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為何不鮮?網上買菜如何避免「踩坑」

2020-12-24 大洋網

近日,全國都進入了"酷熱模式"。天氣熱了,無論是生鮮電商,還是"網際網路+買菜",究竟"鮮不鮮"?

生鮮新零售平臺「奔速」放緩

在經歷了幾年"狂奔"後,生鮮新零售玩家開店步伐放緩,還出現有門店關停。近日,永輝旗下的生鮮新零售業態超級物種傳出關閉其上海市五角場萬達門店的消息,這也是其自2017年1月開店以來,首次面臨關店問題。盒馬鮮生、順豐優選以及美團小象生鮮也選擇在部分區域關店。

與此同時,過去數月,盒馬鮮生、順豐優選等曾因食材品質不合格或不新鮮出現過風波。其中,盒馬鮮生黃陂南路店銷售的多盒"老上海黑毛豬大紅腸"經檢測,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嚴重超標。6月12日下午,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買菜APP"相關企業責任約談會。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聯華鯨選、明康匯、倪的家、吾米、菜划算7家平臺到場接受約談。其中,平臺商品重量缺失、包裝不夠環保、水產檢出孔雀石綠(農殘)等問題被指出整改。

伴隨生鮮新零售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速,但也出現了數據造假、資金鍊斷裂等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此外,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www.315.100ec.cn)收到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共計收到近百起對生鮮電商平臺的用戶投訴,其中以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本來生活、順豐優選、易果生鮮、美菜網、天天果園八家平臺居多。其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商品質量問題、以次充好、久未發貨、物流延遲、下單容易取消難、退款難且款項未及時退回、虛假宣傳、售後服務差等這7個方面。

【"四大"質疑】

根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用戶維權案例整理發現,生鮮電商平臺面臨的質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問題商品充斥食品安全難保障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用戶投訴案例庫顯示,徐先生於2019年3月28日在"盒馬鮮生"App上訂購一批食物,訂單號為271271686396735597。其中一盒2隻裝美國新奇士檸檬,開盒時發現一隻檸檬一頭嚴重發黴腐爛,包裝盒顯示3月24日包裝,上市3月25日,經銷商為上海盒馬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產地美國,分銷商上海海盛果品有限公司。

二:商家久未發貨物流時效遭質疑

物流配送作為生鮮電商的又一大痛點,及時配送是保證消費者收到新鮮食材的原則,配送時效慢都是影響購物體驗以及消費需求。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用戶投訴案例庫顯示,鄭女士於2019年6月2日在"每日優鮮"上買的兩箱椰子,總金額130元,訂單號為DD19060213441981242。本應該是次日達,結果三天了都沒有配送到。

三:下單容易取消難 

一般來講,對於符合"7天無理由退換貨"的商品,電商平臺商家都應滿足消費者的是否購買選擇權,不能強制消費。近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稱在部分生鮮電商平臺下單容易,然而取消訂單卻出現了瓶頸,且在後續的售後服務中也沒辦法得到解決。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用戶投訴案例庫顯示,邵先生於6月15日在"易果生鮮"微信公眾號推出的父親節禮物頁面,購買了2份海參禮盒產品,訂單號為105576391。但因父親節是6月16日,購買完成後頁面再提示物流信息顯示待6月18日才發貨,故第一時間聯繫客服,商量取消訂單退款事宜,電話來來回回近10個,客服換了3個,都以各種理由拒絕退換貨,以父親節小禮卡剛上線系統不成熟為由,讓邵先生等電話,期間於6月17日收到了兩盒海參,客服依舊沒有回覆。致電後告知東西已收貨無法退換。邵先生認為,首先訂單居然無法取消,其次客服一再推脫,回復遲遲不給,態度極其惡劣。現要求商家進行之前就該有的退款一起賠償。

四:虛假促銷"誘導"消費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用戶投訴案例庫顯示,許先生在"順豐優選"搞促銷時19.9元購入了原價99元的紅酒20瓶,訂單號為1857531491746937。平臺送了14瓶,剩6瓶沒有送。許先生表示,「客服以各種理由讓自己退款,我不同意後,又用低價格88元商品給我補發,我要求他們商城裡99元價格的紅酒給我補發,我覺得價格不平等沒有同意,客服又說,要不你就接受,要不你就繼續去投訴。」之後順豐優選在沒經過許先生的同意關閉了訂單,退還許先生了6瓶酒的款項。許先生認為這是虛假促銷,銷售欺詐。

