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為何在關鍵時刻,他選擇背叛劉備?

2020-12-11 文史春秋錄

三國時期武將叛變的事情經常發生,比如猛將呂布,他原本是丁原的義子,丁原對他恩重如山,不僅提拔他為軍隊統帥,甚至還要培養他做未來的并州牧。但呂布卻為了一匹赤兔馬殺死丁原,還帶著并州軍隊董卓。比如陳宮,他救過曹操的性命,曹操把他視為心腹謀士。而陳宮卻在曹操東徵徐州的時候叛變,開城迎接呂布,致使腹背受敵差點團滅。

要說以上兩人背叛主公是因為利益問題,很多網友不理解靡芳是劉備的小舅子,輔佐劉備超過二十年時間,雙方關係早已經綁定在一起,為何最後還是背叛劉備?假如從個人角度很難分析,但從結合時代角度就能夠理解了。

世家子弟靡芳

靡芳是徐州靡家的二公子,靡家世代經商富得流油。特別到了靡芳這一代人,兄長糜竺特別有商業天分,通過漢靈帝時期的表現判斷出不久會天下大亂,特意從會稽、吳軍、南海等地區以極低的價格採購大量糧食,隨後通過水路運回徐州囤積。黃巾起義後來糧價暴漲,糜竺高價賣給當地士族、富商賺取了大量錢財。隨後從流民中招募年輕力壯的勞力做家丁護衛,成功保住靡家安危,自此靡家從糜竺手上成為一方豪強。

因為家庭優越,靡芳從小不學無術,欺男霸女的事沒少幹。黃巾之亂曾經有所收斂,戰爭結束後買到一官半職混日子。曹操進攻徐州弄得人心惶惶,徐州牧陶謙特意向周邊諸侯求援,結果只有劉備領800兵馬支援。恰好曹操因為後方起火只能退兵,不知真相的徐州軍民以為曹操因為恐懼劉備才退兵,於是劉備成為了徐州的英雄。

靡芳人脈多消息廣,得知劉備還沒有婚配後特意和哥哥糜竺商量,從親戚家找一位年輕漂亮的表妹嫁給劉備,好好拉攏劉備。糜竺接觸劉備後發現他胸懷天下,而且文武雙全,下決心把自己的親妹妹糜氏嫁給劉備,也就是後來的糜夫人。陶謙因為年事已高想讓劉備接班徐州,劉備因為初來乍到實力不足多次拒絕,糜竺靡芳兩兄弟又聯合徐州其他富商一起出資為劉備招募、武裝十萬兵馬,最終劉備成功接管徐州,靡家的投資也獲得巨量回報。

儘管兩年後徐州被呂布、曹操所奪,但靡家的利益已經和劉備綁在一起,多次通過家族眼線幫劉備脫離險境,靡家兩兄弟也跟隨劉備南徵北戰。糜竺對此沒有異議,畢竟劉備每次打下一個地盤都會分給靡家足夠的利益,靡家的生意擴張得很快。而靡芳從小嬌生慣養受不了太多苦,但畏懼兄長和劉備只能發發牢騷,劉備表示理解。

擔心被關羽處罰,選擇投降東吳

多年以後劉備拿下荊州再次成為一方諸侯,靡家的生意也擴張到了荊州。出於補償的心理,劉備任命糜竺為集團的財政大臣,主要負責集團的財政,靡芳為後勤主官,主要負責軍糧的補給和運輸。

劉備進軍益州時留守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糜竺、靡芳等人鎮守荊州,因為戰事不利又調遣諸葛亮、張飛、趙雲支援,拿下益州後調糜竺到成都把持財政。此時鎮守荊州的大臣僅有關羽、靡芳、馬良、王甫等人。馬良和王甫不是劉備的舊部,在荊州話語權不大,荊州實際上是關羽說了算。

關羽武藝超群而且人品極好,早就不爽靡芳這種一無是處的世家子弟。後來關羽北伐曹仁,戰線一度被關羽推到新野北部樊城地區。關羽大軍的戰線越長後勤補給越吃力,關羽因為戰事需要經常催促靡芳送糧,某次靡芳因為緩送軍糧被關羽指責,關羽表示戰後要按照軍法處置靡芳。按照軍法處理不死也要脫層皮,這讓靡芳很恐懼。

