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夥食真的越精細越好嗎?丨蝌諺More

2020-12-13 澎湃新聞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夥食真的越精細越好嗎?丨蝌諺More

2020-10-12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吃好精緻,不如吃的健康。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25期

審核專家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

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

在《論語》裡,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糧食不嫌舂得太精、魚和肉不嫌切得太細,換句話,就是說糧食、魚肉,製作得越精細越好。

古代物質條件匱乏,古人有這樣的想法,視精米精面為上乘、粗米糙面為下品並不為奇。然而,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上看,這種觀念是對的嗎?

孔子幾千年前的話,還適用嗎?(ameblo)

雖然不好吃,但粗糧糙米才健康

舂糧食,其實就是將糙米粗面經過數次的碾壓加工,去掉外層的糠皮和糊粉層,只保留最裡層的胚乳。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蛋白質,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白米,就是處理得十分乾淨的胚乳。它口感軟糯,十分適口,受到人們的歡迎,但以此為代價的是損失了許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

糙米則是僅僅脫了殼的稻穀,外觀上是棕色的,保留了全部的糠皮和糊粉層,含有很多營養。可惜的是,糊粉層的膳食纖維含量太過、結構太緻密,所以蒸煮的時候吸水困難,吃起來口感很硬,不易被人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不應該過於追求精細的飲食,每周吃2~3次粗糧,或者粗細搭配地吃,才是最健康的。

糙米(Wikipedia)

飲食太精細,還會影響牙齒發育

小孩子一般在2歲左右長出全部乳牙,6~7歲開始換牙,這本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們的飲食越發精細軟爛,不僅要吃最精細的大米,就連水果也要榨成汁飲用,乳牙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就可能影響牙齒的發育。

到了換牙年齡,使用率很低的乳牙還沒掉落、遲遲不肯讓位,而恆牙正常萌出,結果長成雙排牙,需要到醫院拔掉乳牙,還可能會影響牙列的整齊度、甚至影響頜骨的發育。

另外,假如孩子貪吃精緻的甜食,更會造成齲齒,令乳牙過早爛掉。有些病例中,孩子的乳牙過早爛掉,只能用暴露在外的牙齦摩擦、咀嚼食物,久而久之牙齦增生肥厚,形成了「老繭」,還會阻礙恆牙的正常萌出,此時甚至需要去口腔醫院動手術,在牙齦上開口。

孩子中常見的換牙問題:雙排牙(nicomama.com)

吃精米,每年浪費糧食130億斤

大家太過追求精細的主食,不僅導致健康問題,還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國家糧食局的數據顯示,由於成品糧過於追求亮、白、精,全國每年在加工環節損失口糧130億斤。

我國的稻穀產量約為2億噸,加工後的三級米的產量大約是1.4億噸,而如果再進一步加工成特級精米,出米率要減少15%。也就是說,如果1.4億噸三級米都加工成特級米,只剩1.2億噸,而減少的2000萬噸,相當於1.3億人一年的口糧。加工程度越深、產業鏈條越長,原料的損失及能源的消耗就越多。加工過程中還可能產生廢水、廢料,汙染環境。

吃肉確實應該精細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食不厭精」蘊含著不少營養學誤區,但「膾不厭細」,卻是真的值得推廣。

肉類吃得過多,必然會攝入更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對心血管不利;缺乏膳食纖維,又容易引起腸道健康問題,甚至連各種癌症都容易找上門來。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宣布,將紅肉加入2A類致癌物的清單。所謂的紅肉,就是哺乳動物的肌肉,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狗肉都算。而比紅肉更危險的,還有加工肉製品比如香腸、熱狗、培根等。

大口大口吃肘子肯定是容易吃太多的,如果按照《論語》說的那樣,把魚和肉切得細細地吃,不僅容易控制食量,也便於咀嚼、容易消化,很有好處。

把肉切得薄薄細細地吃,有利於消化(Pexels)

參考資料:

1. 劉金榮.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新解. 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年第3期