"鮮"字至上品質需求亟待解決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數據監測,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在2018年已突破2000億元,預計到2022年時,整個"賽道"交易規模將捅破7000億元,增長潛力巨大。此外,目前國內生鮮電商領域,大約有四千多家入局者,其中僅有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因此,隨著行業洗牌加劇,巨額虧損的公司將會舉步維艱。而是否具備自我造血能力,也會成為行業的"分水嶺"。

不少生鮮電商平臺不僅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而且在平臺運營以及用戶體驗上受到消費者質疑。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生鮮電商暴露的這些管理漏洞以及消費投訴問題,更多應是盲目擴張太快,導致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後服務跟不上所致。曹磊進而指出,生鮮電商主要面臨的難題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二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用第三方食品安全又難以保障。

食品"鮮"不"鮮"物流配送是重點

對此,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認為,生鮮物流中存在的配送超時、信息傳輸滯後、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說明目前生鮮物流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

解筱文表示,相對於傳統電商物流而言,生鮮物流的專業性相對比較突出,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環境要求較高,但目前的保鮮、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並不完善,不能全程很好支撐,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臨時性限行等情況,對即時配送帶來較大考驗。生鮮物流企業相對於傳統的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還存在有小、散、弱等現實問題,亟待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總之,這個階段是生鮮電商市場對物流業的倒逼,需要一個不斷優化完善、逐步提升的過程。

在處理平臺售後問題上,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建議,平臺或商家不能單單為了收益而減少服務客戶的"成本支出",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更是產品升級創新的重要"參照物"。電商平臺應認識到客服售後的重要性,加大對產品售後服務的投資力度。

消費者如何預防網際網路+買菜"陷阱"?

1、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消費時應儘量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的電商平臺,商家;

2、鮮活易腐商品不在7日無理由退貨範圍,消費者在網際網路買菜平臺購買冷鮮食品時,要仔細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避免衝動購買大量暫不需要的商品;

3、仔細了解促銷活動規則,避免消費糾紛。建議消費者網購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銷活動的規則,留存促銷活動的截圖以及商家作出承諾的截圖等;

4、消費者在網際網路買菜平臺購買生鮮、食品、急需物品,儘量避開購買高峰期,並且了解發貨時間和大致的物流時間,快遞務必"先驗貨再籤收",遇到商品破損、腐爛、貨不對板情況,可拒收快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倪明


