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紀俄羅斯繪畫藝術中的兒童形象

2020-12-16 人美renmei

俄羅斯油畫近三百年來,以其高超的寫實技巧及獨特的表現意境,在國際上形成了巨大影響力。在俄羅斯的歷史繪畫長河中,出現了很多描繪生活場景的作品,其中包含大量兒童題材的繪畫名作。

17世紀起,俄羅斯繪畫開始擺脫中世紀藝術的束縛,力圖展現真實的社會生活。19世紀上半葉,現實主義繪畫逐漸得到主導地位,聖經,神話題材逐漸被世俗生活題材所代替。這一時期,俄國藝術家筆下的兒童形象從一個側面表現了當時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的變革。

康斯坦丁·馬科夫斯基 《躲避暴風雨的孩子》 1872年

貴族兒童肖像

17世紀至19世紀初,俄羅斯以兒童為表現題材的繪畫作品中,主要以王公貴族的兒童為主要描繪對象,展現貴族生活狀態。因為當時尚未有照相技術,這些作品承擔了家族肖像紀念冊的功能,如卡謝爾蓋·扎蘭卡的《貴族全家肖像》等。

卡謝爾蓋·扎蘭卡 《貴族全家肖像》 1848 年

中產階級

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了農奴制度改革,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俄羅斯走向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中產階級興起,社會富裕階層的兒童成為描繪對象。代表作品有:阿列克謝·科蘇克的《認罪之前》、謝洛夫的《米卡·莫羅左夫》和女畫家謝列布列格娃的《早餐》。

阿列克謝·科蘇克的《認罪之前》 1877 年

謝洛夫 《米卡·莫羅左夫》 1901 年

謝列布列格娃 《早餐》 1914 年

貧民階層

19世紀中期,農奴制度已經廢除,但俄羅斯農民的生活仍然困苦。當時俄羅斯正處於經濟艱難時期,許多藝術家開始關注社會不平等,底層人們的艱辛給他們帶來很大震撼,所以他們開始以關愛和悲憫之心來描繪現實生活。其中影響較大的畫家有佩洛夫、巴列諾夫、列賓等人。

瓦西裡·佩洛夫創作於1866年的《三套車》(又名《三個拉水的小學徒》)正是這一題材的代表作,揭示了當時童工的生存問題,在俄羅斯家喻戶。

《三套車》描繪的是三個幼小的學徒匠為了生存,在寒冷刺骨的冰雪中送水的場景。

瓦西裡·佩洛夫 《三套車》1866年

畫面中心的兩個男孩一個女孩,一起吃力地拉著一輛大車,車上裝載著一個巨大的水桶,因天氣寒冷,一路顛簸灑出來的水在木桶邊上變成了一條條冰柱。雖然年紀幼小,但是他們已經通過稚嫩的身體來扛起了生活的重擔。

天色昏暗,寒冰侵骨,這三個孩子衣服破舊,承受著超負荷的勞動強度,他們前傾的身體以及麻木的表情,可見已經筋疲力盡。

莫斯科是一個丘陵城市,路面崎嶇不平,高低落差很大,車後面露出一個成年人的身影,正在幫這三個孩子推車,努力翻過一個高岡。更遠處,是一個行人遠去的背影,裹在大衣裡瑟縮前行,烘託了環境的寒冷。

《三套車》(局部)

《三套車》(局部)

畫面左側是一隻奔跑的小狗,在寒冷的冰雪中增加了生氣。在如此殘酷的生活中,這個小狗的忠實陪伴或許能夠給三個孩子一絲溫暖。

《三套車》(局部)

在色調處理上,整個畫面處於灰褐色調,周圍的雪也是昏暗和汙濁的。畫家用這種色調營造出壓抑和絕望的氣氛,冰冷的街道沉悶而死寂。

畫家所擬的題目「三套車」更是直擊靈魂,三個瘦弱不堪的孩子被稱為三匹馬,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這就是畫家最想引起人們關注的地方,任何人矗立在這張畫面前,都不會無動於衷。

《三套車》(局部)

1870年,佩洛夫又創作了同類題材作品《熟睡的孩子》,描寫睡在舊穀倉中的兩個孩子。兩個貧困的孩子赤腳躺在破舊的蓆子上,旁邊是稻草和柳條筐,溫暖的陽光照進穀倉,孩子們沉沉睡去。雖然畫家以溫柔寧靜的筆觸來描寫,但仍然難以掩蓋畫面的憂傷情緒以及帶給觀者心靈的震撼。佩洛夫帶著這樣的愛心來描繪他所看到的兒童世界,並把這種殘酷的社會現狀直接呈現。

瓦西裡·佩洛夫 《熟睡的孩子》 1870 年

一百多年過去了,畫家佩洛夫以及他筆下的人物都已歸為塵土,但這些畫作帶我們透過遠去的時空,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承載著愛的光輝靈魂。瓦西裡·佩洛夫的這一系列作品也因悲憫的情懷,在俄羅斯美術史冊上熠熠生輝。

