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山一戰,嶽飛從財主護院,躍居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2020-12-21 黃河講故事

在封建王朝裡,宋朝是個辭賦風華絕代的時期,商業文化空前繁榮,最早的紙幣交子,最有新意的夜間小吃。可以說,要是沒有外敵的覬覦,中國現在的詞篇可能會多幾個劃時代的大家。偏偏不巧的是,這個空有財富的富家公子被旁邊的金國看上了,女真,一個馬背上的民族,燒殺搶掠是他們的生存基石。

1225年的一天,這個金國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野性了。一個狼文化,一個羊文化,歷史悲劇就這樣上演了。靠著完顏斡離不和完顏粘罕兩員大將,大金攻下燕山府,渡黃河,一度讓開封這座古城毀於一旦。直至在于靖康元年二月抓了趙構和張邦昌,北宋議和。靖康元年二月,金軍再次北上,10萬大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擊即潰,北宋再次議和。

但時代造就英雄,此時,一個名垂史冊的歷史英雄就要橫空出世,無能的大將再也掩蓋不住這位飛將軍的鋒芒。要說他的出身,很是普通,要是現在,估計還會被人用鄉下孩子的標籤數落一生。但是這只是一個假設,人家是大宋的真英雄,古戰場上大金的剋星。 嶽飛和中國歷史上能幹出點功績的人有著差不多的業餘愛好,喜歡讀書,讀史《左氏春秋》,讀兵《孫子兵法》,當然這個可能是巨鹿嶽飛故事的文人的觀念作祟,認為小孩子有了功業,肯定是小時候多喝了點墨水,然而,天降神將,並不會只讓他這樣平凡,他力氣不小,在他那個縣城,幾乎沒有對手,師傅不少。於是得了個在安陽財主韓家當護院的差事,偉人的光芒豈是這財主能擋住的?生逢亂世,遂有嶽飛。

然而,嶽飛投軍的道路,卻也並不順利。

宣和四年,宣撫劉韐招募「敢戰士」,19歲的嶽飛這次從軍就當了小隊長,帶兵首戰滿堂紅,賊首陶俊與賈進和被五花大綁,同年10月,嶽飛跟劉韐參加了燕京戰役。兩年後,嶽飛第二次投奔了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但是在執行任務時被金軍打散,嶽飛只能回到相州。

靖康元年(1126)12月,康王趙構在相州就任了河北兵馬大元帥,此時23歲的嶽飛第三次從軍,在替當家皇帝解圍時,著實又出了一迴風頭。一年後,趙構在南京即位,史稱南宋。

2年後春天,嶽飛轉投開封宗澤,這是他從軍以後遇到繁榮第一個貴人,布陣方面更是對他青睞有加,不過,人終有死的一天,宗澤死後,接任的杜充是個沒有才幹的糊塗蛋。1129年,這個糊塗蛋的手下王善和一個小偷曹成和孔彥舟弄了50萬人就造反了,是嶽飛大展身手的時候了,他這次只用了800甲士,隻身一手大弓,一手大矛,直叫對面手足無措,摸不著頭腦。杜充這個短命的糊塗蛋沒過多久也就因為無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誰都沒有料到,一年後,軍中的鐵血戰友與嶽飛在牛頭山一戰成名。開始了驅逐大金的戎馬生涯,而其中大部分成為後來嶽家軍的骨幹力量。

1130年,宋高宗從海上逃回越州,嶽飛平定太湖兵敗的郭吉、戚方,在常州大敗金軍,捉了金軍一個萬戶,四戰四捷,好不痛快。

同年嶽飛在南京宜興清水亭大敗金軍,金兵橫屍遍地,帶領100人在夜間就把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打的是摸不著頭腦,3000多人被殺,300多人被俘。5月10號,嶽飛又在靖安鎮靜安用騎兵300、步兵2000大敗阿古朵。捉20多大金高官,300多倒黴蛋。

這場戰役,讓大金第一次開始重新對這個往日的對手有了敬畏之情。後來,趙構在宣化大捷後召見了嶽飛。從此,這個曾經的財主護院,成為了為大宋立下赫赫戰功的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的軍隊軍紀嚴明,賞罰分明,驍勇善戰。在著名的詞作《滿江紅·寫懷》中更是滿懷收復大宋大好河山的雄心抱負。嶽家軍的故事後來也就傳得神乎其神,家喻戶曉!從故事裡的旁觀者成為了書中的主人公!金軍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慨。

