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我的博物館你沒來不能想像,來了不能...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網記者 王怡婷】在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一片四周空曠的場地上坐落著一家佔地8畝的博物館。走近博物館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房屋狀的「貓別墅」和摘錄《道德經》文字——「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的牆壁。這正是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7月25日,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先生在館內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專訪。

從收藏到展覽再到博物館:讓時代共享文物

「我們已經存在22年了,我們是5000個博物館裡唯一交企業所得稅的。我們不依賴於企業生存,我們靠自身的能力。」談及觀復博物館的成功經營,馬未都先生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驕傲。

上世紀70年代,馬未都開始收藏器物,90年代初,他的收藏已初具規模:陶瓷、玉器、古家具等藏品逾千件。最初,馬未都將自己的藏品進行展覽,不久便有觀眾對展覽感興趣,參觀的人日漸增長,這啟發了馬未都:把展覽固定下來,不就是一個博物館嗎?

1996年,馬未都的博物館正式成立,他給這座博物館取名為「觀復」——出自於《道德經》第16章:「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反覆地看,喜歡和研究的成分就自然也包含在其中,而這正印證了馬未都最開始做收藏的初心。

門票收入、服務收入、品牌輸出,這三項收入是觀復博物館主要的資金來源。2005年,觀復博物館開始實行理事制度,這為博物館的經營輸入了新鮮的血液。2016年,觀復博物館在眾多博物館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中國博物館行業協會頒發的全國博物館文化產品示範單位,其遊客數量、文創產品銷量得到了公眾的認可。

博物館的新業態:趨向於服務型的公眾生活空間

一進入到觀復博物館內,傳統回字形的展覽形式就將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油畫館和門窗館收進上下兩層,一眼望不穿。

「現代博物館應該不僅僅是一個展覽的空間,更多的是要有一個消費文化的空間。有教育區、互動區、親自區域。」把博物館打造成一種集文化、生活為一體的空間,是馬未都獨特的博物館理念。採訪中,馬未都透露,他正在籌劃建設觀復博物館北京新館,並預計將於2021年建成。

在新館的服務層面,馬未都有著這樣的設想:如果遊客在博物館裡能夠優雅地逛一整天,那麼中午休息時,遊客可以選擇在館內享受午餐。館內將設置面積可觀的休息空間供遊客歇腳,遊客可依自身情況選擇按摩等服務。在館內的其它放鬆空間內,遊客目之所及,皆為展品或景觀。

「我希望從觀復博物館開始改變博物館業態。如果一個人一年來博物館5到10次,那我一定是改變了博物館的業態。未來博物館可以是一個常來常往的地方。希望在未來,你作為主人,招待別人看博物館,遠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更加高級、文明。」馬未都多次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希望改變博物館業態的願景:「有的時候,一個人喜歡咖啡館,一輩子去多少趟都不知道,但是好像在他們家門口的博物館,一輩子就進去一趟。我一定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我希望博物館的業態更加趨向於服務,能夠讓每個人在這裡身心放鬆,學到更多的知識。」

從流浪貓到「網紅貓」:博物館的文創IP——觀復貓

觀復博物館引人注目的不僅有這裡數以千計的藏品,還有一群性格各異的「觀復貓」。很難想像貓與博物館相結合,但是在觀復博物館內,兩者相得益彰。

「觀復貓」起初是馬未都先生在觀復博物館裡收留的流浪貓,如今已有三十餘只。每隻貓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花肥肥、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金胖胖、 馬都督……每到周末,很多遊客一家子來看完展覽,順便逗逗觀復貓,以此放鬆身心,馬未都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在博物館裡各得其樂。

「通過一隻貓來講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馬未都希望通過寵物貓,和更年輕的觀眾達成溝通的橋梁:在觀復博物館的觀復商店中,以卡通觀復貓為創意品牌的團扇、椅墊、馬克杯、玻璃酒杯不計其數。除了通過觀復貓衍生文創商品,觀復博物館還通過觀復貓講述文物和中國文化故事:《觀復貓講文物》《觀復貓小學館——雲朵朵除妖記》《觀復貓演義》等書籍便在「觀復貓+文化」的模式依託下應運而生。

讓觀復貓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使者是馬未都下一步的規劃之一:「我希望把《觀復貓演義》慢慢做豐滿起來,做出動畫片。如果我們的動畫片有一天能夠肩負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任,能夠讓世界通過這樣的形式來了解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那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觀復博物館何去何從——馬未都:將博物館做成社會公物

