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形象受到後世的敬仰與讚揚。嶽飛一心為國,北伐中原,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了襄陽六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這位出生貧困農家,19歲就投軍衛國的將領,風風雨雨二十餘載,帶領旗下的嶽家軍多次戰勝強敵,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惜,嶽飛雖有收復河山之願,南宋最高統治集團卻頗有偏居一隅的想法。在嶽飛大敗完顏宗弼所率的金軍,獲得郾城大捷時,嶽家軍軍心極度高漲,他們知道一鼓作氣,收復前朝首都開封的願望即將實現,這不再是痴人說夢。正在全國上下熱情高漲之際,宋高宗卻連發十二道金牌,讓嶽飛停戰回朝,十年抗金之力,就這樣被毀於一旦。回到京城不久後,嶽飛就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在風波亭中,一代名將從此與世長辭,世間再無可尋。
▲嶽飛劇照
01
秦檜身為主和派,和嶽飛為首的主戰派意見早已不和,但冤死帝國柱石,秦檜真有如此大膽嗎?實際上,早在南宋王朝建立之前,北宋徽欽二帝被擄至北國時,秦檜也在北上之列。他投降了金國,被金國許以重金,讓他回朝後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他們覆滅在臨安建立的南宋王朝。秦檜回南宋後,就因為其主和的主張,被宋高宗一路提拔,成為紅極一時的寵臣。他在宋高宗的指示下,和金國大將完顏宗弼籤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割地,成為世人眼中苟延殘喘的弱國。
▲風波亭近照
在談判時,完顏宗弼更是向秦檜提出「必殺飛」的額外要求,在這樣的「懇請」之下,前線力戰金軍的嶽飛難逃一死。嶽飛被囚禁之後,大將韓世忠曾質問嶽飛有何罪名,秦檜當面答曰「莫須有」,意為好似有好似又沒有。即使將嶽飛定為「莫須有」罪,秦檜為了能一舉將嶽飛殺害,還是費盡心機地給嶽飛羅列出了三項大罪。所謂三大罪,其一為妄議立儲罪,二是擁兵自重罪,三是抗旨違逆罪,數罪併罰,嶽飛難有翻案之能。
▲宋高宗與秦檜劇照
02
為了完全坐實嶽飛的「罪名」,秦檜還找到了當朝的許多文官武將,讓他們證實嶽飛的確犯有大罪。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人證」,就是嶽飛麾下的九位嶽家軍將領,他們分別是王俊,王貴,姚政,傅選,董先,徐慶,龐榮,李興,李道九人。這些人和嶽飛晨暮相伴,有他們證實,嶽飛必死無疑。當時嶽家軍共有十二位主將,其中九人揭發嶽飛罪行,但身為嶽家軍的主帥,為何會有這麼多人背叛嶽飛呢?實際上,這些將領被背叛嶽飛,主要有兩個原因。
▲嶽飛墓地近照
第一,嶽家軍並非是嶽飛的私人衛隊,除卻他本人的嫡系人馬外,極大部分都屬於朝廷派遣的軍隊。這些將領們雖敬佩嶽飛,但與之並無深厚友誼。他們在軍事上聽從嶽飛的調遣,但在政治上忠於高宗皇帝。因此,在嶽飛失事後,才有這麼多將領屈冤嶽飛。第二,嶽飛落難後,嶽家軍群龍無首,如同一把散沙。在秦檜等人的威逼利誘下,這些人為保住烏紗帽只得誣告嶽飛。如此之下,嶽飛和長子嶽雲、部下張憲等人慘死在同胞手中。
▲嶽飛領兵劇照
此事一出,不僅南宋臣民為此寒心,連金國官員都深感難過。金國使者將徽宗靈柩護送南歸時,使者曾當面問南宋官員,為何嶽飛會被殺?南宋官員無以為答,只得含糊說出謀反二字。金國使者譏笑道:「江南眾臣,論忠者,沒有人能超過嶽飛;論善戰者,更沒有人能超過嶽飛。」嶽飛被殺後,除長子連坐被殺外,其餘兒女都被流放至嶺南一帶。二十年後,宋孝宗繼位,立即為嶽飛平反,並將嶽飛後人接回了京都。
結語
浙江杭州棲霞嶺,嶽飛的魂靈安息於此,曾用計謀害他的秦檜等人的鐵鑄像長跪於墓闕下,受盡世人唾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800多個春秋過去了,嶽飛那碧血丹心的愛國情依然在世間傳頌不息。
參考資料:
《秦檜傳》《嶽飛傳》《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