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更何況我國是一個美食大國,飲食是人們常常談論的話題。但是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出門尋找美食成為一種「奢望」。然而隨著外賣平臺的出現,不用出門,只要拿出手機輕輕一划,就可以吃遍全城美食。可以說外賣是「懶人們」的福音了。
為了爭奪外賣市場,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兩個巨頭打得不可開交。很多人認為餓了麼能夠與美團競爭,是因為背靠阿里巴巴。但餓了麼並不是馬雲一手創辦的,而是一個年輕人以665億元的價格賣給了馬雲。這個人就是餓了麼的創始人張旭豪。
張旭豪的風雨「外賣」路
張旭豪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在父親的薰陶下,他也學到了許多經商的知識。2008年時,還沒有專門的餐飲外送平臺,訂餐還需要打電話,十分麻煩。張旭豪敏銳地嗅到了餐飲外送的商機,於是他和舍友們決定開發網絡訂餐系統,也就是餓了麼。
創業之初,幾個人東拼西湊,甚至把學費搭上,才把啟動資金湊齊。後來他們談下了一家餐飲店的外賣業務,用來「打頭陣」。但是由於資金不足,僱不起人手,張旭豪和舍友們經常「輪番上陣」,騎著小電驢滿大街的送外賣。一連輪轉幾個月,基本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餓了麼慢慢地積累信譽和人氣,業務開始多了起來。在當時的創業大潮下,餓了麼作為一家較為成功的大學生創業公司,也開始引起了許多投資行業大佬的注意。
餓了麼迎來機遇和挑戰
2010年,智慧型手機開始興起,張旭豪便抓住了這一機遇,在移動端添加了外賣平臺。由於點餐更加方便,很快就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餓了麼的發展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智慧型手機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競爭對手。同年,觀望許久的美團開始進軍外賣市場。美團外賣的「來勢洶洶」,讓張旭豪這個年輕的團隊毫無招架之力。餓了麼的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業績也開始出現了下滑。
為了搶回市場,張旭豪團隊也四處奔波尋找新的融資。2015年8月,中信產業基金和華聯股份給餓了麼投下了6.3億美元融資。有了新的融資,餓了麼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到了2017年,餓了麼的業務已經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用戶量高達2.6億,員工規模擴大到了15000多人。
2018年,就當所有人以為張旭豪會帶領餓了麼團隊,走向新的徵程時,張旭豪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將餓了麼以665億元的價格賣給了阿里巴巴。
對此,餓了麼的其他合伙人大為不解,但張旭東認為他們的團隊還太年輕,管理經驗跟不上餓了麼的快速發展,而且面對發展勢頭十分強勁的美團,餓了麼需要管理經驗豐富和資金雄厚的團隊。毫無疑問,阿里巴巴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阿里巴巴也沒有「辜負」張旭豪的期望。2020年11月,阿里巴巴發布的9月份季度業績顯示,餓了麼口碑營業收入達到了88.39億元,同比增長29%,日均付費會員數量同比增長45%。不僅如此,其業務範圍還擴大到生鮮、雜貨和鮮花等多個品類。事實證明張旭豪當初的決定沒有錯,如今,餓了麼得到了穩健而快速的發展。
而張旭豪在賣掉餓了麼之後,也沒有「另起爐灶」,而是留在了餓了麼繼續擔任董事長,與其他合伙人一起繼續守護餓了麼成長。2020年11月,年僅35歲的張旭豪以55億元財富位列白手起家富豪榜第34位。
張旭豪從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一路拼搏到今天的成績也是不容易。當面對強大的對手,張旭豪審時度勢,將餓了麼「交付」給更為強大的阿里巴巴。
背靠大樹好乘涼,餓了麼確實迎來了新的起點。如今,美團外賣的發展仍然強勢,餓了麼能否分得更大的「蛋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