世忠並稱中興四將
    中興四將是韓世忠、嶽飛、劉光世和張浚,嶽飛不用說了,南宋最功勳卓著的大將,韓世忠也是一名留名青史的大將,立功無數,但相對這兩位,其他二位歷史評價很差,劉光世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張俊因為陷害嶽飛,被釘在恥辱柱上,至今遭人唾罵。拋開他二人的缺點,劉光世和張俊,究竟有哪些戰功,讓他們成了和嶽飛、韓忠忠齊名的南宋名將?
  • 嶽飛遭奸人誣陷入獄,主謀裡有9位是他麾下將領,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嶽飛的《滿江紅》,壯志豪情,慷慨激烈,一統家國的樂觀主義在這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寫下這首詞時,他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生沒有馬革裹屍,反倒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01嶽飛,字鵬舉,生於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
  • 南宋中興四將,兩個舉世無雙,為國為民;一個膽小如鼠,另一個則是...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史稱南宋。
  • 宋朝十大名將:兩宋各五人,南宋中興四將有兩人入內
    宗澤(1060年—1128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嶽飛(1103年—1142年),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 中興四將,誰名副其實,又有誰德不配位
    在南宋小朝廷一心求和投降之時,卻有四位武將奮勇對抗金人的侵略,他們的性格或忠貞不二,或品行私德上有所欠缺,但都為抗金大業做出過有益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他們的功與過。四位將領中最著名的非嶽忠武莫屬,嶽飛生於普通農戶之家,自幼讀書習武,有報效國家的志向 ,青年在相州從軍 ,並兩次輾轉東京留守宗澤麾下 ,宗澤對他多加回護和任用,宗相公高呼三聲過河之後遺憾而死更讓嶽飛更加堅定了抗金的決心。之後嶽飛屢立戰功,收復建康,平定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嶽家軍之名享譽海內,威震四方。並獲得朝廷「精忠嶽飛」的錦旗。
  • 牛頭山一戰,嶽飛從財主護院,躍居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靠著完顏斡離不和完顏粘罕兩員大將,大金攻下燕山府,渡黃河,一度讓開封這座古城毀於一旦。直至在于靖康元年二月抓了趙構和張邦昌,北宋議和。靖康元年二月,金軍再次北上,10萬大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擊即潰,北宋再次議和。但時代造就英雄,此時,一個名垂史冊的歷史英雄就要橫空出世,無能的大將再也掩蓋不住這位飛將軍的鋒芒。要說他的出身,很是普通,要是現在,估計還會被人用鄉下孩子的標籤數落一生。
  • 南宋中興四將,能力強者先出局,「莫須有」的嶽飛給人哪些啟示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晚年的代表作品,此詩名曰「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可以想像,一位忠貞愛國的文人,空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上文痛斥滿朝文武偏安一隅,過著樂不思蜀、文恬武嬉的生活,結果遭到宋高宗趙構的罷斥。賦閒在家的陸遊,無時無刻不心懷社稷,痛心於中原故地的淪陷,盼望著聖上有朝一日能夠回心轉意,起用主戰派一舉收復金國佔領的大宋疆土。
  • 「十二道金牌」帶你了解南宋抗金名將嶽飛
    嶽飛,字鵬舉,今河南湯陰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詩人,書法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提起嶽飛就不得不說他的嶽家軍了,嶽家軍號稱「凍我們殺不拆屋」,就連金軍都感嘆「憾山易,憾嶽家軍難」,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嶽家軍治軍嚴謹,紀律嚴明,凡事都以身作則。南宋紹興十一年的時候發生了十二道金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吧。當時嶽飛率領嶽家軍與金軍進行惡戰,重創金軍主力,大破金軍主力部隊「拐子馬」,「鐵浮屠」。
  • 嶽飛遭奸人誣陷入獄,主謀裡有9位是他麾下將領,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嶽飛的《滿江紅》,壯志豪情,慷慨激烈,一統家國的樂觀主義在這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寫下這首詞時,他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生沒有馬革裹屍,反倒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01嶽飛,字鵬舉,生於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