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經驗走向海外:緬甸新加坡工業園區正式獲批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蘇州工業園區已發展成「中國第一經開區」,「園區經驗」也正播撒開來,並走向海外。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供圖

中新網蘇州8月20日電 (記者 鍾升)據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新集團」)20日消息,該集團與新加坡勝科集團合作開發的緬甸新加坡工業園區已正式獲得緬甸政府批准。這標誌著中新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的首個海外園區正式落地,蘇州工業園區經驗正逐漸走向海外。

1994年2月26日,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在北京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中國第一個與外國政府合作建設的工業園區——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由此誕生。中新集團也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主體和中新合作載體應運而生。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截至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實現進出口總額超1萬億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9000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312.7億美元。在中國商務部公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蘇州工業園區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經開區」。中新集團也發展成為旗下擁有50多家子公司,總資產超20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集團,於2019年12月2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登陸A股市場。

通過多年的經驗積澱,蘇州工業園區已從過去的「借鑑新加坡模式」發展到「輸出園區經驗」。目前,「園區經驗」成功輸出到寧夏銀川、江蘇宿遷、江蘇南通、浙江嘉善和安徽滁州等地。2018年11月,中新集團與新加坡勝科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共同在東協國家拓展產業園區項目,「園區經驗」開始走出國門。本次獲批的緬甸新加坡工業園區正是中新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的首個海外園區。

據了解,緬甸新加坡工業園區位於緬甸仰光地區萊古鎮,面積約4.36平方公裡,開發周期約9年,聚焦工業物流、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產業並提供標準廠房及商住生活配套。(完)