本文改編自《中國中小學美術》2018年第11期

作者:劉子輿

《俄羅斯名畫中的兒童形象》

相關焦點

  • 18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西伯利亞形象
    18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西伯利亞形象 敬如歌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 吉晶玉 新疆師範大學(溫泉校區) 摘要:自沙俄16世紀完成對西伯利亞的徵服,並將西伯利亞主要用作流放犯人之地後,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以苦寒之地的形象進入俄羅斯作家創作的視野。
  • 蒙古人在義大利:十四世紀義大利藝術中的「蒙古人形象」問題
    自19世紀末起,一些學者開始自西向東尋找這條隱現在紛繁圖像中的線索,但這些努力卻因研究對象的邊緣性而難以進入主流的藝術史敘事中,本文意圖重拾這段近乎被湮沒的歷史。古斯塔夫·蘇裡埃:「東方影響」框架中的蒙古人形象古斯塔夫·蘇裡埃(Gustave Soulier)是第一位全面、系統地梳理14到16世紀義大利藝術中東方影響的藝術史家,他於1925年出版了《託斯卡納繪畫中的東方影響》(les influences orientales dans la peinture toscana)。
  • 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美術館藏19世紀繪畫作品
    普拉多博物館,建於18世紀,位於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Prado)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美術館 。收藏有15—19世紀西班牙、佛蘭德和義大利的藝術珍品。尤其以西班牙畫家戈雅的作品最為豐富。
  • 19世紀法國畫家讓-萊昂·傑羅姆,把學院派繪畫藝術推向了頂峰
    #法國畫家讓-萊昂·傑羅姆(Jean-Leon Gerome,1824 - 1904),是19世紀最有影響的古典主義學院派畫家和雕塑家,他與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是同時代的法國學院派翹楚。
  • 繪爾森國際美術:發現孩子的藝術之眼,兒童繪畫與現代繪畫
    兒童用稚拙、樸實的手法表達主觀的想像和情感,讓人們發現具有稚拙美特徵的繪畫形式。2O世紀現代藝術家們在藝術的探索中將目光投向樸實無華、不事雕飾、自由抒發主觀感受的兒童繪畫。它們以其感人的魅力,引領我們徜徉在返璞歸真的精神世界裡。現代繪畫中對於表達內在感情的追求深受其影響,也以與之相似的形式呼喚著人類最原始、美好的心靈,並啟迪著人們對於生命本質的深思。
  • 線上專題兒童展:俄羅斯套娃繪畫藝術
    現代的俄羅斯套娃開始用一些童話人物來當作圖案,甚至是歷史人物等等,上圖的套娃中就出現了各種政治人物。關於製作套娃的步驟是非常複雜的,為了做到結實耐用,木頭必須在戶外露天放置兩年。從木塊到完成的作品,套娃製作要經歷15個步驟呢!
  • 智慧樹答案 19世紀俄羅斯文學史 2021年
    19世紀俄羅斯文學史第一章測試[單選題]俄羅斯於( )取消農奴制,大大促進了俄羅斯資本主義的發展。《瓦季姆·諾夫戈洛茨基》《苦命的麗莎》《五月的早晨》《月亮與六便士》答案:《苦命的麗莎》[判斷題]1802年,茹科夫斯基翻譯了英國18世紀感傷主義詩人格雷的《鄉村墓園》,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他在保持原作精神的翻譯基礎上進行了再創造。
  • 看藝術大師的「兒童畫」 欣賞藝術中可愛的風景線
    為了再現兒童時代純真無邪的美好世界,康定斯基、盧梭、畢卡索、齊白石等藝術大師們紛紛與兒童親密接觸,一起生活,一起作畫,甚至直接向兒童學習,從兒童畫裡吸取營養進行創作,這些用童心繪製的平凡生活,則成了現代藝術中最「可愛的」一道風景線。 盧梭: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繪畫是自己的玩具
  • 東京展19世紀丹麥繪畫:安靜的室內畫與海邊風景
    哈莫修伊的作品深受17世紀荷蘭繪畫的影響,並因其室內畫表現的靜謐特徵而被譽為「北歐的維米爾」。1990年代以後,巴黎的奧賽博物館、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等陸續舉辦了哈莫修伊作品回顧展,令其再次受到世人矚目。1月21日至3月26日,展覽「威爾漢姆·哈莫修伊與19世紀丹麥繪畫」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是日本首次正式介紹以哈莫修伊為首的丹麥繪畫傑作。
  • 俄羅斯格熱利繪畫陶瓷藍白相間
    當地時間2019年1月16日,俄羅斯莫斯科,在俄羅斯莫斯科地區格熱利村的格熱利藝術繪畫廠生產和繪製的瓷器。自19世紀以來,格熱利一直是著名的陶瓷生產中心,這是一種相關的傳統俄羅斯陶瓷藍白色繪畫風格,和我國清朝的「青花瓷」有異曲同工之妙。