相關焦點

  • 說說網上買菜那些事
    但是網上買的菜卻也時常讓馮女士感到質量不佳,「我一般會選擇附近的品牌超市,送菜的速度確實挺快,價格也適中,但是菜的品質參差不齊,有的菜品還不錯,有的卻瀕臨壞掉,例如幾次買的奶油生菜,打開後都不新鮮了,還感覺被水浸泡過」。也有消費者反映,網上買菜經常出現缺貨的情況,「幾乎三次裡就有兩次出現菜品缺貨的情況。
  • 消費問題多多 說說網上買菜那些事
    五折買菜、一分錢買水果……近來,越來越多的電商巨頭布局「菜籃子」板塊,推出市民買菜生鮮快購服務。網上買菜的不斷拓展方便了不少市民,但在使用服務的過程中,市民也發現存在不少問題。
  • 放棄30分鐘到家服務,到店自提可能是美團買菜踩的又一個「坑」
    美團買菜的到店自提可能是美團踩的又一個「坑」雖然此前已有很多「先烈」,但美團買菜還是執意做了到店自提。近日,美團買菜正式進入武漢市場,一口氣開出10個前置倉。到店自提則不需要預估備貨,對於商家來說,經濟、效率優勢並存。但這種模式並沒有因為以上兩大優勢而快速發展,反而是很難成功。這種模式早有先烈,許鮮就是其中之一。即便是存活下來的企業,也偏向小而美的運作模式。例如食行生鮮,它做的是「今日下單,次日到櫃自提」,食行生鮮在社區內鋪設智能冷櫃,用來儲存用戶前天下單的生鮮商品。
  • 廣州早期生鮮電商大多倒閉 「網上買菜」路難行
    2012年底,在有政府背景的「小鮮e站」上線前數月,「網上菜籃子」宣布停止配送服務,如今這個網頁已無法打開。「小鮮e站」目前仍在正常運作,但生鮮產品已不是主打,更多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有業內人士猜測:「它(『小鮮e站』)能繼續維持下去是因為政府支持,因為你根本無法看到它的日訂單量。」
  • 訂單猛,用工緊,叮咚買菜如何成為生鮮電商「優等生」
    【獵雲網北京】10月26日報導受疫情影響,今年生鮮電商發展異常迅猛。但隨之而生的問題是,部分生鮮食品不新鮮,物流快遞不及時。而「叮咚買菜」卻以出色的市場表現,為消費者提供「線上下單+最快29分鐘送達」的高品質食材及配送到家服務,成為生鮮電商中的優等生。
  • 疫情帶火「網上買菜」?每日優鮮一月賣掉2億件商品,永輝連漲六天
    很多人說是生鮮O2O,即我們口中的"網上買菜",你看,就連中石化,也不務正業,開始在加油站賣起了菜。疫情激活生鮮o2o一場疫情,讓很多人不得宅在家裡,甚至會隔離14天。在這期間,如何解決買菜做飯問題?去菜市場成為"危途","網上買菜"成為了最佳選擇。據媒體報導,春節之後,各大網上生鮮平臺的訂單量均激增。
  • 喔趣案例 | 訂單猛,用工緊,叮咚買菜如何成為生鮮電商「優等生」
    受疫情影響,今年生鮮電商發展異常迅猛。但隨之而生的問題是,部分生鮮食品不新鮮,物流快遞不及時。而「叮咚買菜」卻以出色的市場表現,為消費者提供「線上下單+最快29分鐘送達」的高品質食材及配送到家服務,成為生鮮電商中的優等生。
  • 肺炎疫情北京怎麼網上買菜?這份全攻略請收好
    肺炎疫情北京怎麼網上買菜?  【T11買菜攻略】  下單平臺:T11生鮮超市小程序  下單時間:9:00-21:00  配送費用:5元/單  下單tips:朝陽公園附近新開的生鮮超市,門店周邊3公裡內可通過小程序下單享受外送服務。
  • 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不一樣的種類分布
    每日優鮮是一個圍繞著老百姓餐桌的生鮮 O2O 電商平臺。覆蓋了水果蔬菜、海鮮肉禽、牛奶零食等全品類,每日優鮮在主要城市建立起 「城市分選中心 + 社區配送中心」 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為用戶提供全球生鮮產品的極速達冷鏈配送服務。
  • 網上買菜火爆,但行業危機已悄悄來臨
    2020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因素影響,大多數人都開啟了網上買菜模式,有熱心網友還根據搶菜時間、配送時長、價格、菜品等維度製作出了網上「搶菜指南」。生鮮電商行業再次爆發。QuestMobile公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App的使用時長2020年春節後兩周比平日增長96.4%。
  • 「在線買菜熱」促生鮮電商比「快功夫」
    「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正在改變。」  也在同日,生鮮新零售公司「叮咚買菜」正式在北京展開服務,首批開設的18個前置倉,分布在回龍觀、雙橋、青年路等社區,未來還將不斷開設新的前置倉達到全城覆蓋。  同日,順豐發布的《2020生鮮包裝解決方案》中提到,今年順豐將繼續以預處理中心為基礎化場景,聚焦重點生鮮產品,聯動產地政府及優質企業,打通生鮮全產業鏈條,解決生鮮產業痛點。
  • 七鮮生活雙井九龍山店盛大開業!買菜不用跑遠了!