相關焦點

  • 蘇州工業園區榮獲新加坡金融科技合作獎
    蘇州工業園區榮獲新加坡金融科技合作獎 2019-10-02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科研在蘇州工業園區設企業合作中心 助新加坡深度科技起步公司...
     《聯合早報》11月19日報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在中新蘇州工業園區設立企業合作中心,幫助新加坡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和納米科技等深度科技起步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在長三角地區發掘更多機遇。新科研和蘇州工業園區昨天在新加坡—江蘇合作理事會年度會議上,正式啟動企業合作中心。
  • 迎中新建交30周年 蘇州工業園區攜兩份「大禮」走進新加坡
    為進一步深化中新合作,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12月3日,蘇州•蘇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暨自貿片區投資情況說明會在新加坡舉行
  • 從借鑑建造城市到學習塑造品牌 蘇州工業園區借鑑新加坡經驗培訓...
    10月14-23日,蘇州工業園區宣傳部牽頭第200批借鑑新加坡經驗培訓,此次培訓以「塑造『非凡園區』城市品牌」為主題,通過專題課程、實地走訪、互動探討等、模擬實戰等形式,學習新加坡在城市品牌塑造、公共文體事業發展、旅遊會展產業開發、產城融合發展等方面的經驗。
  • 中新合作再出發:蘇州工業園區打造自貿區建設「蘇州樣板」
    11月29日,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家級經開區開發運營主體花落蘇州工業園區。繼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獲批後,時隔三個月,蘇州工業園區再次成為焦點。 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建設的主陣地。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掛牌三個月,各項工作火熱推進,成績單不斷刷新。
  • 蘇州工業園區在新加坡舉辦文化周活動
    新華社新加坡5月26日電(記者王麗麗)「2019江蘇(中國)文化旅遊年——蘇州工業園區周」活動26日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開幕。開幕式上,來自蘇州市評彈團的青年演員為觀眾帶來了《楓橋夜泊》《太湖美》等經典曲目,講述了蘇州評彈的歷史。
  • 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中新兩國政府籤署了《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60平方公裡,下轄四個鎮,總人口23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裡。園區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 蘇州工業園區和新加坡多領域合作結出豐碩成果
    昨天,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2019年第二次軟體會議舉行。據悉,截至目前,園區累計組織198批3700多人次赴新加坡培訓。其中,去年中新理事會召開以來共組織了6批145人赴新培訓。
  • 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從窪田密布到產業新城  1994年,四個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在蘇州成立了一家名叫寶時得的公司,從貿易、代工起步,發展成為電動工具行業的品牌跨國公司。目前,這家總部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企業,已擁有十多個海外分公司和研發子公司,創造了十多個世界第一的領先技術。
  • 蘇州工業園區: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初顯優勢
    )境外投資與服務高峰論壇在蘇州舉行,與各界代表共同分享和商討跨國合作經驗和戰略。  從投資對象看,蘇州工業園區企業在境外投資以亞洲和美洲的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為主,主要原因是在於規避在政治、商業、法律等方面的風險。  徐惠民說,自2015年10月,蘇州工業園區獲批設立國家境外投資服務平臺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在金融支持、人才培訓、中介服務等方面逐步搭建了完善的境外投資服務框架體系,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 擦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金字招牌
    他說,今年是中國和新加坡建交30周年,習近平主席同哈莉瑪總統就中新建交30周年賀電中指出,「過去30年,面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中新兩國相互理解支持,與時俱進推進雙邊關係發展。兩國合作超越雙邊範疇,在地區和國際層面發揮示範效應。」26年前,中新兩國決定合作共建蘇州工業園區,開啟了兩國政府間深層次合作的先河,取得了豐碩成果,創造了優秀經驗。
  • 通訊:蘇州工業園區引領中國的三個「第一」
    但自從李光耀把推廣新加坡經驗的地點確定在蘇州工業園區後,這裡的江蘇人開始看著新加坡人怎麼幹。這一下把目光放遠到國外後,蘇州工業園區開始憑著借鑑新加坡經驗的政策優勢,不斷出現「中國第一」。  在許多的「中國第一」中,被中國各地廣泛借鑑的有三個「第一」,不但是蘇州工業園區自身發展的標記,也可以看作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階段性標誌。  一站式服務:打開中國服務型政府的第一個窗口  一九九五年,蘇州工業園區從新加坡裕廊工業園「搬」來一站式服務模式。  此時,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剛剛開始,政府職能轉變成為當務之急。
  • 蘇州工業園區:十年花開五朵
    第一個十年,蘇州工業園區從新加坡全面引入管理經驗,建設了國內名列前茅、國際一流的工業園區,第二個十年,蘇州工業園區走出蘇州,花開五朵:蘇州-宿遷工業園成為跨區域合作的樣本;蘇州-南通科技產業園成為園區域外商業性合作的陣地;蘇州-滁州現代產業園是園區「城市整體開發運營」的嘗試;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項目則樹立了東西區域「手拉手」的典範;蘇相合作區(蘇州工業園區與蘇州相城區跨區合作)又是跨區聯姻合作的新探索
  • 蘇州工業園區25年造就精彩樣板 「讀懂新加坡」實現後來居上
    2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發布省內首個規範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單,為政商「親」「清」交往提供了清晰的標準。這是園區借鑑新加坡經驗、營造良好「親商」氛圍的又一切實舉措。「園區的發展歷程也是親商服務不斷改進和創新的過程。」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說。開發伊始,園區就率先從新加坡將「一站式」服務的概念引入國內,並不斷升級。
  • 蘇州工業園區突破轉型升級「拐點」
    這是與會者眼中的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園。  就在這裡公眾看到了,蘇州工業園區已成功轉型。並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突破低附加值製造業的發展瓶頸、向高價值產業鏈轉型的一個示例範本。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 早在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就以「一天產出1億GDP、上繳1260萬元財政收入、引進400萬美元外資」的奇蹟,令世界矚目。
  • 憑什麼蘇州工業園區排在全國前三甲 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工業園區
    在2014年中國的產業園區一百強中,蘇州工業園區排名第三。到了2017年,蘇州工業園依然亮眼,佔據著前三甲。經濟總量上看來,蘇州在江蘇是老大的地位,蘇州的經濟靠的是什麼呢?就是蘇州工業園。那麼蘇州工業園為什麼能一直在國內遙遙領先呢?
  • 在蘇州工業園區!
    天上午蘇州工業園區感知物聯網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揭牌作為國內首個物聯網金融科技類專門研究機構,該研究院旨在推動物聯網與金融的深度融合蘇州工業園區感知物聯網金融科技研究院蘇州工業園區感知物聯網金融科技研究院秉持物聯網科技服務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開發了物聯網金融科技服務平臺,架起了金融機構和中小微實體企業之間客觀可信的橋梁,打通了金融資金向實體經濟投放的安全高效的通道。
  •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從「鄰裡中心」開始的故事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從「鄰裡中心」開始的故事 2008年09月17日 16: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9月17日電:走進蘇州工業園區:從「鄰裡中心」開始的故事   記者 周建琳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採訪,「鄰裡中心」是個點擊率很高的關鍵詞,可以說園區的商業故事正是從「鄰裡中心」開始。
  • 高等教育國際化視野下的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自2002年成立以來,先後引進了30多所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在校生規模近8萬人。其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4所,國外名校研究院、中國校區及中國中心9所,各類海外歸國人才上千人。
  • 蘇州:新加坡貿工部一行考察蘇州工業園區
    5月12日,新加坡新任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許寶琨一行考察蘇州工業園區,參加了新加坡新寧診所新三板上市紀念儀式,並先後到園區規劃展示館、蘇州 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展廳、新國大蘇州研究院、方洲鄰裡中心進行了參觀,了解園區二十餘年發展歷程以及新加坡企業和新加坡人在園區的工作與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