  • 人類文明的"晴雨表":古今中外畫作中的農民形象
    直至19世紀後期,表現農民形象的繪畫有如支撐繪畫創作的暗流,一直是繪畫民族情結的基礎。畫家勃魯蓋爾用戲謔手法表現尼德蘭鄉下婚慶、集市、節日場景;法國的勒南兄弟筆下貧困的鄉間農民形象;米勒畫面中逆來順受的農民在田野中辛勤耕種、在充滿宗教氣氛的教堂晚鐘聲中放下勞作工具虔誠地祈禱;俄羅斯19世紀巡迴畫派筆下在苦難重壓下的鄉間農民形象均在繪畫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 19世紀法國學院派藝術大師保羅·德拉羅什,以歷史題材繪畫而聞名
    《主教馬薩林彌留之際》1830年有良師,有益友,還有一個藝術學院院長的老丈人,保羅·德拉羅什想不成功都難。他也成為了巴黎歷史題材畫家中的核心人物,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最後被判處火刑,被燒死時年僅19歲。聖女貞德,成為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點: 英法百年戰爭分為四個階段。聖女貞德出現在最後的第四階段:英軍包圍奧爾良,聖女貞德率領法軍擊敗英軍,解除奧爾良之圍。少女貞德被燒死後,激起法國人普遍的義憤,最終把英軍徹底趕出法國領土。藝術界也稱德拉羅什是法國歷史畫中自然主義派的創始人,算作浪漫主義畫家之一。
  • 19世紀西方風景油畫充分發展,誕生了法國和俄羅斯的重要畫派
    十九世紀可以說是西方風景畫藝術充分發展的時期。法國和俄羅斯風景畫藝術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莫奈的畫作在印象派藝術的表現中,我們可以簡略地區分出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表現法國現代化的形象,例如克洛德莫奈,阿勒弗萊西斯萊(1839-1899),奧古斯特雷諾瓦(1841-1919);另一種傾向則是表現傳統的穩定性形象,
  • 18世紀的精緻與奢華:一幅關於早餐的繪畫
    網絡上關於泡茶方式的爭論談到日常生活的儀式感,今天為大家解讀一幅18世紀的繪畫《拉維涅家的早餐》,他的作者是瑞士畫家利奧塔德然而,在18世紀時,由於法國宮廷貴族的推行,這種來自美洲的神奇食物已經風靡全歐洲,甚至蓋過了咖啡的風頭。熱巧克力成為宮廷貴族的新寵,尤其受到貴族婦女和兒童的喜愛。
  • 從古典大師到現代藝術之父,菲茨威廉博物館中的法國繪畫藝術精品
    作為劍橋最重要的博物館,菲茨威廉博物館收藏了大量法國繪畫,這一篇就給大家做系統介紹(想看館藏其它國家繪畫的朋友請翻看我的上一篇文章)。很多人都知道法國是歐洲現代繪畫藝術的中心,但其實它也不乏古典藝術大師,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便是其中一位。
  • 美術研究|繪畫不是用形象去解釋文字,而是用形象去認識、思考!
    18、19世紀雖有普桑派(Poussinistes)和魯本斯派(Rubénistes)之分,有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別,儘管增加了一些個性色彩、自由想像或異國情調,但二者異曲同工,並無嚴格區別,基本上延續著傳統的趨向。
  • 英倫藝術(二):6-19世紀的英國建築
    英國的文藝復興來得很遲緩,在美術方面主要體現在建築上,其次才是雕塑和繪畫。  從16世紀初,大型的宗教建築活動停止了,代之而起的是公共建築和鄉村建築。新貴族和資產階級開始在農村莊園裡建造舒適的世俗建築。混合著傳統的中世紀建築和大陸文藝復興手法的建築風格──都鐸風格出現了。
  • 俄羅斯藝術與建築風格的演變,時代是最明顯的個人風格
    8世紀到9世紀的這段時間裡,東正教會的宗教形象使人們質疑是一種合法的反聖像爭論行為還是一種瀆神的偶像崇拜。在爭論中,雖然圖標的使用並沒有被禁止,但它確實使人們產生了審美方式的區別,即旨在欣賞描繪現實的藝術和旨在精神沉思的藝術的區別,這種差異是俄羅斯圖標的藝術風格看起來如此統一的原因之一。
  • 19世紀末的藝術潮流:維也納分離派
    19世紀末維也納美術界以學院派為主建立的「藝術家協會」中,一些持不同藝術見解的青年藝術家於1897年重新成立了「奧地利造型藝術協會」。   19世紀末維也納美術界以學院派為主建立的「藝術家協會」中,一些持不同藝術見解的青年藝術家於1897年重新成立了「奧地利造型藝術協會」。不久克裡姆特等八位青年藝術家因觀點不同退出該協會,於1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另行組織藝術家團體。
  • 18世紀浮世繪:葛飾北齋的畫作中,自然已經佔據中心位置
    19世紀初期的江戶時代,風景還是浮世版印畫的新鮮題材,北齋的系列風景畫廣受歡迎。18世紀的浮世繪中,風景只是用作人類活動的背景;而在北齋的畫作中,自然已經佔據中心位置。船上渺小的人類,在狂暴的大海上顛簸,仿佛即將被滔天巨浪吞噬。遠處白雪皚皚的富士山背後,陰雲籠罩的慘澹天空更增添了不祥之感。這幅作品暗示了人類在大自然的可怕力量面前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