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經濟水平的提升及現代生活的壓力,人們對於時間越來越敏感,特別是當代年輕人,為了節省時間,在吃飯方面,更多的是選擇外賣來節省用餐時間,在這「網際網路」時代,有了更多的選擇方式,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大外賣平臺是「餓了麼」及「美團」。
而「餓了麼」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平臺,但它的創始人並非馬雲,而是名為張旭豪的年輕人。
他是「餓了麼」網上訂餐的創始人,為何要將其讓給馬雲經營呢。
張旭豪,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他和幾個夥伴看重了餐飲行業外送行業,也看中了其突破口,幾個人一起開始創業,在幾次交談中意外因為一句玩笑話「餓了麼」而得取靈感,將其命名。
創業是快樂的,幾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散發著他們朝氣蓬勃的氣息,仗著自己年輕,總想幹一番大事業,而他們也做到了。他們將「餓了麼」運營得不錯,更是在餐飲方面,造就了便捷的用餐事業。因為這新穎且便捷的用餐方式,外賣很快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加之它符合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很快就受到了大眾的喜愛,而也有很多年輕人選擇加入這個行業。
原本一切應該風生水起。
然,創業總會碰壁,因為資金及種種緣故,張旭豪的創業之路舉步維艱,加之「美團外賣」這匹黑馬的進入,使得張旭豪的創業之路更是如履薄冰。
2013年11月,美團上線「美團外賣」。
由於財大氣粗的「美團外賣」加入,「餓了麼」面臨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競爭壓力。
面對這一強大的競爭對手,張旭豪的「餓了麼」該怎麼辦呢?
「美團外賣」的出現,使得幾個活力四射的年輕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事實也證明了「餓了麼」確實出現了危機。
一個是靠團購起家有著強大背景的公司,一個是沒有任何背景的單一平臺。
燒錢的競爭,巨頭的碾壓,資本的追逐,哪一項都足夠讓「餓了麼」崩潰。
面對公司的業績下滑,幾個年輕人陷入困境。要想讓「餓了麼」在這狹縫裡繼續生存,為了讓公司繼續運行下去,張旭豪想到了一個辦法:
找一個強大的靠山——馬雲!
這個資本過硬的阿里巴巴無疑是他們最大的投靠者。
經過深思熟慮,2018年,張旭豪和馬雲,經過兩次商談,以665億的價格將「餓了麼」託付給他。
時間也證明了張旭豪的選擇是正確的,「餓了麼」經過阿里巴巴的經營調整,將「餓了麼」併入阿里旗下,運行得非常不錯,很快「餓了麼」又重新以『新』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在阿里的運營下,更是突破了之前的業績,「餓了麼」像鳳凰一般「涅槃重生」。
與那匹「黑馬」美團的競爭,「餓了麼」依舊站在原來的位置。
那麼,張旭豪將「餓了麼」賣給馬雲,他現在怎麼樣了呢?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12月,張旭豪依舊在「餓了麼」擔任董事長一職,有人會好奇,他不是將「餓了麼」賣給馬雲了嗎?怎麼還會擔任董事長呢?
其實張旭豪將「餓了麼」移交給阿里巴巴後,並沒有離開「餓了麼」。
張旭豪為「餓了麼」付出了很多血淚,馬雲也是個眼光毒辣的投資者,面對人才,怎能輕易放過?
2020年11月,張旭豪以55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2020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第34位。阿里不但併入了「餓了麼」,也併入了一位合作夥伴。
這個非凡的成就也證實了,張旭豪是個優秀的創業者。
有人會設想,現在外賣行業那麼吃香,十個人裡有八個吃飯靠點外賣,市場需求量那麼大,即便不讓給阿里,也能繼續經營下去,讓給馬雲經營,太虧了。
也有人覺得創業風險大,即便是市場需求量再大,面對資本的壓制,最終還是會被資本一家獨大,那麼激烈的競爭力,沒有背景的「餓了麼」很快就會被「美團」吞沒。與其在自己手裡舉步維艱,不如交給阿里讓能者引領會更好。
在這快節奏的生活裡,外賣這一行業也漸漸被人熟知,更有年輕人選擇去送外賣。
你點外賣嗎?用哪個平臺呢?
(本文由科技耳目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