馬未都讓時代共享文物,時代也給了馬未都一個機會。目前,觀復博物館在北京、廈門、上海已有3館,其中北京館佔地8畝,展館面積為4000平方米,內設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油畫館、門窗館、博物館商店、多功能館及會員活動區域。

在專訪中,馬未都坦言正是因為自己趕上了最好的時代,才可以讓觀復博物館成為社會公物「希望未來一二百年,觀復博物館是世界知名的博物館,這需要大量文物的補充,我們將來會有這樣的機制,讓每個願意為自己文化作出貢獻的人,都留有自己的芳名。」不僅如此,馬未都也曾多次向媒體公開表示希望悉數捐出自己所有的藏品:「我自己並不想留著我的收藏品,但是我願意把博物館的業態做好,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這座博物館的與眾不同:我的博物館,你沒來不能想像,你來了不能複述。」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許多人知道他熟悉他,可能是因為他的一檔收藏類節目:《收藏馬未都》,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馬未都那些珍貴的藏品,而是他的觀復博物館裡的,那些貓兒!馬未都和「黑包包」觀復博物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五環外,這是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 走進貓主人的文玩樂園——觀復博物館
    今年好多人要在北京過年,不知道去哪的話可以來「觀復博物館」看看。
  • 觀復博物館的「黃金時代」
    據著名收藏家、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估計,今天,即使在中國官方博物館裡,歷代金器還不足以形成一個像樣規模的專館,南京博物院、湖北、山西等省的博物館藏有一些,基本上是近年來墓址發掘的收穫,故宮博物院裡的金器以明清兩朝為主,而且以清朝遺物佔在絕大多數。
  • 北京-朝陽區-馬未都和他的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於1996年10月30日獲政府批准成立,馬未都為創辦人。在北京的觀復博物館設有瓷器館、家具館、油畫館、工藝館、影像館、門窗館和多功能廳。個人覺得這個博物館很不錯,到北京旅遊的人得空不妨來此參觀一番。去觀復博物館是老同學們一時興起,說同學們之間也就馬未都是個名人了,去他的博物館攪擾一番也就順理成章了。到了地方,馬未都迎出來歡迎大家,然後一番寒暄後開始自由活動,輪著在幾個館裡欣賞他的收藏。同學們大都不懂古董,詢問不斷,老馬自是不厭其煩一一作答。
  • 馬未都:民辦公立博物館應一視同仁
    馬未都   民辦博物館的日益增多是我國公眾文化需求增長的必然結果。截至2012年,共有535座民辦博物館在全國生根發芽,整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民辦博物館在創辦與經營過程中對社會發展承載了哪些作用?又遭遇到哪些亟待解決的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日前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作為我國民辦博物館的先行者,觀復博物館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您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 觀復博物館5.18 「開館」直播啦!掌門人馬未都將出鏡助陣
    觀復博物館5.18 「開館」直播啦!本次博物館日直播活動5月18日14點展開,四個小時的時間內,各大博物館將邀請館長、總監及研究員等專業人士出鏡,為消費者「雲參觀」擔任專業導覽。觀復博物館首日復工進行「開館」直播,「鎮館之寶」馬未都先生將空降直播間親自助陣,和副館長劉強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賞文物、漲姿勢、種草精美器具,其中觀復雞缸杯以館藏「清乾隆粉彩雞缸杯」為藍本,結合當下使用習慣及現代審美創新燒制,由馬未都親筆題詩。
  • 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有一件藏品,竟然是王世襄的得意之作
    馬未都在收藏界是赫赫有名,大家也都知道,馬未都憑著自己的經驗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中的藏品眾多,每一件都是馬未都的最愛,但是有一件藏品確實神秘。馬未都對這件藏品是愛不釋手。這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藏品呢?
  • 觀復博物館藏品,國寶天字罐,馬未都:看一眼都奢侈
    大家都知道博物館的藏品是很多的,很多博物館都存在國寶文物。馬未都作為觀復博物館的館長也有著很多的藏品,馬未都曾展示過一個觀復博物館的藏品國寶天字罐,還說」看一眼都奢侈「。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有一件藏品,當初都不敢想能屬於自己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有一件藏品,當初都不敢想能屬於自己馬未都在我國收藏界鼎鼎有名,現在就連對收藏不懂得人也對馬未都略知一二,他憑藉著多年來在收藏界摸爬滾打的經驗,參加了很多綜藝節目和採訪,為了自己的夢想,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眾所周知,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為了成立觀復博物館可謂是東奔西跑,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終於被批准成立,第二年博物館就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展廳面積只有400