相關焦點

  • 淺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
    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趙構在位期間迫於形勢和民心,任用嶽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名將抗擊金軍。宋朝宗室南遷後,湧現出四個戰功最為卓著的名將,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被稱為中興四將。中興四將雖然趙構復興了宋朝皇室,南宋又存在了一個半世紀,但宋朝的中興難稱榮耀。中興四將都可謂戰功卓著,但又有誰是名副其實,又有誰是名不副實的呢?
  •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形象受到後世的敬仰與讚揚。嶽飛一心為國,北伐中原,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了襄陽六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這位出生貧困農家,19歲就投軍衛國的將領,風風雨雨二十餘載,帶領旗下的嶽家軍多次戰勝強敵,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 追本「中興四將」,溯源南宋初期對金戰爭之始末
    文|青樓大茶壺《中興四將圖》故宮博物院現藏南宋畫師劉松年所繪之《中興四將圖》,絹本設色,縱26釐米,橫90.6釐米,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題,已擦去,而現存清代乾隆帝墨筆楷書重題,依次是"劉鄜王光世"、"韓蘄王世忠"、"張循王俊"、"嶽鄂王飛
  • 南宋五大將為什麼變成中興四將,出局的名將,僅次於嶽飛和韓世忠
    南宋「中興四將」的說法由來已久,版本也有所不同。其中南宋宮廷畫院劉松年繪製的《中興四將圖》代表著南宋朝廷的意見,可以說是「官宣」版本。《中興四將圖》流傳千載,如今珍藏在國家博物館。畫中四人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
  • 南宋中興四將,能力強者先出局,「莫須有」的嶽飛給人哪些啟示
    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晚年的代表作品,此詩名曰「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可以想像,一位忠貞愛國的文人,空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上文痛斥滿朝文武偏安一隅,過著樂不思蜀、文恬武嬉的生活,結果遭到宋高宗趙構的罷斥。賦閒在家的陸遊,無時無刻不心懷社稷,痛心於中原故地的淪陷,盼望著聖上有朝一日能夠回心轉意,起用主戰派一舉收復金國佔領的大宋疆土。
  • 嶽飛死後,南宋為何沒被金國滅了?「中興四將」戰鬥力有多強悍?
    說到南宋抗戰時期,就不得不提到民族英雄嶽飛了,公元1128年,他遇到宗澤,此後開始了他的前線抗戰的一生,在他帶領下的抗金戰爭中,南宋甚至是佔得了優勢。 北宋末年,嶽飛在軍中展露鋒芒,隨著嶽飛在軍中的鋒芒畢露,危機也就伴隨著而來,朝中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隨著戰爭的進行,宋高宗傾向到了主和派的一邊,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嶽飛也自然受到了牽連,好在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堅決抗爭,招募百萬大軍,將嶽飛收在營中,後來在抗擊金軍南侵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南宋軍隊誓死抗金,金軍甚至被打得撤退,一時間金軍無法滅掉南宋。
  • 南宋中興四將,兩個舉世無雙,為國為民;一個膽小如鼠,另一個則是...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史稱南宋。
  •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嶽飛戰功最高,為何排名不如韓世忠
    前言 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將」,四大將統領所部兵馬,抵抗金軍南侵,立下不少戰功,為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延續趙宋王朝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他是宋朝的抗金英雄,功績不比嶽飛少,緣何沒有被列入中興四將
    在南宋抗金的歷史上有那麼幾位為史書記載為「中興四將」,他們分別是嶽飛,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當然其中張和劉都只是所謂的虛名,在戰場上除了跑腿之外沒有其他作用。但是在這中興四將之外,卻還有一人其功勞甚至不比嶽王爺低,但是由於歷史原因而沒有被列入中興四將之中,真為其嘆息。
  • 中興四將,誰名副其實,又有誰德不配位
    【前言】:靖康之變後,耶律大石西走中亞延續遼朝國祚;大宋朝廷也流落淮南,官家趙構為首的投降派佔據輿論場的主流,在這樣的環境中,憑藉愛國將領們勉力維持,才保住了宋朝的半壁江山,讓宋朝迸發出新的活力。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這些抗金名將中的佼佼者—中興四將。
  • 宋朝十大名將:兩宋各五人,南宋中興四將有兩人入內