東吳趁著關羽在前線白熱化作戰之際偷襲荊州,長沙、桂陽郡一日之內淪陷,呂蒙親率大軍逼近南郡。靡芳本想組織南郡守將禦敵並通知關羽,呂蒙許諾投降東吳可以得到高官厚祿。靡芳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命人開城投降,隨後告知關羽大軍的行軍路線和補給時間、軍隊布防等情報。呂蒙安頓荊州後親率大軍北上夾擊關羽,最終將關羽斬殺。遠在成都的劉備得知消息後大怒但並沒有怪罪糜竺,而糜竺本人受不了這個打擊以及同僚背地裡面的指指點點,不久後自殺謝罪。

變相延續家族

戰後東吳踐行承諾,調靡芳回建鄴任職。因為功勳卓越,再加上孫權特意宣傳靡芳投誠彰顯江東的胸懷,不僅在建鄴城核心地區為他建造富麗堂皇的房子,還準許靡家進入江東做生意,給了靡芳極大的優待。雖然靡芳被人在後面指指點點,但他並不在乎,畢竟能保命能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靡芳這種做做法是也是變相的延續家族,因為自從追隨劉備之後,靡家也跟隨劉備一遷再遷,重要資產也掌握在兄長糜竺手上。但世家有一個規定,就是不押注在一個諸侯身上,比如諸葛亮家族就是如此,長兄諸葛瑾在東吳任職,諸葛亮在蜀漢任職,弟弟諸葛均在曹魏任職。糜竺投降東吳,實際上也是秉承世家的傳統。

小結

東吳偷襲荊州時關羽正在全力北伐,蜀漢也處於最巔峰的時期,只要關羽拿下樊城之後,曹操的核心區域比如宛城、洛陽、許昌等地區就暴露在關羽的兵鋒之下,嚇得曹操準備遷都河北避難。樊城已經殘破不堪,曹仁部隊也即將崩潰,只要糜竺能夠堅持一段時間樊城將被關羽攻破,劉備集團也將無限接近復興漢室。

但這一切都被靡芳阻斷,不論糜竺投降的初衷是什麼,但投降就是投降,這件事洗不掉。況且因為他的投降到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導致荊州被東吳奪走,導致蜀漢失去半壁江山,從一個可以爭霸天下的政權變成一個小勢力。如此大的轉變,竟然出自靡芳,劉備攤上這樣一個人也是無奈。