2. 白楊. 食不厭精導致換牙反常. 衛生與生活報. 2003年12月15日第8版

3. 王立彬. 食不厭精導致浪費嚴重疾病大增. 新華每日電訊. 2013年5月21日第1版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2類致癌物分類. 2019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孔子說的成語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今被現代人解釋成在吃的方面要非常講究:米越精緻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其實,這是對孔子的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很多人都聽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它被認為是孔子的飲食之道,備受後人推崇,後人是怎麼理解?後人的這種理解,對嗎?往下看文章吧。二、食學家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解讀深入研究儒家文化和孔府飲食生活30餘年,現為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亞洲食學論壇主席的趙榮光教授在接受紀錄片《天下魯菜》採訪時卻說,我們都理解錯了這句話。
  • 女朋友說雞頭有毒不能吃,這是真的嗎?|蝌諺More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6期本文由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十年雞頭勝砒霜」這句流傳很廣的俗語,就源於以上這則不太靠譜的傳說圖自giphy針對雞頭有毒這件事,網絡上還真有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說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很多有害的重金屬物質,這些重金屬會積累在雞的腦組織裡,長年累月,越積越多,雞齡越大重金屬富集自然越嚴重,毒性也就越大了。可是,重金屬為啥會堆積在雞的腦袋裡?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老話是有道理的,你認為呢?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向被奉為中國飲食文化之精髓,飲食文化之與孔子故裡,歷史淵源悠長可見一斑。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經歷了許多政治,生活紛擾,可是他仍活了73歲。應該說,孔子是長壽的,這與他晚年有一套養生術有關。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丨蝌諺More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34期審核專家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民諺云: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意思是,魚味道鮮美,但多吃容易導致內熱蓄積,即「生火」;肉美食可口,多吃則會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即「生痰」。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魯菜
    中國儒家鼻組孔子是山東人,也正是他那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魯菜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眾味飄香的各大菜系中,魯菜獨佔鰲頭。山東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 地處黃河下遊,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
  • 丨蝌諺More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26期常言道:「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飯。」就是說,不要空著肚子喝茶,也不要半夜吃飯。年輕的朋友聽到這裡恐怕會搖頭,「早上起來喝點飲料、晚上下班點個外賣,這才叫生活啊!」。那麼,空心茶和中夜飯到底是好是壞呢?
  • 吃是人生大事,孔聖人都講究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聖人都講究了,大家自是風行景從。書堆裡略翻翻,筆記小說啊、隨園食單啊、梁實秋、汪曾祺、唐魯孫、逯耀東,誰誰誰,誰誰誰,一路看下來,我雖非吃貨,紙上閱歷是有的。看得多了,略有心得。這類書的理想作者,該是左手拿著鏟子、右手拿著筆的吃主兒,饞,懂烹飪,能執筆。不過,向來罕見。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恪守祖訓、驚喜別致、文化底蘊深厚的孔府菜
    它揉歷代宮廷、官府和山東民間菜為一體,形成了選料廣泛齊全,加工精細別致,口味濃香醇厚,菜式華貴典雅等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孔府菜的由來孔府菜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自身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背景。孔府,是我國歷史最久,也是最大的一個世襲家族。自孔子去世後,至今2500餘年,傳承77代,一直是中國的一個特權家族。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些美食便是這句話的最真實寫照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句俗語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美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今天就讓豪哥為你們介紹幾道美食吧。 鮑汁鵝掌煲 主料:鵝掌6隻、青菜5顆、鮑魚汁150毫升。 配料:植物油20克、米酒10毫升、姜15克、蔥白20克、生粉少許、鹽適量、生抽5毫升。
  • 什麼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 真的越老越好嗎?
    那年份越老就越好嗎?如果是一瓶基礎款的、追求新鮮易飲的葡萄酒,那顯然越新年份的越好,放久了只會讓它過度氧化,結構鬆散,甚至發展出令人不悅的醋酸味;如果是一瓶高品質的、釀造初心就是要陳年的葡萄酒,適當的瓶中陳年能夠讓它發展出更多層次的香氣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高明這4家店鋪上榜「口碑江湖封神榜」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形容小吃最適合不過。近日,阿里本地生活平臺「口碑APP」聯合佛山日報社發布專屬佛山餐飲行業的「口碑江湖封神榜」,在全市42家市井好店中,高明有4家店鋪上榜。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27歲外國窮小子「入贅」,軟飯吃得嘎嘣脆
    果真只有悽美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浙江嗎?其實不然,向來都沒有「地域黑」這麼一說。他們在為愛自由抗爭的同時,這些神話也恰好成為了文人墨客的筆下之寵。「化蝶翩翩飛的梁祝」,作為中國古代漢族的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愛卻不能廝守終生,到最後雙雙殉情、化蝶飛舞的故事感人至深。
  • 「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探訪傳習千年孔府菜的傳承與發展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這個問題上,孔子重視烹飪,把烹飪飲食這事當成文化,當成藝術,這是歷史第一人。」孔府菜研究會會長駱承烈告訴記者。孔府烹飪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它吸收了宮廷菜、官府菜、民間菜的烹飪技藝,具有禮儀莊重、等級分明,用料講究,做工精細、寓意深刻等鮮明特色。「孔府菜起源於宋朝,距今1200年歷史。
  • 春秋飲食探秘:孔子提倡「食不厭精」背後,隱含了哪些飲食理念?
    但是這種飲食文化卻沒有得到推廣,這其實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三、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態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文學家、理論家等。一部《論語》不僅記述了孔子的言行,而且也表達出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 the more……, the more……越……越……,看起來簡單,卻經常用錯
    【2019年12月5日 百天英語-Day132】【華東師範大學-林森撰寫】昨日內容複習提要:昨天學習了主要學習了 ①in common表示共同的,不要只記得用same②question是「問題」嗎?address就是「地址」嗎?學會熟詞活用。
  • 《悟學.第119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不厭精108 食不厭精,膾(kuài)不厭細。食饐(yì)而餲(ài),魚餒(něi)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
  • 選輪胎真的是越貴越好嗎?
    但輪胎真的越貴越好嗎?車胎品牌口碑不等於其具體表現每一個品牌都會給消費者一些固定的印象,再加上廣告的效果,但實際上用戶的口碑並不絕對。甚至同一品牌不同系列的輪胎,其性能也不盡相同,如此概括性的明顯是不合理的。因此在選購輪胎時不能只看品牌,更重要的是選對輪胎系列,這樣才能真正買到適合自己車輛的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