    宗澤(1060年—1128年),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嶽飛(1103年—1142年),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 嶽飛為四大中興大將之首,立下赫赫戰功,為何趙構容不下他?
    1142年1月27日,一代名將——嶽飛最終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殘害於獄中。遍觀宋朝歷史,這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宋朝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殺大臣,不可殺士大夫。而在宋朝318年的統治歷史中,也極少有大臣被處死的例子。而嶽飛作為南宋名將、戰功赫赫,卻被趙構一旨處死,這讓人疑惑。
  • 名氣不如嶽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南宋有所謂「中興四將」,一般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及嶽飛。明代柯維騏《宋史新編》卻有另一說法:「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嶽並稱,劉蓋指錡雲。」無論劉錡是否是「中興四將」之一,在南宋初年那樣的危急存亡之秋,他確實為南宋立下汗馬功勞。
  • 「十二道金牌」帶你了解南宋抗金名將嶽飛
    嶽飛,字鵬舉,今河南湯陰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詩人,書法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提起嶽飛就不得不說他的嶽家軍了,嶽家軍號稱「凍我們殺不拆屋」,就連金軍都感嘆「憾山易,憾嶽家軍難」,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嶽家軍治軍嚴謹,紀律嚴明,凡事都以身作則。南宋紹興十一年的時候發生了十二道金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吧。當時嶽飛率領嶽家軍與金軍進行惡戰,重創金軍主力,大破金軍主力部隊「拐子馬」,「鐵浮屠」。
  • 杭州顯寧寺出土將軍墓,被多次修繕,墓主與嶽飛並稱「中興四將」
    更重要的是,專家在修復顯寧寺時,發現了一座南宋時期的將軍墓,並且與民族英雄嶽飛有著密切聯繫。據史料記載,顯寧寺遭受過多次戰爭浩劫,伴隨著歷朝歷代的修繕,得以保存至今。建國之後,顯寧寺得到了當地政府的保護,很快啟動了遺蹟修繕工作。然而前些年,顯寧寺附近發生重大事故,寺廟再次遭到了波及,寺廟建築受損嚴重。
  • 精忠報國的嶽飛,為何會被宋高宗猜忌?他遇害的原因有哪些?
    嶽飛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嶽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嶽飛參軍報國,還為嶽飛後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字為訓。嶽飛牢記母親教誨,投身抗金前線。1129年秋,金軍又兵分多路向南進犯,完顏昌領軍進攻淮南,兀朮則領軍直接進攻江南,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只圖一舉滅亡南宋,佔領整個宋朝領土。
  • 此人不是中興四將,卻比嶽飛還厲害,在大散關多次重創金兀朮,立下...
    此人戰功赫赫,比嶽飛還厲害,在大散關重創金兀朮、韓常——北宋末年,靖康年間,當時宋徽宗雖然招安了宋江等人。但是,這個時候北方卻狼煙四起。北宋與金國聯合滅了遼國,到時候卻疏忽了西北一個狼性十足的西夏。這個時候西夏不斷騷擾北宋邊境,大散關附近都是西夏起兵出入的地方。
  • 對比南宋中興四大將和南明江北四鎮就知道南明有多廢柴
    後世史家對比南宋和南明兩個小朝廷的論述很多,總結的原因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地理、氣候各個方面,我主要想闡述它們在軍隊方面,特別是統帥軍隊的核心將領上面的區別。南宋有所謂中興四大將,也就是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四大名將;南明的主要軍隊則掌握在江北四鎮手中,也就是負責淮安、揚州、廬州、泗州四個防區的黃得功、劉良佐、高傑、劉澤清四大總兵。
  • 「中興四將」排第一的張俊,是怎麼從抗金名將墮落成千古罪人的?
    正是這北宋朝廷的這一劫難,將宋朝「積貧積弱」的形象永久地刻在了人們心中。本來這一恥辱都快被嶽飛洗刷乾淨,可惜卻被宋高宗12道召回金牌徹底葬送。嶽飛回朝後,不僅兵權被削,還屈死獄中。除了人盡皆知的秦檜以外,高宗的愛將張俊也罪不可赦。
  • 嶽飛遭奸人誣陷入獄,主謀裡有9位是他麾下將領,這是怎麼回事?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著名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他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天生神力,20歲的時候,就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武藝高強到有以一當百之能。少時有義節,自幼熟讀兵法,胸懷一腔熱血報國之志。▲嶽母刺字塑像為了鼓勵嶽飛參軍報國,嶽飛的母親還在嶽飛背後刻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後世還將此事傳作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