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漳州資深吃貨,自然要對漳州美食了如指掌,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美食是漳州人的一筆財富,街道小巷中隨處可見許多歷史悠久冒著騰騰熱氣的小店。漳州小吃是閩南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中原汴洛魯菜祖,因地緣關係,吸收了廈、泉小吃的特點,又受到潮汕菜系的影響,有著自己的特色。到漳州遊玩,不可或缺的就是品嘗本地的美食。
漳州滷麵
漳州滷麵也稱為魯面,久負盛名。採用肉絲、筍絲、蛋絲、香菇、魷魚、蝦幹、黃花菜等配料在熱鍋裡炒熟後,加上豬骨湯煮開,然後放入適量的味精、白糖、精鹽和番薯粉等,調成滷了。進餐時,在麵條上放些韭菜、豆芽、澆上滷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魚絲、香菜等佐料。
特點:色澤鮮豔、質嫩爽滑、暈潤香醇、甘美可口。
除了滷麵外還有各種面、粉類:比如滷米粉、牛肉麵、沙茶麵、鴨仔面等等
手抓面
俗稱「豆乾面」或「五香面」,由面料、配料、佐料三部分合成,面料採用鹼麵條煮熟趁熱在竹篩上鋪製成手掌大的圓形的薄片,稱「面份」。吃時在面上放炸豆乾或五香卷,加甜麵醬、花生醬、芥辣醬、蒜醋醬等佐料,然後把面份捲起來用手抓著吃,故叫「手抓面」。
特點:香、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膩,爽口開胃。
乾拌麵
乾拌麵是用勁道的樹鹼面下鍋燙過之後,加上新鮮的滷豬蹄,也可以自由選擇各種配料,比如:豬蹄包、酸筍、板慄、滷大腸、香腸.再加上店家秘制的醬料:花生醬、沙茶醬、蒜蓉醬等,拿上筷子一拌,醇香中帶點微辣,豬蹄入口軟爛,油而不膩,肉香四溢。
雞仔胎
「雞仔胎」是閩南語的一種叫法。是經過孵化,但又未能孵出小雞的雞蛋。雞蛋內的胚胎已經發育,剝開蛋殼,能看出小雞的雛形,要選用自然孵化的活雞仔胎。閩南一帶,每年秋涼以後,多食用雞仔胎,能滋補身體。
鹽雞
相傳,很早以前漳州沿海某鹽場,有個鹽工,饑寒交迫,無奈中偷了一隻雞,煮熟剛要吃時,鹽場主回來,鹽工趕快將熟雞埋在鹽堆裡.過後將雞取出一吃,雞肉鹹香,別有風味。到清代沿海的鹽業發展,內地大批客商湧到沿海販鹽經商,鹽場主為了勾結官府招來客商.經常創出別饒風味、用整雞置在高溫熱鹽中焗熟,這就是後來演變為鹽焗雞。
貓仔粥
這道小吃雅俗共賞,歷史悠久,也是南詔的飲食文化的代表。 貓仔粥是客人來現煮現吃的,特點是快速利落,味鮮可口。當食客在桌邊坐定時,攤主連忙在小鍋裡放上清肉湯,再放進預先蒸熟的白米飯,配上魚片、肉片、肝臟、蝦仁、牡蠣、香菇絲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湯滾過,再調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鐘,就煮成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貓仔粥。
五香
將半肥半瘦豬肉條、蔥頭碎、荸薺碎、蝦皮等原料,調配五香粉、白糖、蝦油適量,加上番薯粉和水攪拌均勻成漿糊狀,再用豆腐皮包捲成長四寸、直徑一寸左右的圓條狀,放熱油鍋裡炸熟。趁熱食用,外酥內潤,香味濃鬱,鮮美可口。
潤餅
潤餅主要原料有春筍絲、胡蘿蔔絲、高麗菜絲、韭黃、綠豆芽、香菇、酥海苔、豬肉腿、蝦仁、蛋皮絲等,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麵皮把各種菜餚製成的陷料包捲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亦可將包好的潤餅經油炸酥,俗稱"春餅",別有一番風味。
特點:嫩脆甜潤,醇香多味。
海蠣煎
海蠣煎又稱「蚵仔煎」,「蚵仔」為閩南語。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韭菜的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將韭菜切成一指節長短,和洗淨的蚵仔擱在一起,加入稀釋番薯粉作為粘合劑,入油鍋煎至金黃。福建閩南、臺灣、潮汕常做家常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
鍋邊糊
鍋邊糊是用米飯壓成的,薄薄的一層,有點像廣東的腸粉,將其加入清淡卻不失鮮美的湯裡,加入剪成小段的油條,加入一些切碎的韭菜,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點滷肥腸啊,滷豬肺,滷筍等滷料。 鍋邊糊是早餐的一個很好的選擇,清淡爽口。
豆花粉絲
豆花配上粉絲,外加碎蘿蔔乾,蝦皮還有醬油等各種佐料,有的還加上香菜,最後再配上滷肥腸等一些滷料。
肉粽