  • 遊記:觀復博物館
    地點: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近電影博物館(約)。博物館門口有停車場。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創辦的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現在設立有陶瓷管、家居館、門窗館、油畫館等多個展廳,杭州和廈門還設有分館。如果說那些大博物館是大家閨秀,沉穩高端,那觀復博物館更像是博物館裡的小家碧玉,活潑精緻,有著自己的獨特魅力。不知道是不是馬爺上了曉說的緣故,遊客比我想像中多一些,門票好像也比以前貴了,75元/人。
  • 中國有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俄國有博物館的貓門童,貓已深入職場
    這裡是水珊的貓王國,帶你一起學習養貓知識,分享精彩養貓生活!歡迎關注!貓館長觀復博物館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在北京創辦的,這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不是最出名的,因為人們更熟悉的是博物館裡的貓們,馬先生稱它們為觀復貓。
  • 世界著名貓專家參觀博物館,馬未都親自招待,卻意外暴露觀復貓房
    比如貓發出咕嚕咕嚕聲,如果它同時在蹭你時,就代表你在它心目中非常重要,也就是它真的很愛你的意思;而如果你在貓正在休息時幫它梳理被毛,發現它卻在急速地晃動尾巴,就表示它在說:我有些不耐煩了。蘿拉博羅梅奧是受邀來到觀復博物館,所以馬未都親自招待,帶著她遊覽了博物館,裡面各式各樣的展品看得她眼花繚亂,一個畫滿花紋的雙耳瓷瓶吸引了她的注意,這件瓷器非常大件,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與其他展品與眾不同,古中國的工匠們,在技藝上不斷打磨的程度,即便是不懂中國瓷器的外國友人,也感覺到嘆為觀止。
  • 花生姐姐帶你逛博物館之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由馬未都爺爺創辦。走進博物館的院子,我們就能看到左側的牆上印著繁體版《道德經》中的「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這便是觀復博物館名字的由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萬物都在同時生長,我看著它們輪迴。觀是「觀看」的意思,復就是「重複」;一個東西當你反覆看,就有喜愛、研究的意思。
  • 觀復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你了解嗎
    觀復博物館於1996年10月30日獲政府批准成立,馬未都先生為創辦人。2004年實行理事會制。該館設有:瓷器館、家具館、工藝館、油畫館和門窗館。展覽側重開放形式,強調人與歷史的溝通,突出傳統文化的親和力。
  • 北京觀復博物館:在欣賞馬未都的私人珍藏的同時,還有貓咪作陪!
    不得不說的是,北京的觀復博物館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早有聽聞馬未都先生愛貓、愛收集精緻的藏品,是一個充滿孩子氣的老人,在這座私人博物館裡就實現了他全部的喜好。數量不小的精緻藏品,以及撿來的貓咪,共同組成了這座觀復博物館。
  •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史上最有文明的貓
    觀復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是馬未都先生的私人博物館,至今已有21年的歷史。
  • 觀復博物館館藏瓷器
    關注"古玩元素網"-微信號:shgudong帶你進入古玩行!
  • 馬未都:我的博物館有規矩,從不收字畫,原因我有點說不出口!
    馬未都:我的博物館有規矩,從不收字畫,原因我有點說不出口!書聖王羲之而到了現在,字畫依然是很熱門的收藏,目前我國拍賣會中的天價寶物,大多都是字畫,所以這類藏品不管是當作愛好還是當作投資,都是非常優秀的,但若是大家去過觀復博物館的話,會發現裡面的字畫作品極少極少
  •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在觀復博物館中有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就是這個「天下第一床」。馬未都曾在節目中分享道,他在觀復博物館中有一張晚明時期的黃花梨百寶嵌羅漢床,號稱「天下第一床」,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一隻黃花梨百寶嵌大床。這個羅漢床是迄今為止能知道的最大、用料最壯碩的百寶嵌羅漢床。這個羅漢床的後背板的寬度就達50公分一塊整板。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黃花梨在古代時就非常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