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沙俄為何急於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這三個條件俄國無法拒絕
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的一處海外領土,面積高達171萬平方公裡,達到了美國現有領土的20%,阿拉斯加每年給美國創造了數億美金的經濟收入,是舉世聞名的「賭城」。阿拉斯加被美國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下,這筆交易至今仍存在眾多爭議,認為當時的沙俄做了一筆「蠢到家」的交易。
俄國是專業的領土擴張專業戶,領土一度橫跨亞洲、美洲、歐洲三個大洲,其中美洲領土就是現在的阿拉斯加,位於白令海峽的對面。但阿拉斯加對俄國來說是「雞肋」一般的存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早在19世紀30年代,俄國就有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的想法,最終於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到了阿拉斯加,現在美國最大的海外領土。那麼沙俄為何如此急切的想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其中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在美洲打不過美國,第二,在海洋打不過英國,第三,缺錢。
第一,在美洲打不過美國
十九世紀的美國實行門羅主義,意思是美國只關心自己家這一畝三分地,世界其他地方不想問,也不想管,只把目光放在眼皮底下——美洲,而同屬美洲的俄屬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讓美國垂涎三尺,一直想把其吞入囊中。美國在美洲的勢力迅速擴張,而俄國當時剛剛經過克什米亞戰爭,威懾力大不如從前,遠離俄國本土的阿拉斯加被美國強行吞併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所以俄國不如提前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從中撈一筆。
阿拉斯加對美國有著非凡的意義,當時的美國尋求在太平洋建立一個跳板,染指太平洋爭霸圈。阿拉斯加是一個天然的跳板,可以讓美國直接從美洲進駐太平洋,增加在太平洋地區的威懾力,所以就算俄國不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美國也會用其它方法強行吞下這塊肥肉。俄國對美國的爭霸想法心知肚明,經過克什米亞戰爭後,俄國在美洲的軍事存在幾乎為0,丟掉阿拉斯加是早晚的事,所以用720萬美元的「巨額數字」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是一筆極佳的生意。
第二,俄國在海洋打不過英國
英國是十八世紀的海上霸主,英國當時的海軍天下無敵,英國海軍實力遠遠超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總和,英國的日不落艦隊威懾著全球每一片地區。俄國的海軍在波羅的海守衛本土還勉強可以,但在遠東地區根本無法有大的作為,更不要說守衛遠離本土的阿拉斯加了。所以阿拉斯加要不被美國吞併,要不被英國吞併,索性直接賣給美國,讓美國在太平洋和英國鬥個你死我活,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美國用於支付阿拉斯加的720萬美元支票
第三,俄國缺錢
克什米亞戰爭之後,俄國的國家實力直線下降,以至於逼迫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改革需要一筆周轉資金度過改革難關,而把遲早要丟掉的阿拉斯加賣掉是最好的選擇。當時的俄國的康斯坦丁大公在1857年寫給外交大臣的信中這樣寫道,「俄國財政需要錢,阿拉斯加的收入太少了,我們不要自己騙自己了,美國一直在強調北美的所有權,想要控制整個北美,他們早晚要把阿拉斯加奪走」。那時的俄國急需一筆錢來周轉,而且俄國已經意識到阿里斯加自己守不住。
現在來看這筆交易美國吃了大便宜,以僅僅750萬美元就得到了現有領土的20%,但當時的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當美國人得知交易達成後,全國上下一片謾罵聲,稱購買阿拉斯加是史上最愚蠢的交易。雖然國內民眾非常反對,但當時美國國會投票時,以37比2的絕對優勢同意購買阿拉斯加。當時在購買阿拉斯加條約上簽字的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說:「購買阿拉斯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但需要一代人的時間才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美國政府在阿拉斯加的交易中佔了大便宜,到了1903年,美國一年就從阿拉斯加拿到了950萬美元的稅收和大量黃金,僅僅這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而阿拉斯加讓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了跳板,在太平洋擴張再沒有任何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