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露天交易場。靖西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聲聲「哞——」唱開了市場,一頭頭牛開啟了牛市大門。一千多年的歷史一代又一代牛商、成千上萬頭牛匯聚這裡——廣西靖西市龍臨大牲畜交易市場。
位於中越邊境的靖西市龍臨大牲畜交易市場素有「西南第一牛市」的美譽。據歷史記載,龍臨牛市始於宋朝(公元960-1279),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靖西市委、市政府對開發龍臨牛市高度重視,於2013年9月重新選址,投資4000萬元新建一個佔地約130畝的新牛市,並於2016年元月19日正式開市。龍臨牛市原逢農曆每月的「五」、「十」開市,從2019年12月起,逢農曆一、二、三、六、七、八開市,四、五、九、十休市。牛市自古以來商賈雲集,與雲南、貴州等地的牛馬交易往來密切,那坡、富寧、德保、天等、大新等地牛馬商販也常到該市場進行交易,每年入秋後至來年初春的7個多月時間裡是龍臨牛市交易的「黃金期」。20世紀80年代初龍臨牛市每個圩日牛馬成交量約為500至600頭,如今一個圩日成交量超過4000頭。
那坡來的龍哥趕牛市有四年了,一頭牛賣一萬多塊錢利潤就是幾百塊錢,行情好的時候甚至一頭能賺一千多塊錢。
龍臨的羅小妹,每個圩日都到牛市幫父親賣牛,這一趟她們從附近村收購了二十多頭牛,一早六點就拉到了牛市。
「牛二代」韋老闆16歲開始跟著父親做活牛生意,至今有20多年,是牛市裡的「老江湖」,他每個圩日都來收購,每次需求量不少於150頭,如今他在市場上擁有穩定的客源,收購後銷往廣東、福建、浙江等地。
市場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永紅說,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上市裡和採購商的大力宣傳,市場不斷發展壯大,2016年成交量3萬多頭,2017年6萬多頭,2018年十幾萬頭,2019年35萬頭左右,今年受疫情影響停市3個月,目前成交量有12萬頭左右,今年力爭達到16萬頭。
靖西市龍臨大牲畜交易市場的建成,極大改善靖西市龍臨鎮牛馬傳統交易服務,同時加快推動靖西市畜牧業的發展,輻射帶動了周邊群眾的產業鏈發展,使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較大地改善和提高,為靖西市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