相關焦點

  • 劉備一生錯過的三位大才,一位武力高強,一位智謀勝過諸葛亮
    在三國中劉備能夠稱雄稱霸,他所憑藉的就是他識人的能力,例如當時在公孫瓚手下不受重用的趙雲就劉備發現的,後來通過事實證明,趙雲確實是個有用之人。不過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劉備一生看對了無數人,但他曾經卻也看錯了三位人,一位武力高強,一位智謀勝過諸葛亮。
  •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糜芳與士仁背叛關羽真相
    曹公為分化瓦解劉備集團,曾表奏糜芳為彭城國相,欲引為己用。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蜀書八》註:國相位同郡守,二千石。曹公勢強,劉備勢弱。面對誘惑,糜芳辭官不做,追隨先主四處流浪。以此來看,糜芳意志堅定,心如鐵石,很受劉備信任。絕非「靠小舅子身份」尸位素餐的窩囊廢。
  • 三國嘉話之糜竺糜芳
    但別忘了,關羽可是劉董事長最親信的人,在旁人眼裡關羽的態度基本上就等於劉董的態度。所以,久而久之,雖然劉董還是待糜竺為「上賓」、在人前貌似風風光光,但人後總免不了「門前冷落車馬稀」,看糜竺的妹妹、劉備的老婆糜夫人,後來連下落都沒個記載,足見當時糜氏在蜀漢的尷尬地位。反正其中的苦樂、冷暖,哥倆自己心裡最清楚了。
  • 三國兩大將,一個武力高強,一個謀略比肩諸葛亮,為何劉備看不上
    當年曹操有意相拉攏糜竺,但他散盡家財也不願跟隨,這份情誼,讓劉備深記於心,所以在劉備看來,接受糜芳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雖是一家兄弟,但是能力卻有天壤之別,劉備似乎完全忽略了這點,直接給糜芳一個很高的職務——南郡太守。南郡就是現在的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松滋及湖南津市一帶。讀過《三國演繹》的人都知道,荊州乃軍事要地,諸葛亮曾經說過:「欲得天下,必先得荊州。」
  • 劉備是一個英明仁義的君主,做事堅持不懈,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後天優勢也不可小覷,劉備會用人,有組織才能,能「三顧茅廬」、長坂坡「劉備摔孩子」等等,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一向以忠臣自居的諸葛亮即便有反意,聽劉備這麼一哭一說,哪還有什麼心思奪位,安安心心輔助阿鬥吧。只要諸葛亮不反,蜀中其他人根本反不起來,劉備心裡明鏡似的的。連時候給兒子的路都鋪好了,劉備的城府不是一點的深。高舉仁義大旗。
  • 關羽的假節鉞,擁有絕對權力,為何殺不掉太守糜芳
    糜竺糜芳早期基本是當地豪強(土豪一類人物),後來結識了劉備,既可以說政治投機,也可以說劉備忽悠能力確實強,劉備早期創業,糜竺他們出錢出槍,還把一個漂亮親妹子許配給了劉備。所以,劉備能力真不是蓋的。既然本身能力不強(被劉備輕易忽悠),又資格老,漢中王姻親,那就會做一些重要但實際能力達不到的崗位,糜芳估計就是這個類型,而且糜芳是真的迷,二爺出徵前夕,他自己一把火把糧草庫燒了,都不用對面動手,這是個什麼管理水平。被關羽這樣的性格大將藐視,批評,很正常;然後一時衝動,投了東吳,對劉備的事業造成重大損失。
  • 為了投奔劉備,他兩次背叛舊主,立下大功,卻反受責罰,差點被斬
    三國演義中,蜀漢陣營有這麼一位將軍,為了投奔劉備兩次背叛舊主,還曾經救下黃忠的性命,然而立下大功後,卻來了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差點被斬首。這個人就是魏延。他為了投靠劉備,兩次背叛舊主,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一直不討諸葛亮的喜歡。
  • 劉備在世時人才濟濟,為何劉備離世,蜀漢從此無大將
    很多人把原因歸咎於劉備,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皇叔稱號積攢人脈劉備祖上是西漢中山靖王,儘管他所處的時期是東漢末年,和祖上也相差了300多年,但他依舊是漢室宗親。而那個時代很多是門閥士族把持的年代,他這個"皇族"身份也對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為何他去世後,劉備要親自弔祭?
    霍峻去世後,劉備是十分痛惜,不僅僅是親自弔祭,還帶著眾人在墓前留宿了一晚,這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榮耀《三國志.霍峻傳》。那為何劉備會給霍峻這種高規格的待遇呢?比如說入蜀之戰,劉備是以支援劉璋對抗張魯的名義入蜀,一直抵達葭萌關,隨後兩劉鬧翻,劉備反攻成都,荊州太遠,可以說唯一的根據地就是葭萌關了,而且葭萌關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勾連著張魯勢力,一旦失守,劉備是腹背受敵,十分被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備僅派霍峻帶幾百士兵守城,果然,劉備一出兵,張魯就派楊帛為說客,還說得很好聽,一起守城,被霍峻堅決拒絕,張魯勢力始終進不了蜀中。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終於暴露出本性,原來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劉備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已經將近去世1800年之久,但是他的故事卻一直流傳於人們的生活之中,有人說他劉備是仁義之君,就算當年被曹操追殺,仍然沒有放棄10餘萬百姓。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此乃是當時劉備所言,足可以看出,劉備當時的確還是想收買民心的。畢竟,民心是立國之根本。