把米炒香,包上各種各樣的餡。比較老式的餡是用蔥加蝦皮炒肉,加上香菇,再加上一個鵪鶉蛋或四分之一個滷鴨蛋。現在的肉粽餡花樣就多了,可以包滷肉,鹹蛋黃,板慄等。
蚵仔面線
蚵仔面線,也稱面線糊,鮮美的蚵仔加上細細的面線,做成糊狀,加上點胡椒粉,別有一番風味。
四果湯
如今的四果湯早已不止四果了,有的十幾果都有了,綠豆,紅豆,蓮子,白木耳,各種水果,如菠蘿,西瓜等,有的還有蜜餞,仙草,還有一種用地瓜粉做的透明的正方體,放在嘴裡特別有嚼勁。閩南語裡稱為「阿大記」,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加上糖水和刨冰。在夏天,四果湯對於漳州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解暑佳品。
面煎粿
在漳州的小吃中,面煎粿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金黃色的油炸皮,深棕色的粿餡,最中間還夾著一層料。輕輕地咬一口,皮脆餡軟,味道香甜,吃後口有餘香。
三角餅
製作時,要先將香油均勻地塗抹在鐵鍋上,待油溫升高後,再細細地淋上一層麵糊,然後將調製好的餡料填入餅皮上方,最後再均勻地淋上一層麵糊,蓋上鍋蓋燜幾分鐘,即可出爐。當然,不同口味的三角餅餡料也不同,鹹味三角餅餡是用新鮮的魚肉、蝦子、香菇、肉絲、蔬菜剁碎混合而成。甜味的三角餅一般用香芋、花生或時令水果製作而成。
土筍凍
土筍是一種環行動物肥圓細長,狀如蚯蚓。土筍營養豐富,煮菜時加入少許,其湯味美清甜。但最受稱道卻是"土筍凍"。"土筍凍"製作方法是:將鮮土筍放於石板上,壓出土筍的內臟和雜質,洗淨後加水入鍋,以烈火猛燒,至其湯成膠狀為止,然後盛於容器裡,凍結即成。土筍凍如調以鹽漬酸菜、蒜白、酥海苔或酸辣、醬油等佐料,味道更佳。
麻餈
漳州的麻餈皮薄,餡多為顆爛狀的花生和芝麻。還有一種餡料是炸過的扁食皮,酥脆的炸過的扁食皮包在麻餈之中,一口咬下去的時候,滿口酥香。
生燙
生燙,就是生食燙熟,說白了就是清燙麵。燙的食材就是清湯麵的料,比如肉筋、鴨胗、鴨心、豬肝、豬心等等,主要是內臟類和肉類,菇類、青菜類。
菜頭粿
製作時先將蘿蔔刮去粗皮,刨成絲,下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後入蒸籠內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鹹粿
將稻米洗淨,放入清水中浸泡兩小時,撈出後,加適當清水磨細成米漿,裝於乾淨的木桶裡。豬大腸洗淨,煮爛切成絲,蝦皮用清水淘洗淨撈出,花生米炒至酥,去皮攆成粒,幹蔥頭切成小薄片。下鍋放在旺火上,將熟豬油燒熱,下蔥頭片炸至金黃色,下適量的開水,放豬大腸、蝦皮、花生粒、精鹽、味精、胡椒粉,倒進米漿攪律均勻,煮至七成熟,出鍋倒進容器,用小竹片稍稍拉平,上籠屜用旺火蒸至熟。出鍋待涼凝固後切成圓塊,放熱油鍋炸至呈金黃色,撈出上席配上蒜蓉醬、辣椒醬等,質美鮮甜。
紅糖桂花湯圓
吃湯圓是漳州冬至的傳統習俗。湯圓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漳州的傳統做法是用這種紅糖熬製的稠密濃鬱的湯,加入煮熟的湯圓,上面撒花生芝麻碎,香甜軟糯。
豆纖
豆纖最早是麵條的替代品,由黃豆製成,現在已不多見。最傳統的豆纖羹用絲瓜跟蚵仔做成。豆籤跟切成條狀的絲瓜一起下鍋用鹽跟糖加水烹煮,再加入海蠣,最後以太白粉勾芡。後來輔料逐漸豐富,還發展出了幹拌豆纖。
扁食
扁食皮煮好後是透明的,肉餡香,湯料簡單,很清淡。皮薄餡多,湯鮮味美。在漳州大街小巷大排檔、飯店都可以吃到。
焙肉
做焙肉得選用豬前腿肉,肉質較嫩。將肉切成約薄肉片,浸在用廈門丹鳳高粱酒、白糖、鹽、味精的調料裡幾個小時後,再曬到半乾,然後才焙烤。因肉裡的水分少,焙烤後色變金黃,並有淡淡的甜味與燒烤火香味。
.
強迫症患者,每樣都一定要配圖,暫時先整理這些了。總之作為一個漳州人來說,每天都能吃到各式各樣的美食,幸福指數始終是只升不降的。這些是不論去向何方置身何處都吃不到的味道——故鄉味道。
本文轉自:V遊福建,圖片轉自:鏡頭裡說故事
小編每天都會在朋友圈贈送精選書籍哦,小編私人微信號:linyijun13 投稿、應聘、合作、聊天侃大山都可以找我哦,
加入qq群:242269872可獲取最新搶單信息
如需商務合作請致電:薛經理 13788864776
關注漳州微享匯,通享全城折扣
【會員卡使用方法】
進入漳州微享匯訂閱號,點擊會員卡進入後向展示店家,即可通享折扣,點擊微官網進入後可以查看百家商鋪折扣信息。
【漳州微享匯使用教程】
點擊文章左下方的閱讀原文可以查看全部使用教程。
【分享文章給好友】
點擊右上角的「…」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漳州微享匯】
微信添加好友搜索:漳州微享匯
查找公眾號:wxh0596
點擊右上角的「…」 ,彈出菜單中選擇「查看官方帳號」,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