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吃好精緻,不如吃的健康。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25期
審核專家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
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
在《論語》裡,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糧食不嫌舂得太精、魚和肉不嫌切得太細,換句話,就是說糧食、魚肉,製作得越精細越好。
古代物質條件匱乏,古人有這樣的想法,視精米精面為上乘、粗米糙面為下品並不為奇。然而,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上看,這種觀念是對的嗎?
孔子幾千年前的話,還適用嗎?(ameblo)
雖然不好吃,但粗糧糙米才健康
舂糧食,其實就是將糙米粗面經過數次的碾壓加工,去掉外層的糠皮和糊粉層,只保留最裡層的胚乳。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蛋白質,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白米,就是處理得十分乾淨的胚乳。它口感軟糯,十分適口,受到人們的歡迎,但以此為代價的是損失了許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
糙米則是僅僅脫了殼的稻穀,外觀上是棕色的,保留了全部的糠皮和糊粉層,含有很多營養。可惜的是,糊粉層的膳食纖維含量太過、結構太緻密,所以蒸煮的時候吸水困難,吃起來口感很硬,不易被人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不應該過於追求精細的飲食,每周吃2~3次粗糧,或者粗細搭配地吃,才是最健康的。
糙米(Wikipedia)
飲食太精細,還會影響牙齒發育
小孩子一般在2歲左右長出全部乳牙,6~7歲開始換牙,這本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們的飲食越發精細軟爛,不僅要吃最精細的大米,就連水果也要榨成汁飲用,乳牙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就可能影響牙齒的發育。
到了換牙年齡,使用率很低的乳牙還沒掉落、遲遲不肯讓位,而恆牙正常萌出,結果長成雙排牙,需要到醫院拔掉乳牙,還可能會影響牙列的整齊度、甚至影響頜骨的發育。
另外,假如孩子貪吃精緻的甜食,更會造成齲齒,令乳牙過早爛掉。有些病例中,孩子的乳牙過早爛掉,只能用暴露在外的牙齦摩擦、咀嚼食物,久而久之牙齦增生肥厚,形成了「老繭」,還會阻礙恆牙的正常萌出,此時甚至需要去口腔醫院動手術,在牙齦上開口。
孩子中常見的換牙問題:雙排牙(nicomama.com)
吃精米,每年浪費糧食130億斤
大家太過追求精細的主食,不僅導致健康問題,還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國家糧食局的數據顯示,由於成品糧過於追求亮、白、精,全國每年在加工環節損失口糧130億斤。
我國的稻穀產量約為2億噸,加工後的三級米的產量大約是1.4億噸,而如果再進一步加工成特級精米,出米率要減少15%。也就是說,如果1.4億噸三級米都加工成特級米,只剩1.2億噸,而減少的2000萬噸,相當於1.3億人一年的口糧。加工程度越深、產業鏈條越長,原料的損失及能源的消耗就越多。加工過程中還可能產生廢水、廢料,汙染環境。
吃肉確實應該精細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食不厭精」蘊含著不少營養學誤區,但「膾不厭細」,卻是真的值得推廣。
肉類吃得過多,必然會攝入更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對心血管不利;缺乏膳食纖維,又容易引起腸道健康問題,甚至連各種癌症都容易找上門來。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宣布,將紅肉加入2A類致癌物的清單。所謂的紅肉,就是哺乳動物的肌肉,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狗肉都算。而比紅肉更危險的,還有加工肉製品比如香腸、熱狗、培根等。
大口大口吃肘子肯定是容易吃太多的,如果按照《論語》說的那樣,把魚和肉切得細細地吃,不僅容易控制食量,也便於咀嚼、容易消化,很有好處。
把肉切得薄薄細細地吃,有利於消化(Pexels)
參考資料:
1. 劉金榮.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新解. 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年第3期
2. 白楊. 食不厭精導致換牙反常. 衛生與生活報. 2003年12月15日第8版
3. 王立彬. 食不厭精導致浪費嚴重疾病大增. 新華每日電訊. 2013年5月21日第1版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2類致癌物分類. 2019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