  • 劉備為什麼背叛曹操?這又為什麼導致了袁紹和曹操開戰呢?
    一、衣帶詔與煮酒論英雄事件,讓劉備背叛曹操漢獻帝越想越怕,一天夜裡,實在忍受不了恐懼的漢獻帝偷偷召見自己的老丈人董承入宮,並且從衣服袋裡掏出一封詔書,也就是衣帶詔,董承打開詔書一看,發現這竟然是用鮮血寫的一封詔書。內容大致概括為十二個字「尊皇討奸,誅殺曹賊,大政奉還」。就像王允殺董卓必須拉攏呂布一樣,董承想要殺曹操也要拉攏一位武將,而這個武將就是劉備。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璋更給兵士予劉備和讓他督白水軍,讓他進攻張魯。劉備到了葭萌後就不再前進。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並發動戰爭。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
  • 馬超臨終前為何要把馬岱託付給劉備?5點原因,看透馬超心思!
    ▌桀驁不馴的馬超,為何會選擇歸附劉備? 馬超的人生,說起來算是十分坎坷。而且,在劉備攻打漢中的時候,當時的形勢對蜀軍來說,已經到了十分吃力的地步,這時候,幸虧馬超幫了大忙,他借著自己平日在西涼一帶所樹立的威望,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響應劉備。後來,在劉備攻下漢中後,又以馬超為首,聯名群臣一百二十餘人上書漢獻帝表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稱王后,遷升馬超為左將軍,假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
  •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文/烈日對黑夜關鍵詞:龐統 本文約為12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在三國爭霸時期而三國時期的能人異士中,諸葛亮是謀士中的翹楚,而作為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謀士的龐統,為何卻英年早逝身死落鳳坡?接下來,便跟隨小編的腳步,來深入的探索一下,為何龐統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名揚天下,深受尊敬,而龐統卻英年早逝,青史不留名。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國裡面的「臥龍鳳雛」?
  • 蜀漢君臣的禁忌話題:關羽逃歸之後劉備的兒子和糜夫人怎麼樣了?
    我們根據《三國志》卷一、卷三十二、卷三十四、卷三十六、卷三十八、卷四十極其注引的《英雄記》等史料的綜合記載,可以還原當時劉備拋妻棄子、關羽戰敗被擒的真實場景,並可以回答大家心中的一個疑惑:糜芳也是關羽的老相識老戰友,為什麼他們的關係咋那麼僵?關羽發狠要殺糜芳,糜芳在關羽後院放火捅刀子。
  • 三國時期有兩位叫馬忠的將軍,一位被劉備所器重,另一位恨之入骨
    先來說說吳國的馬忠,說來,馬忠其實是一個無名小將,但是他殺得人卻讓他被人所熟知,斬殺的名將叫做關羽,還有斬殺的另外一名名將叫做黃忠,讓他一時名聲大噪。關羽受到呂蒙計策的影響,最終丟失荊州,敗走麥城,當時雖然關羽有很多軍隊,但是最終跟隨他走了的只有十幾個人,而且因為他的驕傲自大,導致了孟達劉封並沒有救他,這個時候,吳國的軍隊已經埋伏好了。
  • 劉備稱帝後冊封的最大功臣為何是糜竺?他憑什麼能夠壓過諸葛亮
    陶謙病逝後,糜竺遵照遺命迎接駐紮在小沛的劉備接任徐州牧。劉備時運不濟,當出兵向東攻打自立為帝的袁術的時候,戰事非常不順利,呂布趁機偷襲徐州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兒女。劉備聞訊趕忙率軍迎擊呂布,卻不料再次被呂布擊敗,不得不退避到廣陵海西。
  • 劉備巧取劉璋的益州建國,遠房親戚的好處?劉備發揮到極致
    因為我們在看三國的時候,總以一種英雄傳奇的角度去看,所以總會覺得諸葛亮、法正這種人會比劉備有遠識。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劉備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經驗之廣博,閱歷之豐富可是無與倫比的。赤壁戰前,曹操已經消滅了盤踞北方四州的袁紹,三分天下有其二。當時的曹操躊躇滿志,滿以為只要自己出兵江南,定可以一統天下。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