    隨著城市規劃的發展,很多農貿市場、菜市場逐漸退出了大家的視野,街邊路口的小菜攤也是「不定期出沒」,傳統超市成為社區居民們買菜的新去處。但大型超市一般距離小區較遠,或者專門的生鮮區不多,果蔬種類和數量較少,品質良莠不齊。而且去晚了,只有挑剩下的蔬菜,一點都不新鮮。對於北京市民張阿姨來說,買菜成為了不小的難題。
  • 合肥周谷堆10月份可網上買菜 便宜又方便
    合肥周谷堆10月份可網上買菜 便宜又方便 資訊標籤: 周谷堆 網上 買菜 電子商務
  • 廣州農貿生鮮市場供應充足:肉菜充足不斷檔 線上買菜成時尚
    防疫期間,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市民線上買菜成為新時尚。。 廣州農貿生鮮市場供應充足,商品價格已基本回落到春節前水平,市民元宵節不缺美食金羊網訊 記者陳澤雲、通訊員穗商務局報導:「平時都是去超市買菜,今天我在盒馬鮮生下單買了菜,羅氏蝦、花螺、瀨尿蝦都跟平時價格差不多,晚上六點前就能配送到家。」2月8日,廣州市民李小姐嘗鮮在盒馬下單買菜。
  • 從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總結了生鮮電商的兩個盈利模型和盈利公式
    我深入研究「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這兩個平臺,目前還不能證實是否實現了盈利,但是將其進行深入研究並畫了一個模型圖之後,認為單一品類的生鮮電商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這個數據很簡單,就看商品擺在貨架上用戶買不買,買了以後復購率如何,通過數據來決定生產商密度。買手密度:每日優鮮在全球擁有數百名的專業買手,都是懂種植、懂電商的複合團隊。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0餘個買手,50%的蔬菜、70%的肉蛋和90%的水果實現了產地或者工廠直採。2. 物流密度:城市密度、前置倉密度和配送密度。
  • 疫情過後,你還會網上買菜嗎?
    疫情期間生鮮商品線上訂單量暴增,但價格偏貴、送貨較慢讓消費者有點「不爽」疫情過後,你還會網上買菜嗎?閱讀提示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網上買菜火了起來。不管是傳統超市的線上平臺,還是電商平臺,線上訂單都大幅增加。
  • 手機菜籃子:網上買菜更實惠 動動手指送到家
    網上買菜更實惠 動動手指送到家咱家用上了「手機菜籃子」家住北京天通苑的楊楊,近日很開心。「我平常下班晚,去附近菜市場買個菜,不僅菜的種類少,而且也不太新鮮。手機選購更新鮮實際上,手機買菜更新鮮。由於生鮮生意有著對於安全、新鮮等特殊要求,「手機菜籃子」平臺往往對生鮮的規格提出了更高要求。
  • 杭州開展「網上買菜App」評測活動
    杭州開展「網上買菜App」評測活動到貨及時和稱重測量情況普遍較好,農殘快檢和售後服務有待改進 本報訊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消保委選取部分在杭州城區能提供1小時送達服務,且有自己倉儲貨源的買菜服務類App,開展了消費評測活動。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應用,一種新的居民買菜服務方式——「網上買菜App」在杭州迅速增多。
  • 如何避免踩坑?
    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過去銀行買保險踩坑的經歷,「存款變保險」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那麼,去銀行買保險靠譜嗎?其實銀行賣保險由來已久,始於上世紀90年代,但一直進展緩慢。今年3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2020年2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郵儲銀行如東縣支行銷售人員存在「對分紅型保險產品承諾固定收益」的問題,在投保單號為00371762685****和00371762696****(人保壽險「鑫禧」兩全保險)的業務視頻中,銷售人員介紹「這是一款收益保證型產品,2年不退保,且中途不領取,年化綜合收益率可達3.2%-3.4%」,但實際該產品的分紅是不確定的
  • 這個春節柳州網上買菜太火了!疫情過後,又會出現新的「淘寶...
    居民:春節網上買菜可選品種不多靠搶疫情之下,出門戴口罩,進門消毒洗手,宅家裡不僅改變了柳州人對健康的訴求,也改變了柳州人的購物方式。 「非常時期,在淘鮮達買菜也是要拼手速的。」2月5日凌晨,柳州市民劉女士在朋友圈裡發出了這條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